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7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36例服用二甲双胍片0.5g/次。3次/日。联合治疗组36例,加用那格列奈60mg/次,3次/日;二甲双胍片0.25g/次,3次/日。疗程均为12周。结果:餐前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差异有显著性,HbAlc下降更明显,且促进早期胰岛素的分泌。结论:那格列奈与二甲双胍合用疗效比单用二甲双胍好。  相似文献   

2.
观察那格列奈单药或序贯二甲双胍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性的影响.对34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予口服那格列奈治疗,血糖不达标者再序贯加用二甲双胍,患者分为那格列奈单药组(单药组,14例)和那格列奈序贯二甲双胍组(双药组,20例).以HbA1C及动态血糖谱中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联合反映患者血糖稳定性.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检测血糖稳定性指标.经过治疗后两组MAGE、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使用那格列奈单药或序贯二甲双胍治疗能有效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稳定性.
Abstract:
The effect of nateglinide or sequential treatment with metformin on glycemic stability in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was investigated. Thirty-four cases of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received nateglinide therapy, or sequential treatment with metformin according to fasting and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nd were classified into isolated nateglinide therapy group(n=14) and sequentially treated with metformin group(n=20). Glycemic stability, reflected by 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MAGE) and HbA1C, was determined in all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rapy for three months. HbA1C and MAGE in two groups were all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P<0.05). The therapy of nateglinide alone or combined with metformi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glycemic stability in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相似文献   

3.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对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 (IR)的影响。方法 5 0例血糖控制不良的 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治疗方案下 ,随机给予盐酸吡格列酮片 3 0mg(2片 ) 1次 /日和模拟二甲双胍片 (1片 ) 2次 /日 ,即吡格列酮组 ;或随机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 5 0 0mg(1片 ) 2次 /日和模拟吡格列酮片 (2片 ) 1次 /日 ,即二甲双胍组 ,所有治疗疗程 12周。结果 在两组患者取得相当降糖疗效基础上 ,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组在治疗后空腹和馒头餐后C肽水平均较用药前有明显降低、IR稍有降低 ,β细胞功能明显改善。吡格列酮在减低餐后胰岛素、改善IR方面优于二甲双胍。两种药物治疗前后血游离脂肪酸水平则差异未见显著性。结论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均能有效地降低IR和改善 β细胞功能。在改善IR方面 ,吡格列酮稍优于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复方片剂与单药二甲双胍片对预混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黎明现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在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使用预混胰岛素治疗后行末梢血糖监测仍存在黎明现象的2型糖尿病患者54例,随机分为2组: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A组) 28例、二甲双胍组(B组) 26例。A组睡前加服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吡格列酮15 mg、二甲双胍500 mg),B组睡前仅加服二甲双胍500 mg,动态监测血糖,根据情况适时减少胰岛素用量,治疗1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黎明现象严重程度(Δ黎明)。结果:治疗1周后,2组空腹血糖和Δ黎明较治疗前下降(P均0. 05);且A组下降更显著(P均0. 05)。结论:使用预混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加服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较二甲双胍单药能更有效改善黎明现象。  相似文献   

5.
张庆国 《山东医药》2014,(6):107-107
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那格列奈有助于调节并恢复患者胰岛素分泌模式,联合应用二甲双胍有助于血糖的控制。本研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那格列奈及二甲双胍,探讨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对血糖控制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和食物纤维预防糖耐量低减 (IGT)人群进展为 2型糖尿病 (DM)的作用。 方法 以口服 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确诊 (WHO标准 )的 IGT2 93例中男 2 16例 ,女 77例。入选者年龄 35岁以上 ,体重指数 (BMI)在 19kg/ m2以上。随机分为对照组 72例 ,教育组 5 7例 ,食物纤维组 84例 ,二甲双胍组 80例。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健康教育 ;教育组进行饮食指导 ,每半年1次 ;食物纤维组除健康教育外 ,每日口服食物纤维 12 g;二甲双胍组每日口服二甲双胍 0 .75 g,分 3次餐后口服。对四组参试者每半年作 1次 OGTT,同时测身高、体重、BMI、12 h尿白蛋白 ,复查日当天不服干预药物或食物纤维。共观察 3年。若 2次 OGTT或最后 1次复查结果为 DM,则判断为已发展为 DM。 结果  2 93例 IGT在观察中有 2 3例 (7.8% )退出。空腹血糖 (FBS)和服糖后 1h血糖 (1hPBS)在对照组、教育组和食物纤维组均较治疗前略有升高 ,但在二甲双胍治疗组均有下降。四组间FBS比较 F=8.118,P<0 .0 1,四组间 1h PBS比较 F=3.6 97,P=0 .0 12。观察期末对照组 16例 (2 5 .0 % )、教育组 11例 (2 1.6 % )、食物纤维组 13例 (16 .3% )、二甲双胍组 7例 (9.3% )转化为 DM,二甲双胍组在治疗后 DM转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 =6 .318,P<0 .0  相似文献   

