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本文报告对14例25个髋特发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了骨内压测定和骨髓腔静脉造影,结果发现95%病髋有骨内基础压升高,91%加强试验阳性,100%的病髋骨髓腔造影异常,中心减压术能降低骨内压和改善静脉回流。认为骨内高压和静脉瘀血是重要的发病机理。提示用骨内压测定和骨髓腔静脉造影来诊断早期特发性股骨头坏死是最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测股骨头静脉回流障碍与骨髓水肿、关节积液量和临床症状的关系,探讨静脉回流障碍在股骨头坏死(ONFH)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25髋成人ONFH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行股骨头骨髓造影和1.5 T MR配对检查.结果:25髋ONFH骨髓造影显示16髋股骨头静脉回流障碍,MRI显示17髋有骨髓水肿征象,两者经Kappa检验出现率明显一致(P<0.01);15髋有关节积液征象,股骨头静脉回流障碍与髋关节积液的发生率有密切相关(Spearman=0.949);13例出现临床症状,显示股骨头静脉回流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率明显高于静脉回流正常患者(P<0.05).结论:临床有症状患者均有股骨头静脉回流障碍、骨髓水肿及髋关节积液,股骨头静脉回流障碍可能是引起骨髓水肿及髋关节积液的主要原因,骨髓造影对观察股骨头坏死病情演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骨髓水肿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之间的关系,探讨骨髓水肿在评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病情进展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1例(211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MRI(核磁共振)影像学扫描,根据扫描结果对其发生骨髓水肿的范围进行分级(0至3级),再对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情进行分期(I至IV期),观察其在不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期发生骨髓水肿的情况,并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冠状位T2W1扫描的图像上可以明显地显示出其是否存在骨髓水肿的情况。本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股骨上段有150髋(71.1%)可见1至3级的骨髓水肿,其中有59髋(39.3%)发生1级骨髓水肿,有48髋(32.0%)发生2级骨髓水肿,有43髋(28.7%)发生3级骨髓水肿。随着本组患者发生骨髓水肿分级的增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期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其骨髓水肿最易发生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I期及III期。结论: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MRI及T2W1扫描可清晰地观察其发生骨髓水肿的情况,其发生骨髓水肿的程度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期有密切的联系。骨髓水肿的分级可作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病情进展情况的重要评判标准及疗效评定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骨髓水肿与MRI分期的关系,进一步提高骨髓水肿在股骨头坏死中临床意义的认识。方法搜集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60例106髋成人股骨头坏死MRI资料并根据股骨头外形、坏死区信号和关节软骨表现进行相应MRI分期:Ⅰ期(坏死股骨头外形正常且坏死区呈单纯脂肪样信号)、Ⅱ期(坏死股骨头外形正常且坏死区呈脂肪肉芽组织样混杂信号)、Ⅲ期(坏死股骨头轻度塌陷但未出现关节软骨碎裂)和Ⅳ期(坏死股骨头明显塌陷且出现关节退行性变征象),对不同MRI分期中骨髓水肿出现率进行观察总结。结果股骨头坏死Ⅰ期骨髓水肿出现率(7/24髋)低于Ⅱ期(30/40髋)(P<0.01),Ⅰ期和Ⅱ期骨髓水肿出现率均低于Ⅲ期(19/19髋)和Ⅳ期(23/23髋)(P<0.01),Ⅲ期和Ⅳ期骨髓水肿出现率相当(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的MRI分期不同,其骨髓水肿的出现率不同,可作为反映疾病进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1 创伤性因素是造成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因素 ,以前资料统计占股骨头坏死的 2 4 % ,齐齐哈尔市一院 1998年统计 64.4 7%有创伤史。创伤性因素引起的股骨头坏死 ,主要取决于股骨头营养血管损伤程度 ,侧支循环吻合支的代偿能力 ,血管造影发现 ,97%的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上组动脉梗阻现象 ,这类创伤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髋关节脱位 :临床统计单纯性髋关节脱位而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率为 10 %~ 2 6% ,合并有骨折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达 80 % ,复合性骨折脱位 ,在 2 4小时内尚不能复位的几乎 10 0 %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颈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导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髓水肿(BME)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特征,并分析其原因和发生机制。方法:35例(55侧髋关节)经确诊拟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非外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术前常规行MRI检查.根据有无出现骨髓水肿分为两组,与治疗前DSA表现作对照研究。结果:55例患者中髋关节MRI示骨髓水肿阳性为37个髋关节、阴性为18个髋关节;阳性的37个髋关节中36个于DSA静脉期见水肿相应部位呈淤血改变,1个髋关节未见淤血。阴性的18个髋关节中有3个呈淤血表现,15个未见淤血。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MRI所示的骨髓水肿和DSA所见的淤血表现密切相关,其分级与坏死分期呈正相关,骨髓水肿的形成可能与静脉回流受阻和髓内高压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髓芯减压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护理.方法:对62例93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进行髓芯减压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加强围手术期的配合和护理.结果:54例71髋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64髋Harris评分超过80分,临床成功率为90.1%.结论:股骨头缺血坏死行髓芯减压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围术期的精心护理保证了手术安全,促进了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准确定位打孔联合植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年2月~2011年12月,共治疗早中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52例(93髋),根据ficat分期,Ⅰ期36 髋,Ⅱ期47髋,Ⅲ期10髋,在MRI三维定位、C臂引导下实施坏死区定位打孔植骨的同时植入体外分离获得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果 经1到4年零10个月随访及磁共振检查,49例患者症状缓解或消失,股骨头坏死体积明显减小,血管增加,新骨形成,总有效率97.8%.结论 准确定位打孔联合植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无需坏死灶清除.  相似文献   

9.
