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模型,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缺氧缺血性新生大鼠脑组织匀浆中内皮素(ET)的影响及CGRP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日龄新生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给予生理盐水3μg/(kg·d),腹腔内注射,连续3d;药物治疗组给CGRP3μg/(kg·d),腹腔内注射,连续3d,断头取脑,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新生大鼠脑组织匀浆中ET的含量变化。结果:生理盐水组ET(112.55±20.70)pg/ml显著性升高,与正常对照组(53.02±12.39)p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药物治疗组ET(61.01±14.44)pg/mlCGR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T参与缺氧缺血时的病理生理过程;CGRP能降低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后ET的含量,CGRP对缺氧缺血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镇静剂量异丙酚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镇静剂量异丙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其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改良Longa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观察不同镇静剂量异丙酚对模型组大鼠神经症状,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含量的影响,测定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实验发现,镇静大剂量及中剂量异丙酚组大鼠血清中LDH,CK及脑组织中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脑组织中SOD的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且呈一定量效关系。结论 镇静剂量异丙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清除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3.
乌司他丁对缺氧缺血性新生鼠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作用。方法选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70只制备HIBD模型。乌司他丁治疗组大鼠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8h、16h腹腔注射乌司他丁1次,术后24h处死。取脑组织迅速称重,固定,切片行HE和TUNEL染色,测定凋亡细胞数,对皮层脑细胞变性坏死和胶质细胞增生行病理量化评分。结果治疗组在脑重增加值及左、右脑重差值、凋亡细胞数和病理量化评分明显低于缺氧缺血组和丹参组(P<0.01或P<0.05);各治疗组之间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缺氧缺血后脑细胞水肿、脑细胞变性、坏死及凋亡,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拉莫三嗪 (LTG)对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 7日龄SD大鼠制备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单纯缺血缺氧组 1 4只 ,假手术对照组 1 4只 ,LTG治疗组 70只。LTG治疗组又分为A、B两组 ,A组为剂量观察组 4 2只 ,即术后 3h分别以LTG 1 0、2 0、4 0mg/kg腹腔注射 ,B组为时间观察组 ,即术前 1h、术后 3、6h分别以LTG 2 0mg/kg腹腔注射。 2 4h后处死动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水平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NSE表达变化。结果 :缺血缺氧组血清NSE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P <0 .0 1 ) ,皮层仅见 1~ 2个散在NSE阳性细胞 ;与缺血缺氧组比较 ,A组中≥ 2 0mg/kg组和B组的NSE含量均显著降低 (P <0 .0 1 ) ,NSE阳性细胞数显著增高 ;术前 1h用药组NSE含量和NSE细胞数较术后3h、6h组差异显著 (P <0 .0 1 ) ,3h和 6h用药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拉莫三嗪对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具有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再灌注脑损伤后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 :使用四血管阻断方法 (4 VO)制作成年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神经前体细胞 (BrdU)标记分裂细胞方法 ,观察、比较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 3、6、1 2、2 4、36天时补阳还五汤干预组大鼠与相应对照组大鼠之间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水平。结果 :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 ,空白干预缺血组大鼠各时间点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量水平与缺血对照组大鼠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而补阳还五汤干预组大鼠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量较缺血对照组大鼠和空白干预组大鼠则明显增加 (P <0 0 1 )。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明显促进缺血再性灌注脑损伤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水平的上调 ,其机制可能与补阳还五汤有效成分的多种生物学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谭玲  陈娟  廖志 《四川医学》2006,27(10):1000-1001
