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技巧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25例鞍结节脑膜瘤。肿瘤大小2.5-6cm,病人均表现为视力减退。均行开颅手术,单侧额下入路14例,翼点入路8例,双额经纵裂入路3例。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9例,Ⅱ级切除16例,无手术死亡。术后视力改善16例,无变化5例,视力减退4例。结论 应用恰当手术入路及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大多数鞍结节脑膜瘤可以全切除,并改善病人视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显微外科解剖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了自1999年6月至2005年12月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2例鞍结节脑膜瘤,手术采用额下入路7例、翼点入路6例、额下和翼点联合入路9例.结果按Simpson分级:Ⅰ为6例,Ⅱ级为13例,共占86%,Ⅲ级为3例,术后视力改善的有12例21眼,无改变的为7例12眼,3例4眼视力较术前下降。结论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熟悉鞍区的解剖并具备娴熟的显微外科操作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显微外科解剖和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了自1999年6月至2005年12月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2例鞍结节脑膜瘤,手术采用额下入路7例、翼点入路6例、额下和翼点联合入路9例。结果 按Simpson分级:Ⅰ为6例,Ⅱ级为13例,共占86%,Ⅲ级为3例,术后视力改善的有12例21眼,无改变的为7例12眼,3例4眼视力较术前下降。结论 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熟悉鞍区的解剖并具备娴熟的显微外科操作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1年显微手术治疗的62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根据肿瘤大小、主体生长方向、与周围重要结构关系等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结果51例鞍结节脑膜瘤经翼点入路,6例经额下入路,5例经额下翼点联合入路。SimpsonⅠ-Ⅱ级切除肿瘤55例(88.7%),SimpsonⅢ级切除7例(11.3%)。术后恢复良好者51例,优良率为82.2%;中度残疾6例(9.7%);重度残废2例(3.2%);死亡3例(4.8%)。结论详细的术前准备和个体化的手术入路以及良好的显微外科技巧,充分囊内切除肿瘤,术中注意视神经及重要血管的保护,可提高肿瘤全切率和减少并发症,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鞍区脑膜瘤手术显微技术与技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切除的操作技术方法。方法:对32例鞍区脑膜瘤行显微手术切除,采用单侧额下入路切除16例,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切除20例。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30例,次全切除6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颅高压症状均缓解,18例有视力视野障碍者,改善15例,无改善3例。结论:应用合适的显微外科技术,可使鞍区脑膜瘤手术切除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周志武  衣志刚  王小龙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9):1097-1098,1108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的诊断、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操作技术及预后。方法:采用CT及MRI扫描检查和显微外科技术,对32例鞍区脑膜瘤行手术切除,瘤体最大径为3~6cm,其中单侧额下入路切除13例,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切除19例。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27例,次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颅高压症状均缓解,18例有视力视野障碍者,改善15例,无改变3例。结论:对于鞍区脑膜瘤向鞍上前方、上方、鞍内甚至向蝶窦内生长者,可以采用单侧额下经纵裂入路;而对于向侧方或后方生长的鞍区脑膜瘤,可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两者均能获得良好的肿瘤暴露,全切除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34~65岁,平均47.1岁;病程2个月~3年;肿瘤直径<4cm的11例中,采用翼点入路7例,单侧额下入路4例;肿瘤直径>4cm的9例中,采用双测额下入路2例,翼点加纵裂复合入路7例。结果:肿瘤全切(SimpsonⅠ级+Ⅱ级)16例(80%),其中翼点加纵裂复合入路7例均获得肿瘤全切,Simpson Ⅲ级切除4例(20%)。在有视力下降的18例患者29只眼中,术后视力改善20只眼(69.0%),无改变7只眼(24.1%),加重2只眼(6.9%),其中术前单眼视力严重下降者术后均无恢复。翼点加纵裂复合入路7例中视力改善6例,无改变1例。结论:保护对视神经供血的穿支血管,注意肿瘤侵入视神经管情况,是视神经功能保护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治疗鞍区脑膜瘤49例临床资料,比较鞍上型与鞍旁型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对比单侧额下入路与翼点入路的差异,总结鞍区脑膜瘤手术治疗策略。结果:鞍上型21例,鞍旁型28例,鞍上型脑膜瘤对视力、视野的影响及对垂体、视神经压迫较鞍旁型更常见(P<0.05)。49例鞍区脑膜瘤,全切33例(SimpsonⅠ级、Ⅱ级),次全切14例(SimpsonⅢ级),部分切除(SimpsonⅣ级)2例,全切率为67.3%。单侧额下入路与翼点入路相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无差异(P>0.05)。结论:鞍上型与鞍旁型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具有差异,前者对视力、视野的影响及对垂体、视神经压迫更常见。在保留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切除肿瘤是主要目的,单侧额下入路及翼点入路均能使鞍区肿瘤获得良好暴露,对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眶上翼点入路处理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和鞍结节脑膜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 结近5年来采用眶上翼点入路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7例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和鞍结节脑膜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采用眶上翼点入路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型鞍结节脑膜瘤9例和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8例。结果:大型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1例。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前视力明显减退的11例患,术后4例明显好转,2例改善,4例无变化,1例较术前恶化。结论:眶上翼点入路在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和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处理中是一种较好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0.
