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无创伤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改变。方法应用无创伤性高分辨力超声检测7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和20例正常血压者肱动脉对血流增加和硝酸甘油(NTG)的反应性,以肱动脉内径变化率表示血流和NTG介导的扩张,以评价血管内皮和平滑肌功能。结果与对照者比较,高血压Ⅰ期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分别为120%±17%及117%±23%,P>005),高血压Ⅱ期和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下降(分别为99%±17%和81%±25%,P<005),尤以并发脑卒中组下降更明显,高血压Ⅱ期与并发脑卒中组之间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NTG介导的扩张在各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病程进展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并逐渐加重,合并缺血性脑卒中者尤为明显,提示内皮功能不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旨在研究不同分期的高血压病患者在体颈动脉和股动脉的结构变化。方法:以正常组、高血压病Ⅰ期组、高血压病Ⅱ期组、非脑卒中型高血压病Ⅲ期组及高血压病伴脑卒中组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股动脉的内膜中层复合体厚度(IMT)、管腔内径(D),并计算壁腔比值(IMT/D)。结果:高血压病Ⅰ期组与正常组相比,3种动脉的IMT及(或)D无显著性差异(颈内动脉的IMT例外),而3种动脉的IMT/D却均显著增大(P<0.01);另3组患者,3种动脉除了IMT/D增大外,IMT和D逐渐增大,且随高血压分期而递增。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测技术为无创评估高血压病早期靶器官动脉损害的快速有效方法;颈动脉和股动脉结构变化可以作为了解高血压对动脉损害的“窗口”,用于指导分期和治疗,尤其是IMT/D增大为高血压病早期动脉受损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各期脑血液动力学TCD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各期脑血液动力学变化与临床关系。方法:利用3D-TCD技术检测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双侧椎动脉(VA)的血流速度、脉动指数(PI值)、谱态与高血压病各期的相关性。结果:8种异常共231次发生在213例高血压Ⅰ期病人、10种异常共460次发生在220例Ⅱ期病人,和9种共123次异常发生在28例Ⅲ期病人。  相似文献   

4.
多谱勒超声观察老年高血压颈动脉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彩色多谱勒超声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变化特点。方法: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仪对120例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双侧颈动脉超声观察,并与5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老年高血压组颈动脉阳性检出率为84%,斑块检出率为57%,明显高于健康人组,二组对比有显著性意义(P〈0.01);(2).老年高血压组SPV、EDV较健康人组降低,血流动脉力学变化以流速减慢为主;(3)颈动脉血管病变彩色多谱勒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人肱动脉脉压与颈动脉重构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人颈动脉结构及功能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肱动脉压与颈动脉结构及功能改变是否相关。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人54例(EH组),健康自愿者47例(NC组)作为观察对象。应用二维超声测定颈动脉结构与功能。结果 EH组与NC组间年龄,体重指数,性别构成无差异(P>0.05)。EH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僵硬度较NC组显著升高(P均<0.05),EH组的颈动脉扩张性较NC组显著降低(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脉压与高血压病人颈动脉IMT,内径密切相关,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与高血压病人颈动脉扩张性,僵硬度密切相关;而且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内径,扩张性,僵硬度各参数间也密切相关。结论 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扩张性降低,僵硬度增加,扩张性与僵硬度与肱动脉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10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其分为单纯高血压病组(63例)和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组(44例);另外选择53名体格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患者颅内动脉及颈动脉进行检测。结果TCD颅内动脉检测结果提示,单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组舒张期末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血管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均高下对照组(P〈0.01)。