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肾调周法在辅助生殖技术中改善卵巢储备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因卵巢功能不良被建议放弃促排卵周期的患者按随机表随机分为中药组(30例)和西药去氧孕烯炔雌醇(3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月经周期第2~3天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的基础值(bFSH、bLH、bE2)水平,并观察治疗前后窦卵泡变化情况。结果中药组治疗后血清基础bFSH、bLH水平及FSH/LH比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且在降低bFSH水平及增加高龄妇女窦卵泡数方面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可以改善不孕妇女的卵巢储备,为辅助生殖技术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及补肾活血中药对术后卵巢储备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拟行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的病例7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中药组术后给予补肾活血中药口服,对照组术后不予中药治疗。术前、术后第1个月、第4个月观察月经等情况,检测血清基础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抑制素B(INHB)水平,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卵巢储备功能。【结果】(1)术后第1个月,2组患者月经异常率稍增加,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术后时间延长,月经情况逐渐恢复。(2)术后第1个月2组的LH、FSH水平均升高,E2、INHB水平均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个月,中药组LH、FSH水平降低,E2、INHB水平升高(与术后第1个月比较,P<0.05),并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P>0.05);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药组在改善血清性激素及INHB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活血中药可降低术后患者的血清基础FSH、LH水平,升高抑制素B、基础E2水平,达到改善卵巢储备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卵泡刺激激素对不孕症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不孕症患者30例(不孕组)和健康妇女31例(健康对照组),于月经周期第3天检测受试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水平,运用彩色超声测量窦卵泡计数(AFC)、卵巢间质动脉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孕组的FSH、LH、PI和RI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E_2水平、AFC和PSV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FSH与LH、PI呈正相关(r=0.436,P<0.01;r=0.472,P<0.05);PSV与FSH、LH呈负相关(r=-5.75,r=-6.26,P<0.01);AFC与FSH呈负相关(r=-0.703,P<0.01)。结论 FSH、AFC和PSV值与卵巢储备功能密切相关,超声技术结合卵泡刺激激素水平能更好地预测卵巢的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4.
克罗米酚兴奋试验在预测卵巢储备功能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克罗米酚兴奋试验 (CCT)预测不孕妇女卵巢储备功能。方法 对 169例进行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的不孕妇女于促排周期前月经第 3天测血FSH ,LH及E2 ,月经第 5~ 9天口服克罗米酚 10 0mg/d ,月经第10天再测血FSH及E2 。接受IVF后观察临床妊娠率、周期取消率及卵巢反应性。结果 CCT异常组每促排周期临床妊娠率为 2 1 1% ,CCT正常组妊娠率为 3 0 6% ,CCT异常组周期取消率、促排反应不良发生率分别为 3 1 5 %及 5 2 6% ,均高于CCT正常组的 11 3 %及 18 8% (P值分别为 <0 0 5 ,<0 0 1)。结论 CCT能较好的预测卵巢储备功能 ,指导超促排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化瘀中药对围绝经期妇女性激素及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围绝经期患者377例,随机分为中药组(188例)及西药组(189例).中药组给予口服补肾壮骨冲剂治疗,西药组应用倍美力合安宫黄体酮治疗.主要观察治疗前后性激素[雌二醇(E2)、卵泡刺激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及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的变化.[结果]①脱失情况比较:中药组治疗2年后脱失53例,西药组脱失9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中药组患者的依从性较好.②性激素水平比较: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均能明显升高E2水平,降低FSH、LH水平(P<0.05),且治疗后2年这种变化趋势较治疗后1年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中药组在改善性激素水平方面尚未达到西药组水平.③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比较:中药组为6.7%,西药组为6.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中药组患者的泌尿系统感染率与西药组相仿.[结论]补肾健睥化瘀中药治疗围绝经期妇女,能纠正紊乱的性激素E2、FSH及LH水平,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率,且具有无副作用、经济、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肾调周法联合西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组40例和西药组38例,西药组采用激素替代疗法,中西药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补肾调周法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FSH、FSH/LH、E2水平和窦卵泡发育情况。结果中西药组治疗后血清FSH、FSH/LH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且中西药组在降低血清FSH、FSH/LH水平及增加窦卵泡数方面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补肾调周法联合西药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补肾中药益真Ⅰ、Ⅱ号胶囊对高龄不孕妇女围排卵期卵巢问质血流的影响.方法 高龄不孕妇女48例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26例)和西药克罗米芬治疗组(22例),观察围排卵期经阴道多普勒超声下卵子大小、形态及卵巢间质血流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期的子宫内膜厚度均无显著性变化,中药组卵泡增长速率较治疗前加快,卵泡饱满透亮,小卵泡排卵明显减少,卵泡与子宫内膜发育同步.中药治疗组周期第12~16天R I、PI值均显著减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西药克罗米芬治疗组卵泡发育与子宫内膜不同步,治疗前后RI、PI无显著变化.治疗后中药治疗组RI、PI也较西药克罗米芬治疗组显著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中药治疗组受孕率36.3%;西药克罗米芬治疗组受孕率23.5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围排卵期卵巢质血流的改变间接反映卵子质量、卵巢储备的提高.