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优势及临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利红  蒋玉宇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9):1795-1796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resurfacing arthroplasty ofthe hip)的原理是用金属的髋臼帽和金属的股骨头杯来覆盖和重建髋关节疾病患者股骨头和(或)髋臼的关节面,以恢复髋关节功能[1].我院2005年7月~2007年12月对3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了第四代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疗效显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正> 为了解变形性髋关节病患者 X 线计测值与功能能力障碍的关系,作者调查了既有的 X 线计测法与理学评价项目。对象为15例变形性髋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男2,女13;平均年龄36.5±14.8岁)的两侧髋关节共30个关节面。X 线计测采用变形性髋关节症病例作比较的常用的6种方法:①中边角:通过股骨头中心的垂线和连结股骨头中心与髋臼盖外缘所成的角度;②锐角:连结泪痕(位于闭孔最上缘,耻骨支与坐骨支接合部——译者)下端和髋臼盖角的线与连结两侧泪痕下端的线所成的角度;③股骨头髋臼指数(AHI):用股骨头内侧端到髋臼盖外缘的距离(A)除以股骨头横径(H)所得的百分比;④股骨头侧移比率(HLR);用自泪痕部到股骨头内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早期X线征象。方法对102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X线平片进行回顾性分析。参考BathAS髋关节异常的X线分级法(BASRI-hip),分两步研究分析本组病例的X线平片表现。结果根据BASRI-hip分级法,102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计188个髋关节中,1级54个髋关节,2~4级134个髋关节。此102例计188个髋关节主要X线表现为:股骨头囊变(130/188),髋臼软骨下囊变(伴或不伴髋臼增生)(128/188),髋关节间隙一致性狭窄(119/188),股骨头基部外侧孤立性骨赘(112/188),股骨头增大(101/188),髋臼骨侵蚀、白线中断(56/188),股骨大小粗隆附着病(41/102)。其中,符合BASRI-hip分级法1级标准的54个髋关节合并存在的X线征象有:髋臼骨侵蚀、白线中断(18/54),股骨头基部外侧孤立性骨赘(14/54),髋臼软骨下囊变(11/54),股骨头囊变(6/54)和股骨头密度减低(5/54)。结论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早期X线征象包括:髋臼骨侵蚀、白线中断,股骨头基部外侧孤立性骨赘,髋臼软骨下囊变,股骨头囊变和股骨头密度减低;其中,髋臼骨侵蚀、白线中断,髋臼软骨下囊变和股骨头基部外侧孤立性骨赘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4.
髋关节一过性骨质疏松症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患者男,29岁,无明显诱因右髋部、膝部剧痛1月余,加重伴跛行一周。既往无类似发作病史,无结核病史,无外伤史。体格检查:右腹股沟区压痛。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29 mm/h,类风湿因子及免疫球蛋白正常。影像学检查:双髋关节X线平片示:右侧股骨头关节面模糊,关节面下骨质明显疏松,股骨头无塌陷。对侧股骨头、双侧髋臼及周围软组织未见异常。双髋关节MR平扫示:右侧股骨头外形正常,头、颈、大小转子及股骨中上段弥漫性T1低、T2高信号区(图1、2),脂肪抑制序列呈明显高信号,信号强度均匀,边界不清,关节腔内未见积液(图3)。周围肌肉结构清楚,未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明成人髋关节病变的CT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确诊或病理证实的41例髋关节病变的CT征象,其中退行性骨关节病14例,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髋关节结核4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3例。滑膜骨软骨瘤病3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2例。结果:退行性骨关节病以承重区关节畸形和骨性关节面改变为主,软骨下囊变特别明显;股骨头缺血坏死显示股骨头硬化、囊变及软骨下骨折,晚期继发骨性关节炎改变;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间隙普遍狭窄,关节面下小囊肿周围无明显骨硬化;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表现为髋臼关节面锯齿状或毛刷状破坏;髋关节结核关节面广泛骨质破坏,可见到小死骨和寒性脓疡;滑膜骨软骨瘤病显示滑膜增厚和其内小钙化灶,较大的骨软骨体呈桑椹状表现;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关节面下囊变区边缘硬化明显,关节间隙存在。