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毒症腹膜透析病人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医院焦虑抑郁情绪评定量表对66例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进行测定,分析所得资料.结果腹膜透析病人中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9.3%和37.8%;伴有食欲不振和血压升高病人的抑郁评分较高;焦虑情绪与失眠关系密切;在文化程度较低、经济状况较差、透析时间较长的病人中易发生;尿毒症伴随重要慢性疾病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结论长期腹膜透析病人是一个特殊的人群,需要社会、家庭、医护人员多方面、多层次的关心和心理疏导,解除他们的生活之忧,心理之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评估 164 例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评估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根据评分并将其分为抑郁、焦虑组与非抑郁、焦虑组,比较2组间生活质量及腹膜透析质量的差异.将抑郁、焦虑组患者以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心理干预组和非心理干预组,比较2组间生活质量及腹膜透析质量的差异.结果 腹膜透析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率分别为21.95%和41.46%.抑郁、焦虑症状评分与生活质量8项指标中7项呈负相关;尤其在躯体疼痛、情感问题所导致的角色限制和情感健康中差异有显著性(r分别为-0.310,-0.367,-0.409;均P<0.01),抑郁、焦虑组SF-36总分[(46.23±16.25) 分,(73.69±19.17)分, P=0.000]、主观综合营养评估[(19.84±4.41)分,(57.34±6.14)分,P<0.01]、尿素清除指数[(2.00±0.43)分,(3.76±0.35)分,P<0.01]明显低于非抑郁、焦虑组.心理干预治疗后心理干预组SF-36总分、主观综合营养评估、尿素清除指数明显高于非心理干预组.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发生率较高,且与患者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心理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尿毒症透析患者的抑郁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对124例尿毒症透析患者进行调查。结果:86.67%的尿毒症透析患者处于抑郁状态,影响患者抑郁得分值的因素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医保和透析方式。结论:我们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尿毒症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干预,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腹膜透析患者的抑郁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的抑郁情况对腹膜透析治疗及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择78例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进行抑郁调查,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抑郁组,非抑郁组,两组间进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障碍、经济状况、就业率及顺应性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47.4%存在抑郁情况。两组间性剐、年龄、文化程度、婚姻障碍无显著差异,而顺应性、透析充分性、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的抑郁情况是常见的。它可造成腹膜透析患者的顺应性下降、透析不充分,营养不良,影响疾病的治疗和转归。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置管术及术后腹膜透析治疗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交谈、标准化心理测量的方法在术前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患者心理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患者焦虑、抑郁、恐惧、绝望的心理症状减轻或消除,能顺利配合手术和后续的腹膜透析治疗。结论: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尿毒症病人抑郁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病人心理反应的抑郁程度及其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以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抑郁状态问卷表(DSI)以及自行设计的关于病人最担心问题的问卷调查表,对84例慢性肾衰尿毒症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0.24%的尿毒症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文化程度高者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文化程度低者;疾病预后、家庭经济承受能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支持系统与抑郁的产生关系密切。结论 慢性肾衰尿毒症病人抑郁发生率偏高,临床医护人员应足够重视,积极给予心理干预缓解抑郁情绪,促进病人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疾病非透析患者的情绪、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等心理因素及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58例慢性肾脏疾病非透析患者按美国K/DOQI指南的诊断标准进行肾功能分期,健康对照组31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一般资料调查、肾功能评定,以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表(SDS)分别评定抑郁和焦虑症状程度;以症状自评量表(SCL 90)测试被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以特质应对问卷测试被试者应对方式;以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 RSC)测试患者的人格状况,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慢性肾脏疾病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和消极应对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人格类型稳定性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心理健康状况相比,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及总分、总均分、阳性数、阳性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指标与被试变量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与抑郁(SDS)、消极应对呈正相关(P<0.05);受教育程度与焦虑(SAS)、抑郁(SDS)呈负相关(P<0.05);血清白蛋白(Alb)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P<0.05);而性别、职业、肾功能、血红蛋白(Hb)与焦虑抑郁情绪、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总分、总均分、阳性数无相关性。结论:慢性肾脏疾病非透析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与焦虑情绪,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正常人,年龄、受教育程度与焦虑抑郁情绪、应对方式有一定相关性,但肾功能与焦虑抑郁情绪、应对方式、心理健康水平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是否存在焦虑抑郁共病情况,影响因素和程度。