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小琴 《全科护理》2013,11(8):717-717
对65例肺癌行全肺切除的病人给予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密切观察病情,掌握病人的生命体征,准确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呼吸机报警及时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同时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65例肺癌全肺切除术的病人行机械通气5h~28h,均能顺利脱机。  相似文献   

2.
梁磊  王玉萍  顾建芳 《全科护理》2011,(34):3130-313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病人治疗中的应用,总结其护理措施。[方法]对125例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病人行NPPV治疗,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气道管理、饮食及口腔护理、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通气治疗后的护理等。[结果]102例病人经NPPV治疗后病情好转,顺利脱机出院,23例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其中15例顺利拔管,5例死亡,3例自动出院;102例治疗有效病人在行NPPV治疗期间并发胃肠胀气12例,面部皮肤压伤或破损5例,误吸3例,刺激性角膜炎3例,气胸1例。[结论]NPPV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人效果良好;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人工气道的建立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及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彭淑辉  黄桂贤  徐丽青  胡春林 《全科护理》2012,10(28):2625-2627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并肺水肿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62例急性左心衰竭并肺水肿病人行机械通气治疗,同时加强血压监测、体位、呼吸道护理、消化道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结果]无创通气24例,采用面罩或鼻罩,时间为14.5h±2.8h,住院3.2d±1.2d;有创通气38例,采用SIMV模式,时间为12.8h±3.2h,住院3.6d±1.3d;病情稳定出院15例,死亡3例。[结论]加强急性左心衰竭并肺水肿病人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有利于早期脱机和减少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机械性吸呼气技术(MI-E)对预防ICU机械通气再插管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入住本院ICU行机械通气≥48h、通过自主呼吸实验(SBT)的病人64例,拔管前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脱机方法;治疗组在常规脱机治疗的基础上予以MI-E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拔管后48h使用无创通气、再插管率、ICU留置时间情况。[结果]脱机后48h内对照组与治疗组使用无创通气病人分别为16例、20例,无创通气失败率为25.00%和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再插管率(42.86%)高于治疗组(19.44%),对照组ICU停留时间为(9.8±6.7)d,治疗组为(3.1±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拔管后使用MI-E,可减少机械通气病人拔管后再插管率和ICU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机械性吸呼气技术(MI-E)对预防ICU机械通气再插管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入住本院ICU行机械通气≥48h、通过自主呼吸实验(SBT)的病人64例,拔管前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脱机方法;治疗组在常规脱机治疗的基础上予以MI-E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拔管后48h使用无创通气、再插管率、ICU留置时间情况。[结果]脱机后48h内对照组与治疗组使用无创通气病人分别为16例、20例,无创通气失败率为25.00%和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再插管率(42.86%)高于治疗组(19.44%),对照组ICU停留时间为(9.8±6.7)d,治疗组为(3.1±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拔管后使用MI-E,可减少机械通气病人拔管后再插管率和ICU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6.
总结74例7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包括呼吸机的选择及参数设置,呼吸道的管理,脱机、拔管前后的护理,拔管后的护理以及营养支持,认为术后做好机械通气期间、撤机前后及拔除气管插管后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呼吸系统的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开胸术后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监护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总结开胸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监护经验。对18例开胸术后并发ARDS患者进行原因分析。早期诊断,早期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实施相应的呼吸道监护。给予小潮气量、低呼气末正压通气,随时调整通气模式和呼吸参数,加强呼吸道的护理。15例顺利脱机康复出院,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64例呼吸衰竭患者在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SBT)阶段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SBT的护理(包括氧流量的调节与观察、SBT的时间、呼吸道的管理、生命体征的监护等)以及拔管后和间断无创机械通气的护理.结果 本组患者成功脱机率达到97%.结论 SBT阶段以及拔管后根据脱机前的评估,最初24 h内间断给予无创机械通气的护理是保证一次性拔管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及分析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实施机械通气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20例。所有病人均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并且开展相应的人工气道护理模式,主要内容涵盖了防控拔管、气道湿化、吸痰、防止产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及拔管护理等。[结果]20例病人中,18例病人的机械通气时间在2~16(4.21±0.82)d,之后成功撤机,痊愈后在家属的陪同下顺利出院;3例病人出现气管插管移位,在进行及时有效的重新固定之后,良好解决;2例病人死亡,死亡原因是服农药量过大,引发多脏器功能衰竭,于机械通气12h和15h后死亡。所有病人都没有出现脱管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住院时间为(6.80±3.20)d。[结论]对于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开展相应的人工气道护理模式,可帮助病人减少住院时间,减轻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集束化功能锻炼管理预防ICU获得性肌无力病人脱机后再插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12月入住我科重症监护病房(ICU)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病人45例为对照组,采取常规胸部物理治疗和四肢被动、主动功能锻炼;选择2014年1月—12月入住我科ICU的ICU-AW病人47例为试验组,采取集束化胸部物理治疗及肢体功能锻炼管理。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脱机拔管后24h、48h、72h、168h气管插管率。[结果]通过集束化胸部物理治疗及肢体功能锻炼管理后,试验组病人168h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集束化胸部物理治疗及肢体功能锻炼管理能有效降低ICU-AW病人脱机拔管后再次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发生率,从而加速了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1.