补肾中药改善卵子质量,提高卵巢储备的作用,可通过经阴道多普勒超声下卵泡的生长发育及问质血流的改变直观反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肾调经汤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肾阴虚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肾调经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性激素指标[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和FSH/LH]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40%(35/43),高于对照组的60.47%(2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SH/LH、FSH、L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E_(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1/43),低于对照组的16.28%(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补肾调经汤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性激素指标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坤安冲服剂对高泌乳素血症大鼠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具有补肾调肝、理气活血作用的坤安冲服剂(主要由仙茅、蛇床子、菟丝子、白芍、枳壳、麦芽等组成)对高泌乳素血症(HPRL)模型大鼠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溴隐亭组、中药低剂量组和中药高剂量组共5组;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以垂体植入的方法复制HPRL大鼠模型,溴隐亭以1 mg/kg,坤安冲服剂高、低剂量分别以12g/kg和4g/kg灌胃,连续34d,末次给药后眼眶静脉采血检测血清垂体泌乳素(PRL)、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睾丸酮(T)水平的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PRL、T水平升高,血清LH、FSH、E2水平降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坤安冲服剂高、低剂量组及溴隐亭组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血清PRL、T水平,升高血清LH、FSH、E2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坤安冲服剂可改善HPRL模型大鼠血清激素水平的紊乱状况,使异常升高的PRL、T下降,分泌减少的FSH、LH、E2增加,从而恢复体内激素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滋阴疏肝汤联合西药对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不孕患者妊娠率及血清相关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舞阳县中医院收治的90例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不孕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各45例。给予西医组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组基础上接受滋阴疏肝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1年妊娠率、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清相关性激素[血清雌二醇(E_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结果治疗后1 a,中西医结合组妊娠率为93.33%(42/45),高于西医组的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血清E_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FSH、L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中西医结合组血清E_2水平高于西医组,FSH、LH水平均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滋阴疏肝汤联合西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不孕患者,能调节患者血清E_2、FSH、LH水平,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知柏地黄丸对瘦素(leptin)诱导的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选用18日龄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时照组,ICPP模型组,知柏地黄丸高、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01.4、50.7 g·kg-1·d-1),甲地孕酮对照组(剂量为3.9 mg·kg-1·d-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组(首次剂量为1 573.5μg/kg,第2、3次剂量均为1 180 μg/kg,隔日1次;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腹腔注射leptin(20 mg/kg)复制模型;检测各组小鼠阴道开口数,体质量,子宫、卵巢质量及血清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含量,并计算子宫与卵巢指数.[结果]知柏地黄丸高剂量组于造模第4~6 天对leptin所致阴道开口提前有抑制作用(均P<0.05或P<0.01);知柏地黄丸低剂量组可降低模型小鼠的子宫质量,抑制leptin所致子宫指数与卵巢指数升高(均P<0,05或P<0.01);知柏地黄丸高、低剂量组可降低模型小鼠的LH水平(均P<0.01),但对模型小鼠的体质量及血清E2水平无显著影响(均P>0.05).[结论]知柏地黄丸治疗ICPP的作用可能与其能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提前发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慢性心理应激对大鼠神经内分泌和行为学的影响以及加味四逆散(由柴胡,白芍、枳壳、枸杞子,栀子、干地黄,石决明等中药组成)的调治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加味四逆散组,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大鼠血浆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以旷场实验和鼠尾悬挂实验研究慢性心理应激对大鼠行为学的影响。[结果]慢性心理应激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ypothalamkus-pitutary-adrenal gland axis,HPAA)功能亢进。并出现抑郁样行为,加味四逆散可抑制慢性心理应激大鼠HPAA的兴奋性,改善慢性心理应激大鼠的抑郁表现。[结论]慢性心理应激可使大鼠神经内分泌及行为发生异常改变,而加味四逆散对此具有一定的调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微量元素铜、锌、硒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血清微量元素铜、锌、硒水平与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180-8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及UV-2100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1 438例恶性肿瘤患者及48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铜、锌、硒水平.