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邝继文  杨新  肖晓燕 《海南医学》2007,18(10):119-119,137
目的 探讨原位保脾手术治疗脾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2001年10~2006年10月间,应用不同的原位保脾术式治疗脾损伤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其中118例术后有不同程度的发烧,平均持续5.4d;有2例脾修补后,1例术后第4天发生再出血,经再次手术修补治愈,1例并发脾脓肿,经引流治愈.随访35例,均情况良好.结论 原位保脾术式治疗脾损伤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保脾手术治疗脾外伤经验及效果。方法:分析1993年以来收治的256例脾外伤保脾手术病例。结果:原位保脾211例(82.4%);部分除切术161例,其中保脾量≥1/2脾74例;脾片移植45例,治愈255例,治愈率99.6l%,原位保脾病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采用脾血流控制技术是提高脾外伤保脾手术质量的前提,根据脾损伤部位、严重程度及裂伤深度选择保脾术式是提高保脾手术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不同保脾术式在脾外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保脾术式在各级脾外伤的选择应用。方法 对 49例不同程度脾外伤患者 ,按Call和Scheele的分类法选择相应保脾术式 ,其中脾缝合修补术 2 1例 ,脾粘合术 9例 ,脾动脉结扎修补术 9例 ,非规则性脾部分切除术 7例 ,脾切后自体脾片移植术 3例。结果  49例不同程度脾外伤患者中 ,除 1例术后出血 ,2例术后发生腹腔脓肿经处理后 ,均痊愈。结论 由于脾切术后易发生凶险性感染 (OPSI) ,对脾外伤患者应在“抢救生命第一 ,保脾第二”的原则下 ,严格掌握适应证 ,按不同程度脾损伤选择相应的术式进行保脾术。  相似文献   

4.
报告1979~1991年收治的52例保脾手术,占同期313例脾外伤手术的16.6%。其中脾修补34例;修补加脾动脉结扎2例;脾部分切除9例;脾修补后未能止血而改行脾切除5例;自体脾组织大网膜移植2例。由于脾脏的重要生理机能,应重视其损伤时的保脾手术。保脾手术并不比切脾风险大、并发症多。保脾术式的选择应根据脾损伤程度。文章还讨论了各种术式的要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迟发性脾破裂行保脾治疗的方法及治疗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应用保守治疗及几种原位保脾术式治疗延迟性脾破裂24例临床资料。24例中保守治疗12例(Ⅰ/Ⅱ级),单纯粘合剂止血3例(Ⅰ级),单纯缝合修补3例(Ⅰ/Ⅱ级),单纯缝合修补+粘合胶止血5例(Ⅰ/Ⅱ级),脾部分切除1例(Ⅱ/Ⅲ级)。结果24例均治愈出院,其中非手术治疗12例,原位保脾手术治疗12例。1例(Ⅲ级)因提前下床活动致大出血而中转手术全脾切除,1例并发膈下脓肿,仍经保守治疗痊愈,保脾治疗成功率95.8%,无死亡病例。结论迟发性脾破裂经严格选择适应证后行保脾治疗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迟发性脾破裂行保脾治疗的方法及治疗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10年3月应用保守治疗及几种原位保脾术式治疗延迟性脾破裂20例临床资料.20例中保守治疗12例(Ⅰ/Ⅱ级),单纯粘合剂止血2例(Ⅰ级),单纯缝合修补2例(Ⅰ/Ⅱ级).单纯缝合修补+明胶海绵血3例(Ⅰ/Ⅱ级),脾部分切除1例(Ⅱ/Ⅲ级).结果 20例均治愈出院,其中非手术治疗12例,原位保脾手术治疗8例.1例(Ⅲ级)因提前下床活动致大出血而中转手术全脾切除,1例并发膈下脓肿,仍经保守治疗痊愈,保脾治疗成功率9518%,无死亡病例.结论 迟发性脾破裂经严格选择适应证后行保脾治疗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8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基层医院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83例外伤性脾破裂手术的临床资料及术式选择。结果 本组病例均经手术证实有不同程度的脾裂伤,并行保脾手术,其中脾黏合术9例,脾缝合修补术32例,脾、叶段动脉结扎加脾部分切除术8例,脾切除自体脾组织移植34例。全部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保留的脾脏和移植的自体脾组织存活良好,并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结论 只要遵循保脾手术的基本原则,根据伤情合理选择术式,基层医院开展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总结我院近10年对82例创伤性脾破裂施行各种保脾手术治疗体会。根据脾损伤的轻重程度不同,分别采用脾修补术、脾部分切除术、全脾切除加脾组织大网膜移植及脾动脉结扎加脾修补术。全组病例均经手术治疗,仅有4例因脑外伤死亡外,其余均无再出血及感染发生,疗效满意。作者还讨论了保脾的意义及各种保脾手术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保脾术治疗儿童外伤性脾破裂3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治疗儿童外伤性脾破裂中保脾手术的方式和临床效果。方法儿童外伤性脾破裂39例。其中修补术治疗Ⅰ、Ⅱ级脾破裂21例,脾部分切除术,或加脾动脉干结扎术治疗Ⅱ、Ⅲ级脾破裂14例,脾切除加自体脾移植术治疗Ⅳ级脾破裂4例。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28例术后随访0.5—2年,经彩色多普勒B超和血清检查,提示脾均存活,具有免疫功能。结论选择适当术式,保脾手术治疗儿童外伤性脾破裂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谭东新  黄捷  石宝秋  黄达森 《广西医学》2008,30(8):1150-1152
