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层官兵特质正念与情绪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注意控制与认知重评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五因素正念量表、注意控制量表、情绪调节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状态焦虑量表对某部1 325名基层官兵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①正念水平高分组与低分组在情绪调节方式、注意控制、抑郁和焦虑水平上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②正念水平与注意控制、认知重评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71、0.62,P<0.01),与表达抑制、抑郁、焦虑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51、-0.43、-0.66,P<0.01).③注意控制能力的提升和表达抑制情绪调节策略的减少在正念与抑郁、焦虑的负性关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的增加在正念与焦虑的负性关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基层部队官兵特质正念水平与其情绪健康密切相关,正念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增强个体的注意控制能力,培养合理的情绪调节方式(更多地采用认知重评、更少地使用表达抑制),从而改善情绪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阴道毛滴虫新乡株在不同的pH值培养基中和不同转种量的培养效果。方法阴道毛滴虫在pH5.8、6.2、6.6、7.0四组不同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每隔24h观察虫数、活率并计算活虫数。培养基pH6.6时,设置不同的转种量,观察虫数、存活率并计算活虫数。结果pH7.0组培养第2.4天虫数、活虫数、存活率均明显低于其它三组,且在培养过程中无明显活虫数及存活率高峰,第1.4天,pH6.6组活虫数、存活率均高于其它三组。转种100万/管和转种10万/管培养24h和48h的阴道毛滴虫存活率和培养48h的阴道毛滴虫活虫数均较高,转种1万/管培养效果较差。结论pH7.0不适宜阴道毛滴虫体外培养,pH6.6时,培养各项指标均较好,可能更适合阴道毛滴虫体外培养。阴道毛滴虫的体外培养转种宜在培养后48h进行.每次接种量以10万/ml为宜。  相似文献   

3.
当温度为180~320 ℃时,采用稳态法测定出气体静止时分别装填甲醇合成、甲醇脱水及混合催化剂的固定床有效导热系数范围依次为0.238 0~0.286 0,0.206 0~0.286 2和0.209 2~0.275 3。将实验数据与前人提出的几个常用的固定床有效导热系数关联式的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其中Kunii关联式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程度最好,关联式的计算值与3组实验值的最大误差分别为4.96%,3.63%,3.60%,标准偏差分别为0.78%,0.62%,0.63%。该模型可用于计算气体静止时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醚体系的固定床有效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4.
在自行设计的喷淋塔中,以空气/氨/稀硝酸为实验体系,考察了喷淋密度、空塔气速、吸收液pH、入口氨浓度及入口气体温度对喷淋塔体积传质系数(Kga)的影响。结果表明,Kga随喷淋密度的提高而增大,优选喷淋密度约0.039 m3/(m2·s);Kga随空塔气速的增大呈现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控制空塔气速在2-2.4 m/s具有较好的经济性;Kga随吸收液pH的增大而减小,入口氨浓度对Kga的影响不显著,提高气体温度于吸收不利;拟合得到Kga的经验关联式Kga=7.45Re0.32pH-0.12β/H,其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对偏差在15%以内;操作参数对Kga的影响大小顺序为:喷淋密度,空塔气速,吸收液pH值。  相似文献   

5.