单纯高血压病组颈动脉内膜(IMT)增厚及斑块检出率分别为73.02%(46/63)和50.79%(32/63),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组检出率均为100%,对照组为20.75%(11/53)、19.98%(9/53),三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高血压是引起颅内外动脉硬化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CDFI结合TCD可以对高血压病患者颅内、外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孙刚  王峰 《高血压杂志》1997,5(3):215-216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高血压病期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系统记录24h血压并分析正常人组(52例)、高血压Ⅰ期(48例)、Ⅱ期(85例)、Ⅲ期(32例)患者白昼与夜间的血压变化。结果I~Ⅲ期患者夜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下降率分别为18%,15%;8%,7%;1%,2%;昼夜节律紊乱Ⅰ期6%,Ⅱ期36%,Ⅲ期84%。Ⅰ期夜间SBP下降率高于正常人组(P<0.05)。结论夜间血压下降率可以做为临床上高血压程度及靶器官受损评估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心肌缺血和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HLVH)患者心肌缺血情况以及心肌缺血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对93例超声确定的HLVH病人行动静态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其中69例行运动心电图(EECG)检查,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年龄,性别相配的49例单纯性高血压病(SHT)病人作对照。结果:(1)HLVH患者有41.9%病人伴心肌缺血,其中64.1%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2)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年龄在单纯HLVH组(SLVH)与HLVH伴缺血组(LVHI)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调整性别因素影响,两者仍无差异。(3)HLVH组复杂室性早搏(CVA)发生率明显比SHT组高,而SLVH组与SHT组相比,CVA发生率无差异,LVHI组CVA发生率明显比SLVH组与SHT组高。(4)LVHI组内CVA发生与无CVA两亚组间年龄和LVMI无显著差异。结论:HLVH患者心肌缺血发生率达41.9%,而且大部分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其CVA发生率主要与心肌缺血存在及程度相关;左心室肥厚程度在心肌缺血及CVA发生中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择高血压病(IIT)Ⅰ~Ⅲ期患者60例,利用非侵入性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如下:HT-Ⅰ期即可检出左室舒张功能不全,HT-Ⅱ期出现左室肥厚,HT-Ⅲ期则出现左室扩大,收缩功能不全。这一结果为临床治疗高血压,防止和消退左室肥厚提供了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病人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与胰岛素敏感性降低(DIS)的关系。经食管超声(TEE)研究20例正常人(NS),32例高血压非左室肥厚病人(HT+nonLVH),33例高血压左室肥厚病人(HT+LVH)的CFR,用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测定胰岛素敏感性。结果显示:(1)HT+LVH组D/R PDV,D/R PSV(1.74±0.37,1.67±0.41)较HT-nonLVH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高血压前期外周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方法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结果高血压前期组颈动脉分叉、颈总动脉处内-中膜厚度均较正常血压组增厚(P〈0.05);高血压前期组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FMD)显著低于正常血压组(P〈0.05);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FMD高血压前期组与正常血压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前期已存在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血管内皮功能已经受损。  相似文献   

12.
动态血压负荷对高血压病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用血压负荷指标研究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对高血压的评价。通过对18例正常血压者与29例高血压病Ⅰ期、73例高血压病Ⅱ期和21例高血压病Ⅲ期的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其24小时、白昼、夜间血压负荷及自定分级血压负荷。分级血压负荷表明不同幅度的异常血压发生频率,根据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和夜间分别分级。正常血压组有一定的血压负荷值(24小时血压负荷:SBP4.6%;DBP3.2%)。正常血压者与高血压病Ⅰ期患者的血压负荷(SBP56.7%;DBP54.8%)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Ⅰ期组昼夜负荷差大(昼夜比约2∶1),Ⅱ期组,Ⅲ期组昼夜负荷差接近或呈负值。夜间血压负荷对区别是否存在高血压性靶器官损伤最有意义;分级血压负荷表明高血压性靶器官损伤的程度。不同时域的血压负荷与分级血压负荷分布的结合分析,初步显示血压负荷对高血压的综合评价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对大脑动脉中动脉影响。方法218例原发性高血压分为5组:边缘组、Ⅰ期组、Ⅱ期组、Ⅲ组和老年高血压组。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422根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97.2%),包括收缩期、舒张期和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结果高血压各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与正常组比较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1,P〈0.05);从Ⅱ期高血压开始,血流速度呈下降趋势,搏动指数呈增加趋势,随  相似文献   

14.
