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对多梗塞性痴呆(MID)患者的头颅CT图像作双额径(BF)、双尾径(BC)及Ⅲ脑室外侧至半球外侧裂径(ⅢV-S)与其相应颅腔径比率测定。结果表明MID组的BC比率增加,ⅢV-S比率减少,与健康对照组及脑梗塞非痴呆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本文认为多梗塞性痴呆不论梗塞灶的部位和容量大小,其痴呆的产生与Ⅲ脑室外侧壁、丘脑和脑岛之间的结构损害累及丘脑及其投射和Papez环路有关。同时,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头颅CT检查有助于鉴别腔隙状态所致的痴呆、Alzheimer氏病的痴呆,以及多发性脑梗塞合并Alzheimer氏病。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的脑CT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43例血管性痴呆与同年龄组健康老年人的脑CT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间的脑室系统指数及白质疏松情况有显著性差异,血管性痴呆脑CT主要表现在中央性萎缩,白质疏松的发生率较健康老年人组高,血管性痴呆组中,左侧半球大灶性病损发生率高于右侧,小灶性病损最常见于双侧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及视丘,两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脑白质疏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40例痴呆患者、120例无痴呆脑血管病患者及60例临床既无痴呆也无脑血管病病史的“正常”老人CT和MRI资料,脑白质疏松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痴呆(62.50%)、脑血管病(34.17%)和“正常”老人(15.00%)。推测脑白质疏松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脑室周围半卵圆区缺血、缺氧及炎症反应所致脑白质神经纤维脱髓鞘。脑白质疏松可能加重或导致智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252例脑梗塞病人中19例CT扫描显示脑室周围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变化,将其与19例无LA的脑梗塞病人做对照研究。结果发现LA在脑梗塞病人中占7.54%(19/252),高血压病是脑梗塞病人发生LA最主要的危险因素。LA的CT特征为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呈现对称或非对称性低密度影,边缘模糊,如月晕或扫帚状,尤以侧脑室前角周围的白质最易受累。  相似文献   

5.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84例影像学表现与临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临床诊断标准。方法 对84例SAE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进行跟踪观察。结果 临床以慢性进行性智能减退为主要表现,中晚期呈皮层下痴呆,多伴有高血压,视网膜动脉硬化和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CT 与MRI示脑室周围白质疏松。结论 对SAE的临床诊断应强调存在智能障碍,不宜过分强调痴呆,不宜过分强调痴呆。并提出SAE的诊断应该是动态的,对不典型病例应进行跟踪观察。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60例头颅CT检查示白质低密度的患者进行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结果表明160例中仅有58例有智能障碍,因此,仅以CT改变诊断Binswanger’病是不合适的,必须结合临床智能检查。58例中有高血压病史者46例,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45例,语言减少52例,动作减少47例,尿便控制障碍14例。头颅CT扫描示多发性白质疏松33例,侧脑室体疏松9例,半卵圆中心7例,前角6例,后角3例。7例重度痴呆的患者有6例为多发性白质疏松。痴呆与白质疏松的部位和范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脑梗塞患者智能障碍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影响多发性脑梗塞患者智能障碍的因素。方法 采用MMSE和HAMD对78例CT证实多发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智能和抑郁状态评定。将痴呆组(24例)和非痴呆组(54例)CT表现作比较,伴有抑郁的脑梗塞患者同不伴有抑郁的脑梗塞患者MMSE结果作比较。结果 痴呆组梗塞总容积明显大于非痴呆组,且优势半球梗塞发生率高,伴有抑郁的脑梗塞患者MMSE结果明显氏于不伴有抑郁的脑梗塞患者。结论 多发性脑梗塞患者智  相似文献   

8.
智能障碍与多发性脑梗塞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FAQ和CCSE对102例经颅脑CT证实为多发性脑梗塞的患者进行智能评定。并将痴呆(39例)和非痴呆(63例)患者的CT表现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智能障碍与脑梗塞灶的数量关系不显著,而梗塞灶容积愈大,其智能障碍发生率则愈高(P〈0.01)。皮质梗塞比皮持下梗塞更易产生智能障碍,尤其是丘脑与皮损与痴呆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9.
老化及血压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系CT问世以来的影像学诊断名称,不易被临床医生早期诊断和发现。临床上LA与皮层下痴呆及脑梗塞关系密切,如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老年性痴呆(Alzheimei-dementia,AD)、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多发性脑梗塞都存在明显的LA,而且LA与痴呆的发生和程度相关。有学者认为LA是脑卒中和心肌梗塞的预知因素。正确认识中老年期LA,有利于早期诊断老年期痴呆及脑梗塞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将有利于减轻或阻断相关疾病的恶化进程,对预防和治疗该类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将我科治疗65例痴呆病人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65例老年性痴呆病人均为1993年5月~2000年5月我科住院病人。男45例,女20例,平均69±8岁(60~81岁)。所有病人经神经心理韦氏成人智能测定及头颅CT检查。全部患者和对照组50例均完成11项分测验,将结果分析根据量表得出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及总智商(FIQ)。 65例均检查了头颅CT,并进行定量分析,脑萎缩线性定量测定,如第三脑室宽度、平均脑回宽度、尾状指数及脑室指数等,局灶性病变的大小、数量及部位,脑室周围白质疏松程…  相似文献   

