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自1990年以来收治直径在2-5.6cm的大、巨型垂体腺瘤33例。依肿瘤生长形态与扩展范围将其简略分为三种类型。A型:瘤体位于鞍内或侵入蝶窦;B型;瘤体呈椭圆形或哑铃向鞍上扩展,三脑室明显移位抬高;C型:瘤体巨大侵入三脑室阻塞室间孔或明显的鞍周扩展。  相似文献   

2.
作者分析了8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垂体大腺瘤的典型表现为鞍内向鞍上生长的实性肿块,可伴鞍底骨质破坏。垂体微腺瘤的典型表观为垂体内低密度灶,局限性向上隆起或向下压迫鞍底,还讨论了与颅咽管瘤,脑膜瘤、胶质细胞瘤、生殖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鞍结节脑膜瘤与向前上生长的垂体腺瘤MRI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与向前上生长的垂体大腺瘤的影像学鉴别要点。资料与方法 分析17例经手术证实的鞍结节脑膜瘤的MRI征象,并与同期病理确诊的14例垂体大腺瘤进行对照。结果 17例脑膜瘤:均显著强化,包绕颈内动脉13例,长脑膜尾征14例、瘤周较多流空信号5例,蝶鞍扩大9例,垂体柄不能辨认11例,肿块与垂体分界不清7例,无腰征。14例垂体大腺瘤:7例显著强化、但不均匀,颈内动脉包绕14例,短脑膜尾征9例,较多流空信号2例,蝶鞍扩大14例,垂体柄不能辨认14例,见不到垂体结构13例,腰征12例。鞍结节脑膜瘤的瘤体显著及均匀强化、脑膜尾征粗大、瘤内星状改变均明显不同于垂体大腺瘤,其中长脑膜尾征、明显及均匀强化价值最大。结论 长脑膜尾征和肿瘤明显及均匀强化、无腰征是鞍结节脑膜瘤的特征性表现,对于鉴别鞍结节脑膜瘤与向前上生长的垂体大腺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邓开鸿 《临床放射学杂志》1991,10(4):201-202,T029
本文报道了24例垂体腺瘤卒中的CT 表现,除均具有垂体腺瘤的共同CT 表现以外,瘤卒中CT 征有:(1)平扫瘤体中局限密度增高;(2)瘤腔内较高密度液平;(3)增强后瘤体增强,出血灶无改变;(4)排除瘤内钙化之密度增高;(5)不同时期瘤内密度增高灶的CT 值呈动态改变。文中讨论了影响垂体腺瘤卒中检出率的若干因素,强调了CT 表现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对CT 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垂体大腺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回顾性分析垂体大腺瘤的MR表现,提高对垂体大腺瘤MR征象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的MR图像267例,分析不同病理类型垂体腺瘤的部位、形态、大小、信号特点及肿瘤与周围结构,包括视交叉、鞍底、海绵窦的关系,并进行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本组中发现垂体腺瘤易于向鞍上发展(90.3%).肿瘤向鞍下生长者占26.6%,向鞍旁生长者占39.9%.各组病理类型中,腺瘤向鞍上生长者以促性腺激素腺瘤最高(100%),向鞍旁生长者最多见为PRL腺瘤(55.7%),向鞍下生长最多见者为PRL腺瘤(40.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正确评估肿瘤的MR征象,有助于了解肿瘤的生长特性,确定进一步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6.
垂体腺瘤是起源于鞍内垂体前叶上皮的良性肿瘤。本综合了怎样运用MRI对垂体巨腺瘤成像。  相似文献   

7.
垂体后叶高信号影(PPBS)是含抗利尿激素(ADH)-转运蛋白复合物的神经分泌腺体积聚所形成的,这些腺体包被在磷脂膜内。作者收集69例向鞍隔上延伸的垂体大腺瘤,男35例,女34例,年龄17~72岁(平均46.9岁)。其中非分泌性腺瘤56例,泌乳素腺瘤6例,生长激素腺瘤5例,皮质激素腺瘤1例,卵泡刺激素腺瘤1例。61例有视力下降和视野受损,8例  相似文献   