7.
选择38例初发肥胖T2DM,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未达标者,联合那格列奈治疗,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及体重指数(BMI)的变化,结果FBG、2HPG,BMI均明显下降(P〈0.05),提示:二甲双胍联合那格列奈治疗初发肥胖型T2DM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利那鲁肽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55例)和利拉鲁肽组(50例),二甲双胍组在甘精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起始剂量0.25 g/次,3次/d,耐受后增至0.5g/次;利拉鲁肽组在甘精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起始剂量0.6 mg,皮下注射,1次/d,耐受后增至1.2 mg.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腰围、体质量、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TG、TC、SBP和DBP.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血糖、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血浆TG、TC均显著降低(P均<0.01);利拉鲁肽组腰围减小、体质量减轻、BMI减小(P均<0.01),而二甲双胍组没有变化(P均>0.05);利拉鲁肽组降低FPG、HbA1C、TG及TC的效果与二甲双胍组相当(P均>0.05),但降低2hPG、改善胰岛素抵抗及降低SBP的效果优于二甲双胍组(P均<0.01).结论 利拉鲁肽可有效控制血糖,减轻患者体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SBP,更适合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序贯二甲双胍或那格列奈单药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7月来该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序贯组和单用组,每组50例。单用组患者餐前10 min口服那格列奈片;序贯组在单用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片。全程监测血糖浓度,血糖平稳2周后停止治疗。观察指标有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结果治疗后,序贯组患者FBG及2h PBG降低有效率分别为84.0%,86.0%,与单用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FBG,2 h PBG,2 h PINS,Hb A1C指标有变化,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变化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二甲双胍疗法能更好的降血糖,效果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例1:患者女,48岁,糖尿病病史5年,一直服用二甲双胍、格列吡嗪控制血糖,无明显视物模糊及双下肢麻木感,血糖控制尚可.因与家人生气,于2009年1月13日15:00左右自服普通二甲双胍96片(0.25g/片),服药后因头晕、恶心、呕吐、腹泻于2009年1月14日17:30收入院.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在糖尿病患者中复合制剂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和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片对降糖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内分泌科2017年8月—2018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口服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为对照组,口服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片实验组,两组分别化验静脉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开始服药后12周再次复查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两组在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降糖疗效相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有关资料,将患者按照采用的治疗药物分为二甲双胍组(有13例患者,2次/d服用0.5 g二甲双胍)、西格列汀组(有13例患者,1次/d服用100 mg西格列汀)和联合用药组(有14例患者,二甲双胍与西格列汀联合治疗),应用3个月后对各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相对于治疗前,三组患者的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等指标在治疗后都明显降低(P0.05),联合用药组相对于二甲双胍组或西格列汀组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西格列汀进行治疗安全有效,与二甲双胍进行联合治疗,相对于二甲双胍或西格列汀单独应用的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二甲双胍是超重的 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口服降糖药 ,临床上常用的二甲双胍剂型为 0 .2 5 g/粒 ,服药方式通常为 0 .2 5~ 0 .5g口服 ,每日 3次。由于次数多 ,易漏服 ,不利于血糖的控制。我们观察了 5 8名患者 ,给予不同的服药方式 ,发现当二甲双胍用量为 0 .75 g时 ,每日口服 1次 ,腹胀、恶心等副作用较每日服药 3次组无增多 ,但依从性较好。对象与方法1.对象 :5 8例均为 2 0 0 0~ 2 0 0 1年在我院就诊的患者 ,其中男 3 6例 ,女 2 3例 ,按美国糖尿病学会 (ADA) 1997年糖尿病诊断标准经标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试验诊断为糖尿病 ,…  相似文献   

