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术前CT模拟指导俯卧位经皮微创骶髂螺钉内固定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7例骨盆骨折损伤俯卧位行经皮微创骶髂螺钉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8例,女性29例;年龄30~62岁,平均37.5岁;BMI 17.8~27.2kg/m^2,平均22.5kg/m^2。俯卧位行术前CT模拟指导经皮微创骶髂螺钉内固定术38例(CT模拟组),俯卧位行经皮微创骶髂螺钉内固定术29例(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置入螺钉数量、位置、长度与术前规划符合率,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Majeed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T模拟组患者置入螺钉数量和常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模拟组位置、长度与术前规划符合率均为100%,均分别高于常规组的83%和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179,P=0.007;χ^2=5.657,P=0.017);CT模拟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较常规组缩短,术中出血量降低[(77.9±12.6)min vs.(90.4±13.3)min、(6.5±0.8)s vs.(7.2±0.9)s、(3.2±0.5)个月vs.(3.5±0.6)个月、(86.8±17.1)m L vs.(97.8±18.3)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CT模拟组Majeed功能评分中疼痛、工作、坐、站立、性生活及总评分均高于常规组[(25.6±3.6)分vs.(23.6±3.3)分、(17.5±2.3)分vs.(16.3±2.2)分、(8.8±1.3)分vs.(8.1±1.2)分、(31.8±4.9)分vs.(29.4±4.5)分、(3.0±0.5)分vs.(2.8±0.5)分、(86.7±10.2)分vs.(80.2±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模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常规组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术前CT模拟用于指导俯卧位经皮微创骶髂螺钉内固定术可提高置入螺钉位置、长度的精准率,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和射线辐射少、骨折愈合快、螺钉植入准确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一种精确、安全、有效的影像学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对3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根据不同类型骨折采用不同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骨折均愈合。随访6~12个月,依据术后X线片及改良Mcbride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20例,良7例,可3例。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效果良好、固定牢靠、可早期行功能锻炼、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骨外露是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治疗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并发症,治疗比较棘手。2001年5月-2009年5月,我们采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瓣修复该类骨折术后骨外露31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与探讨微创减压联合同种异体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11年3月~2018年3月期间采用微创减压,彻底刮除股骨头坏死区死骨,将同种异体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坏死区治疗40例48髋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ARCOⅡB 14例,ARCOⅡC 34例。分别对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进行对比分析和治疗效果评价。结果 2例3髋失访,38例45髋得到完整随访(ARCOⅡB 14例,ARCOⅡC 31例),平均随访时间1年以上,其中36例43髋患者髋关节无明显疼痛及活动受限,X线显示坏死区形成新骨,坏死病变面积减小或消失。2例髋关节病变范围扩大,出现股骨头塌陷,髋关节功能障碍,最后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前患者髋关节Harris平均分为43.02±7.32分,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平均分为61.51±6.18分,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平均分为75.53±6.33分,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平均分为85.33±5.11分,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平均分与术前髋关节Harris平均分比较,属于较好。结论 同种异体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防止股骨头病变发展和塌陷,预防股骨头坏死,可作为治疗青壮年股骨头坏死ARCOIIB-C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带股方肌蒂骨瓣移植联合打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激素型与酒精型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对笔者医院2009年3月~2016年3月采用带股方肌蒂骨瓣移植联合打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临床随访研究,包括128例154髋,其中5例8髋失访,余123例146髋:激素型43例52髋,男性19例22髋,女性24例30髋,年龄22~34岁,酒精型80例94髋,均为男性患者,患者年龄28~57岁。ARCO分期,ⅡB~C期125髋,ⅢA期21髋。分别从术前、术后2年、术后5年股骨头是否塌陷和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疗效对比分析和评价。结果 对于股骨头是否塌陷,术后2年酒精组优良率89.4%,激素组优良率84.6%,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年酒精组优良率87.7%,激素组优良率80.8%,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酒精组与激素组患者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酒精组为89.00±2.75,激素组为86.00±2.37,酒精组高于激素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年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酒精组为86.00±3.29,激素组为81.00±3.35,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但与术后2年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术后5年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有所降低。术后5年酒精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激素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于激素型与酒精型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不同,坏死组织病理结构成分不同,修复方式不同,对于ARCO ⅡB~C期,ⅢA期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带股方肌蒂骨瓣移植联合打压植骨内固定术保髋治疗效果酒精型股骨头坏死优于激素型股骨头坏死型。  相似文献   
6.
左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尸体解剖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左侧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属于主动脉弓分支类型中的C型,相对少见.[病例报告]解剖1具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左侧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讨论]椎动脉变异使颈部外伤和手术更容易损伤椎动脉。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计算机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自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回顾分析经传统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期计算机导航下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试验组。全部患者术前均表现出膝盖红肿痛、上下楼梯痛、坐起立行时腰部酸痛不适等临床症状,全部患者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仅为传统入路全膝关节置换,试验组在计算机导航系统下实施全膝关节置换。记录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分别于术前、术后5 d检测并对比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变化情况;计算并对比两组失血情况及术后各时间点引流量,同时记录患者围术期异体输血率及平均输血量;分别于术前,术后6、18个月采用膝关节功能量表(KSS)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同时记录术后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全部患者手术成功完成,术后伤口预后情况良好,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5 d,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均较术前降低,但试验组降低不及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10、24 h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异体输血率低于对照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各时点KS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但试验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均有并发症发生,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计算机导航指导下开展全膝关节置换术,较单一全膝关节置换虽延长了手术时间,但更利于减少患者围术期失血量,患者术后异体输血率降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理想,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辛红伟 《中国骨伤》2022,35(4):337-341
目的: 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自2012年3月至2017年6月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髋部骨折的500例患者,男286例,女214例;年龄60~76(68.49±11.85)岁。根据术后2周内是否发生急性脑卒中分为卒中组30例及对照组47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er necrosis factors,TNF-α)的含量,随访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情况。结果: 卒中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前IL-1、IL-6、IL-10、TNF-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的患病率、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以及术后1、3 d时的血清IL-1、IL-6、IL-10、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截止至随访日期,卒中组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术中低血压,术后1、3 d时血清IL-1及TNF-α含量升高是术后急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后脑卒中的发生影响疾病预后,术后炎症细胞因子IL-1、TNF-α的增多是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