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观察阴道内小卵泡穿刺术(IMFP)配合来曲唑(LE)、二甲双胍片及电针治疗耐克罗米芬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耐克罗米芬的PCOS不孕患者于月经干净后行IMFP。对照组37例采用LE促排卵(2.5mg/d,连用5d),观察组59例采用LE、二甲双胍片和电针治疗。比较二组穿刺前后卵泡期窦卵泡数及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等。观察二组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变化及周期排卵率、妊娠率。结果穿刺后二组窦卵泡数均明显减少;T、LH、FINS下降。周期排卵率、妊娠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IMFP后LE、二甲双胍片结合电针治疗耐克罗米芬的PCOS,可明显提高妊娠率,为耐克罗米芬的PCOS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2.
吴雪斌  李玲  林丽华 《吉林医学》2012,33(20):4313-4314
目的:比较来曲唑(LE)和克罗米芬(CC)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促排卵效果。方法:经达因-35和二甲双胍治疗后的PCOS患者68例拟行促排卵治疗,分为LE组38例和CC组30例,分别于月经后的第5天服用LE、CC,使用阴道超声来对卵泡发育情况进行检测,在卵泡直径≥18 mm时,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发排卵。于HCG日抽血测定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并观察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LUF发生率和妊娠率等。结果:LE组的周期排卵率、妊娠率与C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E组HCG日E2水平低于CC组,但子宫内膜厚度大于CC组,LE组单卵泡排卵率优于CC组。结论:在PCOS促排卵治疗中,LE促排卵单卵泡排卵率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好,可降低多胎妊娠和OHSS的发生率,更适用于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  相似文献   

3.
薛白 《吉林医学》2008,29(23):2180-2181
目的:观察比较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iansyndrome,PCOS)的不育患者,来曲唑(1etrozole,LE)联合二甲双胍与LE单独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PCOS的不育患者39例,其中19例经过二甲双胍治疗6~8个星期后采用LE促排卵治疗,另外20例直接采用LE治疗,比较LE治疗3个周期后两组的妊娠率。结果:LE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妊娠率较高(47.04%VS15%,P=0.029)。结论:对于PCOS不育患者,LE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妊娠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艳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0):1195-1196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肥胖型疗效。方法:将40例PCOS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二甲双胍和克罗米芬(CC)治疗,并观察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水平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排卵率(80%)明显高于对照组(20%)在BMI、胰岛素水平和OGTT改善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二甲双胍能明显改善PCOS的临床症状,提高排卵率,改善肥胖,特别是对耐克米罗芬PCOS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来曲唑(LE)、克罗米芬(CC)、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3种药物相互联合使用的疗效与安全性,探索CC抵抗及LE无反应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更佳的促排卵方案。方法 将CC抵抗及LE无反应的209例(周期)PCOS患者,随机分入CC+HMG组59周期,LE+HMG组72周期,LE+CC组78周期, LE+CC组中无反应者54周期立即转入LE+CC+HMG组,观察4组间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最大卵泡平均直径(MFD)、子宫内膜厚度、>1.4 cm卵泡数、血清雌二醇(E2)水平,以及促排天数、HMG用量、排卵数、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双胎率、异位妊娠率等。结果 LE+CC组排卵率最低(30.77%),但>1.4 cm卵泡数、排卵数和促排天数最少,HCG注射日E2水平最低(P<0.05),余3组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CC+HMG组HMG用量以及HCG注射日E2水平最高(P<0.05);仅CC+HMG组出现异位妊娠,共3周期(P<0.05)。4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MFD、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以及双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及卵泡未破裂黄素化(LUF)。 结论 对CC抵抗及LE无反应的PCOS患者,LE+CC联合促排卵方案,仍有30.77%的排卵率,尤其适合OHSS高危人群。而LE+CC与LE+CC+HMG的总体排卵率92.31%,明显高于传统联合促排卵方案LE+HMG与CC+HMG,同时降低了OHSS及多胎妊娠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复合制剂和二甲双胍单独治疗胰岛素抵抗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胰岛素抵抗性PCOS不孕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复合制剂15?mg/500?mg(1片),2次/d] 和对照组38例(二甲双胍500?mg/片,2次/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标、性激素水平、周期排卵率及半年内妊娠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睾酮(T)、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LH/FSH(促卵泡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促卵泡素(FSH)与雌二醇(E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成熟卵泡数、排卵率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HOMA-IR与优势卵泡数(r?=-0.491,P?=0.000)、排卵(r?=-0.331,P?=0.003)、妊娠(r?=-0.318,P?=0.005)呈负相关。结论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复合制剂治疗胰岛素抵抗性PCOS不孕可更有效地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性激素水平,并能提高不孕患者的排卵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7.