结论:各种髋关节病变的CT表现不同,CT能清楚显示髋关节解剖结构及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病理解剖细节。是评价髋关节病变特别是单关节病非常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背景:后脱位在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并发症中发生率仅次于假体松动,严重影响髋关节的稳定性。目前在临床研究中股骨头直径及髋臼前倾角对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尚存争议。目的:探讨股骨头直径和髋臼前倾角在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对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在尸体骨上测量全髋关节置换后影响髋关节后向不稳定的股骨头直径和髋臼前倾角。前倾角在计算机导航引导下安装在0°-20°,其中每个间隔为5°。分别应用直径为28,32,36 mm的股骨头进行实验,观察髋关节屈曲90°内收0°以及屈曲90°内收30°时引起脱位的内旋角度。结果与结论:当髋臼臼杯前倾角从0°增加到15°时,导致髋关节脱位的髋关节内旋角度随股骨头直径增加而增加(P <0.05)。当髋臼臼杯前倾角度从15°增加到20°时,导致髋关节脱位的髋关节内旋角度随股骨头直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不明显。在髋关节屈曲90°内收0°时,当髋臼臼杯前倾由15°增加到20°,股骨头直径36 mm组相对于28 mm和32 mm组有更高的稳定性(P <0.01);当髋臼前倾角度大于10°时,股骨头直径32 mm组与28 mm组相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P<0.05);当髋臼前倾角小于10°时,此种区别不是很明显。当髋关节屈曲90°内收30°,股骨头直径36 mm组相对于28 mm和32 mm组有更高的稳定性(P<0.01);当髋臼前倾角度大于10°时,股骨头直径32 mm组与28 mm组相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P<0.05);当髋臼前倾角小于10°时,此种区别不是很明显。结果提示髋臼前倾角的增加可减少髋关节后脱位的发生,但是当髋臼前倾角不是很好选择时,应用大直径的股骨头可增加髋关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正>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婴儿出生时就存在或生后继续发育才表现出来的一系列髋关节异常的总称。包括股骨头与髋臼发育不良、半脱位和完全脱位。其中股骨头和髋臼发育不良是指髋臼发育过程中的异常,包括大小、形状和组成结构的改变,通常可以通过影像学显示,但单靠临床检查可能或未能发现髋关节不稳定;半脱位指股骨头中心移位于髋臼边缘,  相似文献   

8.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及继发性骨关节病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髋臼发育不良(AD)是指髋臼发育缺陷造成的髋臼对股骨头覆盖不良,髋关节有脱位或半脱位的趋势。由于髋臼对股骨头覆盖率低,导致关节面的应力增高,关节软骨退变而继发骨关节炎等改变,从而逐渐引起髋关节功能障碍。以往AD诊断主要依靠X线平片,随着CT的广泛应用,对髋关节疾患进行CT检查的机会越来越多,本文总结2000~2006年我院CT检查诊断的AD患者26例48个髋关节的CT表现,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治疗髋臼骨折合并髋臼关节面压缩缺损的手术方法与措施。方法1997年7月至2005年2月,收治复杂性髋臼骨折合并髋臼关节面压缩缺损43例,其中复杂骨折与缺损34例,简单骨折与缺损9例。缺损体积3~9cm^3.平均4.5cm^3。采用改良髋臼入路,通过髋臼碎骨关节面整复法,自体髂骨髋臼后壁解剖性重建法重建髋臼关节面,应用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TMFS)固定碎骨块,自体骨+人工骨填塞骨缺损,骨腊隔离法预防异位骨化等相关措施。术后随访5~86个月,平均15.7个月。结果髋臼骨折关节面粉碎填补压缩体积至头臼解剖复位31例,自体髂骨后壁解剖性重建头臼解剖复位12例;40例平均5.3月伤侧髋关节功能达到健侧水平;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异位骨化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导致髋关节骨性融合。结论该方法与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股骨头与髋臼解剖对应率,为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明确髋臼和股骨头的正常空间形态、髋臼对于股骨头的覆盖情况以及二者的适应程度,对于髋关节疾病的诊断、治疗选择以及预后评估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价值。