股骨头修复与重建术后血运重建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带血管蒂骨瓣转移治疗前后股骨头内血运变化情况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54例单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保存股骨头治疗的患者于术前及术后6周进行股动脉插管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按ARCO分期标准Ⅱ期33髋,Ⅲ期21髋。治疗方法分别为带旋股外血管升支髂骨瓣转移术23侧,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臀中肌支大转子骨瓣13侧,带旋股外血管横支大转子骨瓣转移术9例,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臀中肌支、横支大转子支双血管蒂大转子骨瓣9例。其中19例患者在术后6~24个月再次行患髋DSA复查。结果 54例术前股动脉DSA造影均显示股骨头供血的异常改变。术后6周DSA显示48侧转移骨瓣血管蒂充盈良好,股骨头内供血明显改善;6例术后DSA显示转移骨瓣血管蒂充盈不佳或股骨头内无造影剂充盈,其中1例术后8个月复查DSA显示血管蒂充盈满意,股骨头血供良好。本组病例临床成功率为91%,影像学成功率为85%。结论 保证转移骨瓣血管蒂通畅是ONFH保头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缝匠肌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35髋33例Ⅲ-Ⅳ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坏死骨清除、减压、髋骨骨髓骨及火柴棒状骨加缝匠肌骨瓣移植手术治疗。结果35髋33例Ⅲ-Ⅳ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经缝医肌骨瓣转移手术治疗后,1.5a~5a(平均3.la)随访的有27例28髋。按照王义生的4级12办法标准,结果优15髋;良11髋;可2髋;差0髋.优良率为93%.结论缝匠肌辨转转移术具有(1)彻底清除坏死骨和减压,恢复股骨头的血流动力学平衡;(2)缝匠肌分辨大,血运丰富,能加速骨重建。适宜于年轻的Ⅲ-Ⅳ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LCP病的MR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LCP病(15髋)临床和MRI资料,研究LCP病不同分期MRI影像学表现。结景缺血坏死期,2髋;血运重建期,6髋;修复期,7髋。MRI显示髋关节滑膜炎(15髋),关节积液(15髋),关节面滑膜侵蚀(5髋),骨髓水肿(7髋),髋臼和股骨头软骨增厚(6髋),扁平髋(2髋),股骨干骺端和股骨头骨骺间骨桥(3髋)。结论MRI是评价LCP病有效工具,可应用于诊断股骨头坏死,为疾病准确分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现及患者预后,提供重要信息;指导制定非手术和手术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此外MRI还可以鉴别其它儿童髋关节疾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核磁共振(MRI)和CT对股骨头坏死的阳性检出率。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舞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行MRI检查和CT检查。比较MRI检查和CT检查对股骨头坏死的阳性检出率及对单一囊变、骨髓水肿、骨梁结构模糊、线样征等早期阳性征象的检出率。结果 MRI对股骨头坏死的阳性检出率[93.90%(77/82)]高于CT[74.39%(6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单一囊变、骨髓水肿、骨梁结构模糊、线样征等早期阳性征象的检出率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RI对股骨头坏死的阳性检出率较CT高,对早期阳性征象较敏感,有助于早期发现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青年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保头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经皮股骨头扩大减压器械对股骨头坏死区死骨扩大清除,松质骨加压植骨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32例41髋。年龄在23~56岁,按年龄分为3组,A组23~35岁7例10髋,B组36~45岁14例19髋,C组45~56岁11例12髋。A组平均治愈时间4.7个月;B组6.9个月,2例2髋进展为Ⅲ期;C组9.2个月,3例4髋进展为Ⅲ期。结果经过6~39个月的随访,41髋中,治愈35髋,6髋进展为Ⅲ期。结论股骨头坏死扩大减压清除坏死骨,加压植骨能有效地缓解症状和防止股骨头坏死的塌陷,对中青年患者保股骨头有积极意义,年龄越轻效果越好,有髋关节炎病史者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及CT在股骨头坏死(ANFH)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69例138髋中,x线平片正常,全部行CT、MRI检查,3例(6髋)全部为阴性,11例(17髋为Ⅲ~Ⅳ期ANFH.55例(72髋)确诊为早期ANFH.其中Ⅰ期18髋,MRI:T1WI表现为小斑片状及线样低信号,及股骨头及颈部的大片状长TI长T2信号.Ⅱ期54髋,CT主要表现为股骨头的骨硬化及囊状透亮区.MRT表现为线样征及囊状长T1长丁2信号,其中有45髋出现髋关节腔积液.比较CT、MRI对早期ANHF的阳性检出率;分别约72%和85%,MRI略优于CT.结论 MRI较CT能更敏感地检出早期ANFH,是诊断股骨头坏死特别是早期坏死较为可靠且必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与探讨微创减压联合同种异体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11年3月~2018年3月期间采用微创减压,彻底刮除股骨头坏死区死骨,将同种异体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坏死区治疗40例48髋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ARCOⅡB 14例,ARCOⅡC 34例。分别对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进行对比分析和治疗效果评价。结果 2例3髋失访,38例45髋得到完整随访(ARCOⅡB 14例,ARCOⅡC 31例),平均随访时间1年以上,其中36例43髋患者髋关节无明显疼痛及活动受限,X线显示坏死区形成新骨,坏死病变面积减小或消失。2例髋关节病变范围扩大,出现股骨头塌陷,髋关节功能障碍,最后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前患者髋关节Harris平均分为43.02±7.32分,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平均分为61.51±6.18分,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平均分为75.53±6.33分,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平均分为85.33±5.11分,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平均分与术前髋关节Harris平均分比较,属于较好。结论 同种异体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防止股骨头病变发展和塌陷,预防股骨头坏死,可作为治疗青壮年股骨头坏死ARCOIIB-C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6.