二甲双胍联合促排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5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促排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病例均采用氯米酚(CC)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服用二甲双胍,治疗后统计两组病例排卵率、妊娠率及孕早期流产率。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BBT双相型、排卵率、妊娠率、流产或先兆流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促排卵可提高PCOS不孕症患者的排卵率、妊娠率,降低妊娠后流产率,是不孕PCOS患者的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二甲双胍与克罗米酚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玲芳 《华夏医学》2007,20(1):17-19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酚(CC)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PCOS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从月经周期第1~3天开始服二甲双胍,500mg/次,3次/d,于第2个月经周期第5天加服CC100mg/d,只用5d,治疗3个周期。对照组:于月经周期第5天服CC100mg/d,只用5d,促排卵治疗3个周期,测定所有患者的性激素、空腹胰岛素(Fins)。结果:服二甲双胍后血LH、T及Fins的水平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妊娠8例,妊娠率为40%;对照组妊娠3例,妊娠率15%,两组妊娠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治疗PCOS不仅能降低血LH、T及Fins,同时能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排卵率。  相似文献   

9.
二甲双胍与克罗米芬联合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与克罗米芬联合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的效果 .方法 :首先给予难治性PCOS患者 2mo的二甲双胍治疗 ,然后二甲双胍与克罗米芬联合治疗3个周期 ,观察患者的内分泌变化、卵泡发育、子宫内膜厚度及其形态和妊娠率 ,并与单纯克罗米芬治疗周期结果相比较 .结果 :87例PCOS患者中共有 19例为难治性PCOS ,占 2 2 % ,经二甲双胍治疗 2mo后 ,患者的LH ,雄激素水平明显下降 ,E2 水平上升 (P <0 .0 1) .在此基础上再二甲双胍与克罗米芬联合治疗 3个周期 ,结果 19例患者的 5 7个周期中 2 0个周期有排卵 ,周期排卵率为 3 5 % ;妊娠 6例 ,妊娠率为 3 2 % .子宫内膜厚度在 9~ 14mm之间及A型者比例增加 ,与单纯克罗米芬周期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 (P <0 .0 1) .结论 :二甲双胍与克罗米芬联合是治疗难治性PCOS的有效方法之一 .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对克罗米芬(cc)不敏感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64例CC不敏感型PCOS患者随机分成二甲双胍组、达英-35组和联合用药组,治疗后CC促排卵;比较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联合用药组相对于二甲双胍组和达英-35组,体质指数(BMI)、雄激素(T)、黄体生成素(LH)、LH/FSH、空腹胰岛素(Ins)、平均卵泡数下降(P〈0.05),排卵率和妊娠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能有效纠正高雄激素血症,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青.罗米芬治疗后排卵卒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戊酸雌二醇联合阿司匹林对克罗米芬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本院75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克罗米芬组( C组)、克罗米芬+戊酸雌二醇组( CE组)和克罗米芬+戊酸雌二醇+阿司匹林组( CEA组),每组各25例,观察3组患者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类型、子宫动脉搏动指数( PI)、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 RI);排卵后7 d子宫内膜厚度、PI、RI,临床妊娠率及不良反应。结果:CE组和CEA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A型内膜率、排卵后7 d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C组,CEA组的PI值和RI值低于C组和CE组,CEA组临床妊娠率高于C组和CE组,而不良反应显著低于C组和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能改善克罗米芬诱导排卵中子宫内膜的发育,与小剂量阿司匹林合用时,通过加强子宫血流灌注,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并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6):79-82
