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宁德新 《四川中医》1998,16(2):51-52
寒性药与热性药同用,称为寒热井用,属和法范畴。历代医家创立了许多疗效卓著的寒热并用方剂,广泛地运用于;临床,本文以寒热井用的方剂和临床治疗用药为依据,对寒热井用的治疗作用进行了归纳分析,供大家参考。!主用其性.能调和赛热,治疗寒热错杂证。根据中药性味、归经的理论和“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的基本原则,选择能入热邪所在之经的寒性药与能入筹邪所在之经的热性药同用,利用药性的寒热们胜,纠正机体病变部位的寒热偏胜,有调和寒热的作用,用于治疗上热下寒、上寒下热、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肝(胆)热牌寒、冒热肠寒…  相似文献   

2.
寒热性中药成分对TRPV1和TRPM8通道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寒热中药的成分与TRP家族中TRPV1和TRPM8通道蛋白mR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原代培养DRG神经元,在体外观察中药单体对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基因的表达量采用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CR)法检测,数据分析采用2?ΔΔCT法。结果:热性中药的成分(吴茱萸碱、桂皮醛)上调TRPV1的表达,下调TRPM8的表达,尤以寒负荷后更为明显;寒性中药的成分(黄芩苷、大黄素)上调TRPM8的表达,下调TRPV1的表达,尤以热负荷后更为明显。结论:对TRPV1与TR-PM8的表达调节可能与中药的寒热药性相关,这可能是寒热性中药临床上发挥寒热调节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寒热药性与游离脂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种寒性中药和20种热性中药,提取总游离脂,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总游离脂含量与寒热药性的相关性。结果:热性中药的总脂含量明显高于寒性中药,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总脂含量与中药药性存在相关性,脂类是中药寒热药性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4.
基于文本挖掘方法探索寒性热性中药的病证方药相应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寒性中药和热性中药的病证方药相应规律。 方法: 在CBM数据库中收集三味寒药(苦参、龙胆、大青叶)和三味热药(肉桂、吴茱萸、胡椒)文献数据,采用基于敏感关键词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挖掘与之相关的疾病、证候、症状、汤药规律,这些规律通过一维频次的解释以及二维网络图进行展示。 结果: 疾病方面:与寒性药和热性药相关的疾病涉及各个系统多种疾病,并无一定规律可循。证候方面:热性药的中医证候以阳虚、寒凝、气滞、血瘀为主;寒性药则以湿热、阴虚、热毒、风热为主。症状方面:热性药相关的症状是以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寒性药除了消化系统症状外,尚且有皮肤疾病表现。中药方剂方面:中药方剂方面,热性药相关的主要是温里剂和温阳剂,寒性药相关的主要是清热剂、和解剂。 结论: 文本挖掘技术,结合文献回溯,人工阅读降噪,能够比较客观的总结寒热药性的病证方药相应规律,为进一步阐明中药寒热药性差异的客观性提供探索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热性中药对大鼠肝脏能量代谢相关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6种热性中药对大鼠肝脏能量代谢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6种热性中药(附子、干姜、高良姜、花椒、肉桂和吴茱萸)水提取物分别10.5,8.4,6.0,4.0,3.5,4.2 g·kg-1灌胃大鼠30 d,测定肝脏Na+-K+-ATP酶、Ca2+-ATP酶、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肝糖原含量和解偶联蛋白2(UCP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6种热性中药均能升高肝组织Na+-K+-ATP酶活性,其中高良姜、花椒、吴茱萸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6种热性中药有升高肝脏Ca2+-ATP酶活性的趋势,其中高良姜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6种热性中药均能升高大鼠肝脏SDH活性,除附子组外,其他5种热性中药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6种热性中药均能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大鼠肝糖原的含量;6种热性中药对大鼠肝脏UCP2 mRNA表达量的影响不明显.结论:热性中药可能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增加SDH酶活性而产生更多ATP,通过增加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而增加ATP的消耗,从而起到调节肝脏能量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冯帅  李峰  王心 《辽宁中医杂志》2010,(8):1412-1414
目的:初步探讨中药寒热药性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50味中药的蛋白质含量,以蛋白质含量为指标,采用SPSS16.0软件对寒热药性与蛋白质含量之间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中药药性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方法学考察的所有RSD值均小于2%,实验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热性中药的总蛋白含量是寒性中药的2.37倍,统计结果显示,P=0.033<0.05,以α=0.05为水准,说明热性中药与寒性中药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蛋白质含量与中药寒热药性有一定的相关性,蛋白质是寒热药性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7.