8.
笔者将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垂体腺瘤,按临床及激素水平将其分为几种功能性腺瘤,并总结了各类功能性腺瘤的CT特点。发现:(1)PRL微腺瘤多呈低密度;(2)PRL腺瘤及PRL/GH混合型腺瘤多向下生长破坏鞍底,ACTH腺瘤多向上生长;(3)有垂体功能降低的腺瘤多为大腺瘤。并且认为血GH〉25μg/L,PRL〉200μg/L高度提示GH或PRL腺瘤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鞍底、鞍旁的不同MRI表现与MMP-9表达水平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90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MMP-9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对鞍底及鞍旁的不同侵犯程度的MRI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手术证实侵袭性垂体腺瘤59例。蝶窦腔内见肿瘤者30例(58.8%),对诊断肿瘤侵袭性的敏感性为59%,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65%。受侵犯的海绵窦中有95%(57/60)超过该侧颈内动脉外侧壁连线,对诊断肿瘤侵袭性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8%。垂体腺瘤包绕范围〉2/3者37侧,对诊断相应侧别海绵窦受侵袭的敏感性为62%,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4%。侵犯海绵窦或鞍底的垂体腺瘤的MMP-9表达水平均高于未侵犯海绵窦或鞍底的垂体腺瘤。结论将鞍底破坏,窦腔内直接可见肿瘤组织作为鞍底受侵袭的MRI标准,将肿瘤向两侧超过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和床突段外侧壁连线,或肿瘤包绕颈内动脉范围〉2/3至完全包绕作为海绵窦受侵袭的MRI标准。  相似文献   

10.
覃杰  孟晓春  陈少琼  邓星河  单鸿 《放射学实践》2006,21(11):1108-1110
目的:探讨大型垂体腺瘤束腰征的特点及其对诊断大型垂体腺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鞍区肿瘤的MRI,其中大型垂体腺瘤65例,颅咽管瘤40例,脑膜瘤35例。观察其是否具有束腰征、束腰征特征及是否侵犯海绵窦,采用χ2检验两个率之间差异的显著性。结果:56例大型垂体腺瘤具有束腰征,且100%均侵犯海绵窦。2例颅咽管瘤和1例鞍区脑膜瘤可见束腰征,但未见侵犯海绵窦。93.8%大型垂体腺瘤侵犯海绵窦,颅咽管瘤及脑膜瘤侵犯海绵窦的概率分别是2.5%、20%。结论:束腰征可作为诊断大型垂体腺瘤的重要依据,大型垂体腺瘤比其它鞍区肿瘤更易侵犯海绵窦。  相似文献   