目的研究多次注射等量外源性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rhEPO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是否具有剂量依赖性。方法新生7日龄Sprague-Dawley(SD)大鼠84只,按随机表随机平均分为4组:①假手术组;②缺氧缺血模型组;③rhEPO治疗1组;④rhEPO治疗2组。采用Rice方法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rhEPO治疗1组于缺氧缺血完成后即刻腹腔内注射rhEPO 3000U/Kg 1次,rhEPO治疗2组则于24h、48h各再重复1次,共3次;缺氧缺血组则于腹腔内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手术后6h、24h、48h、72h取脑组织常规石腊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坏死,用TUNEL方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采用Image-Pro plus 5.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凋亡阳性细胞数。结果①缺氧缺血组细胞凋亡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hEPO治疗后,细胞凋亡减少,与缺氧缺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EPO治疗2组48h、72h的凋亡细胞较治疗1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EPO通过减少新生大鼠脑海马区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起神经保护作用。本实验尚不能证明rhEPO多次注射比单次注射具有更强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7β-雌二醇对雌性去卵巢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17β-雌二醇处理组(A组)、假手术组(B组)和对照组(C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缺血24 h后观察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雌激素受体α(ERα)的表达.结果缺血24 h后,A组较C组脑梗死体积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ERα表达明显增多.结论 17β-雌二醇对雌性去卵巢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ERα可能直接介导了17β-雌二醇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亚低温添加拉莫三嗪(LTG)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左侧颈总动脉离断并置入密闭缺氧箱,制备HIBD动物模型。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4只):常温组;亚低温组,缺血缺氧后立即诱导亚低温并持续12h;拉莫三嗪组,脑缺血后立即按20mg/kg剂量腹腔注射拉莫三嗪;亚低温添加拉莫三嗪组,脑缺血后按20mg/kg剂量腹腔注射拉莫三嗪,诱导亚低温并持续12h。用酶标法、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HIBD24h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皮层NSE阳性细胞数。结果 与亚低温组比较,亚低温添加拉莫三嗪组血清NSE的浓度显著降低,皮层NSE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结论 亚低温添加拉莫三嗪对缺血缺氧性脑损害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妥泰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新型抗癫痫药妥泰是否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将 5 6只 7日龄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14只 )、缺氧缺血组 (18只 )、妥泰短期治疗组 (18只 )、妥泰长期治疗组 (6只 )。缺氧缺血后即刻经胃管注入妥泰或生理盐水 ,2 4h后检测各组脑含水量及脑组织钠、钙含量 ,2 8d后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 :缺氧缺血组脑含水量及钠、钙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妥泰短期治疗组脑含水量、钠含量明显低于缺氧缺血组 (P <0 .0 1,P <0 .0 5 ) ;长期治疗组组织学检查明显优于缺氧缺血组和短期治疗组。结论 :妥泰能减轻缺氧缺血后脑组织中钠蓄积 ,减轻脑水肿 ,减少神经元死亡 ,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IGF-1对大鼠局灶性脑损伤HSP_(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及与缺血的关系,探讨IGF-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SD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5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对照组(n=25)、IGF-1治疗组(n=25),其中后两组按缺血再灌时间(6h、12h、1d、3d、7d)不同可分为5个亚组,每组5只,治疗组于缺血2h再灌注1h后经腹腔注入40μg/kg稀释为1ml的IGF-1,假手术组及对照组同时腹腔注入生理盐水1ml。以上动物均在再灌注后规定时间点用4%多聚甲醛经心脏灌注固定,取大鼠脑组织,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HE染色检测HSP70蛋白表达及脑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大鼠脑组织HSP70表达明显增加(P<0.05),其神经细胞坏死程度明显减轻(P<0.05)。结论:IGF-1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增加HSP70蛋白的表达,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疗程胰岛素对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与胰岛素治疗组,按疗程每组分别分为1d组、3d组与7d组。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治疗组腹腔注射胰岛素2 IU/(kg.d)和50%葡萄糖注射液2g/(kg.d),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kg.d),治疗过程中监测血糖,每组动物治疗结束前检测行为学变化,结束时取血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并观察海马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大鼠学习记忆力明显提高,血清NSE浓度降低,脑组织缺血性损伤减轻。结论胰岛素可减轻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损伤程度,且保护作用随疗程增加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衣那普利对沙土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缺血再灌注组,阻断双侧颈总动脉血流30min,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2)缺血再灌注预防组:术前2h依那普利混悬液灌胃,2mg/kg。(#)缺血再灌注治疗组;再分3亚组,术后分别给予依那普利1,2,3mg/kg灌胃。(4)假手术对照组。再灌20h后,测定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脑组织NSE免疫组化染  相似文献   

13.