应用经颅多普勒(TCD)血流分析技术对高血压病人大脑中动脉(MCA)血流状态进行研究。方法测定200例Ⅱ期高血压病人和40例正常人的两侧大脑中动脉血流状态。结果高血压病人明显存在血流异常,其中有两侧一致性增块、减慢及不对称,血压越高这种改变愈明显。结论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注意监测脑血流改变,尤其对有一侧减慢者更为重要,使控制血压和脑血流在理想水平,对防止脑卒中可能具有潜在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苗懿德  苏琳 《高血压杂志》2002,10(5):418-420
目的 了解氨氯地平降压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神经肽Y(NPY)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前后及40例对照者休息状态,反应性充血后的肱动脉内径变化并检测颈动脉IMT值,测定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NO,NPY浓度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服氨氯地平5-10mg/d,治疗4个月后,血压明显下降,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仍低于对照。血浆ET,NPY水平明显下降,NO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前后颈动脉IMT无显著性改变。结论 经氨氯地平降压治疗4个月后,血管内皮功能明显改善,而颈动脉IMT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西拉普利改善高血压动脉功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上臂动脉功能与血液动力学改变及西拉普利对其逆转效应。方法脉冲多普勒法。结果与血压正常者(NT)相比,高血压患者(HT)的前臂阻力(R)和肱动脉内径(Dd)增加,平均血流速度(Vm)减慢,扩张性(DIS)和顺应性(COM)减小,但血流量(Q)无差异;在反应性充血状态下,两组的Dd、Vm、Q增加,R减小,但这种变化在NT更为明显。西拉普利治疗12周后,HT的Dd、Vm、Q、DIS、COM增加,R减小,但仍与NT有差异。结论高血压患者早期已有动脉损害,西拉普利可部分逆转这种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解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心肌供血情况。方法选择52例高血压病I期或Ⅱ期患者,排除心肌梗塞,心肌病,心瓣膜病等,经CAG证实冠状动脉无狭窄者,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负荷99TC-MIBI心肌断层显像检查;30例CAG正常无上述疾病的非高血压患者做对照。结果(1)52例高血压患者中有25例(48.1%)心肌断层显像显示有心肌缺血,对照组缺血者7例(2.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2)高血压组的室间隔厚度、左房内径明显高于对照组,舒张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3)高血压病程、心绞痛症状、心电图ST-T改变、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在高血压缺血组和非缺血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高血压患者虽然CAG正常,但核素心肌显像仍有心肌缺血存在,考虑为高血压并发微血管病变,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储备能力(CFR)下降所致。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的超声检查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用高频(10MHz)探头B型超声检查115例不同年龄组正常人与159例不同分期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观察到正常人CAIMT均值为0.066±0.013cm,正常上限为0.092cm。95%正常人在0.080cm以下。观察者内技术误差仅1.3%、观察者间误差2.7%。但频率较低(5MHz)的探头则严重影响检查准确性。CAIMT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相关。高血压病患者随着病期增加,CAIMT明显增厚。CAIMT≥0.08cm组患者颈动脉血流Doppler各项参数(颈总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时间平均速度)都比<0.08cm组低,而颈动脉僵硬度、肱动脉内径、左心室重量指数、血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比<0.08cm组高。CAIMT与血胆固醇、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关。CAIMT做为一种无创性检查确能判别高血压病患者有无合并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超声检测技术分析评价左室构型无改变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弹性功能的超声特征,探讨其对临床诊治高血压及早期预测高血压病人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的价值。方法入选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门诊健康体检者及门诊或住院的高血压患者。对照组35例,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56.3±14.8)岁。高血压组32例,均选择左室构型正常者,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59.6±13.5)岁。应用二维及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分别检测对照组及高血压组受试者的颈动脉二维超声及定量组织速度成像相关参数。结果高血压组的经颈总动脉直径和脉压校正后的颈总动脉后壁峰值速度(Vimax)及经颈总动脉直径和脉压校正后的颈总动脉后壁加速度(Aci)均明显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的经心率和脉压校正后的颈总动脉后壁加速时间(Ati)及经心率和脉压校正后的颈总动脉后壁减速时间(Dti)均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的颈动脉僵硬度(β)测值增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的颈动脉可扩张度(DC)测值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的IMT测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病人在心脏左室构型尚未发生改变时其颈动脉的弹性功能已经减低,颈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变早于颈动脉结构及心脏构型的改变。超声检测技术能够为评价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弹性功能提供早期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自制抗人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建立了ox-LDL检测ELISA双抗夹心法,并对62例II、III期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病组)和51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了对照检测。结果发现,高血压病患者血浆ox-LD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说明高血压病患者体内存在着较明显的脂蛋白的氧化修饰,提示在防治高血压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时不应忽视抗氧化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