徐燕雯  王莉  曹慧茹  徐鑫 《全科护理》2014,(31):2912-2913
[目的]总结完全胸腔镜下肺支气管袖状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对20例肺癌病人行完全胸腔镜下肺支气管袖状切除术,同时加强手术配合。[结果]病人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病人均在复苏室拔除气管插管,无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未出现术后吻合口漏,围术期间未出现病人死亡。[结论]加强完全胸腔镜下肺支气管袖状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马盈盈  杨彧  魏钰 《全科护理》2011,(10):858-859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总结护理配合。[方法]对22例SICU机械通气病人进行74例次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同时加强护理配合。[结果]操作成功72例次,成功率为97.3%;治疗前肺部感染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后好转83.3%,无明显改善16.7%;治疗前肺不张病人经治疗后全部肺复张。[结论]加强SICU机械通气病人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护理配合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尤继芹 《全科护理》2011,(36):3315-3315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病人气管插管的护理,为临床护理干预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206例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病人,给予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措施,观察病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85例病人病情好转并成功脱机,16例病人死亡,病死率为7.77%,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5例病人发生并发症,均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发症发生率为2.43%。[结论]对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病人采取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促进病人肺功能恢复,有效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胡桂清  )  吴宏妍  ) 《全科护理》2011,9(21):1908-1908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剖胸术后病人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分析2007年4月—2010年4月心胸外科剖胸术后发生院内呼吸道感染的原因:感染原因与年龄、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和检查、肺功能障碍、疾病性质及手术的伤害等因素有关,给予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本组发生呼吸道感染74例,其中死亡4例。[结论]加强重症病人呼吸道的围术期护理,严格落实各项医院感染控制制度,是帮助病人顺利渡过呼吸道感染,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钟玉莲  胡小萍  罗会华 《全科护理》2013,(28):2601-2602
[目的]探讨序贯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病人中的应用。[方法]60例AECOPD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行序贯机械通气,对照组撤机拔管后给予鼻导管给氧。[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27例,对照组治疗有效12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病人效果优于撤机拔管后鼻导管给氧。  相似文献   

16.
石小平 《全科护理》2011,(5):397-398
[目的]观察不同护理措施对机械通气病人脱机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性护理。[结果]实验组脱机成功率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呼吸机依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提高脱机成功率、降低呼吸机依赖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浆NT-proBNP对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困难患者顺利脱机拔管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09-01~2010-05入住综合ICU的51例经过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3 d 的肺心病合并呼吸困难老年患者,检测所有患者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机械通气第3天血浆NT-proBNP浓度,当患者达到脱机拔管条件时行SBT试验,其中通过SBT试验后48 h内无需复插或通气支持为脱机成功组,未通过SBT试验及通过SBT试验但48 h内再次复插或需通气支持为脱机失败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机械通气第3天血浆NT-proBNP浓度及其差值对顺利脱机拔管的预测价值.结果 51例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困难患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血浆NT-proBNP浓度的AUC为0.794,机械通气第3天血浆NT-proBNP浓度的AUC为0.612,两者差值的AUC为0.833,两者差值的AUC显著高于机械通气第3天血浆NT-proBNP浓度的AUC(P<0.05).结论 动态监测NT-proBNP对肺心病合并呼吸困难患者的顺利脱机拔管有较好的预测作用;机械通气时与机械通气第3天血浆NT-proBNP浓度差值对能否顺利脱机拔管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护理措施对机械通气病人脱机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性护理。[结果]实验组脱机成功率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呼吸机依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提高脱机成功率、降低呼吸机依赖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李京珍 《护理研究》2008,22(5):1256-1257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病人术后肺功能改变的原因,以防止并发症。[方法]对56例开胸手术病人术前1d和术后6h分别进行肺功能监测,观察每项指标的变化,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开胸手术病人术后有肺容量改变、肺通气改变,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主要影响因素为呼吸道分泌物滞留、胸廓扩张力降低、肺顺应性减小、切口疼痛、呼吸方式改变、神经反射刺激等。[结论]重视术前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训练,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时氧疗,有效镇痛和控制感染,可减少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洪慧 《当代护士》2014,(3):108-109
总结了42例法洛四联症患者手术后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及脱机时机的选择经验。主要包括重视术前肺功能及心理准备;针对法洛四联症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合理选择通气模式;掌握恰当的脱机时机以及加强脱机后呼吸道护理。认为法洛四联症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术后合理地应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能有效保证患者组织供氧,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