Xanthone对大鼠不全脑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Xanthone(Xan)对大鼠不全脑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给大鼠ivXan50mg/kg和10mg/kg10天,麻醉后常规分离双侧颈总动脉,用鼠动脉夹同时夹闭30min后再灌45min,迅速断头取脑,测脑含水量、LDH活性和Ca^2 、MDA含量。结果:Xan高剂量降低大鼠脑含量水量6.36%、MDA含量22.12%及钙离子浓度20.10%,提高LDH活性达12.44%。结论:Xan对大鼠不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总丹酚酸(Sal)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和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果:在小鼠和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上,Sal10,20mg/kg iv及Sal5,10mg/kgiv可显著提高脑组织乳酸脱氢酶(LDH)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h再灌注24h模型上,Sal5,10mg/kgiv可明显缩小梗死灶面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并显著抑制缺血脑组织中LDH和SOD活性降低,减少MDA的地量产生。结论:Sal对小鼠和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抗氧自由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次低剂量丙泊酚联合肢体缺血后处理(LIPC)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100只雄性SD大鼠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丙泊酚组、LIPC组和联合治疗组(丙泊酚+LIPC),每组20只。采用线栓闭塞大脑中动脉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梗死面积,MDA含量,SOD、GSH-Px活性以及IL-6、TNF-α水平。结果:5组大鼠以上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剂量丙泊酚和LIPC均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少脑梗死面积,降低IL-6水平、TNF-α水平及MDA含量,抑制SOD、GSH-Px活性的下降,而丙泊酚与LIPC联合应用效果更为明显(P<0.05)。结论:低剂量丙泊酚联合LIPC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两者合用具有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急性颅脑外伤手术前和手术期间的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异丙酚和异氟醚对这一变化的影响。方法 10例泌尿系统手术的非颅脑损伤患者为正常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术前血清NSE含量。急症颅脑外伤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组(A组)和异氟醚组(B组),每组15例。两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手术2h、手术结束时测定血清NSE含量。对急症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进行格拉斯哥评分并记录。结果 脑外伤病人手术前NSE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哥拉斯哥评分越低的病人术前NSE越高(r=-0.494,P<0.01);手术结束时异丙酚组NSE显著低于异氟醚组(P<0.05);开颅手术2h和手术结束时两组NSE均较术前升高。结论 急性颅脑外伤时患者血清NSE浓度是升高的,颅脑损伤越重,血清NSE浓度越高。开颅手术期间持续静脉泵注临床麻醉剂量的异丙酚可减轻继发性脑损害,降低血清NSE浓度的升高,具有脑保护作用,是颅脑手术麻醉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内SOD、GSH-Px和MDA含量的影响,探讨其缺血脑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丹参多酚酸盐低剂量治疗组(10 mg/kg)和丹参多酚酸盐高剂量治疗组(30 mg/kg)。各组动物按要求给药,在预定时间进行神经损伤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大鼠神经损伤行为学评分及脑梗死体积减少,脑组织内SOD、GSH-Px活性升高,MDA含量下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介导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夏天无、钩藤生物碱抗脑细胞凋亡作用及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钩藤总碱(RHA)、夏天无总碱(COAMTA)对脑缺血损伤诱发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断头张口喘气模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h/再灌注22h模型,观察RTA、COAMTA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结果两药合用可延长小鼠张口喘气时间,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结论两药合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雏菊叶龙胆酮(Bellidifolin)对小鼠永久性完全性全脑缺血性脑损伤和大鼠弥散性不完全性全脑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两种方法制备两种动物全脑缺血模型,观察不同剂量Bellidifolin对小鼠断头后张口喘息时间;对大鼠脑缺血后的脑指数,脑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脑MDA(丙二醛)含量及脑兴奋性氨基酸-Glu(谷氨酸)和抑制性氨基酸-GABA(γ-氨基丁酸)含量,脑细胞病理组织学变化的影响。[结果](1)与模型组相比:Bellidifolin 50 mg.kg^-1、75 mg.kg^-1和100 mg.kg^-1组分别延长小鼠断头后张口喘息时间7.78%(P〉0.05),13.34%(P〈0.01)和10.73%(P〈0.05)。(2)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模型组脑指数升高14.0%(P〈0.01),MDA含量升高80.54%(P〈0.01),SOD活力下降25.37%(P〈0.01),Glu含量升高15.91%(P〈0.01),GABA含量升高26.83%(P〈0.01)。(3)与大鼠模型组相比,Bellidifolin 25 mg.kg-1、50mg.kg-1、75 mg.kg-1组分别降低脑指数1.75%(P〉0.05)、8.77%(P〈0.01)、10.53%(P〈0.01),降低MDA含量5.31%(P〉0.05)、33.46%(P〈0.01)、10.93%(P〉0.05),增加SOD活力1.92%(P〉0.05)、15.41%(P〈0.05)、19.46%(P〈0.01),降低Glu含量3.92%(P〉0.05)、9.80%(P〈0.01)、11.76%(P〈0.01),降低GABA含量3.85%(P〉0.05)、11.54%(P〈0.01)、13.46%(P〈0.01)。[结论]Bellidifolin具有脑保护作用,其脑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和抗兴奋毒性损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损伤及血清氧化水平的变化及异丙酚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8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缺血再灌注模型组(n=40)和异丙酚(100mg/kg)干预组(n=40).分别于再灌注6、24h,2、4、7d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并行梗死灶的观察及分光光度法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检测.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异丙酚干预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低,24h、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灶面积减小,MDA降低,SOD的活性升高(P<0.05).结论 异丙酚能明显提高SOD的活性,减少MDA的积聚,缩小脑梗死体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