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超声雾化吸入5-氟尿嘧啶(5-FU)的药动学及肺、癌组织中药物浓度,对超声雾化吸入法与常规用药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HPLC测定患者血清中的5 FU浓度和手术患者正常肺组织与癌组织中的浓度,对血清药 时数据拟合后观察有关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平均吸收半衰期0.10 h,分布和消除半衰期分别为0.15h和0.34 h,达峰时间0.23 h,峰浓度2.32 μg·ml-1。术前雾化吸入20 min的患者,术中所取肺组织和癌肿组织中5 FU浓度分别为0.37 μg·g-1和0.44 μg·g-1。结论:超声雾化吸入5-FU的吸收速度大于口服给药,癌组织内药物浓度较高,提示该给药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培养基成分对怀牛膝愈伤组织诱导形成及牛膝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以怀牛膝无菌苗的叶片、茎段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研究基本培养基,碳源,2,4-二氯苯氧乙酸(2,4-D)、6-苄基腺嘌呤(6-BA)、N-苯基-N′-噻二唑-5-脲(TDZ)、水解酪蛋白(CH)对愈伤组织诱导和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诱导叶片愈伤组织形成的适宜培养基为B5+2mg·L-12,4-D+0.5mg·L-16-BA+30g·L-1葡萄糖+1g·L-1CH,诱导茎段愈伤组织形成的适宜培养基为B5+2mg·L-12,4-D+1mg·L-16-BA+30g·L-1葡萄糖+0.5g·L-1CH;有利于叶片愈伤组织中多糖含量提高的培养基是LS+1mg·L-16-BA+1mg·L-1TDZ+30g·L-1蔗糖,有利于茎段愈伤组织中多糖含量提高的培养基是LS+1mg.L-12,4-D+0.5mg·L-16-BA+1mg·L-1TDZ+30g·L-1葡萄糖。结论:初步建立了怀牛膝叶片、茎段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条件,为通过植物组织细胞培养途径生产牛膝多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卡铂碳包铁纳米笼壳聚糖微球 ( carboplatin-Fe@C-loaded chitosan nanoparticles , C - Fe@C-CN )结合磁场在移植性肝癌大鼠模型体内的靶向分布情况和药动学过程。 方法 建立移植性肝癌大鼠模型 40 只为 A 组, 正中开腹行肝动脉插管,按卡铂 5 mg·kg-1 体重注入 C-Fe@C-CN 的生理盐水分散液,以肿瘤组织为靶区施加 0.5 T 磁场 30 min 。分别在给药后 0.25 , 0.5 , 1 , 3 , 6 , 12 , 24 和 48 h 各时间点,每组取 5 只大鼠处死,采集血浆、靶区肿瘤、非靶区肝、肾、脾和肺组织标本,石墨炉原子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浆和组织中卡铂浓度,药物浓度数据用 3P87 药动学程序分析处理,并组织学 观察 C-Fe@C-CN 的在各脏器分布情况。 另 40 只健康大鼠为 B 组,以左肝叶为靶区,给予相同的处理作为对照。 结果 A 组靶区肿瘤组织 <> c max 是 65.21 μg·g-1 ,为 B 组靶区肝组织( 38.47 μg·g-1 )的 1.7 倍。 48 h 时 A 组靶区肿瘤组织药物浓度是 7.27 μg·g-1 ,为 B 组靶区肝组织( 3.11 μg·g-1 )的 2.3 倍。 A 组靶区肿瘤组织 AUC 是 906 mg·h·L-1 ,为 B 组靶区肝组织( 421.34 mg·h·L-1 )的 2.2 倍。 2 组药动学参数值相近。病理学观察 显示, C-Fe@C-CN 在磁场作用下聚集于肿瘤细胞间隙中,并可栓塞于部分细小动脉。非靶区肝组织内少见 C-Fe@C-CN 的聚集和栓塞的血管。 结论 C-Fe@C-CN 在体内具有长循环和缓释特性,在磁场的引导下对肿瘤组织具有更强的靶向性,成倍提高肿瘤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延长维持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注射用盐酸尼非卡兰在健康人体的药动学。方法24名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按体重配对,随机分为3组,以奥硝唑为内标,采用HPLC-UV测定尼非卡兰0.3,0.4mg·kg-1单次静脉推注和0.4mg·kg-1静脉推注后0.4mg·kg-1·h-1连续静脉输注6h给药尼非卡兰经时血浓度,采用DAS2.0程序计算其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志愿者注射用盐酸尼非卡兰0.3,0.4mg·kg-1静脉推注,0.4mg·kg-1负荷剂量后0.4mg·kg-1·h-1连续6h静脉输注,尼非卡兰ρmax分别为(230.95±54.02),(358.62±73.98)和(444.30±88.12)μg·L-1;t1/2分别为(1.55±0.38)、(1.344±0.19)和(1.35±0.23)h;AUC0-t分别为(193.53±45.19),(285.61±46.57)和(2609.02±498.20)μg·h·L-1。结论血浆内源性物质不干扰尼非卡兰测定,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尼非卡兰静脉注射给药人体内呈线性药动学特征;整个试验过程顺利,静脉推注和静脉输注给药志愿者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测定血浆中9-硝基喜树碱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规律及特点。方法SD大鼠单次灌胃9-硝基喜树碱后于不同时间点自眼眶后静脉丛取血,用HPLC测定其血药浓度,用DAS(1.