基于动物行为学考察萸黄连“反制”前后的药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萸黄连"反制"前后的寒热药性的差异性。方法:选用KM小鼠,依据动物行为趋向性,分别给予黄连、吴茱萸、萸黄连,考察不同药物对小鼠温度趋向性的影响,并结合测定小鼠肝脏ATP酶的活力,探讨不同药性药物对小鼠机体能力代谢的影响。结果:吴茱萸组小鼠体现出"趋寒性",能使小鼠ATP酶活性增强;黄连和萸黄连组小鼠体现出"趋热性",并抑制小鼠ATP酶活性;黄连组和萸黄连组相比,黄连组小鼠的"趋热性"较萸黄连组强(P<0.05),萸黄连组小鼠的钠钾ATPase活力较黄连组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吴茱萸体现出"热性",黄连和萸黄连均体现出"寒性",但萸黄连与黄连相比,"寒性"降低。此结论与萸黄连"以热制寒"的"反制"传统炮制理论相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寒热中药成分对瞬变感受器离子通道蛋白(TRP)家族中薄荷醇受体离子通道蛋白(TRPM8)功能的影响.方法:以薄荷醇为通道激动剂,采用共聚焦显微成像法在体外观察原代培养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胞内[Ca2+].的变化.结果:寒性中药的成分黄芩甙和大黄素均可显著上调TRPM8通道蛋白的功能;热性中药的成分桂皮醛可显著下调TRPM8通道蛋白的功能,热性成分吴茱萸碱对TRPM8通道蛋白功能虽未见显著影响,但有下调趋势.结论:寒热性中药成分对TRPM8功能的调节可能与中药的寒热药性相关,这可能是寒热性中药临床上发挥寒热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寒热性中药的成分对薄荷醇受体离子通道蛋白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寒热中药成分对瞬变感受器离子通道蛋白(TRP)家族中薄荷醇受体离子通道蛋白(TRPM8)功能的影响。方法:以薄荷醇为通道激动剂,采用共聚焦显微成像法在体外观察原代培养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胞内[Ca2+]i的变化。结果:寒性中药的成分黄芩甙和大黄素均可显著上调TRPM8通道蛋白的功能;热性中药的成分桂皮醛可显著下调TR-PM8通道蛋白的功能,热性成分吴茱萸碱对TRPM8通道蛋白功能虽未见显著影响,但有下调趋势。结论:寒热性中药成分对TRPM8功能的调节可能与中药的寒热药性相关,这可能是寒热性中药临床上发挥寒热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热性中药吴茱萸药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热性中药吴茱萸药性的物质基础。方法将吴茱萸浸膏用溶剂分为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通过利血平所致寒证大鼠模型,筛选出吴茱萸影响模型大鼠能量代谢的有效部位为正丁醇部位。再用2种改性磁性高分子微球,将正丁醇部位分离为生物碱、酚酸、脂溶性和水溶性4类成分,进一步以寒证大鼠模型筛选吴茱萸影响模型大鼠能量代谢的药性成分。结果吴茱萸正丁醇部位以及生物碱类成分均可使寒证大鼠体温升高,增加琥珀酸脱氢酶活性,降低Na+-K+-ATP酶活性,升高肝组织ATP含量,使能荷值明显升高,提高机体产热,提高能量代谢水平。结论热性中药吴茱萸药性的物质基础为生物碱类成分。  相似文献   

11.
