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上海市农村社区40~75岁人群糖尿病(DM)及糖调节受损(IGR)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14年3月至4月对1423名上海云松社区40~75岁人群进行问卷、体检、肝脏B超及生化检测,统计调查人群DM及IGR患病率,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分析40~75岁人群患DM及IGR的危险因素。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海云松社区40~75岁人群DM及IGR患病率为22.98%(327/1423)、29.37%(418/1423)。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脂肪肝、增龄、糖尿病家族史、女性、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及腹型肥胖是40~75岁人群DM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脂肪肝、女性、腹型肥胖及低文化程度是40~75岁人群IGR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上海农村社区中老年人群DM及IGR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及上海其他地区,应加强对这部分人群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广州市南沙区海庭社区老年人群冠心病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3月广州市南沙区海庭社区1 896名年龄> 65岁有慢性病的居民体检资料,所有入选者均完成检查,统计冠心病患病率。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与非冠心病组,对比2组基础资料,分析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1 896名广州市南沙区海庭社区老年人群常规体检发现100例冠心病,患病率为0.53%(100/1 896);单因素分析中,冠心病组男性、年龄≥80岁、高血压、吸烟史、家族史、糖尿病占比均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文化程度、饮酒史、合并高脂血症、合并脑血管疾病与冠心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年龄≥80岁、高血压、吸烟史、家族史、糖尿病是老年人群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广州市南沙区海庭社区老年人群冠心病发病率较高,男性、年龄≥80岁、高血压、吸烟史、家族史、糖尿病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OP)影响因素及联合双能X线骨密度仪和骨硬化蛋白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120例2019年6月~2021年6月我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女性,将其分为非OP组(n=62)和OP组(n=48)。分析围绝经期OP的影响因素,同时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仪结合骨硬化蛋白的诊断价值。结果 OP组饮食结构不合理、年龄≥60岁、糖尿病史、吸烟史、绝经年限、性激素降低占比均高于非OP组,差异明显(P<0.05);而两组慢性疾病史、营养不良、饮酒史占比比较无差异(P>0.05)。将围绝经期OP作为因变量,将饮食结构不合理、年龄≥60岁、糖尿病史、吸烟史、绝经年限、性激素降低作为自变量。年龄≥60岁、吸烟史、性激素降低是围绝经期OP的危险因素(OR=3.811、3.380、3.511,P<0.05)。OP组BMD指标短于非OP组,血清骨硬化蛋白指标高于非OP组,差异明显(P<0.05),根据ROC曲线,2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值为0.968,高于双能X线骨密度仪、骨硬化蛋白指标单一检测0.872、0.826(P<0.05)。且2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特异度(9...  相似文献   

4.
绝经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发生骨质疏松(OP)的原因。方法收集63例绝经后女性RA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疾病活动相关指标、手足X线资料,并同时测量患者7个部位的骨密度。结果23例患者(36.5%)有至少一处检测部位表现为低骨量。前臂和桡尺骨远端的低骨密度发生率(23.8%)与OP总发生率(28.6%)无显著性差异(P>0.05)。OP的发生与疾病活动指标及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均无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绝经的年限和关节腔狭窄为低骨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雌激素替代疗法(HRT)为低骨量发生的唯一保护因素(P<0.05),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本组患者的骨密度无影响。结论OP是绝经后女性RA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绝经年限长和关节破坏严重是低骨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RT是防治低骨量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14岁以上人群哮喘的患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为哮喘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级随机整体抽样的横断面调查,用《全国哮喘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表》对成都市14岁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使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哮喘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入户调查总人数为3 477人,哮喘患者131例,患病率为3.8%。不同年龄、不同居住地、不同职业和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之间哮喘患病率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91.084,P0.05;χ~2=9.114,P0.05;χ~2=114.268,P0.05;χ~2=62.123,P0.05)。儿童期疾病有5个是影响哮喘患病的危险因素,分别为麻疹、水痘、肺炎、气管/支气管炎和肠道寄生虫病(均P0.05);直系亲属所患疾病有2个是影响哮喘患病的危险因素,分别为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均P0.05);另外,在男性人群中,主动吸烟史也是哮喘患病的危险因素(P0.05)。其中,儿童时期罹患麻疹、肺炎、气管/支气管炎和肠道寄生虫病,以及直系亲属患哮喘为哮喘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成都地区14岁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3.8%,初步获得成都地区14岁以上人群哮喘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哮喘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儿童时期罹患麻疹、肺炎、气管/支气管炎和肠道寄生虫病,以及直系亲属患哮喘。