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血药达峰浓度cmax随给药剂量的递增而递增(2 mg·kg-1组为653.02 ng·mL-1,3 mg·kg-1组为832.9 ng·mL-1,5 mg·kg-1 组为2 731.15 ng·mL-1),达峰时间tmax不随给药剂量增加而延长(2 mg·kg-1组为0.32 h,3 mg·kg-1组为0.45 h,5 mg·kg-1组为0.3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随剂量递增而增加(2 mg·kg-1组为856.49μg·h·L-1,3 mg·kg-1组为1 485.69μg·h·L-1, 5 mg·kg-1组为3 995.39μg·h·L-1)。结论3种剂量9-硝基喜树碱大鼠单次灌胃后的药动学参数显示其在大鼠体内转化或消除均较快,呈一房室模型,药物的体内过程表现为线性药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谢燕  玄振玉  于莉  郭静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2):1466-1469
目的:观察舒经克痛软胶囊对离体大鼠子及在体大鼠子宫活动的影响。方法:离体大鼠子宫置于改良Genell氏液内,在其中加入终浓度分别为0.96,1.92,3.84,7.68,15.36 mg·L-1的舒经克痛软胶囊;采用十二指肠给药9.6,19.2,38.4 μg·g-1的受试药物和2 g·kg-1的月月舒,分别观察药物对大鼠离体子宫和在体子宫收缩频率、幅度、活动力的影响。结果:舒经克痛软胶囊可明显抑制大鼠正常离体子宫的收缩频率、幅度、活动力;能降低由于缩宫素引起的大鼠离体子宫收缩增强作用;能降低缩宫素引起的在体大鼠子宫的收缩频率、幅度、活动力,对子宫收缩具有增强作用。结论:舒经克痛软胶囊可用于治疗平滑肌痉挛所致的痛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诺孕酯的主要代谢物norelgestromin(NGMN)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方法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Spherisob C18色谱柱;以甲醇-水-乙酸乙酯(5∶4∶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紫外检测波长254nm。大鼠按诺孕酯0.3mg·kg-1单剂量灌胃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PLC-UV)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血清中NGMN的浓度。用3P8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NGMN是诺孕酯在大鼠体内的主要代谢物。其血药浓度与峰面积直线相关,r=0.9996,线性范围10~50μg·L-1。NGMN的最低检测浓度为2μg·L-1。回收率为89.6%~90.1%,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5%。NGMN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t1/2α为(2.77±0.14)h,t1/2β为(31.07±1.42)h,tmax为(2.54±0.65)h,ρmax为(24.8±5.56)μg·L-1,AUC为(98.08±6.25)μg·h·L-1。结论此方法简便、准确、稳定,可用于NGMN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米非司酮凝胶剂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萍  彭彦  廖晶晶  庞雪冰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24):1893-1896
 目的考察米非司酮阴道凝胶剂在动物体内药动学过程,探寻改变剂型和给药方式对增强药物靶向性,提高局部药物浓度的可行性。方法应用HPLC检测动物体内的药物浓度,用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以此评价家兔阴道给予米非司酮凝胶剂和腹腔注射等剂量(25 mg·kg-1)混悬剂后的生物利用度。比较大鼠阴道给予米非司酮凝胶剂(10 mg·kg-1)后血浆、子宫和卵巢的药物浓度,评价制剂的靶向性。结果家兔给予米非司酮凝胶剂和混悬剂后测得血浆的ρmax分别为88.72,782.6μg·L-1;tmax分别为2.75,1.00 h;t1/2Ke分别为20.38,4.148 h;AUC0-48分别为1 060,1 655μg·h·L-1。凝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89.31%。大鼠阴道给予米非司酮凝胶剂后血浆、子宫和卵巢的ρmax分别为171.5,1009,914.2μg·L-1;AUC0-48分别为945.0,5536,1.558×104μg·h·L-1。药物在子宫和卵巢的靶向率(DTE)分别为3.570和12.99。结论米非司酮阴道凝胶剂在兔、大鼠阴道直接给药,对提高靶器官的药物浓度有一定作用,并延长药物在靶器官的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桔梗与氯丙嗪联合应用对大鼠脑纹状体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的影响,探讨中西药配伍应用后可能发生的药物相互作用与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成4组:生理盐水组、桔梗(生药15.2 g·kg-1·d-1)单独给药组、氯丙嗪(20 mg·kg-1·d-1)单独给药组、氯丙嗪与桔梗(20 mg·kg-1·d-1+15.2 g·kg-1·d-1)合并给药组,每组6只,给药10 d后,利用微透析法在大鼠脑纹状体取样,HPLC仪检测透析液中多巴胺水平。结果:药后140 min(取样点80 min)时,氯丙嗪+桔梗组中多巴胺水平(1.52±0.34) μg·L-1显著高于氯丙嗪组(1.25±0.22) μg·L-1(P<0.05)和生理盐水组(1.06±0.24) μg·L-1(P<0.01)。