10味温中散寒药对胃实寒证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干姜、肉桂、丁香、吴茱萸、小茴香、高良姜、荜茇、荜澄茄、花椒、胡椒10味温中散寒药对胃实寒证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的影响,以期观察温中散寒药的温胃、护胃作用,探讨温中散寒药的作用机制与药效本质。 方法: SD雄性大鼠分为15个组:空白组、模型组、附子组、干姜组、肉桂组、丁香组、吴茱萸组、小茴香组、高良姜组、荜茇组、荜澄茄组、花椒组、胡椒组、石膏组、黄连组。灌服知母水提液17.5 g·kg-1,2次/d,连续2 d建立大鼠胃实寒证模型。附子组13.5 g·kg-1,干姜、胡椒组8.1 g·kg-1,肉桂、吴茱萸组4.1 g·kg-1,丁香、荜茇、荜澄茄组2.7 g·kg-1,小茴香、高良姜、花椒组5.4 g·kg-1,石膏组54 g·kg-1,黄连组4.5 g·kg-1,2次/d,连续3次。肉眼观察胃黏膜变化,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根据胃组织病理改变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结果: 肉眼观察,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胃黏膜表面颜色灰暗、皱缩、无光泽,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与模型组比较,10个温中散寒药组的胃黏膜均有所改善。光镜下观察,与模型组比较,除高良姜组外其余9个组均能明显减少炎细胞浸润(P<0.05或P<0.01);10个温中散寒药组均能明显减少胃黏膜腺体的破坏(P<0.01)。 结论: 10味温中散寒药通过改善大鼠胃黏膜的破坏从而发挥其治疗胃实寒证的药效。  相似文献   

12.
6味热性中药对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相关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味热性中药对于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6味热性中药(制附子、干姜、高良姜、花椒、肉桂和吴茱萸)水提取物分别10.5、8.4、6.0、4.0、3.5、4.2g/kg灌胃大鼠30d,测定大鼠骨骼肌Na+-K+-ATP酶、Ca2+-ATP酶、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肌糖原含量和解偶联蛋白3(UCP3)mRNA表达水平。结果:6味热性中药能显著升高骨骼肌Na+-K+-ATP酶、Ca2+-ATP酶、SDH活性;除肉桂外,均能明显降低肌糖元含量;除高良姜和肉桂外,均能明显降低UCP3mRNA的表达量。结论:热性中药可能通过促进了肌糖原的分解、增加SDH酶的活性、减少UCP3mRNA表达减少骨骼肌产热从而产生更多ATP,通过增加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而增加ATP的消耗,起到调节骨骼肌能量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较4种典型寒、热药性中药对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体温的干预影响以及温度敏感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TRPs)蛋白的调节作用。方法:背部皮下注射酵母混悬液建立大鼠发热模型,108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黄组、黄连组、吴茱萸组和高良姜组,分别于造模后第4,8,12 h取下丘脑和背根神经节,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下丘脑和背根神经节中温度敏感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蛋白TRPV1和TRPM8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注射酵母后模型组大鼠体温明显上升,8 h达到高峰期(P<0.01);下丘脑和背根神经节中TRPV1水平显著升高,TRPM8水平则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大黄和黄连可显著降低酵母引起的大鼠体温升高,下调下丘脑和背根神经节中TRPV1水平,上调TRPM8水平(P<0.05或P<0.01);吴茱萸和高良姜对发热大鼠的体温和TRPs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寒性中药大黄和黄连能降低酵母致热大鼠的体温,其作用可能与其对下丘脑和背根神经节中TRPV1和TRPM8的有效调节有关;热性中药吴茱萸和高良姜无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良姜等中药对5-氟脲嘧啶的促渗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沈琦  李文姬  徐莲英 《中药材》2000,23(11):697-699
目的:研究高良姜所含挥发油、桉叶素、高良姜醇提物及花椒油、细辛油等对5-氟脲嘧啶(5-Fu)的促渗作用。方法:采用体外透皮双室扩散池和HPLC法,考察不同浓度的高良姜油、桉叶素、高良姜醇提物及花椒油、细辛油对5-氟脲嘧啶透皮吸收的影响,并与氮酮进行比较。结果:1%、3%高良姜油、2%桉叶素及高良姜醇提物具有极强的促渗作用,与氮酮相比,高良姜油的作用略强于氮酮,花椒油的促渗作用与氮酮相当。结论:高良  相似文献   

15.