另外,主动吸烟史在男性人群中也是哮喘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7—2021年金华市金东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2017—2021年分别抽取金华市金东区15~69岁常住居民参与统一的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结果共抽取居民3363人参与调查,5年总体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23.18%、30.84%、35.36%、36.04%及38.13%,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5年累计增长量为14.95%。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均P<0.05),5年累计增长量分别为12.74%和17.45%。6类健康问题中科学健康观、慢性病防治素养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5年累计增长量分别为17.40%和13.9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均为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2017—2021年金华市金东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文化程度高和15~<25岁年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石碣镇居民健康体检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抽取2008年4月-2009年12月石碣镇成人健康体检资料共计3796例,分别统计患者一般资料、生化检查及腹部B超检测结果,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796例体检者中,共检出脂肪肝患者733例,检出率19.31%。其中男性脂肪肝的患病率高于女性(字2=4.97,P0.05);40岁以上人群组的患病率明显高于40岁以下人群(字2=6.82,P0.05)。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的BMI、饮酒、DBP、FBG、TG、HDL-C、ALT7项指标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吸烟、TG、HDL-C、FBG及ALT是脂肪肝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部B超可作为筛选脂肪肝的首选检查;脂肪肝人群防治应以吸烟、肥胖、糖脂代谢功能紊乱人群为重点,加强对脂肪肝及其相关疾病的危险因素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分析健康体检人群患脂肪肝疾病的危险因素,并总结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从我院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接受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随机抽取1000例,对其开展多个项目的体格、体征检查,同时对其中确诊的160例脂肪肝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统计患者的基本信息资料,并记录干预后患者的对脂肪肝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疾病转归情况。结果 60例患者中,男性组(61.3%)患者的发病率要显著地高于女性组(38.7%),40岁以下患者群体(59.4%)的发病率远远超过了40岁及以上患者群体(40.6%),且长期饮酒患者(61.9%)的发病率要显著地高于无此习惯的患者(38.1%),其对比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干预后的问卷知识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其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饮食不节制、长期饮酒和忽视运动锻炼是健康人群患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要注重从患者的饮食、活动习惯等方面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有效防治脂肪肝。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小学生六龄牙患龋情况及针对性龋病防治对策。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9年6月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的526名6~10岁小学生,按年龄分为6岁组、7岁组、8岁组、9岁组、10岁组。对其龋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讨论龋病防治对策。结果:526名学生中龋病发生率为11.60%,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吃甜食≥5次/周、喝甜饮≥5次/周、睡前喝牛奶、婴儿时期母乳喂养、开始刷牙年龄3岁、刷牙时长2 min、刷牙频率≤1次/d、饭后不漱口、父母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均为六龄牙龋病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小学生六龄牙龋病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需实施针对性防治措施以保证小学生口腔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贵阳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COPD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贵阳市某区及其下属的6个社区年龄≥40岁人群进行统一的COPD问卷调查及相应的肺功能测试,对获取的COPD相关数据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有效调查年龄≥40岁人群1441人,确诊COPD 159人,患病率11.03%,其中男性14.29%,女性7.9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性别、吸烟、幼时呼吸道感染史及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是导致CO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贵阳市年龄≥40岁人群COPD患病率为11.0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影响COPD患病的主要可控因素有吸烟和幼时呼吸道感染史.应针对影响COPD患病的相关因素进行防治,进一步降低该地区CO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海城区5年内60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病率的变化及原因。