结论:桔梗与氯丙嗪合用后大鼠脑内多巴胺水平升高,治疗时同时给予桔梗,可以减少氯丙嗪的用量,达到保持疗效,降低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染料木黄酮在雌雄大鼠体内的药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在雌、雄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差异。方法大鼠ig给予9mg·kg-1染料木黄酮,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大鼠血浆中原型药物、β-葡萄糖醛酸结合型药物及组织器官中药物的浓度。结果药物在卵巢和子宫中的分布显著高于睾丸,在其他组织器官内的分布未观测到明显的雌雄差异。雌性大鼠的AUC,ρmaxt1/2分别为1.120 mg·h·L-1,0.167mg·L-1和5.767h。而雄性大鼠的AUC,ρmaxt1/2分别为0.592mg·h·L-1,0.106mg·L-1和4.486h。雌性大鼠血浆中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染料木黄酮浓度高于雄性大鼠。结论染料木黄酮在雌雄大鼠性器官中的分布具有差异显著;与雄性大鼠相比,雌性大鼠对染料木黄酮的吸收多、葡萄糖醛酸结合量高,使染料木黄酮的半衰期延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黄山药总苷(DX)和薯蓣皂苷元(Dio)抗实验性高脂血症及体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强度。方法:给小鼠和大鼠喂饲高胆固醇饲料造成高脂血症模型,之后灌胃或腹腔注射给予DX和Dio,测定血清胆固醇含量。结果:给小鼠灌胃DX(400和200 mg·kg-1)和Dio(160和80 mg·kg-1)时,Dio对小鼠高胆固醇血症有明显预防和治疗作用,而DX只有大剂量时才有一定预防作用。腹腔注射给药时,Dio(40和20 mg·kg-1)仍然有效,但DX无效。给大鼠灌胃DX(400和200 mg·kg-1)和Dio(200和100 mg·kg-1),均能明显降低血中总胆固醇含量,但在上述剂量,Dio的预防效果明显优于DX。DX(60~240 μg·ml-1)和Dio(30~120 μg·ml-1)体外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但Dio的抑制率明显高于DX。结论:Dio抗高脂血症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明显优于DX。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设计碳酸利多卡因硬膜外持续输注给药方案。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清利多卡因浓度。采用先给予常规剂量,根据对碳酸利多卡因在实施硬膜外麻醉患者中的药物动力学及药效学研究结果,计算出硬膜外持续输注给药速率,实施硬膜外持续给药。结果 对16例患者在硬膜外持续输注给药后30 min,手术中期及手术后期的48份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同时对所有患者在手术全过程中的血压及心率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平均常规给药剂量为(3.72±0.55) mg·kg-1,平均硬膜外持续输注速率为(33.80±6.74) μg·kg-1·min-1,平均血药浓度为(2.76±0.98) μg·ml-1(n=48),手术过程中麻醉效果满意,患者的血压及心率正常。结论 采用先给予常规剂量,后持续硬膜外输注给药的方案,即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又克服了由于硬膜外重复给药所引起的血药浓度的较大波动及由此对药效学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硝西泮血药浓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氯硝西泮血药浓度及对癫痫患儿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方法 采用Nova-Pak C18色谱柱,乙腈-0.1 mol·L-1醋酸钠=35∶65作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254 nm,苯妥英钠为内标,用叔丁基甲醚提取,常温下空气吹干,重溶进样分析。结果 氯硝西泮在5.0~100.0 μ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0,在3种不同浓度下,平均相对回收率为99.80%,99.34%,99.62%,绝对回收率为91.96%,92.16%,90.06%,日内RSD为1.41%,3.76%,3.30%,日间RSD为1.58%,1.71%,4.73%,最低检出限为2.0 μg·L-1血清。该方法监测儿科临床口服氯硝西泮达稳态的癫痫患儿11例,血药浓度为13.04~39.17 μg·L-1。结论 该方法为临床治疗的有效及安全性提供了保证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HPLC测定小儿双扑伪麻片3组分及含量均匀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和寻找能准确测定小儿双扑伪麻片中3组分含量的简便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2种不同的样品浓度,同一流动相,同一内标,2次进样测定3组分含量,可在20min内完成。结果:本方法线性范围:对乙酰氨基酚为1.5μg·ml-1~7.5μg·ml-1r=0.9993;盐酸伪麻黄碱为0.12mg·ml-1~0.36mg·ml-1r=0.9995;马来酸氯苯那敏为8μg·ml-1~24μg·ml-1r=0.9971。平均回收率(x%)及变异系数(RSD%)分别为:对乙酰氨基酚(99.8±1.7);盐酸伪麻黄碱(99.8±1.2)、马来酸氯苯那敏(98.7±1.5)。结论:本方法可用于小儿双扑伪麻片的含量测定;外标法可用于盐酸伪麻黄碱、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均匀度测定。  相似文献   

15.