董杰 《中华医护杂志》2007,4(7):590-591
目的 观察全麻、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经腹腔镜下腹部手术时血气分析的变化。方法 经腹腔镜行下腹部手术76例,按不同的麻醉方式分为全麻组25例,硬膜外组26例,腰一硬联合麻醉组25例,在气腹前,气腹后30min,气腹结束后30、60min取挠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并观察三组患者的HR、SPO2和BP的变化。结果 三组患者气腹后pH值下降,PaCO2升高,全麻组的患者PaCO2升高的程度明显小于硬膜外组、腰一硬联合组患者p〈0.05。气腹结束后30min全麻组患者pH值仍低于气腹前,PaCO2高于气腹前p〈0.05,而硬膜外组,腰-硬联合组两组患者则恢复至气腹前水平。全麻组与硬膜外组,腰一硬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气腹结束后60min三组患者pH值,PaCO2均恢复至气腹前水平;三组患者气腹后心率增快,硬膜外组,腰一硬联合组血压、SPO2轻度下降。结论 三种麻醉方式均能安全应用于腹腔镜下腹部手术,全麻可通过呼吸参数调节,可明显控制pH的降低,PaCO2的升高。硬膜外组,腰一硬联合组在结束气腹后可通过自身呼吸调节控制pH降低,PaCO2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非细菌性阴道炎妇女中阴道pH值的种族差异。研究设计:资料来源于对阴道感染性疾病和早熟的研究。1984~1989年间,13917例大部分为低收入的孕23~26周行常规产前检查的妊娠妇女纳入研究,收集阴道培养、革兰染色和pH值水平的资料。对革兰染色评分<7,及实际革兰染色评分校正前后均无毛滴虫病的不同人种妇女其阴道pH值进行比较。结果:革兰染色评分<7的不同人种妇女的阴道pH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然而,通过对革兰染色评分、年龄和研究地点的差异进行控制后,阴道pH值不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控制混杂因素,尤其是阴道菌群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pH值的条件下原代大鼠肝细胞冻存的效果。方法将大鼠肝细胞保存在含有20%FSB和12%DMSO的UW液和RPMI 1640液中,并把两种保存液的pH值调节成7.1、7.4、7.7。于冻存7、14、28天后进行复苏,使用存活率、MTT、LDH漏出浓度3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天时,pH值7.4组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14天和28天时,pH值7.7组与pH值7.4组均明显优于pH值7.1组。结论 pH值7.4和pH值7.7的保存效果优于pH值7.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差距有扩大的趋势,说明中性或略偏碱性环境更利于肝细胞的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CX43蛋白磷酸化在大鼠逼尿肌过度活动症(detrusor overactivity,DO)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PP1和PP2A对CX43蛋白磷酸化修饰状态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DO模型作为实验组,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组,Western blot检测CX43蛋白磷酸化水平、PP1及PP2A的表达变化,免疫荧光双染对CX43与PP1、PP2A的定位及表达变化进行检测,荧光漂白恢复实验(FRAP)比较正常组、DO组、DO+碱性磷酸酶(AP)组的细胞间通讯功能(gap junctio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DO组膀胱中的CX43蛋白的不同磷酸化修饰状态(P0、P1、P2)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P2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PP1的表达未发现明显改变(P>0.05).DO组的GJIC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5),DO+ AP组的GJIC较正常组和DO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CX43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上调可能在DO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磷酸化水平的上调可能与PP2A的表达减少相关.  相似文献   

9.
对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在我院PICU行呼吸机治疗的47例婴幼儿重症肺炎进行总结,其中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组24例,间歇指令通气(IMV)组23例,通过调节呼吸机参数以实现pH7.35~7.45,SaO290%~95%,PaCO235~50mmHg这个目标,在治疗过程中监测心率、血压、血气和气道力学指标,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在通气治疗1h后PRVC组的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和吸入氧浓度显著低于IMV组(P〈0.05),治疗12h、24h后更加明显(P〈0.01);在治疗中血气指标pH、PaO2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aCO2在治疗后12h、24hPRVC组显著低于IMV组(P〈0.05);治疗中心率、血压无明显异常。结果表明:PRVC用于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机械通气方法,对心血管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大部分病毒疫苗的生产都需要借助细胞培养的方式来实现,通过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已实现商业化的疫苗有口蹄疫、狂犬病、乙型肝炎疫苗等。