目的探讨原位保脾与脾片移植在严重外伤性脾破裂手术中的术式选择与临床效果。方法严重外伤性脾损伤病人29例,其中原位保脾1/4以上13例,原位保脾1/4以下 脾片移植6例,全脾切除后行单纯脾片移植10例。结果近期和1~5年的随访表明,原位保脾近期和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纯脾片移植。脾片移植早期免疫功能作用不明显,但后期机体免疫功能恢复显著。结论原位保脾是治疗严重外伤性脾破裂的理想方法。脾片移植是全脾切除术后有效而必要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临床实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发病规律、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结合国内外资料及本组12例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明确诊断10例,误诊为肝破裂1例,脾肿瘤1例。12例均手术治疗。行脾切除术2例,脾切除加自体脾组织网膜内移植术9例,脾缝合修补加脾动脉结扎1例。12例均治愈。[结论]本病由于腹腔内出血与受伤时间间隔长,容易误诊。诊断除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外,应及时进行腹腔穿刺、B超及CT检查。治疗以脾切除为主,可根据病情、脾破裂的程度以及是否有合并伤等情况采取保脾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肠手术中脾脏损伤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部手术中脾脏损伤的病例资料27例,按照我科制定的标准将其分为Ⅰ、Ⅱ、Ⅲ三类,针对三类不同程度的损伤,分别采用电凝法、缝合修补法、脾门损伤修补缝合法进行处理。结果该组27例发生于胃部手术20例,结肠手术5例,直肠手术2例,其中Ⅰ类损伤患者15例,Ⅱ类损伤患者8例,Ⅲ类损伤患者4例,经过相应的处理方法,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愈,无脾脏切除病例,且术后均未出现与脾脏损伤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医源性脾损伤的预防很重要,根据脾脏损伤情况分类,选择相应的处理方式,保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至2003年间保脾治疗的46例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46例患者分为非手术治疗组、脾修补组、脾切除加自体移植组和血管介入脾动脉栓塞组4组。非手术治疗23例(脾损伤Ⅰ级8例,Ⅱ级10例,Ⅲ级1例,4例不详),其中3例伴休克。非手术治疗占同期脾外伤20%(23/115)。脾修补治疗9例(Ⅱ级1例,Ⅲ级7例,Ⅳ级1例),7例伴休克。全脾切除加脾组织大网膜移植术8例(Ⅲ级1例,Ⅳ级7例),其中5例伴休克。介入组6例(Ⅱ级2例,Ⅲ级4例),无休克,均一次脾动脉栓塞成功。46例均无并发症发生。痊愈45例,1例因合并颅脑损伤呈植物状态。4组患者住院时间均无差异。结论脾脏Ⅰ、Ⅱ级损伤以非手术治疗为主,Ⅲ级损伤以脾动脉栓塞或手术修补保脾为主,Ⅳ级以上的损伤只能手术保脾,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刘健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随师临证,记录、分析整理刘健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病案,从病因病机、用药特点等方面总结分析刘健教授的临床经验,并列举验案加以佐证。[结果]刘健教授认为脾虚湿盛是本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围绕脾虚湿盛制定了健脾利湿、温肾暖脾等治疗法则。健脾利湿常用薏苡仁、山药、茯苓、陈皮、半夏等,温肾暖脾常用桂枝、附片、杜仲、桑寄生等,同时善用大黄。验案首诊时辨为脾虚湿盛证,治以温阳通络,后因外感内伤,辨为湿热证,治以清热舒脾,收效良好,充分体现了刘健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圆机活法"的临床经验。[结论]刘健教授从脾虚湿盛论治强直性脊柱炎,善用大黄治疗脾虚夹实证,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学习。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合并胆石症的围手术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胆石症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1994年~2004年收治的54例病人的手术方法、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结果术中大出血死亡1例;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2例,胆道出血2例,积极止血处理后痊愈;胆瘘2例,经引流治愈;胸腔积液5例,均随炎症消退消失;肝肾综合征2例,积极保肝治疗后痊愈;切口感染3例,积极换药后痊愈。53例恢复良好出院,随访1~5年无复发。