方法:采用等级计分问卷量表的方法对846名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①肯定存在焦虑和(或)抑郁症状者,占被调查人数的39.9%,而其中正在使用药物治疗者仅占被调查人数的6.7%。②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焦虑和抑郁相关的主要因素可归为4类:经济因素;睡眠状况;对疾病的认知;其他相关因素,如病程、住院时间、医院环境等。③肿瘤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影响到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结论: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可采用认知治疗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崔明姬  顾春梅  许颖  李敬阳 《吉林医学》2008,29(17):1441-1443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为临床心理干预,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稳定腹膜透析1年以上的尿毒症患者68例为腹透组,对照组为健康自愿者50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焦虑量表(SAS)等定式问卷调查后,资料量化用SPSS7.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SCL-90结果腹透组躯体化、焦虑、抑郁等因子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SDS结果腹透组抑郁严重度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S结果腹透组焦虑标准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与抑郁程度指数和焦虑标准分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腹膜透析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应该针对不同情况患者采用相应的心理治疗,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主要家庭照顾者的抑郁情况,探讨主要照顾者的抑郁状况及其与所得到的社会支持和所照顾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3对腹膜透析患者及其主要家庭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对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进行患者一般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调查。结果腹膜透析患者主要照顾者的抑郁自评分为(20.46±8.40)分,高于国内常模,且超过正常范围界值;所调查的主要照顾者中有60.16%存在抑郁症状,家庭经济情况差、自费患者和伴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其照顾者抑郁发生率显著升高(P <0.05);有抑郁症状的照顾者与其所感知的社会支持和所照顾患者的自我生活能力呈负相关。结论腹膜透析患者的家庭主要照顾者存在较为严重的抑郁情绪和较低的社会支持感知度,医护人员、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关注腹膜透析患者照顾者的抑郁问题,及时提供心理干预,加强社会支持度,提高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和照顾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经观察发现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容易发生抑郁、悲观、焦虑、失眠等心理障碍而影响生活质量,通过对透析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及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了生活质量.结果 提示对腹膜透析患者开展有计划、有系统、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宣教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早期对疾病的知识缺乏,对透析技术认识不足,往往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某些病人对透析技术的期望值过高,认为透析后身体各方面不适会立即消失,或尿毒症会治愈,当治疗结果达不到预期目标时会产生焦虑、烦躁、情绪不稳定、消极等不良反应。因此,做好病人的术前宣教及心理于预是稳定病人情绪,增强信心并配合医护完成透析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59例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据透析龄分成四组:A组(透析龄≤3个月)49例;B组(3个月〈透析龄≤12个月)38例;C组(12个月〈透析龄≤24个月)35例;D组(透析龄〉24个月)37例。所有入选患者均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SF-36生活质量问卷评估其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9例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抑郁、焦虑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7%、27.1%;A组患者的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B、D组,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B、C组(P〈0.05),D组患者的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焦虑、抑郁与透析龄呈负相关(r=-0.193,P=0.015;r=-0.235,P=0.003),焦虑与抑郁呈正相关(r=0.75,P=0.000);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在多个维度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患者体力状况、体力作用、疼痛、情感与精神状态、情感作用、社会功能、精力状况此7个维度的评分与透析龄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抑郁、焦虑发病率高,普遍存在生活质量差。但随着腹膜透析患者透析龄增加,抑郁、焦虑的发生率降低,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透析龄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和治疗,减少患者抑郁、焦虑的发生,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耳鸣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情绪状况及抗焦虑抗抑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2例耳鸣患者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焦虑抑郁症状,依据耳鸣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进行焦虑抑郁情绪评定分析;对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给予抗焦虑抗抑郁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2、4、6周末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对抗焦虑、抗抑郁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分析。结果:耳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为68.2%。其中焦虑发生率为28.0%,抑郁发生率为22.0%,焦虑抑郁共病发生率18.2%。耳鸣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54.5%)显著低于治疗效果差者(95.5%)(x2=22.63,P〈0.01);耳呜伴发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经抗焦虑抗抑郁及心理干预治疗,总有效率达81.1%。