自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以来,世界各国加快了其疫苗的生产。本文对我国已投入市场的灭活疫苗、病毒载体疫苗以及重组蛋白疫苗生产过程中用到的细胞培养技术进行分析,探讨细胞培养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中的应用。1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是指将动物活体体内取出的组织分散成单细胞悬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豚鼠膀胱流出道梗阻(PBOO)对膀胱卡哈尔间质细胞(ICC)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建立雌性豚鼠PBOO模型。并根据尿动力学检测结果将模型分为PBOO后逼尿肌不稳定(DO)组和PBOO后逼尿肌稳定(DS)组,以假手术组作为对照,饲养4周后取膀胱组织,制成全层组织铺片和冰冻组织切片,c-kit免疫荧光染色分别观察各组膀胱肌层和黏膜下ICC的形态和分布情况。结果PBOO4周后,DO组豚鼠膀胱出现排尿频率、排尿压力的增加(n=12,P〈0.05),并且观察到明显的储尿期膀胱不稳定收缩。对照组、DS组和DO诅豚鼠膀胱均观察到c-kit染色阳性且呈典型长梭形有突起的ICC,主要分布于平滑肌肌束间和黏膜下层;在DO组豚鼠的膀胱中c-kit染色阳性的ICC分支突起增加且互相连接呈网络状,而在对照组和DS组中ICC呈散在分布,细胞之间联系较松散。结论在PBOO所致DO豚鼠膀胱中ICC发生了形态和结构的变化,相互之间连接呈网络状,ICC的形态和结构的变化可能是逼尿肌不稳定的重要发病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优化RNA生产工艺,通过对解脂假丝酵母发酵培养,研究了pH、溶氧、还原糖浓度、高密度补料分批发酵和高密度连续发酵等因素对RNA产量及还原糖转化成菌体的转化率(g-DCW/g-reducing sugar)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为pH 4,溶氧30%。在分批发酵中,培养基糖浓度为40 g/L时,最高DCW (dry cell weight)可达19.5 g/L,培养时间为8 h,RNA最高含量达到14.3%(g-RNA/g-DCW),转化率为48.2%。在最佳pH和溶氧条件下进行pH-stat补糖分批发酵,控制罐内培养基糖浓度始终维持在15 g/L以下,最高核酸含量达到14.2%,转化率达到43.5%,最高菌体浓度35.6 g/L,比40 g/L糖浓度条件下分批发酵时的菌体浓度提高了75%。在此基础上进行高密度连续发酵,最终结果与高密度分批发酵相似。首次实现了高密度发酵解脂假丝酵母制备RNA。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分化程度可控、能够重现来源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人类鼻粘膜类器官模型。方法 采集手术切除的新鲜中鼻甲和鼻息肉组织,将消化过滤的鼻粘膜上皮细胞分为连续“扩增”培养组(EO组)及“扩增-分化”分段培养组(DO组)。分别在基于气液界面进行体外3D类器官培养,通过STR鉴定、电镜及免疫组化染色分别对两组鼻粘膜类器官的结构、细胞组成及纤毛功能进行鉴定。再通过PAS染色对DO组中分化后的鼻粘膜类器官分泌功能进行鉴定。结果 整个培养期间,均能生长出直径逐渐增大的空泡状或实心球状3D类器官。培养第16天,DO组多为空泡状类器官,EO组多为实心球状类器官,DO组空泡数比例大于EO组([ 21.67±8.57)% vs(54.67±13.26)%,P<0.05]。将鼻粘膜类器官与来源组织同时进行STR检测,匹配度为100%。培养第21天,DO组鼻粘膜类器官扫描及透射电镜显示纤毛超微结构,而EO组多显示出短绒毛结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呼吸区粘膜主要包含P63(基底细胞)、β-tubulin(纤毛柱状细胞)、MUC5AC(杯状细胞)。相比EO组,DO组类器官纤毛细胞数[(7.95± 1.81)% vs (27.04±5.91)%,P<0.05]及杯状细胞数[(14.46±0.93)% vs (39.85±5.43)%,P<0.05)占比更大,基底细胞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O组中分化后的鼻粘膜类器官糖原染色呈阳性表达。结论 本研究首次采用“扩增-分化”分段式培养法,培养出能够在体外长期稳定生长、高度拟似来源组织形态结构和功能(纤毛功能及分泌功能),且分化程度可控的鼻粘膜类器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组人HSP110(rhHSP110)毕赤酵母工程菌在80 L发酵罐中大规模发酵的工艺及发酵产物rhHSP110的纯化方法。方法:在摇瓶中制备rhHSP110工程菌种子2 L,将种子接种到80 L发酵罐中,采用补料分批培养方式对工程菌进行高密度发酵。控制和优化各种发酵条件,经历72 h后结束发酵。将发酵液离心,经阳离子交换层析对上清中的表达产物进行纯化。结果:控制发酵温度为30℃ ,pH值为4.2,溶氧值为20%以上,在酵母细胞湿重达到200 g•L-1时开始甲醇诱导表达,72 h后结束发酵。发酵上清通过阳离子交换 层析纯化后获得纯度为80%的rhHSP110,产量为500 mg•L-1。结论:rhHSP110酵母工程菌在80 L发酵罐高密度发酵成功,为rhHSP110的产业化生产及临床研究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兔失血过程中血气变化和组织缺氧情况。方法用血气分析仪测量家兔(n=10)失血过程中动脉和混合静脉(右心室血)血气变化,比较血pH值、动脉血Hb与血乳酸浓度变化的关系。结果随心输出量(Q)降低,动-静脉pH差(AVpH)、动-静脉H+差(AVH+)、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AVPCO2)进行性增大,血乳酸浓度逐渐升高。失血量和AVpH、AVH+、AVPCO2以及血乳酸浓度呈相关关系,三者拐折点基本相同。此拐折点相当于临界供氧量(DO2-crit)。结论AVpH和AVPCO2突然增大提示组织缺氧的开始,可用于监测组织氧合情况。  相似文献   

16.
