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目的分析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临床联合用药的特征。方法提取全国19家三甲医院2006~2014年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数据库中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在756例冠心病患者中,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最常合并用药种类为6类:解热镇痛抗炎药(其中阿司匹林频次占此类药物的96.78%,且治疗冠心病多用其抗血小板功效)、降血脂药(阿托伐他汀)、血管舒张药(硝酸异山梨酯)、血小板抑制剂(氯吡格雷)、钙通道阻滞药、活血化瘀剂(疏血通注射液)。有效率可达94.76%。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多种类西药治疗冠心病,符合冠心病用药指南,且有效率高;联合中药用药时,与活血化瘀注射剂联合应用时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大,不建议同时使用。临床应用时需注意凝血功能的监测,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真实世界大数据冠心病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及分析真实世界中冠心病患者的中西药使用情况,为冠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择全国17家三甲医院中第一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采集其药物信息,使用频数及关联方法进行分析。结果:84 697人中男性47564人,女性32 882人,患者年龄中位数为71岁。76 172人有用药记录,包括278种西药和331种中药。西药使用最多的为阿司匹林,共51 132例(67.08%),其次为硝酸异山梨酯(46 291例,占60.72%)、氯吡格雷(34 030例,占44.64%)等;中成药使用最多者为丹红注射液,共15 174例(19.92%),其次为疏血通注射液(10 166例,占13.35%)。药物归类后,西药位于前列者为抗血小板药、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中药使用最多的为活血化瘀注射液,其次为活血化瘀口服药、扶正类口服药、通腑药等。进行关联规则后显示冠心病西药间联合用药最为常见,中西药联合使用中活血化瘀口服药、活血化瘀注射液与西药间的联合用药更为常见,尤其是与抗血小板药、硝酸酸类药物。结论:冠心病的西药治疗符合指南推荐,但使用率较低;中药逐渐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方法,活血化瘀是冠心病中药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患者在临床实践中常联合使用中成药和西药,该研究选择来源于14家三级甲等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的27 678例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14 d内针对中风治疗的中西药物构建复杂网络,发现该网络具有无尺度现象,采用层次结构核心算法分别对急、危、一般3类入院病情患者入院1 d内,2~3,4~7,8~14 d 4个时间段的中西药物使用进行分析,发现3类入院病情患者核心中成药使用主要为活血化瘀和化痰醒脑药物,化痰醒脑药随时间变化在各类患者中使用逐渐减少。核心西药主要为抗血小板药、改善循环药物、神经保护药、抗凝药和脱水药,脱水药在入院病情为危的患者入院14 d内均为核心药物,而入院病情为一般的患者在入院3 d内作为核心药物使用,神经保护药的使用在患者入院7 d后逐渐下降。中西药物组合主要为神经保护药+活血化瘀药、抗血小板药+活血化瘀药、改善微循环药+活血化瘀药;化痰醒脑药在入院病情急和一般的患者中主要与神经保护药联合使用,而入院病情为危的患者多与脱水药联合使用。该研究以大数据分析和复杂网络建模发现缺血性中风病患者急性期中西药物使用的动态特征和药物联合应用特点,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真实世界的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用药特征。提取全国19家三甲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中使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的基本信息、中西医诊断信息、医嘱信息、实验室检查信息,采用Apriori算法建立模型,使用Clementine 12.0进行关联分析,分析真实世界中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临床用药特征。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784例患者的联合用药中,共包含411种西药和110种中药。联合用药频次最高的单个西药是阿司匹林515例(65.69%),单个中药是银杏叶提取物121例(15.43%),2种西药是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关联规则度为10.15%),3种西药是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关联支持度为5.56%),常与抗生素类、活血化瘀剂药物联合应用。结果表明,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时临床上常与抗血小板药和活血化瘀药联合应用,有助于增强抗血小板聚集和活血化瘀作用,应注意药物联合应用时的配伍禁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前提下联合用药达到药效增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分析是考察影响中药注射剂临床效益与风险相关因素的必要研究。该研究基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使用丹红注射液的4 950例患者的病案与医嘱信息,运用回顾性研究、基本统计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患者自然情况、疾病诊断、应用科室、用法用量、联合用药和不良反应等信息,对丹红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行合理性分析,寻找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患者主要分布在心内科(51.96%)与脑病中心(20.67%),年龄40岁以上占96.66%,主要西医诊断2项关联置信度最高为冠心病+心绞痛(97.15%),3项关联为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97.02%),不合理诊断主要为高血压(12.93%)和糖尿病(4.55%);中医诊断均属血瘀证。用法用量方面,单次剂量在药品说明书规定范围内者占98.93%,用药天数集中分布在1~21 d,以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为稀释溶媒的占97.64%。用药记录中,99.26%为联合用药,平均联用8.41种药物。与西药联用频次最高的依次是抗血小板药(72.04%)、调血脂药(64.86%)和脑血管疾病药(60.26%)。出现并发感染时,联用频次最高的抗菌药物为头孢菌素类(8.81%)。与中药联用以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或中药单体注射剂为主(28.93%),其中与天麻素注射液联用频次最高(16.23%)。不良反应报告/事件发生12例,发生率0.24%。适应症、稀释溶媒与联合用药的不合理应用可能是丹红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潜在风险因素,需进一步实验研究评价这3方面的临床效益与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真实世界中脉血康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症特点及联合用药特征。方法基于全国20家三级甲等医院HIS数据库中使用脉血康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信息和医嘱信息,采用Apriori算法建立模型,使用Clementine12.0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在使用脉血康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2453例患者中,年龄中位数为70岁,65~80岁患者数量最多(47.99%),其次为45~65岁(30.47%);住院天数多在15~28天(56.71%);西医合并疾病频数排名前3位分别为高血压病(14.09%)、冠心病(7.79%)和糖尿病(4.96%)。