11.
Binswanger氏病10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06例Binswanger氏病进行了深入的临床研究。病人突出表现进行性痴呆、反复脑梗塞、CT及MRI有典型表现,并有一系列生化改变。作者提出了本病的诊断标准。并对其发病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脑白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是Hachinski等于1987年提出的一个影像学诊断术语,由多种不同原因引起脑室周围白质异常的一组影像学所描述的临床综合征。不易为临床医师早期诊断和发现。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LA的发现率大大增加。脑白质疏松不仅见于Alzheimer病、脑外伤、一氧化碳中毒、Binswanger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而且在正常老年人也占有一定的比例。目前研究发现临床上LA与皮层下痴呆及脑梗塞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笔者对277例脑白质疏松症、脑梗塞和脑萎缩的住院病人进行CT与临床出院诊断的回顾性对比分析,比较三者临床疾病伴随率的异同点。结果表明:三者的伴随疾病谱相似,但脑白质疏松症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病的伴随率分别为58.3% ̄75%,66.7%和41.7% ̄60%均明显高于脑梗塞和脑萎缩组(P〈0.05)。而高粘血症、高脂血症、糖尿病、颈椎病、肺气肿和痴呆的伴随率三者间无显著差异。本文讨论了三者病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患者认知功能、脑电活动及脑影像学的相关性。方法对70例PD患者及40例正常人进行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量表、BEAM频谱分析及脑影像学检查,对经MMSE初步测查后可疑认知功能障碍者进一步行成套神经心理学评估(FOM、RVR、DST、BD、BNT、HAMD)。结果PD痴呆组的神经心理学评估分值明显降低,痴呆组慢波(δ、θ频段)相对功率谱较非痴呆组明显增高(P〈0.01),而快波(β1、β2频段)的相对功率谱显著降低(P〈0.05);痴呆组额叶、颞叶的皮质萎缩及皮质下萎缩程度明显增加,且合并脑白质疏松症(LA)者明显高于非痴呆组;PD认知功能损害与额叶脑沟宽度、外侧裂宽度、三脑室宽度、脑室指数、前角指数及δ波功率值相关。结论神经心理学测验有利于发现P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PD认知功能障碍与额颞叶皮质萎缩、皮质下机构萎缩程度、δ波功率及抑郁障碍密切相关,合并LA者痴呆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5.
健康老年人脑容量的计算机辅助CT面积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解健康老龄脑生理性改变,并为痴呆患者脑萎缩提供诊断依据,寻找敏感、实用的反映脑容量的测量方法。方法收集81名健康老年人的颅脑CT片,将它们放在摄像头下方,图像输入计算机后定好标尺即可用鼠标器划定被测面积,再输入计算机,得出具体数值。结果脑实质指数、第三脑室面积、鞍上池指数、干池比例、外侧裂指数和侧脑室指数的增龄性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老年人脑容量有明显的增龄性变化,包括幕下的小脑。脑室指标的变化比脑实质的变化更敏感,可作为重点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对68例情感性障碍患者和58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了脑CT检验,发现病人组有明显的脑皮质萎缩和第Ⅲ脑室扩大,病人组两侧额叶CT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痴呆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104例经CT确诊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血管性痴呆(VD)相关因素分析。其中脑梗塞71例,脑出血31例,混合性中风2例。经痴呆量表检查诊断为VD者34例。结果表明:VD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文化程度与VD呈负相关。VD发生在脑梗塞和脑出血中,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脑血管病患病次数与VD有明显关系,患病3次及3次以上者有75%发生VD。患病次数与VD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报道20例脑白质疏松症的CT表现,寻找本症的诊断标准和方法,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20例均行CT平扫,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扫描层厚和间距均为10mm,重点部位采用加层扫描。由有经验的影像学诊断医师4名对脑白质疏松症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高血压13例,脑血管病18例,痴呆病人15例,临床既无痴呆也无脑血管病史的“正常”老人4例。CT表现均为两侧基本对称的脑室周围或皮质下区(半卵圆中心)的低密度改变,呈斑片状或弥漫性分布,边缘模糊。累及额叶(20例)、枕叶(17例)、顶叶(14例)、半卵圆中心(12例)及脑干(1例),并伴有不同程度脑室扩大、脑萎缩和多发性脑梗死。结论 脑白质疏松症在CT上有特征性表现.但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仍需要结合临床及其他有关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并发脑梗塞的救治方法,以期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方法脑室出血早期采用双侧脑室引流和其他综合治疗,并发脑梗塞后有手术指征者急诊去骨瓣减压。结果7例患者死亡3例,4例存活良好。结论疏通脑室梗阻及使用其他综合治疗可有效预防脑梗塞。急诊手术减压可降低脑梗塞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CT对Alzheimer病和多发梗塞性痴呆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50例明确诊断及CT证实的Alzheimer病(AD)和多发梗塞性痴呆(MID),患者进行分析,发现AD的两脉络球间距离与侧脑室部间最大外径之商和头颅内横径与侧脑室体部间最大外径之商均值比MID为小(P〈0.001);第三脑室和外侧裂最大宽度比MID为大(P〈0.01~0.001),有无高血压中风史与脑室系统各部位退行性改变无直接关联,作者认为:AD和MID的CT表现主要区别在侧脑室体部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