以往,通过髋关节影像学检查,学者们已经总结出了较多评价髋臼、股骨头形态和相互关系,以及计算股骨头覆盖率的方法。目前广泛应用的X射线平片提供了一定的信息、但由于将髋关节的三维结构压缩集成在二维平面内,不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磁共振T2W快速梯度回波(FFE)序列进行多参数定量测量,观察正常小儿髋关节发育过程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163名6个月~12岁正常发育小儿髋关节进行MR扫描,测量反映股骨头覆盖率的指标,包括髋臼总覆盖角(TCA)、骨性髋臼覆盖角(ACA)、盂唇覆盖角(LCA),并测量反映髋臼窝宽度、深度和股骨头直径的指标,包括髋臼窝宽度(AW)、髋臼窝深度(AD)和股骨头直径(DFH),并分析以上指标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ACA、LCA、AW、AD、DFH均与年龄呈明显相关。TCA在1岁以内与年龄有相关性,1岁以后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TCA与ACA及LCA均呈明显正相关,ACA与LCA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正常髋关节的发育是髋臼软骨增加、骨化比例增多、髋臼窝逐渐增大与加深、股骨头逐渐增大的过程。发育早期髋臼软骨及盂唇在维持髋关节承重及保持关节稳定性方面起重要作用。随年龄增大,骨性结构逐渐替代软骨结构的作用,髋臼与股骨头同步发育,髋关节结构始终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测量婴儿髋关节α角、β角和股骨头骨性髋臼覆盖率,为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的早期诊断提供对比资料依据。方法采用高频5.0~7.5MHz线阵探头,按Graf方法对55例正常婴儿髋关节进行扫查。结果声像图可以较好地再现髋关节的解剖结构。46例92侧正常髋关节α角、β角和骨性髋臼覆盖率分别为:64.32°±4.42°,43.71°±6.63°和(62.22±5.25)%;9例11侧发育性异常髋关节α角、β角和骨性髋臼覆盖率分别为:48.35°±6.23°,53.03°±10.06°和(40.63±10.8)%。结论髋关节冠状面超声图像测量α角、β角及骨性髋臼覆盖率值可为婴幼儿DDH的早期诊断,尤其是股骨头骨化中心尚未出现的新生儿及小婴儿DDH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性骨关节病是因为髋臼发育缺陷造成的髋臼对股骨头覆盖不良,导致关节面的长期应力增高,关节软骨退变,而于成年后发病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病。本文对我院2005-2010年的29例39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性骨关节病的  相似文献   

14.
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康复训练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指用全金属股骨头和全金属或者超高分子聚乙烯髋臼替代坏死的股骨头或髋臼,该手术主要是切除病变组织,恢复一定程度髋关节功能的活动,解除髋关节疼痛,从而使患者获得生活上的独立。我科2004年1月-2008年1月对68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背景:利用多排螺旋CT容积再现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髋臼及股骨头的空间立体结构,为测量患儿髋臼股骨头的平均覆盖率及观察异常髋臼发育变化提供帮助。目的:利用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连续4年测量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髋臼股骨头的平均覆盖率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行手法闭合复位外固定的患儿53例,分别于整复前、整复后24h内、整复后12,24,36,48个月时,行多排螺旋CT髋臼轴位平扫及利用图像处理系统对患儿髋臼股骨头的平均覆盖面积进行重建和测量。结果与结论:闭合复位后患儿髋臼股骨头覆盖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随访4年内,闭合复位后患儿髋臼股骨头覆盖面积逐渐增加,第1年内增加面积最大,第4年时接近正常。说明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两者之间的立体位置关系,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髋臼与股骨头位置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三维重建后测量闭合复位后患儿髋臼股骨头覆盖率,其测量值高于治疗前。  相似文献   

16.