联合用药频数最高的西药为阿司匹林(63.76%),中药为疏血通(45.86%);联合西药药理作用频数最高的为抗凝剂(76.15%),中药功效作用为活血化瘀剂(84.26%);联合2种西药频数最高的是前列地尔+阿司匹林,中药是银杏叶提取物+疏血通;联合的2种西药药理作用最高的为抗凝血药+血管活性药,中药功效作用为活血通络剂+活血化瘀剂。结论使用脉血康胶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多见于中老年人且男性多于女性,病理因素以血瘀多见,其西医合并疾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相关性,治疗上应注重西医合并疾病的治疗以及活血化瘀法和抗凝法的使用。在联合用药上,中西药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应注重中西药联合应用,以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真实世界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联合用药规律。方法:以全国19家大型三甲医院的使用过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的334例2型糖尿病为研究对象,利用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其一般信息、合并疾病和联合用药。结果:2型糖尿病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临床联合单个西药频次最高的是阿司匹林164例(49.10%);联合单个中药频次最高的是疏血通注射液124例(37.13%);联合2种西药时,最常联合阿司匹林+二甲双胍组合(规则支持度为20.66%);联合2种中药时,最常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组合(规则支持度为20.958%);常与降血糖药、抗血小板药、活血化瘀剂类药物联用。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用药以化学药为主,既针对2型糖尿病并发症,又针对患者的基础疾病,联合用药较为合理;同时应重视超说明书用药的问题,临床联合用药应注重科学性,以防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对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人群的临床特征和联合用药规律进行分析。选取全国20家三级甲等医院HIS数据库中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2 857例脑梗死患者的住院信息,采用描述分析、Apriori算法建立模型,探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联合用药规律。结果显示,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脑梗死患者中,65岁以上患者共1 727例,占69.61%,男性1 610例,占63.59%。治疗上与降脂药、抗凝溶栓及抗血小板药、脑代谢功能促进剂、血管扩张药等西药,以及中药活血化瘀剂、清热剂、祛痰剂等联合使用较为常见。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使用频数最高的西药是阿司匹林肠溶片(1 528例,53.48%),中药是醒脑静注射液(378例,13.23%);其中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最常用的西药合并用药类别是抗凝溶栓及抗血小板药,使用率达83.48%,最常用的中药合并用药类别是活血化瘀剂,使用率达63.49%。为了更深入地探索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合并用药规律,对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脑梗死患者合并药物进行关联分析。临床联合2种西药时,最常联用阿托伐他汀钙胶囊+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组合,支持度27.10%;联合3种西药时,最常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胶囊+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组合,支持度15.90%。结果表明,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脑梗死患者以老年男性为主,常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与指南基本相符,其在治疗脑梗死时常与西药抗凝溶栓及抗血小板药、中药活血化瘀剂等药理作用相似的药物联合使用,且对合并有其他疾病的脑梗死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药品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运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统计分析。结果:经分析,既往药物过敏史患者29例。中药注射剂中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11.76%;注射用血栓通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0.16%。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呼吸、神经与循环系统,注射用血塞通不良反应主要为药物热,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为静脉炎,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血液系统。结论:适应症状基本相同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应选用安全性较高的制剂。不同种类的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各不相同,临床中应根据药品不良反应主要症状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真实世界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的临床用药特征,提取全国19家三甲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中使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患者的基本信息、中西医诊断信息、医嘱信息、实验室检查信息,采用Apriori算法建立模型,使用Clementine12.0进行关联分析,分析真实世界中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临床用药及联合用药特征。符合纳入标准的8 316例患者的联合用药中,共包含523种西药和148种中药。联合用药频次最高的单个西药是阿司匹林1 908例(22.94%),单个中药是疏血通注射液771例(9.27%);2种中药是仙灵骨葆胶囊+鹿瓜多肽(规则支持度是2.55%),2种西药是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关联规则度为10.15%);常与抗生素类、活血化瘀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临床上常与抗血小板药和活血化瘀药联合应用,有助于增强抗血小板聚集和活血化瘀作用;常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注意联合应用时的配伍禁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前提下二者联合用药达到药效增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杜婧  杨薇  易丹辉  谢雁鸣  杨伟  庄严  陈倩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0):2821-2824