目的 探讨克罗米芬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50)和克罗米芬单独治疗组(单独治疗组,n=50),统计分析两组患者BMI、FPG、FINS、内膜厚度、性激素水平、促排卵时间、成熟卵泡个数、排卵、妊娠、早孕流产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BMI、FPG、FINS降低幅度、内膜厚度增厚幅度均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LH、FSH、T、DHEAS、LH/FSH降低幅度、E2、SHBG水平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成熟卵泡个数显著多于单独治疗组(P0.05),但两组患者促排卵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妊娠率为50.00%(25/50),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的20.00%(10/50)(P0.05),早孕流产率为0,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的8.00%(4/50)(P0.05),但两组患者排卵率比较[84.00%(42/50)、80.00%(40/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克罗米芬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克罗米芬单独治疗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合并不孕患者进行子宫内膜预处理,对其排卵功能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15年3月—2017年12月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PCOS合并不孕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克罗米芬,观察组在给予克罗米芬前,预先服用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进行子宫内膜预处理。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性激素水平[指标: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雌二醇(E2)]和空腹胰岛素(FINS),临床疗效,子宫内膜血流灌注分型、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和妊娠率。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子宫内膜血流灌注分型(Hc=10.100,P=0.006)、厚度(t=7.203,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性激素水平相关指标[LH(t=5.012,P<0.001)、FSH(t=2.088,P=0.037)、T(t=2.360,P=0.018)、E2(t=3.743,P<0.001)]和空腹胰岛素(t=3.442,P=0.001)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同期排卵率(χ2=11.600,P=0.001)和妊娠率(χ2=6.620,P=0.010)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 PCOS合并不孕患者经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联合用药的预处理,可以改善其血清内相关性激素水平及空腹胰岛素水平,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来曲唑与二甲双胍联用对氯米芬治疗无效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内分泌改变及促排卵效果。方法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来曲唑、二甲双胍或来曲唑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观察患者月经后INS、FSH、LH、T及E2水平,并记录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泡数目,及治疗后妊娠率。结果来曲唑与二甲双胍联用显著降低血清INS、LH、T及E2水平(P〈0.01),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后妊娠率达到46.4%,其效果优于两药物单独使用。结论来曲唑与二甲双呱联用治疗对氯米芬抵抗的PCOS患者,可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症状,恢复性激素的正常水平,更好的促排卵和获得妊娠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联合来曲唑治疗耐克罗米芬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耐克罗米芬PCOS不孕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来曲唑治疗,观察组给予来曲唑+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性激素水平、排卵妊娠情况、胰岛素抵抗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组FSH、E2、L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卵率和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和周期取消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瘦素(LEP)、脂联素(APN)、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组LEP、FINS、F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PN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来曲唑能调节耐克罗米芬PCOS不孕症患者性激素水平,改善排卵妊娠情况及胰岛素抵抗,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来曲唑与克氯米芬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维君 《安徽医学》2010,31(2):141-144
