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蒋尧  傅仲学  吴星烨 《重庆医学》2011,40(32):3276-3277,3279,3331
目的探讨过氧化氧化还原蛋白1(PRDX1)在结直肠癌组织及远处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对32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的远处正常组织中PRDX1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随机抽取8例标本采用蛋白质印迹的方法进行验证;将PRDX1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PRDX1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在结直肠癌远处正常组织中的表达(15.63%,5/32)与结直肠癌组织中(65.63%,21/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蛋白质印迹的验证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一致。PRDX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然而PRDX1蛋白的表达与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或者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PRDX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肿瘤的进展,检测其表达情况在结直肠癌的诊治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构建Peroxiredoxin2(PRDX2)基因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探讨PRDX2基因干扰后对结直肠癌SW480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靶向PRDX2的RNA干扰的序列,构建pGC‐EGFP‐shPRDX2慢病毒载体并进行鉴定,同时应用q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观察转染的SW480结肠癌细胞PRDX2mRNA和蛋白表达的抑制效果,并通过MTT、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变化。结果成功构建PRDX2基因慢病毒载体并经测序证实;pGC‐EGFP‐shPRDX2可有效抑制结直肠癌SW480细胞PRDX2的表达,感染慢病毒的SW480细胞中PRDX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SW480细胞经PRDX2RNA干扰后其生长和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5)。结论PRDX2基因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在SW480细胞中表达稳定可靠,PRDX2基因干扰后有效抑制了结直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和生长,为进一步探讨PRDX2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p53凋亡刺激蛋白抑制因子(iASPP)在结直肠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及iASPP沉默后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该研究首先检测临床样本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iASPP mRNA的表达差异、结直肠癌细胞系和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系(HCoEpiC)mRNA和蛋白质iASPP表达差异;然后在人结肠癌细胞SW480中转染iASPPsiRNA,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iASPP mRNA表达效率,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iASPP的蛋白表达水平;最后用MTT法和Brd U法检测沉默iASPP对SW480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iASPP mRNA表达相比癌旁正常组织上调;结直肠癌细胞LoVo、SW620和SW480中iASPP mRNA和蛋白质表达相比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系(HCoEpiC)均上调;在SW480细胞中转染iASPP-siRNA可下调iASPP的表达;沉默iASPP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结论沉默iASPP基因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叉头框C2(FOXC2)在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病毒感染的方法建立FOXC2稳定过表达的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FOXC2)及空载体对照细胞株(SW480/pBabe),显微镜下观察结直肠癌细胞形态改变。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法检测FOXC2过表达细胞株及对照细胞株中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的表达情况;Tr‐answ ell侵袭小室实验检测结直肠癌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过表达后SW480细胞的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原来典型的上皮细胞形状变成长梭形,类似于成纤维细胞的形态;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FOXC2过表达后上皮分子标志物E‐cadherin表达明显下调,而间质分子标志物Vimentin及N‐cadherin表达显著上调;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FOXC2过表达后结直肠癌细胞侵袭潜能明显增强。结论 FOXC2过表达能诱导结直肠癌细胞SW480发生上皮‐间质转化并增强其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LINC01106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及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 分析公共数据库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LINC01106表达水平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构建LINC01106敲减及过表达结直肠癌细胞株;采用CCK-8实验检测LINC01106敲减及过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LINC01106敲减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免疫印迹检测LINC01106敲减对结直肠癌细胞p-STAT3、STAT3、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建立裸鼠移植 瘤模型观察LINC01106表达水平对结直肠肿瘤体内生长的影响,随机分为2组,9只/组。对照组:接种SW480细胞,敲减组:接种LINC01106敲减的SW480细胞。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肿瘤组织LINC01106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且LINC01106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敲减LINC01106可以明显抑制SW480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P<0.05),过表达LINC01106可以明显促进SW480结直肠癌细胞增殖;敲减LINC01106可以抑制p-STAT3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调LINC01106可以抑制裸鼠移植瘤体内生长。结论 LINC01106在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且与患者预后相关。INC01106可以通过STAT3/Bcl-2信号调控SW480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及凋亡;LINC01106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TRIM59促进结直肠癌进展的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28例行手术治疗的人结直肠肿瘤组织样本及临床资料,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技术分析癌与癌周正常组织样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TRIM59的表达,应用流式分选技术分选出CD68+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RIM59的表达。培养人巨噬细胞THP-1细胞系,随机分为sh-TRIM59组和NC组,分别转染sh-TRIM59以及阴性对照,并与人结肠癌细胞SW480进行共培养,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两组THP-1细胞中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p-PI3K、p-AKT、p-mTOR及TRIM59、VEGF、COX-2、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划痕实验检测SW480细胞的迁移能力;应用Transwell检测SW480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将HUVEC细胞与上述两种细胞共培养进行血管形成实验,观察两组细胞血管形成能力。结果 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TRIM59的表达明显高于癌周正常组织(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 确定锌指转录因子Snail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演进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分析Snail在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与SW620内的表达情况,同时以结直肠癌组织68例及对应癌旁组织68例、腺瘤组织33例、淋巴结转移癌35例为研究对象,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Snail在这些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Snail在结直肠癌细胞株SW620、SW480中的表达较强,Snail定位在结直肠癌细胞株SW620、SW480的细胞核里;Snail在正常结直肠粘膜、腺瘤、癌及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不同(X2=92.852,P=0.000);两两比较发现,腺瘤Snail表达比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强(P<0.01),淋巴结转移灶中癌组织Snail表达比原发结直肠癌组织强(P<0.01),而原发结直肠癌组织Snail表达比腺瘤组织强(P<0.01).结论 锌指转录因子Snail与结直肠癌发生、演进及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获得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的肿瘤干细胞(CSC),培养并鉴定其干细胞特性。方法通过原代培养手术切除 结直肠癌组织获得结直肠癌细胞,再通过有限稀释法和无血清培养法筛选结直肠癌CSC,软琼脂集落实验检测CSC和对照组人 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 的增殖能力;用低数量级细胞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结直肠癌CSC和SW480 的成瘤能力;并运用 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方法,检测CSC和SW480的免疫表型。结果临床结直肠癌标本原代培养的CSC,加入血清培养可使 CSC分化。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原代培养的CSC克隆形成率为56.64%和54.45%,对照组人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 的克隆形成率为4.41%,CSC与SW480集落形成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裸鼠皮下成瘤实验中,原代培养的CSC 皮下注射500 个细胞可形成皮下瘤,而SW480 皮下注射500 个细胞不形成皮下瘤。CSC 表达CD133、CD44,不表达CK7; SW480细胞不表达CD133、CD44,表达CK7。结论原代培养的手术切除结直肠癌组织标本获得的肿瘤细胞,再行无血清培养 可形成CSC,鉴定具有CSC的自我更新及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Diaphanous相关成蛋白家族成员之一DIAPH3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直肠癌及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结直肠癌细胞株SW620、SW480、HT29中DIAPH3、E-钙黏蛋白(E-cadherin)、细胞角蛋白(CK)及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 DIAPH3、E-cadherin与CK在结直肠正常组织中表达高于癌组织(P<0.05),且与结直肠癌分化程度有关(P<0.05)。 vi-ment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且与分化程度有关(P<0.05)。 DIAPH3与E-cadherin、CK表达呈正相关,与vimentin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DIAPH3与结直肠癌分化与转移有关,其可能抑制结直肠癌转移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