结果肿瘤患者血清锌、硒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铜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复发组及有肿瘤负荷组患者血清铜及铜/锌比值高于无复发及无肿瘤负荷组(P<0.01),血清锌、硒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锌、硒水平与其它肿瘤患者组间也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仅锌、硒进入方程,且为保护因素.结论低锌、低硒可能是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血清铜升高则可能是肿瘤存在的结果.血清铜及铜/锌比值与肿瘤负荷状态及复发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疾病血清胆红素与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四种动脉粥样硬化( AS)性疾病的关系。方法:观察组分为四组,单纯性高血压组、冠心病组、糖尿病组、脑梗死组,对照组为同年龄段健康查体者,检测空腹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计算间接胆红素,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直接胆红素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P>0 .0 5 ) ,总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除脑梗死组外,其他各组均明显降低( P<0 .0 5 ) ;除脑梗死组HDL - C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其他观察组血脂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 .0 5 ) ,且糖尿病组三酰甘油及冠心病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 P<0 .0 1 )。结论: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等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疾病血清胆红素浓度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间接胆红素降低更明显,提示可将胆红素水平作为AS患者体内氧化活性增加的一个临床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选用Norplant(非生物降解型皮下埋植物)接受者的50个月经周期作宫颈粘液涂片观察及以RIA(放射免疫)法检测5例埋植前及埋植后3年内的妇女体内不同时期血清中5项激素的浓度变化,以进一步了解Norplant的避孕机理。结果:①促卵泡生成素及泌乳素在埋植前后无改变,黄体生成素于埋植后各周期的值都明显低于对照周期(P<0.05),雌二醇(E2)和孕酮的值亦显著降低(P<0.01);②宫颈粘液的平均拉丝度为(4.0±2.2)cm,有92%未见羊齿状结晶。提示:Norplant埋植后血清E2浓度有周期波动而无黄体活性出现者占本组的大多数;有65%的周期呈无排卵,即使少数周期有排卵活动亦表现有黄体功能不全。另外,我们还发现埋植者的阴道出血是与其血清中E2峰值的高低不平稳有关。  相似文献   

16.
高度近视患者微量元素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微量元素与高度近视的关系,以及不同年龄段高度近视患者微量元素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000- 2002年在我院眼科住院的105例高度近视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其中tage≤14岁35例,15-29岁31例, tage≥30岁39例;另以同期住院的非高度近视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作对照。[结果]血清Zn2+、Fe2+含量在各年龄段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age≤14岁组血清Cu2+明显升高(P<0.01),血清Ca2+明显降低(P< 0.05);15-29岁组血清Mg2+明显降低(P<0.05)。[结论]发育期少年儿童血清Cu2+升高和血清Ca2+降低,可能与高度近视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中,血液锌(Zn)、硒(Se)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对40例HFRS病人进行血清Zn、Se含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显示HFRS病人血清Zn、Se含量在发热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CD4+细胞在发热期明显降低,CD8+细胞在发热期明显升高,其变化在少尿期最重,并且发现Zn、Se含量和T细胞亚群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即Zn、Se和CD4+细胞数量正相关,和CD8+细胞数量成负相关,与CD4+/CD8+负相关。结论HFRS病人免疫功能紊乱现象与血清Zn、Se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CⅡ)、Ⅳ型胶原(CIV)及血清铁蛋白(SF)在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1例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6~15岁肥胖儿童和30例9~14岁正常健康儿童进行腰围(WC)、体块指数(BMI)、肝转氨酶(ALT、AST)、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铁蛋白、肝脏B超等各项检查,根据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单纯性肥胖组(SOC)、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组(SNAFL)、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组(NASH)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肝酶、肝纤维化指标和血清铁蛋白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C组的HA、PCⅢ水平明显升高(P〈0.05),尤其以PCⅢ明显;SNAFL和NASH组的HA、PCⅡ、SF、ALT、AST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单纯性肥胖向单纯性脂肪肝、脂肪肝炎发展,SF、PCⅡ、ALT、AST逐步升高,差异显著(P〈0.05);经两两相关分析发现:SF与PCⅢ、ALT、AST相关(r=0.33、0.63、0.69,P〈0.05),PCⅡ与ALT、AST相关(r=0.55、0.56,P〈0.05);所有病例中SF≥300μg/L者6例,均为NASH患者,且其均值与NASH组其他惠儿相比,在肝纤维化指标和肝转氨酶上都明显增高(P〈0.05)。结论:纤维化指标中PCⅡ是一早期敏感的指标,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展密切相关。血清铁蛋白的增加是反应肝损伤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其可能是NASH发生发展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 5 8例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 ( 2 0例 )和重度窒息组 ( 38例 ) ;另外选择 2 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 ,检测各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参数 ,比较各组间白细胞数及血小板参数新生儿窒息程度的关系。结果 :外周血白细胞数及血小板计数 ( PC)、血小板平均体积 ( MPV)、血小板分布宽度 ( PDW) ,在窒息组和对照组及重度窒息组和轻度窒息组比较 ,外周血 WBC、MPV、PDW均显著升高 ( P<0 .0 1 ) ,血小板数显著减少 ( P<0 .0 5 )。窒息组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 ,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参数无显著性差异 ( P均 >0 .0 5 )。结论 :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参数变化与新生儿窒息程度密切相关 ,在临床上可作为窒息后多脏器损伤的一个预警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