结论:耳呜患者易导致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抗焦虑抗抑郁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能显著改善耳鸣患者伴发的焦虑抑郁情绪,对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本院内科住院进行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每组63例,透析治疗1年后,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焦虑情况,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评价两组患者医学应对方式,采用满意度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 透析前,两组患者抑郁和焦虑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1年后,腹膜透析组患者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分别为(47.8±6.4)分和(45.2±7.3)分,血液透析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分别为(53.5±8.9)分和(54.6±6.9)分,与透析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膜透析组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均低于血液透析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组患者生理机能、健康状况、躯体疾病、精神状况、社会功能以及情感智能得分均高于血液透析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组患者的面对评分为(20.3±2.0)分,高于血液透析组的(18.5±1.7)分,回避和屈服分别为(15.9±1.5)分和(9.5±1.8)分,均低于血液透析组的(17.4±1.6)分和(11.5±2.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8.9%,高于血液透析组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可以缓解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提升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改善面对疾病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持续血液透析病人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并对其实施心理治疗干预,探讨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RSD)及自行设计的基本情况调查表,对我院94位进行持续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调查,并开展心理干预治疗。结果:干预前焦虑发生率为94.7%,严重焦虑病人占39.4%,干预24周时严重焦虑发生率下降到1.1%;4个时间点患者焦虑的发生状况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患者抑郁发生率为100%,严重抑郁病人占63.8%,干预后24周时严重抑郁发生率下降到5.3%,4个时间点患者抑郁的发生状况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血液透析病人易产生焦虑、抑郁,透析期间医护人员对其心理治疗干预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7.
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研究及心理伦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正常人群焦虑抑郁情绪的差别,为心理伦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乳腺癌患者100例和正常对照组患者100例,采用心理问卷和心理量表测试,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一次性完成症状自评量表(SCL2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的测试及评定,然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并提出伦理对策。结果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的高于正常人群(P〈0.05),焦虑抑郁情绪得分分别为89%和18%(P〈0.05),心理伦理治疗势在必行。结论乳腺癌患者具有更高的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加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心理伦理方面的干预,以减轻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尿毒症患者神经精神症状和情感障碍的发生情况及以血液净化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对其的改善情况。方法 79例尿毒症患者按血肌酐值分为n1、n2组。采用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对尿毒症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精神症状进行评估,并进行SAS和SDS量表测定。结果 n1组尿毒症患者神经、精神症状的出现频数分别10.6%、27.7%,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分别是51.1%、68.1%,治疗后其神经、精神症状的出现频数以及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分别是0.7%、8.5%、23.4%和34.0%;n2组尿毒症患者神经、精神症状的出现频数分别74.7%、59.8%,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分别是69.0%、82.8%,治疗后其神经、精神症状的出现频数以及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分别是19.5%、28.7%、41.4%和51.7%。结论 尿毒症患者血肌酐值越高,其神经精神症状越明显,情感障碍的发生率越高;经过有效合理的治疗尿毒症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和情感障碍的发生情况都可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腹膜透析(PD)是一种有效治疗终末期肾病(ESRD)的方法,但透析改变了患者原有的生活方式,焦虑症和抑郁症是尿毒症病人的常见伴随疾病[1-3].本研究探讨心理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老年退伍军人情绪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玉荣  井涛  项倩彤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4):1652-1654
目的:研究老年退伍军人情绪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对50例老年退伍军人的抑郁和焦虑状况进行调查,再根据他们居住地、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参加过战争、有无伤残、经济状况,将他们分为城镇组和农村组;60-70岁组和≥70岁组;文盲组和非文盲组;参加战争组和未参加战争组;有伤残组和无伤残组;收入≤300元/月组和收入〉300元/月组。对他们HAMD和HAMA评分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有抑郁症状27例(54%)。有焦虑症状39例(78%),其抑郁和焦虑症状发生率及HAMD和HAMA评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1)。结论:特殊经历如战争创伤等可能是导致老年退伍军人产生抑郁和焦虑症状的重要原因,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影响他们情绪状况的重要因素,而年龄、文化程度、是否伤残以及经济收入等也是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