11.
鞍内病变的MR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总结 12 4例鞍内病变的MR表现 ,探讨鞍内病变的MR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12 4例鞍内病变 ,均行MR平扫检查 ,84例行增强扫描。 9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3 1例经临床证实。结果 垂体微腺瘤 46例 ,垂体巨腺瘤 3 2例 ,Rathke囊肿 10例 ,转移瘤 4例 ,垂体脓肿 3例 ,空泡蝶鞍 2 1例 ,淋巴样垂体腺炎 2例 ,垂体腺良性增生 2例 ,蛛网膜囊肿 2例 ,特发性垂体功能低下2例。垂体腺瘤、转移瘤、淋巴样垂体腺炎、垂体腺良性增生和垂体脓肿表现为垂体腺增大 ,增强扫描和临床资料对鉴别诊断非常重要。可根据信号变化区别Rathke囊肿和蛛网膜囊肿。空泡蝶鞍的诊断要点是漏斗无移位。特发性垂体功能低下表现为垂体腺小和漏斗消失。结论 鞍内病变的MR主要表现包括垂体腺增大、鞍内囊性病变和垂体腺发育异常 ,鉴别诊断需结合信号变化、增强表现和临床资料 ,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2.
垂体微腺瘤MRI和CT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垂体内低信号灶,垂体高度,上缘形状,鞍底骨质凹陷和垂体柄移位对垂体微腺瘤的MRI诊断价值;比较MRI和CT在显示上述征像上的能力。材料和方法:对50例正常对照组垂体腺和41例病理证实的垂体微腺瘤术前MRI进行对比观察,并对其中20例微腺瘤进行MRI和CT特征对照研究。结果:对照组与腺瘤组相比垂体腺增高,上缘凸起,内有低信号灶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鞍底凹陷侵独发生率也有显著差别(p<0.05),垂体柄向腺瘤对侧移位发生率无显著差别(p<0.1)。在判断垂体微腺瘤的位置及大小(5.1±2.0/5.2±1.9mm)、鞍隔上抬(16/15)、垂体柄偏位(10/9)以及垂体增大(17/16)上,MRI稍优于CT(p>0.25)。明确鞍底骨质侵蚀CT明显优于MRI(p<0.05)。结论:增大垂体腺内出现低信号灶,伴上缘凸起和鞍底凹陷侵蚀为MRI诊断微腺瘤最可靠征像;MRI在显示上述征像(鞍底骨质侵蚀除外)上优于CT。  相似文献   

13.
王晖  徐春 《武警医学》2006,17(6):410-412
 目的通过定量研究Pit-1 mRNA在不同类型的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Pit-1 mRNA与垂体腺瘤发生的关系.方法34例垂体腺瘤手术中取出,迅速冻于液氮中保存.根据血清激素水平、临床表现以及垂体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确定腺瘤类型.用异硫氢酸胍一步法提取垂体腺瘤组织总RNA,用RT-PCR方法检测Pit-1 mRNA在各组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it-1 mRNA在所有PRL瘤、GH+PRL瘤、GH瘤、寂静PRL瘤以及寂静GH瘤中有表达.在ACTH腺瘤和零细胞瘤中无表达.PRL瘤术前血清PRL值与腺瘤组织Pit-1表达量呈明显的正相关(γ=0.90,P<0.01),GH腺瘤术前血清GH值与腺瘤组织Pit-1表达量呈明显的正相关(γ=0.96,P<0.01).结论Pit-1 mRNA在垂体腺瘤中呈细胞特异性表达,提示对垂体GH和PRL腺瘤的细胞特异分化及分泌功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垂体肿瘤转化基因在人垂体腺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立武  徐春 《武警医学》2005,16(2):92-94
 目的用反转录-PCR方法定量研究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transforming gene,PTTG)mRNA在不同类型的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明确:(1)在不同类型的垂体腺瘤中,PTTG mRNA的表达是否存在细胞特异性,其表达量是否有差别;(2)PTTG mRNA的表达量与肿瘤分级分期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探讨PTTG在垂体腺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20例垂体腺瘤,手术中取出,迅速冻于液氮中保存.根据血清激素水平和临床表现确定腺瘤类型.根据影像学和术中所见对肿瘤分级和分期.用异硫氢酸胍一步法提取垂体腺瘤组织总RNA,用RT-PCR方法检测PTTG mRNA在各组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20例垂体腺瘤患者,泌乳素(Prolactin,PRL)腺瘤6例,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腺瘤6例,无功能瘤8例.PTTG mRNA在所有PRL瘤、GH瘤和无功能瘤中有表达.PTTG mRNA在PRL、GH和无功能瘤中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别.PTTG在Ⅱ级、Ⅲ级以及Ⅳ级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别(P<0.01),PTTG在A期、B期以及C期腺瘤的表达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别(P<0.01).结论 PTTG mRNA在PRL瘤、GH瘤以及无功能瘤中均有表达,PTTG mRNA表达量随着垂体肿瘤浸润程度的增高而升高,PTTG在垂体肿瘤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30例垂体腺瘤患者经手术切除的垂体腺瘤组织进行了体外细胞培养,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垂体激素GH、PRL、TSH、LH和FSH各成分的含量。根据5种激素的测定结果对垂体腺瘤组织进行功能分类。其中14例垂体腺瘤组织同时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研究结果显示,对功能性腺瘤细胞培养液激素测定结果与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基本一致;对无功能腺瘤,多数瘤组织的细胞培养液中亦可测到一定量的垂体激素(主要为L  相似文献   