14.
我父亲患2型糖尿病已经13年,到现在一直没有出现并发症。血糖控制在6~7毫摩尔/升之间。服用的药物是优降糖和二甲双胍。优降糖每日6片(早晚各3片),二甲双胍每日8片(早晚各4片)。最近大夫建议我把二甲双胍改成二甲双胍缓释片(泰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及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治疗组30例,口服二甲双胍0.5 mg,每日3次,瑞格列奈1 mg,每日3次;对照组30例,口服二甲双胍0.5 mg,每日3次,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格列奈可作为2型糖尿病病人的辅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口服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西格列汀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格列美脲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102例口服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早餐前口服西格列汀100 mg(n=52)或早餐前口服格列美脲1~4 mg(n=50)两组,同时继续口服二甲双胍,进行为期24周的观察.结果 ①基线时两组口服二甲双胍的时间及其他指标相似;②24周时,西格列汀组与格列美脲组的平均HbA1c分别下降了1.41%和1.38%,日平均血糖降幅分别为5.28 mmol/L和4.56 mmol/L;③试验结束时,西格列汀组和格列美脲组分别有3.80%和10.00%的患者发生症状性低血糖(3次和18次),其中严重低血糖事件,西格列汀组为0次,格列美脲组有4.00%患者(3次),夜间低血糖西格列汀组为0次,格列美脲组有4.00%患者(2次),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试验结束时西格列汀组患者平均体重下降1.0 kg,格列美脲组平均增加1.2 kg,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格列美脲相比,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且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体重下降;因此,作为控制2型糖尿病血糖的二线用药,西格列汀优于格列美脲.  相似文献   

17.
张晓峰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6):1157-1158
患者女性,37岁,发现血糖升高4年,双下肢水肿20天于2012年9月15日入院。患者于4年前怀孕第二胎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血糖达16~17 mmol/L,伴口干,无多饮、多尿,后导致宫内死胎、胎盘早剥行剖宫产术,之后血糖一直偏高,于当地诊为"2型糖尿病",口服"二甲双胍2片3/日,格列吡嗪1片3/日",偶测空腹血糖7~8 mmol/L,伴体重下降(具体数值不详)。8个月前怀孕第三胎后停用格列吡嗪,口服"二甲双胍2片3/日",偶监测血糖,随机血糖波动在13~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肥胖2型糖尿病应用利拉鲁肽加二甲双胍治疗对微炎症状态影响。方法将2015年5月—2017年7月收治的100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联合用药组。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0.85 g/次口服治疗,2次/d,治疗16周;联合用药组应用利拉鲁肽加二甲双胍治疗,二甲双胍同上,利拉鲁肽初始剂量0.6 mg皮下注射,1次/d,一周后调整剂量至1.2 mg,第3周后加量至1.8 mg。比较两组肥胖2型糖尿病转归;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干预前后患者血糖指标、体质指数、微炎症状态。结果联合用药组肥胖2型糖尿病转归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糖指标、体质指数、微炎症状态相近(P0.05);干预后联合用药组血糖指标、体质指数、微炎症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肥胖2型糖尿病应用利拉鲁肽加二甲双胍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体质指数,控制体重,且对微炎症状态有减轻作用,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转归,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张淼  郭毅飞  时立新 《山东医药》2012,52(29):47-48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吡格列酮对初诊糖代谢异常伴腹型肥胖患者血脂及尿酸的影响.方法 选择初诊糖代谢异常伴腹型肥胖患者36例,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20例(1 500 mg/d)、吡格列酮组16例(30 mg/d).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和血尿酸等指标变化.结果 二甲双胍组治疗后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吡格列酮组治疗后TG、血尿酸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 在治疗剂量下,二甲双胍主要降低LDL-C水平,吡格列酮主要降低TG、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20.
将92例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证初发T_2DM随机分为对照组服用二甲双胍,治疗组用二甲双胍片和天麦消渴片各46例,12周。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体重指数(BMI)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改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麦消渴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T_2DM明显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