背景:研究正常髋臼空间形态以及头臼相互关系的覆盖率变化曲线,对于准确描述髋关节的空间轮廓、指导髋关节疾病尤其是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式选择、以及评价治疗效果,极其重要.目的:利用正常髋关节螺旋CT扫描的三维数据,以特定及合作开发的计算机软件重建后描述正常髋关节空间形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选择6-17岁正常56个髋关节三维CT扫描数据,以特定商业软件VxWork模拟分析并表面重建髋关节之后截取髋臼和股骨头,再借助协作开发的Terrain软件生成髋臼及股骨头的等值线图形、并予以定性研究.结果与结论:正常髋臼的等值线排列成多个同心"C"和"卵圆O"形、其中至少有一个封闭的"O"形,表示髋臼存在穹顶形态;"O"形周围的等值线稀疏,表示髋臼穹顶周围曲率小、空间形态变化平缓:而髋臼底区域等值线密集则表示该部曲率大、形状陡峭、空间形态变化显著.髋臼前、后缘等值线形成多个"V"形,连接该"V"形拐点所成的弧线与髋臼外上缘等值线平滑延续.股骨头等值线为多个同心"O"形.髋臼穹顶区与股骨头表面的中央区等值线叠合后,二者的走势及形态基本吻合,表明头臼曲面形势及空间适应性程度良好.结果提示髋臼和股骨头等值线图像,能够形象而直观立体地描述其空间形态及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不同直径股骨头对高交联聚乙烯(HXLPE)髋臼内衬的影响。方法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8例,按股骨头不同直径分为A、B两组,A组36例,普通直径(26 mm、28 mm)球头HXLPE髋臼内衬,B组32例,采用大直径(32 mm、36 mm、40 mm)球头HXLPE髋臼内衬。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髋臼外展角、假体获稳定的骨长入固定比率、股骨头累积穿透位移值和髋臼内寸衬线性磨损率。结果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X线片显示A组髋臼外展角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4,P=0.587)。A组末次随访时34髋(94.44%)假体获稳定的骨长入固定与B组的30髋(93.7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773,P=0.872);稳定的纤维长入固定见剩余2髋;未见髋臼假体移位和股骨假体移位、下沉影像。两组于术后3年发现髋臼1、2、3区X线透亮带(均1 mm)影像各1例(1髋);未见股骨假体周围透亮带。两组手术后,股骨头累积穿透位移值为正,且术后3年内股骨头累积穿透位移值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组术后线性磨损率为(0.025±0.004)mm/年,B组线性磨损率为(0.024±0.003)mm/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78,P=0.1033)。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头直径对HXLPE髋臼内衬磨损率无明显影响,HXLPE髋臼内衬是人工关节面理想的手术材料。  相似文献   

18.
李莉 《护理研究》2007,21(3):232-233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yoplasty,THA)是指置换全金属股骨头和全金属或者超高分子聚乙烯髋臼,该术主要是切除病患组织,恢复一定程度髋关节功能的活动,解除髋关节疼痛。临床上常见于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坏死、类风湿和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者脱位的  相似文献   

19.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又称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是导致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特点是婴儿在初生时就发现部分股骨头或全部股骨头脱出髋臼,其病变累及髋臼、股骨头、关节囊和髋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肌肉,如能早期诊治,临床效果好。我科自2003年2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26例,经手术治疗及护理,加强康复锻炼,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髋关节的超声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新生儿髋关节的超声解剖和超声检查方法。对1082名新生儿进行了两侧髋关节的超声测量,其α、β角(Graf的方法)、髋臼指数、股骨头横径的正常值分别为:65.10°±5.10°,40.33°±5.69°,24.74°±4.26°,15.56mm±1.25mm;825名新生儿进行了股骨头骨性髋臼覆盖率的测量,其正常值为64.66%±5.63%。研究结果表明,B超能显示新生儿髋关节解剖结构,可早期发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和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