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全膝关节置换术28例,随机分为两组,术后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FA组,n=14)和持续静脉镇痛组(IA组,n=14)。记录患者术后5d疼痛程度和膝关节活动度及副作用。结果连续股神经阻滞(FA组)在术后疼痛和膝关节活动度以及副作用方面与静脉镇痛(I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可以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提供比静脉镇痛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患者自控连续股神经镇痛用于老年全膝置换术的可行性.方法 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自控连续股神经镇痛组(F组)与患者自控连续硬膜外镇痛组(E组),每组各20例.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下手术.F组在手术结束后行股神经穿刺,术后行自控镇痛.两组镇痛泵的配方如下:F组为罗哌卡因600 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300 ml,输注速度为6 ml/h;E组为罗哌卡因225 mg,稀释至100 ml,输注速度为2 ml/h.观察术后各时间点血液动力学变化、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E组术后血液动力学波动较明显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 股神经阻滞用于术后患者自控镇痛对于老年全膝置换术患者能提供有效的镇痛效果,且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自控静脉镇痛用于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将择期拟行膝关节置换术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50例,术毕时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对照组行自控静脉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比2组镇痛效果,并观察术后恢复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前静息和运动状态时VAS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12,24,48,72 h静息和运动状态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动直腿抬高45 °时间、主动屈曲膝关节达90 °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出院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72 h内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00%)明显低于对照组(46.00%)(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能有效缓解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加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的影响.方法 连续硬膜外联合腰麻下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阻滞镇痛组和药物镇痛组.阻滞镇痛组术后给予持续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术后镇痛.药物镇痛组术后按需给予哌替啶肌注.监测术后两组股静脉血流量(BF)、VAS评分及出血凝血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BF术后各时点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药物镇痛组比较,阻滞镇痛组术后1~6 d时BF均较高(P<0.05).与术前比较,药物镇痛组术后1~6 d时VAS评分升高;阻滞镇痛组术后3~6 d时VAS评分均升高(P<0.05).与药物镇痛组比较,阻滞镇痛组术后1~4 d时VAS均较低(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均升高(P<0.05);与药物镇痛组比较,阻滞镇痛组术后血浆D-二聚体较低(P<0.05).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后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患者下肢股静脉血流增多,降低D-二聚体的升高,有利于防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
周洁 《基层医学论坛》2016,(35):4988-4989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法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止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120例,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自控静脉镇痛组、硬膜外镇痛组以及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各40例,观察3组患者的止痛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在4 h后的VAS评分均小于自控静脉镇痛组以及硬膜外镇痛组,差异显著(P<0.05)。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自控静脉镇痛组以及硬膜外镇痛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同镇痛方法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有着不同的止痛效果,其中以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止痛效果最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膝关节置换术后三种不同镇痛方法对术后疼痛和膝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的影响,为临床术后镇痛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20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不同镇痛方法分为自控静脉镇痛组(PCIA),硬膜外镇痛组(PCEA)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CFNB)各40例。结果:三组患者均于术后2hVAS评分较低,术后4h、6h达到最高值,随后逐渐降低,于术后4d达到最低值,三组患者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FNB组评分维持在最低水平变化,其次为PCEA组,PCIA组最高。三组患者均于术后ROM角度逐渐恢复,三组患者ROM角度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FNB组评分维持在最高水平变化,其次为PCEA组,PCIA组最低。