十种广东地道药材的性状鉴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昌亮  黄文青 《中药材》1994,17(5):20-21
本文介绍了巴戟天、何首乌、高良姜、化橘红、佛手、陈皮、草豆蔻、砂仁、藿香、益智等十种广东地道药材的性状鉴定特点,并与产于其他地区的同种药材产品作比较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妇科治疗肾虚型月经病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江苏省中医院妇科门诊2016年5月到2016年10月治疗肾虚型月经病处方1 075张,利用微软Excel强大的排序、筛选和统计功能进行数据挖掘,统计各中药的用药比例。结果:使用频率在50%以上的单味中药有续断、茯苓、白芍(炒)、山药、丹参、山茱萸(酒)、赤芍、菟丝子8种。使用频率在30%~50%的中药有当归、白术(麸炒)、香附(醋)、熟地黄、牡丹皮、杜仲(盐)6种。使用频率在10%以上43种中药中,以中药学常规分类,使用率较高的依次是补益药、活血化瘀药,其他为清热药、理气药等。以药性分类,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温性药、平性药及寒性药,温性药的使用率显著高于平性药、寒性药。药对使用以茯苓-山药为最高(51.2%),其次是山药-山茱萸(47.7%),白芍-赤芍(39.5%)等。结论:我院妇科治疗肾虚型月经病擅用续断、茯苓、白芍(炒)、山药、丹参、山茱萸(酒)、赤芍、菟丝子等单味药,药对则以茯苓-山药,山药-山茱萸,白芍-赤芍应用见长。这些药物的应用充分体现了补益、健脾、活血、祛寒的治法治则,反映了治疗肾虚型月经病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牡丹皮等10种中药和土槿皮乙酸体外对白色念珠菌浮游菌和生物膜的作用。方法:10种中药为牡丹皮,黄连,丁香,肉桂,高良姜,桂枝,知母,苦参,蛇床子,白花蛇舌草,用水煎煮后浓缩,提取物用DMSO溶解,培养基稀释,体外微量稀释法检测药物对白色念珠菌浮游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抑制生物膜50%的浓度(SMIC50)的作用。结果:土槿皮乙酸对白色念珠菌的MIC为15.6 mg.L-1,对生物膜的SMIC50是31.2 mg.L-1。牡丹皮和高良姜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有一定的抑制作用,SMIC50分别125,250 mg.L-1。黄连,丁香,肉桂,桂枝,知母,苦参,蛇床子,白花蛇舌草在2 000 mg.L-1均没有表现出抑菌活性。结论:体外微量稀释法检测到土槿皮乙酸对白色念珠菌浮游菌和生物膜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0种中药材中仅牡丹皮和高良姜的水煎液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他8种中药材的水煎液对白色念珠菌浮游菌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对中药抗真菌活性的评价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尿液生成排泄探讨缩泉丸配伍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缩泉丸配伍的机制,确定各味药物在方中的作用.方法:对缩泉丸进行全拆方研究,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缩泉丸组(3.9 g'kg-1·d-1)、益智组、乌药组、山药组(均为1.3 g,kg-1 ·d-i),益智+乌药组、益智+山药组、乌药+山药组(均为2.6g,kg-1,d-1).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用D-半乳糖诱导亚急性衰老模型,造模给药后各组用尿动力仪检测膀胱功能,用ELISA法测定与尿液生成相关的水通道蛋白(AQP2),血清中神经内分泌激素醛固酮(ALD)、抗利尿激素(ADH)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QP2,ADH,ALD含量显著降低(P<0.01),尿动力检测中膀胱漏尿点压(BLPP)、腹压漏尿点压(ALPP)、最大膀胱排尿压(MVP)显著升高(P<0.01),顺应性(BC)显著下降(P<0.01).缩泉丸全方对所测指标都有显著影响(与模型组比较P<0.01),且与各拆方组比较作用最强.单味药比较益智作用最强,乌药对尿液生成方面作用显著,与益智配伍后增效;山药能显著改善衰老膀胱功能,与乌药配伍后药效显著增强,对所测指标均有显著作用(与模型组比较P <0.01 ~0.05).结论:本研究结果与缩泉丸益智仁为君,乌药为臣,山药为佐的传统配伍诠释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