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前积极纠正肝功能,加强营养支持,简化手术方法,选择个体化手术方式,将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经验,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2例,均为男性,年龄为32~71岁(中位年龄63岁)。统计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并发症等围手术期资料,术后病理结果,以及肿瘤控制情况和尿控效果等随访资料。结果 2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转开放手术者。其中4例行单孔手术,2例为全腔镜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手术时间为320~600(420±36)min,术中出血量为100~400(150±17)mL,围手术期均未输血。术后1~2 d(中位数2 d)下床活动,1~3 d(中位数2 d)恢复肠道通气,5~21 d(中位数10 d)拔除负压引流管,10~25 d(中位数14 d)拔除导尿管。本组患者均无术中肠道损伤、术后肠梗阻等肠道并发症,无切口感染。2例发生新膀胱漏尿,经延长留置导尿管后自行愈合。所有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均为尿路上皮癌。术后随访3~15个月,未出现肿瘤复发,无患者死亡。术后2个月20例(90.1%)患者尿控满意。1例患者术后4个月因内疝而手术,2例患者术后6个月因排尿困难给予间歇自我导尿。结论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在临床上安全可行,短期肿瘤控制和尿控效果满意,远期疗效有待通过病例累积和长期随访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7.
汪青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398-1400
目的回顾性总结14例迟发型脾破裂(DRS)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 14例经确诊为迟发性脾破裂患者,行脾切除术,术后置脾窝胶管引流。结果 14例手术成功,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脾破裂,患者痊愈。结论 DRS是脾损伤后48 h才出现腹腔内出血症像的脾破裂。症状隐匿,早期诊断困难,易被漏诊、误诊,DRS发病凶险,处理不当并会危及生命,这就要求对本病要有高度的警惕性。辅助检查是本病诊断的重要手段。CT辅以反复的诊断性腹腔穿刺、诊断性腹腔灌洗及B超是有效的检查手断。治疗应本着"保命第一,保脾第二"的原则,一旦诊断明确,及时行脾切除术,其治疗快捷、可靠、有效。对Ⅲ级以下的脾破裂可选择性行保脾手术,包括脾修补术、脾部分切除术、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以及微波凝固治疗等。尽管目前有保脾的趋势,但保脾手术较为复杂,对于基层医院,不宜作为常规的手术方式。非手术治疗适合血液动力学稳定和无其他剖腹指征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彭先志  张宇 《四川医学》2010,31(6):822-823
目的总结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治体会,提高脾破裂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7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91例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和治疗。结果根据病史、体征、腹腔穿刺、B超、CT等确诊35例(38.5%),以腹腔内出血剖腹探查确诊56例(61.5%);非手术治疗5例(5.5%),手术治疗86例(94.5%),其中全脾切除84例,脾修补术2例;死亡2例,1例术中死亡,1例术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余均治愈。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正确处理是脾破裂救治关键,重视术中自体血回输及脾损伤以外复合伤处理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脾损伤并发颅脑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2例肝、脾损伤并发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腹部手术治疗13例,保守治疗19例,颅脑手术治疗3例,实施剖腹及开颅手术1例。死亡11例。结论及早明确诊断-进行诊断性腹穿,明确休克原因,早期综合性的抢救治疗,注意手术指征,可提高肝、脾损伤并发颅脑损伤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王伟 《吉林医学》2012,33(18):3920-3921
目的:探讨施行胃癌根治术时引起医源性脾脏损伤的原因以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实行胃癌根治术的37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37例患者中行远端胃大切手术的有6例出现脾损伤;行近端胃大切手术的有3例出现脾损伤;胃全切术有2例出现脾损伤;②保脾手术成功28例,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提高保脾意识,改善术中技术操作,采用有效的止血术式,可以有效的预防胃癌根治术出现的医源性脾脏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