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和膝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恢复明显优于自控静脉镇痛组和硬膜外镇痛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单次前路坐骨神经阻滞能否改善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拟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ASA分级I或II级。腰麻下行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连续股神经镇痛组(F组)和单次坐骨神经阻滞联合连续股神经镇痛组(SF组),每组20例。观察术后6、12、18、24、30、36、42、48h时惠肢的疼痛强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静息VAS和运动VAS评分(膝关节被动弯曲30°时的VAS评分);记录患者镇痛满意度、术后当晚及次晚由于下肢疼痛导致睡眠中断的次数;记录吗啡的消耗量;术后48h内出现的不良反应(呕吐、瘙痒发生的例数及严重程度)。结果:与F组比较,SF组患者静息时、运动时VAS评分降低,夜间由于疼痛导致睡眠中断次数减少(均P〈0.05),吗啡消耗量和不良反应减少(均P〈0.05)。结论:超声下前路坐骨神经阻滞改善了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股神经镇痛的效果,促进了患者膝关节活动,提高了患者睡眠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适合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自控镇痛方式。方法选取因骨性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9例,随机分为3组:股神经阻滞自控镇痛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静脉自控镇痛组,每组23例。3组患者均于术毕即启用镇痛泵,观察记录患者术后3 d的镇痛满意度,使用其他止痛药的剂量、次数及应用镇痛泵后出现的副作用。结果三种自控镇痛方式中,股神经阻滞自控镇痛和硬膜外自控镇痛的镇痛效果相当,均优于静脉自控镇痛;股神经阻滞自控镇痛的副作用少,低于硬膜外自控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结论股神经阻滞自控镇痛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良好,副作用发生率低,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连续股神经阻滞和静脉镇痛泵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镇痛效果。方法 2012年03月—2012年08月笔者所在科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术后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30例,应用静脉泵镇痛30例;股神经阻滞组患者术后间断泵入0.25%布比卡因溶液,静脉镇痛泵组患者术后持续泵入舒芬太尼100μg+氟哌利多2.5 mg+生理盐水至100 ml,两组患者均持续镇痛3 d。记录静息、被动功能训练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72 h的镇痛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静息及被动功能锻炼时股神经阻滞组的VAS显著低于静脉镇痛泵组(P<0.05),镇痛并发症的发生率股神经阻滞组显著低于静脉镇痛泵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持续股神经阻滞操作简单、安全,镇痛效果良好,能够有效缓解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疼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单次股神经阻滞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C组)和股神经阻滞组(F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F组于麻醉诱导前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患侧股神经阻滞,单次给予0.5%罗哌卡因20mL,C组不给予任何处理。术毕均使用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维持VAS评分≤3分,当VAS评分>3分时,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分别于术后2、4、8、12、24和48h时行BCS舒适度评分,记录患者术后24h舒芬太尼用量、自控镇痛次数、氟比洛芬酯使用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F组患者术后各时点BCS舒适度评分均显著升高,术后24h舒芬太尼用量、自控镇痛次数及氟比洛芬酯使用率均显著减少(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单次股神经阻滞可提高全身麻醉下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11.
金豪杰  陈兰凤  高宝斌 《浙江医学》2013,35(19):1748-175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最佳有效浓度。方法选择120例初产妇接受L2-3硬膜外穿刺置管拟行分娩镇痛.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0.15%罗哌卡因联合1ug/ml芬太尼(F1组)、0.12%罗哌卡因联合1ug/ml芬太尼(F2组)、0.10%罗哌卡因联合1ug/ml芬太尼(F3组)及0.08%罗哌卡因联合1ug/ml芬太尼(F4组)。监测镇痛过程中阻滞平面和运动阻滞发生情况、VAS、缩富素使用增加例数等。结果F1、F2组运动神经阻滞发生的例数多于F3、F4组(P〈0.05)。F1组缩宫素使用增加例数多于其它3组(P〈0.05)。不同罗哌卡因浓度比较,F4组起效时间最长,明显长于F1、F2、F3组(P〈0.05)。F4组给药后30、60、90min时的VAS明显高于F1、F2、F3组,停药时的VAS明显高于F1组(P〈0.05)。F4组镇痛后30min内第3次宫缩开始每次宫缩对应的VAS明显高于F1、F2、F3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1ug/ml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时,010%是最佳有效浓度,镇痛效果好,运动阻滞轻,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沈文生  任志伟  邵瑾  朱晓沔  李丹升 《浙江医学》2011,33(7):997-999,1003