目的:采用关联分析的方法研究使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患者合并用药规律.方法:选取北京市10家大型三甲综合性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使用过丹红注射液的2 070例冠心病患者的用药信息,用频数统计的方法找出使用频次较高药物进行评价,根据关联规则中Apriori算法进行分析与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情况.结果:HIS“真实世界”数据库中,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常常与阿司匹林口服剂、硝酸酯类口服剂、氯吡格雷口服剂、心通口服剂一起合并使用.结论:丹红注射液在治疗冠心病患者时常与药理作用相似的化学药物联合使用,请临床医生注意患者的获益与风险.  相似文献   

12.
张培红  刘京芳  马学伟  裴林 《河北中医》2011,33(12):1786-1787,1790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方对乳腺增生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活血化瘀方,对照组28例予西医常规治疗。2组均治疗3个疗程,随访3个月。并选择同期健康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3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及bFGF变化,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89.2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相当。2组治疗前VEGF及bFGF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VEGF及bFGF含量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EGF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当(P〉0.05),bFGF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VEGF、bFGF在乳腺增生病中过度表达,提示血管生成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活血化瘀方可降低患者血清中VEGF、bFGF含量,阻断血管生成,促使病灶消散、吸收,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祛毒活血中药配合西医干预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予西医常规疗法结合祛毒活血方)和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每组各15例,疗程为7天。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APACHEⅡ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TNF-α、IL-1、IL-6和IL-10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55.3%,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和APACHEⅡ评分值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治疗后治疗组TNF-α、IL-1、IL-6和IL-10水平下降(P〈0.05),且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祛毒活血中药配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脓毒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脓毒症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在使用中的安全性,为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使用丹红注射液的942例住院患者进行观察,填写丹红注射液上市后再评价监测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选的942例中,男性454例(48.19%)、女性488例(51.81%)。筛选病例的年龄分布于各年龄段,平均64.5岁。50岁以上患者799例(84.82%)。有过敏史者20例(2.12%).用药时间7~14d者815例(86.51%)。使用5%葡萄糖为溶媒的150例(15.92%),使用O.9%生理盐水792例(84.08%)。942例住院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4例,发生率为0.42%。结论丹红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所发生的不良反应与患者基础疾病、年龄、性别、溶媒和剂量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药天保康注射液对肺心病 急性期疗效有无提高。方法:随机分为天保康治疗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及心电图变化。结果:天保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常规治疗组有效率为57.0%。结论:活血化瘀药天保康能明显提高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的中药应用情况进行专家调查,把握其用药特点和规律。方法:运用Delphi 法在全国范围内对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PCI 术后、CABG 术后)常用的中药汤剂及口服中成药、中药静脉制剂进行两轮专家调查。结果:冠心病心绞痛常用中药包括血府逐瘀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及通心络胶囊、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丹参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急性心肌梗死常用中药包括血府逐瘀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及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冠心病心力衰竭常用中药包括真武汤、芪苈强心胶囊、芪参益气滴丸及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冠心病心律失常常用中药包括炙甘草汤、天王补心丹及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PCI 术后常用中药包括血府逐瘀汤、通心络胶囊、复方丹参滴丸及生脉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CABG 术后常用中药包括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及通心络胶囊、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生脉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结论: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的中药应用存在共性与个性特征,基于专家共识的调查结果对于冠心病临床辨证治疗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组(治疗组)30例和心律平组(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早搏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0.00%,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6.70%。两组比较无差异(P>0.01)。但治疗组治疗后24h的心肌缺血下降幅度及下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组,分别采用西医治疗和丹红注射液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并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显效32例(80%),有效6例(15%),无效2例(5%);对照组:显效24例(60%),有效12例(30%),无效4例(10%)。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