用RB支具治疗先天性髋脱位62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用RB支具治疗先天性髋脱位62例,88个髋关节,随访平均3年的临床效果。其中50例,72个髋关节完全恢复了正常,股骨头坏死2例2髋。  相似文献   

17.
带肌蒂骨瓣移植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和总结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方案。方法: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5例51髋,均行头颈开窗、死骨清除、带血供骨瓣并松质骨髓植入术。结果:45例患者经过1.5-6年的随访,以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提出的疗效标准(百分法)评价治疗效果,优18髋、良23髋、可5髋、差5髋,优良率80.4%,总有效率90.2%。结论:带肌蒂骨瓣并松质骨髓移植,彻底清除死骨和减压,可恢复股骨头血运及股骨头外形,适宜于FicatⅠ~Ⅲ期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卫亚南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9):3582-358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在襄城县人民医院就诊的97例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均接受MRI、计算机体层成像(CT)检查。比较MRI与CT诊断准确率和不同分期准确率。结果 97例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中有121髋,CT诊断检出107髋,MRI确诊121髋。MRI诊断准确率为100.00%(121/121),高于CT诊断的88.43%(107/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RI诊断Ⅰ期为12.40%(15/121),CT未诊断出Ⅰ期病变,MRI和CT对Ⅰ期股骨头坏死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RI和CT对Ⅱ~Ⅲ期股骨头坏死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T诊断主要征象为骨小梁结构模糊及斑片状高密度影,可发现单一囊变;MRI诊断可见骨小梁结构模糊、线样征、骨髓水肿及单一囊变。结论 MRI在成人股骨头坏死诊断中更具优势,能提高早期准确率,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刘保一  赵德伟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7):2629-2633
目的 检测rAAV-2-hVEGF-165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后的基因表达,研究髓芯减压关节镜监视下hVEGF基因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 制备rAAV-2-hVEGF-165,将病毒以感染被率(MOI)为1×10~5v.g./cell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应用腺相关病毒介导绿荧光蛋白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检测转染情况.应用RT-PCR和免疫印迹检测转染BMSCs外源hVEGF基因的转录与表达,得出最佳的转染时间.关节镜监视并对坏死骨清除后植入骨髓基质干细胞,术后2、4、8周分别对各组兔股骨头行X线分析,生物力学分析,切片血管计数并行免疫组化检查,观察疗效.结果 rAAV-2-hVEGF-165转染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可有效表达hVEGF-165,RT-PCR和免疫印迹检测可见转染MSCs中外源hVEGF基因的转录与表达.转染后48 h即可有表达,10 d时表达最强.免疫组化检测发现植入转染的骨髓基质干细胞2周后出现阳性表达,8周后强阳性表达.生物力学分析显示植入转染细胞组股骨头强度接近正常股骨头.结论 hVEGF-165基因转染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可有效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hVEGF-165蛋白.通过关节镜监视可以彻底清除死骨,使hVEGF-165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准确的回植入股骨头坏死处,可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修复加强.回植入兔股骨头的hVEGF-165基因可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青壮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手术刮除股骨头坏死骨 ,采用带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大转子骨瓣移植术共治疗 2 1例 2 1髋。结果 术后随访 2~ 5年。按照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百分评份标准评价治疗结果 ,优 13例 ,良 5例 ,可 3例 ,优良率 85 7%。结论 带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大转子骨瓣移植术可使坏死股骨头重建血运 ,重建骨小梁结构 ,防止塌陷 ,使股骨头得以修复 ,从而防止了病变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