目的 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及髌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后持续静脉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及对患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I~II级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40例,单侧髌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持续静脉镇痛组(A组)和连续股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静吸复合全身麻醉.A组静脉给予负荷量3ml,配方为每150ml混合液中含芬太尼针1.2mg +氯诺昔康针40mg,维持2ml/h,自控每次0.5ml,锁定时间为20min.B组通过导管注入0.15%盐酸左布比卡因5ml为冲击量,以4ml/h维持,锁定时间为1h,配方总量为300ml,两组患者镇痛持续3d.记录VAS疼痛评分,开始下床活动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 B组患者在术后1、6、24、48及72h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或0.01),B组患者术后的下地次数和行走距离均大于A组(P<0.05或0.01),B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明显少于A组(P<0.01).结论 0.15%盐酸左布比卡因用于连续股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安全性能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膝部手术后理想的镇痛方法,对早期康复功能锻炼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不同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老年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择期行膝关节置换老年患者48例,ASA Ⅰ-Ⅱ级,年龄60-78岁,体重51-83 kg.患者随机分为三组(n=16):全麻组(Ⅰ组)、股神经阻滞组(Ⅱ组)、股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组(Ⅲ组),均在气管插管下行静吸复合全麻.Ⅱ、Ⅲ组麻醉诱导前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神经阻滞.记录术前(T1)、手术开始(T2)、手术开始后60 min(T3)、术毕(T4)各时点HR和MAP,苏醒时间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记录术后6h、12 h和24 h患者静息和活动时的VAS评分及术后12 h和24h内舒芬太尼消耗量. 结果 T2、T3、T4时Ⅰ组HR和MAP较Ⅱ、Ⅲ组升高明显(P<0.05).与Ⅰ组比较,Ⅱ、Ⅲ组苏醒时间短,躁动发生少(P<0.05).术后6h及12hI组VAS(静息痛和活动痛)评分高于Ⅱ、Ⅲ组(P<0.05);Ⅲ组VAS评分(活动痛)低于Ⅱ组(P<0.05).术后12 h和24h内舒芬太尼消耗量Ⅰ组明显多于Ⅱ、Ⅲ组(P<0.05). 结论 老年膝关节置换术采用全麻复合下肢神经阻滞与全麻相比,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早期镇痛满意度更高;但股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麻与股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比仅减轻术后活动时的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股神经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镇痛中的效果。 方法 选择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40例,性别不限,年龄55~7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股神经阻滞组(A组)、股神经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组(B组)。麻醉诱导完成后,2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行术侧股神经阻滞,推注0.5 %罗哌卡因20 mL;随后B组通过超声引导行术侧闭孔神经阻滞,推注0.5 %罗哌卡因10 mL。术后VAS评分≥3分时行PCIA,镇痛药物为纳布啡1.5 mg/kg,剂量3 mL/h,锁定时间25 min。若VAS评分仍≥3分,静脉注射纳布啡0.1 mg/kg补救镇痛。记录开始使用镇痛药物的时间、术后24 h和48 h纳布啡总用量、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瘙痒及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A组比较,B组开始使用镇痛药物的时间延长,术后24 h纳布啡总用量、术后48 h纳布啡总用量少于A组(P < 0.01);2组瘙痒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 结论股神经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镇痛中的效果优于单纯股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膝关节腔脉冲射频热凝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6例在c型臂引导定位下进行膝关节腔脉冲射频热凝术,并关节腔内注射10mg/ml透明质酸钠2ml,每周1次,共4次;B组16例进行传统康复物理治疗。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前、治疗后1、6、12个月时VA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受限程度。结果治疗后12个月时,A组优良率为100%(16/16例),B组为94%(15/16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住院时间较B组缩短(P〈0.05)。结论膝关节腔脉冲射频热凝联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术与传统物理治疗方法均可有效缓解患者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疼痛,但前者在缩短住院时间及功能改善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硬膜外和静脉术后镇痛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方法 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连续腰丛阻滞组(N组),硬膜外术后镇痛组(E组),静脉术后镇痛组(Ⅴ组),每组25例.于术后各时点记录3组患者的VAS评分、HR、MAP和呼吸频率(RR),以及术后开始进食的时间、术后不良反应与患者满意度.结果 3组患者术后各时点静息与运动时VAS评分、HR、MAP和R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患者术后开始进食的时间早于E组和V组(P<0.05);Ⅴ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N组和E组(P<0.05).结论 连续腰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可为单侧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