方法 2008—2009年对上海城区4个街道12个社区≥60岁的人群(n=767)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与2003—2004年的资料(n=333)进行比较,包括COPD患病率、肺功能和高危因素。结果 2008—2009年收集的上海城区≥60岁人群共入选710人,COPD患病率为14.61%,较2003—2004年增加8.3%;除年龄外,在2008—2009年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吸烟、儿童期肺部感染史及性别因素较明显。对非COPD人群和COPD患者肺功能随年龄下降的情况比较发现,两组FEV1与FVC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但FEV1和FVC随年龄下降的绝对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08—2009年上海城区≥60岁人群的COPD患病率较2003—2004年明显升高;吸烟、年龄、儿童期肺部感染史仍是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人口老龄化可能是COPD患病率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慈溪市25~55岁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高血压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进行整群随机抽样,调查2010年慈溪市城乡25周岁以上的常住人口。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生活习惯及其受教育程度等。结果:慈溪市城乡25~55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1.44%,其中城市为10.17%,乡村为13.02%。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增高,35岁以上患病率上升幅度明显。高血压危险因素有年龄、超重或肥胖(BMI≥25)、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钠饮食、饮酒偏多等。保护因素有受教育程度、素食偏多等。结论:慈溪市25~55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呈较快上升趋势,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高脂血症、超重、腹型肥胖、饮酒偏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州地铁工作人员骨密度情况,探讨影响该群体骨密度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该群体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GE Lunar公司生产的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健康体检的广州市地铁工作人员骨密度(BMD),同时以非地铁工人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按年龄及性别分组,分别对各组间OP患病率差异进行分析.结果:两组OP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女性组可见50~59岁年龄段较40~49岁年龄段OP患病率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于40~49岁和50~59岁年龄段的地铁组OP患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铁工作对OP患病率有影响,地铁工人男性发生OP的危险性增加,注意该部分人群OP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6—2021年南宁市≥50岁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HIV/AIDS)病例的流行特征,为制定老年人群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16—2021年南宁市≥50岁人群HIV/AIDS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16—2021年南宁市报告≥50岁人群HIV/AIDS病例共6 048例,报告病例数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男女比例为2.45∶1;病例以60~<70岁人群最多,占40.08%,其次是50~<60岁人群,占37.70%;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占63.84%;文化水平以小学为主,占53.27%,其次是初中,占30.36%;职业以农民/民工为主,占79.32%;感染途径异性传播占97.80%,不同性别异性传播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578.52,P<0.001)。结论 2016—2021年南宁市≥50岁人群HI...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教师人群中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dule,TN)的检出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0月 —2021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健康教师体检人群检查项目(包括性别、年龄、职业、身高、体重等),实验室检查 (空腹血糖、血脂、肝功能、尿酸、13C呼气检测等)及甲状腺彩超检查。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TN的影响因素。结果:① 纳入研究的6 096例体检者中,检查发现TN 2 539例,总检出率为41.65%,其中男性TN检出率38.20%,女性TN检出率43.03%; 单发结节检出率 1 340 例(21.98%),多发结节检出率 1 199 例(19.67%);对于 TN 根据 TI-RADS 分级,结果表明 3 级最多,占 22.74%;年龄越大检出率越高,各年龄组之间 TN 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此外 TN 检出部位分别是双侧叶 (17.27%)>右侧叶(13.27%)>左侧叶(10.89%)>甲状腺峡部(0.21%);②女性教师人群以中教组检出率最高(49.44%),其中< 30岁、30~39岁和≥60岁3组内不同教师类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③和非TN组相比,TN组高血压、空腹血糖异常,高脂血症、超重肥胖发生率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④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是TN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13,P < 0.05),与<30岁相比,40~49岁、50~59岁、≥60岁教师的TN发病风险较高(OR=1.402、2.923、 4.637,均P < 0.05),而与幼教组相比,高校教师的TN发病风险较低(OR=0.718,P < 0.05)。结论:健康体检的教师人群中TN的检出率虽然偏高,但恶性度不高,超重肥胖、“三高”和TN密切相关,女性、年龄、中学教师是TN的危险因素,需综合关注上述指标,提高健康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20—2021年云浮市云安区尿石症患者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云安区人民医院全部体检人员信息,将腹部彩超筛查结果示尿路结石阳性的患者作为尿石症组(n=556),随机抽取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200),分析该地区尿石症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尿石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020—2021年体检行腹部彩超检查共8 184人,检出尿石症556例,患病率为6.8%,平均年龄(45.5±12.2)岁。尿石症组年龄及血肌酐(Cr)、血尿酸(UA)、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高龄、高Cr、高UA、高TC是尿石症发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年男性合并Cr、UA、TC升高者尿石症的发生率较高,需引起重视,以降低尿石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高瑞  李倩  杨齐 《黑龙江医学》2021,45(11):1221-1223