颗粒细胞在玻璃化冷冻中对卵母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开放式拉细麦管(open pulled straws,OPS)法玻璃化冷冻技术,探讨卵丘颗粒细胞对未成熟卵母细胞冻融后存活率及其发育能力的影响。方法 小鼠生殖泡期卵丘-卵母细胞复合物(COC)或完全去颗粒细胞后的裸卵(DO)用OPS法玻璃化冻存,复苏后行体外成熟培养(IVM);COC直接行IVM作为对照组。结果 COC及裸卵冻融后存活率(分别为69.49%、77.90%)、成熟率(分别为56.10%、56.74%)无显著性差异,但成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2.28%)。结论 在未成熟卵的玻璃化冷冻中颗粒细胞对卵母细胞冻存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酚类化合物在水体中的降解作用及微生物、pH值和溶解氧等因素对降解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酚在水体中的降解主要是依赖于微生物存在的生物化学降解,其最适宜pH范围为6~9,并不受溶解氧含量的影响,预先用酚类化合物驯化微生物可加速其降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颈交感神经干离断(TCST)对2型糖尿病大鼠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IL)-2、IL-6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0~12周龄,体重250~280 g,采用高脂高糖饮食复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取模型制备成功的大鼠9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糖尿病组(D组)、糖尿病+剖腹探查组(DO组)和糖尿病+ TCST+剖腹探查组(DTO组),每组30例.于糖尿病模型制备成功1周后,DTO组行右侧TCST术制备TCST模型,D组和DO组仅分离右颈交感神经干,不离断.DO组和DTO组于TCST模型制备成功1周后行剖腹探查术,分别于切皮前(T0)、术毕(T1)、术后第1天(T2)、术后第3天(T3)和术后第7天(T4)随机取6只大鼠,测定3组大鼠尾静脉血糖,采集血样后处死,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IL-2和IL-6浓度,流式细胞术测定CD3+、CD4+、CD8+T细胞百分比,并计算CD4+/CD8+比值.结果 与D组比较,DO组T1~T4时血糖、血浆NE和IL-6浓度明显升高,CD3+、CD4+T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和IL-2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DO组比较,DTO组T1~T4时血糖、血浆NE和IL-6浓度明显降低,CD3+、CD4+T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和血浆IL-2浓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 TCST可升高2型糖尿病大鼠围术期CD3+、CD4+T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和血浆IL-2浓度,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制成功一种为小型国产或进口发酵罐配套的FCY-4型敞口式耐消毒溶氧电极。经测试,其各项性能指标接近或超过进口电极。通过应用于多种罐及品种的发酵,发现本电极与进口罐上的原配电极所走的溶氧曲线均具有很好的同步性和一致性。能正确反映发酵过程中的溶氧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冷冻方法对小鼠卵母细胞存活率及其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玻璃化冷冻技术,选取开放式载体与封闭式载体分别冻存带卵丘细胞(COC)或剥除卵丘细胞(OD)的小鼠卵丘复合体,复苏后分别作体外受精,胚胎培养。结果:开放式载体冻存组存活卵数76.79%略高于封闭式载体冻存组72.98%,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内 COC 组的卵子存活率显著高于 DO 组,但有统计学差异(P <0.05),COC 组的受精率、囊胚率略高于 DO 组,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1)封闭式载体有效避免了潜在的污染问题,但不同载体对卵子存活率无显著影响。(2)卵丘细胞在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中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并对胚胎后期的发育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