目的探讨来曲唑与克氯米芬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引起无排卵性不孕妇女的促排卵效果及其对生殖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PCOS患者41例,随机分为2组,来曲唑组(试验组)在月经周期第3~7 d口服来曲唑(LE)2.5 mg/d,克氯米芬组(对照组)在月经周期第3~7 d口服克氯米芬50 mg/d,开始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当最大卵泡平均直径≥18 mm时,肌肉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 000 IU诱发排卵,于hCG日取肘静脉血测定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并观察排卵率、妊娠率、子宫内膜厚度及生殖激素的变化。结果来曲唑组的排卵率和周期妊娠率与克氯米芬组相似(P〉0.05),来曲唑组单个优势卵泡的发生率和在hCG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均高于克氯米芬组(P〈0.05),来曲唑组在hCG日血清LH、T水平与克氯米芬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来曲唑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无排卵性不孕妇女具有良好的排卵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82-84+89
目的研究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90例PCOS不孕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克罗米芬(CC)促排卵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CC联合来曲唑(LE)促排卵方案治疗,治疗周期中,如无优势卵泡发育、肌注尿促性素(HMG)。比较两组患者的促排卵效果、子宫内膜与卵泡发育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的诱排时间短于对照组,HMG用量少于对照组,排卵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成熟卵泡个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最大卵泡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流产、多胎妊娠、OHSS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CC单独促排卵,CC联合LE促排卵方案治疗PCOS不孕症可明显缩短诱排时间,减少HMG用量,提高排卵率与妊娠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张秀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2):1398-1400
目的:将来曲唑+阿司匹林与克罗米酚分别应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97例诱导排卵治疗,比较来曲唑+阿司匹林及克罗米酚对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择PCOS不孕患者97例,随机分为两组,来曲唑+阿司匹林组47例,克罗米酚组50例。来曲唑+阿司匹林组均于月经来潮或撤退性出血第3~5天口服来曲唑2.5mg(1次/d)共5d+阿司匹林50mg(2次/d)(至妊娠10周);克罗米酚组均于月经来潮或撤退性出血第3~5天口服克罗米酚100mg(1次/d)共5d,观察两组PCOS患者卵泡发育、子宫内膜及妊娠情况。结果:来曲唑+阿司匹林组出现优势卵泡40例(85.11%),克罗米酚组31例(62.00%)(P<0.05);来曲唑+阿司匹林组单卵泡发育33例,克罗米酚组单卵泡发育13例(P<0.05);来曲唑+阿司匹林组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来为(10.13±1.45)mm,克罗米酚组(5.79±0.91)mm(P<0.01);来曲唑+阿司匹林组妊娠率明显高于克罗米酚组(P<0.05)。结论:来曲唑配伍阿司匹林促排卵治疗PCOS无排卵不孕,促排卵效果好,单卵泡发生率高,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克罗米酚组,有助于改善妊娠周期中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具有良好的排卵率和妊娠率,降低流产率。  相似文献   

19.
来曲唑治疗PCOS腹腔镜术后不孕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不孕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以来曲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腹腔镜术后3个月不孕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来曲唑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以HCG治疗,来曲唑组在HCG治疗基础上加用来曲唑,记录患者HCG日内膜厚度、卵泡成熟时间、成熟卵泡数、周期排卵率、单卵泡排卵率、周期妊娠率、双胎数(例)。结果30例来曲唑组治疗21个周期,15个周期有排卵,5个周期无优势卵泡发育,1个周期有优势卵泡发育未排卵。而对照组,治疗21个周期,14个周期有排卵,5个周期无优势卵泡发育,2个周期有优势卵泡发育未排卵。两组的HCG日内膜厚度、卵泡成熟时间、成熟卵泡数、单卵泡排卵率及双胎数有显著差异(P〈0.05),周期排卵率及周期妊娠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来曲唑能成功诱发术后未孕患者排卵,具有较高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克罗米芬(CC)与来曲唑(LE)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性不孕症患者促排卵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75例PCOS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CC组和LE组,分别纳入病例37例和38例,观察2组促排卵的临床效果.结果 CC组平均完成4.4个(162/37)周期,LE组平均完成5.2个(198/38)周期,CC组有排卵的周期(54.9%,89/162)明显多于LE组(42.4%,84/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泡数和雌二醇(E2)激素水平与L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组随访妊娠率35.1%(13/37),LE组39.4%(15/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克罗米芬用于PCOS患者促排卵,平均促排卵周期少,有排卵的周期比例高,HCG日成熟卵泡数多,但是影响子宫内膜厚度和E2激素水平,治疗后临床妊娠率与来曲唑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