目的:探讨输血梅毒患者血清学检测假阳性发生的高危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入医院的梅毒血清学实验标本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卡试验(RPR),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假阳性的高危相关因素.结果:血清学实验检测60例标本中,RPR(+)和TPPA(-)者12例,假阳性率为20.00%(12/60).假阳性组年龄≥60岁、病理因素、生理因素、标本因素及操作因素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年龄≥60岁、病理因素、生理因素、标本因素及操作因素均为血清学检测假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学检测影响因素较多,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年龄≥60岁、病理因素、生理因素、标本因素及操作因素均导致梅毒假阳性结果出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抽样调查江西省萍乡市≥40岁居民肺功能检查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萍乡市采取针对性防控呼吸道疾病措施提供指导。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2月江西省萍乡市500名≥40岁常住居民。对所选取的≥40岁居民展开面对面问卷调查,统计居民一般资料(基本信息、个人疾病史、危险因素接触史等)。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相关指标与数据,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功能检查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江西省萍乡市500名≥40岁常住居民中,男性占比为59.40%,女性占比为40.60%,≥60岁、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已婚/同居、农民职业占比较大,占比分别为57.80%、32.40%、89.40%、39.80%;江西省萍乡市500名≥40岁常住居民肺功能检查率为2.60%(13/500),不同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婚姻状况、职业、吸烟史的居民肺功能检查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了解呼吸道疾病、存在呼吸道症状、有家庭污染燃料暴露史、有职业粉尘或有害气体暴露史的居民肺功能检查率高于其他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了解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新疆地区50岁及以上人群发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性,为该地区中老年群体预防AMD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新疆喀什市和库车县地区2019年2月1日-2021年9月30日于医院体检的2529例老年人展开研究。从医院的信息数据库中调取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并通过眼科检查获取视力相关数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AM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在年龄、民族、籍贯、白内障、居住地因素上的AMD发生率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居住地是中老年人群发生AM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50岁及以上人群发生AMD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及居住地,将存在以上危险因素的中老年作为AMD预防的重点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20.
《陕西医学杂志》2019,(1):67-70
目的:探讨初次接受抗结核治疗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发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以期为预防初次抗结核治疗患者并发DILI提供帮助。方法:依据是否并发DILI将528例初次入院接受诊治的肺结核患者分为DILI组和非DILI组。整理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总结DILI组发病的临床特点,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法探究易发DILI的危险因素。结果:入选的528例肺结核患者治疗期间81例发生DILI,发病率为15.34%;发病时间主要集中于用药治疗20~60d(61.73%);发病年龄主要分布于40~60岁(56.79%),其次为60岁及以上人群(20.99%);发病类型主要以肝细胞损伤型(88.89%)为主;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巩膜皮肤黄染、乏力、纳差、食欲减退、尿黄等,无明显临床症状者35例(43.21%)。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酗酒、心血管病、贫血、低蛋白血症、脂肪肝、内分泌性疾病、乙肝病毒携带、未服用保肝药物均为初次抗结核治疗DILI发生极显著性独立危险因素(P<0.01);而年龄≥40岁、BMI≥28kg/m2、呼吸衰竭、则为初次抗结核治疗DILI发生显著性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初次接受抗结核治疗者在服药20~60d多会发生肝细胞损伤型DILI发病,尤其是4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DILI发病患者常表现为巩膜皮肤黄染、乏力、纳差、食欲减退、尿黄等临床特点,而年龄≥40岁、BMI≥28kg/m2、吸烟、酗酒、呼吸衰竭、心血管病、贫血、低蛋白血症、脂肪肝、内分泌性疾病、乙肝病毒携带、其它病毒性肝病史、营养不良、未服用保肝药物均是诱发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治疗过程中,应向患者详细讲解DILI发病临床症状,密切关注临床特点,做好针对性干预措施,做好结核性DILI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