16.
经蝶鞍上扩展型非功能性垂体腺瘤的显微外科治疗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章翔李安民易声禹费舟张志文张剑宁付洛安刘卫平王占祥吴声铃关键词垂体腺瘤;显微外科手术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51.15鞍上扩展型非功能性垂体腺瘤(SENPA)亦称垂体大腺瘤...  相似文献   

17.
巨大垂体腺瘤,是垂体瘤中的一种非典型类型,其特点是肿瘤向鞍外发展的部分超过鞍内瘤体。这一类型并非少见,文献记载其发生率占垂体瘤的4.3~21.8%。我们1957~1980年共收治垂体腺瘤100例,向鞍外发展者17例,其中9例鞍外瘤体直径超过3cm,  相似文献   

18.
匙孔动态增强MRI对45例催乳激素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匙孔(keyhole)动态MRI对催乳激素(prolactin,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动态增强MRI影像表现,由两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阅片,不告知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情况下作诊断,垂体内见有粟粒、结节或片块状异常信号者作肯定微腺瘤诊断;垂体内信号不均匀者作可疑微腺瘤诊断;垂体内信号未见异常者不作微腺瘤诊断.结果:无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参考时,可肯定垂体微腺瘤诊断者18例;可疑垂体微腺瘤诊断者26例;不作垂体微腺瘤诊断者1例.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正确率达97.8%.结论:keyhole动态MR对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怀疑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而MR平扫阴性的患者应常规作动态增强MR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I动态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垂体微腺瘤患者30例均经PHILIP 1.0 NT型MR机行常规矢状面、冠状面T_1WI和T_2WI检查,而后全部又经动态扫描。结果:本组30例的病灶在平扫中,T_1WI呈低信号、T_2WI呈高信号者25例;T_1WI呈等信号、T_2WI呈高信号者3例;T_1WI和T_2WI均呈等信号者1例及高信号者1例。微腺瘤形态征象有垂体柄偏斜(25例)、垂体中央向上膨隆(2例),鞍底下陷(2例),以及瘤内出血(1例),动态扫描后,病灶不增强而正常腺体增强且边界清楚者29例,仅有1例病灶内出血且边界不清楚。结论:MRI动态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敏感性显著高于平扫,而且它可完整地观察早期正常垂体的增强表现与垂体微腺瘤的增强延迟表现,因而,它有助于对垂体微腺瘤的准确定位,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儿童和青少年垂体瘤的临床及MRI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2例临床和病理证实的儿童和青少年垂体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男3例,女9例,8~16岁。催乳素(PRL)瘤5例,多激素腺瘤5例,生长激素(GH)腺瘤和黄体生成素(LH)腺瘤各1例。结果:10例患儿年龄在青春期(10/12)。5例催乳素(PRL)瘤均为微腺瘤。7例大腺瘤中3例垂体大腺瘤有亚急性和慢性出血。5例多激素腺瘤,有生长发育迟缓和(或)头痛及视力下降。1例生长激素(GH)腺瘤,1例促黄体生成素(LH)腺瘤均有明显内分泌异常的症状和体症,LH腺瘤还合并两侧巨大多囊卵巢。12例垂体瘤影像学及手术未见肿瘤侵袭性生长。结论:儿童垂体瘤好发于青春期,微腺瘤以PRL腺瘤为主,大腺瘤以无功能腺瘤为主,多表现为垂体功能低下、头痛和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且有出血倾向。垂体和相关靶腺的内分泌检查有助于鉴别垂体瘤和垂体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