头孢呋辛酯干混悬剂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考察头孢呋辛酯干混悬剂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从而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以市售的进口头孢呋辛酯片剂(西力欣)为对照,选用20名健康志愿受试者,进行了随机的2周期交叉实验。以HPLC测定血药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及生物利用度,进而对主要动力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名受试者交叉po单剂量头孢呋辛酯干混悬剂和西力欣片(250 mg)后两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较接近,头孢呋辛酯干混悬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达92.88%。主要参数的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结果表明,头孢呋辛酯干混悬剂和西力欣片的AUC0~inf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91%置信区间在81.6%~97.2%之间;两种制剂的cmax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90%置信区间为93.6%~121%。结论 头孢呋辛酯干混悬剂与西力欣片具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鼻炎灵喷雾剂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盐酸麻黄碱、乳酸环丙沙星等组分进行了分离,建立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用呋喃西林为内标,采用ZorbaxSB-C18柱分离,0.025 mol·L-1磷酸盐缓冲液-甲醇(65∶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8 nm。结果 标准曲线范围分别为马来酸氯苯那敏0.15~1.53 mg·mL-1,r=0.999 8。盐酸麻黄素为0.71~7.15 mg·mL-1,r=0.999 9乳酸环丙沙星为0.03~0.29 mg·mL-1,r=0.999 9。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1.04,4.89,0.39 μg·mL-1。方法的回收率分别为99.68%(n=5),99.88%(n=10),98.72(n=8)。日内RSD分别为0.25%~0.68%,0.79%~1.81%,0.95%~1.84%。日间RSD分别为0.87%~3.81%,1.49%~3.78%,2.28%~3.02%。结论 此方法快速、准确、简便。  相似文献   

17.
加替沙星眼用凝胶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加替沙星眼用凝胶单次滴眼后加替沙星的药动学特征并与加替沙星滴眼液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新西兰家兔,左眼滴入加替沙星眼用凝胶60μL,右眼滴入加替沙星滴眼液60μL,分别于不同时间取泪液、房水和角膜,采用液-质联用(LC-MS)的方法对其中的药物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单次给药后,泪液中药物消除半衰期分别为195.3和80.7 min,AUC0~480分别为62 385和33 280μg·min·g-1;房水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药物达峰浓度分别为1.05和0.62mg·L-1,达峰时间均为60 min,AUC0~360分别为111.7和66.1 mg·min·L-1;角膜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AUC0~480分别为3 435.5和1 688.4μg·min·g-1。结论实验药与对照药的药动学参数具有显著差异,加替沙星眼用凝胶用药后药物在泪液、房水和角膜中具有较高的药物浓度且能维持较长的时间,较加替沙星滴眼液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兔血清中褪黑激素的HPLC测定及其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褪黑激素(MLT)在兔血清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MLT在兔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采用YWG-C18色谱柱4.6 mm×150 mm;以乙腈 磷酸缓冲液(41∶59)为流动相,维拉帕米作内标,流速为1 mL·min-1,荧光检测,激发波长280 nm,发射波长340 nm。结果 MLT在0.5~64 μg·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浓度为0.25 μg·L-1,平均萃取回收率为(82.55±5.33)%,平均方法回收率为(100.12±0.98)%,日内RSD<5%,日间RSD<5%,家兔耳缘静脉注射MLT 0.25 mg·kg-1,t1/2β为(1.55±0.21) h,AUC0~8为(27.73±1.03)μg·h·L-1。结论 本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准确的特点,用于MLT生物样本分析,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