对10例鞍结节和5例鞍膈脑膜瘤经翼点入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切除)13例,近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术后视力视野改善9例,无变化4例,恶化2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尿崩5例,最后均恢复正常。认为鞍结节和向前生长的鞍膈脑膜瘤经双侧额部纵裂入路能获得良好暴露和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及视力保护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总医院神经血管外科从2009年6月—2013年5月连续收治的17例鞍结节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额外侧入路及翼点入路行手术治疗,比较肿瘤全切除率、视力改善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额外侧入路8例患者,获SimpsonⅠ级切除3例,Ⅱ级切除5例。经翼点入路9例患者,获SimpsonⅠ级切除4例,Ⅱ级切除3例,Ⅲ级2例。术后视力损害和视野缺损均有不同程度恢复13例,2例视力无改变,术后视力下降2例。4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崩,2例出现下丘脑受损症状,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手术无死亡病例,效果满意,术后随访1个月~4年均恢复良好。结论根据肿瘤不同生长方式选择恰当手术入路,应用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提高手术全切率,术中注意对鞍区重要结构的保护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鞍结节脑膜瘤经颅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2003年1月至2009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5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颅显微手术技巧,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S impsonⅠ级切除者8例,其余均Ⅱ级切除;术后视力改善28例,视力无变化15例,视力恶化2例。大型肿瘤术前视力显著下降者,术后视力多恢复不理想。结论:鞍结节脑膜瘤经颅显微手术治疗需要根据肿瘤大小及其生长方向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术中须仔细辨识和保护鞍区重要结构,提高手术技巧是改善肿瘤切除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双额底前纵裂入路显微切除巨大型鞍结节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经双额底前纵裂入路切除巨大型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2005年1月至2009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例鞍区巨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经双额底前纵裂入路的手术要点和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者5例,其余均Ⅱ级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视力改善9例,视力无变化1例,视力恶化1例;术后短暂性轻度尿崩5例.术后视力恢复不理想均为术前双侧视力显著下降且病程超过3年者.结论 鞍结节脑膜瘤经双额底前纵裂入路对鞍背和三脑室下部、海绵窦均有良好暴露.术中严格遵循先断肿瘤基底或离断基底大部后再在肿瘤与周围神经、血管之间的潜在蛛网膜间隙、蛛网膜束带分离切除肿瘤是提高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前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TSM)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2年8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19例TSM患者采用经前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SimpsonⅠ级和Ⅱ级切除18例(94.7%),无死亡病例出现。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320个月,均未出现复发,3个月时14例患者的视力有不同程度好转,5例视力无好转,11例视野缺损较术前改善。术后出现尿崩症2例,额叶静脉性梗死1例,发热1例。结论经前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TSM全切率高,预后良好,安全有效,可作为TSM优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0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2009年1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0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Simpson Ⅰ级切除12例(60%),Ⅱ级切除4例(20%),Ⅲ级切除4例(20%)。术后随访8~96个月,平均22个月,无手术死亡及复发病例。结论利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并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及避免脑皮质引流静脉的损伤,力争全切肿瘤,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锁孔入路切除中小型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技巧和疗效. 方法 应用眶上和翼点锁孔手术切除25例肿瘤,并探讨手术效果、手术技巧及并发症. 结果 本组患者肿瘤全切除21例(21/25) ,近全切除4例(21/25),无手术死亡,3例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 结论 应用锁孔手术入路和显微外科技术,对中小型鞍结节脑膜瘤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脑膜瘤的临床特点,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的显微手术治疗技巧。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0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31例桥小脑角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对其在肿瘤切除程度、面听神经功能保护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31例中行Simpson Ⅰ级切除8例(25.8%),Ⅱ级17例(54.8%),Ⅲ级6例(19.4%),术后临床症状改善者22例,基本同术前者7例,症状加重者2例,无死亡病例,面神经功能保留者23例(74.2%),听力保留者21例(67.7%)。结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脑膜瘤安全、有效,术中结合电生理监测及神经内镜技术,可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面听神经功能保留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