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成都市民就医选择医院的行为模式,为加强医院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分层随机起点等距辐射抽样法原则,在成都市主城区抽选调查户,共完成1300个居民家庭的入户调查,对其患病就诊时首选医院以及选择医院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1)选择到医院就医者595人(45.77%),药店买药546人(42.00%),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18人(9.08%),其他41人(3.15%);(2)在选择到医院就医的595名市民中,选择市级医院314人(52.77%),选择省级以上医院214人(35.97%),选择区级医院67人(11.26%);(3)成都市民患病时首选不同级别医院就医主要选择原因的差异显著(P〈0.05)。首选到高级别医院就医主要考虑的是其医术好、设施好、名气大;首选到较低级别医院就医主要考虑的是其价格合理、看病简便、服务好。结论患者就医行为模式是影响医疗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应根据患者选择就医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加强医院管理,满足群众医疗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2.
社区居民就医意向与卫生服务利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社区居民就医意向与卫生服务利用状况。结果:患病后未就医的占36.73%;选择到诊所的占6.86%;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占5.38%;选择到街道、区级医院就医的占16.88%;选择到市、省、部级医院就医的占34.14%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居民在就医意向上存在差别。居民不满意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原因是服务项目少、费用高及技术欠佳结论:只有完善医疗收费价格体系和社区卫生服务职能,才能更好地引导居民建立合理的就医行为,使社区卫生服务真正被社区居民所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济南市长清区居民就医行为及其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利用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71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5.3%的居民患小病后未就医,7.4%的居民选择到大医院,13.2%的居民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0%的居民选择到私人诊所。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及医疗费用支付形式与居民就医行为有相关性。结论只有提高社区医护人员医疗水平,改善就诊环境,才能引导居民合理就医。  相似文献   

4.
柳州市口腔疾病患者就医观念及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柳州市口腔疾病就诊患者对口腔健康的观念和就医行为,为口腔卫生服务机构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来口腔科就诊的患者随机抽取450例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450例被调查者中,244例(54.22%)对口腔健康很重视,希望得到专业指导,但仅104例(23.11%)会定期去医院检查口腔。82.00%的患者选择去正规医院治疗;71.78%的患者认为周末看病最方便。70.22%的患者认为看口腔疾病不一定要找专家;8.44%的患者认为进修生、实习生、低年资医生只要认真负责也行。结论医院应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同时开设夜门诊、节假13门诊,以方便患者就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的就医行为及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现状。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00例内外科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71.1%的住院患者未曾接受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当出现身体不适症状时,只有11.3%的患者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站就诊;67.0%的患者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最需要改善的项目是提高技术水平;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及新医改中关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的相关政策认知不足。结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必须了解患者的就医行为与需求,同时须加强政策宣传,以更好地引导患者建立合理的就医行为,使社区卫生医疗真正被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6.
通过计量经济学需求模型,定量分析缺乏现金等因素对藏族牧民西医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选择模型分析表明,患病时缺乏现金促进部分牧民不到西医处就医,家中没有现金的患者选择西医的可能性仅为家中有现金的患者34.7%(95%CI:0.161-0.750)。双重对数模型研究表明,低现金收入对牧民就医次数有明显负面的影响。此外,就医距离,拥有马匹的数量等因素也对牧民的就医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城市住院病人医疗意向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城市医疗服务需求现状,为医院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调查员深入病房询问病人,问卷应答率为99.3%,结果,病人愿意选择医疗技术水平高、医疗安全、就近就医的医院,占89.3%,门诊看病最伤脑筋的事是医生检查不细心及手续繁多等候时间长,占82.9%,住院期间担心和忧虑的事主要有长期诊断不清,治疗不当,出差错事故和留有后遗症。结论:医疗技术水平高、医疗安全的医院是城市医疗市场最需要的,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确保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疗服务水平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医院各临床专业的医疗服务水平做出客观的评价,有助于医院和医生了解自己医院及其他医院的医疗服务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医院和临床科室就医.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从服务能力、技术结构、诊疗结果、患者满意度和医师认同度五个方面,构建了临床专业医疗服务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评价方法采用综合加权指数法.对心内科、妇科和泌尿外科三个专业细化了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模型研究在线就医从意愿到行为的影响因素, 为提高患者对互联网医疗服务利用情况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1年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自建互联网医疗平台上66 270人次患者数据, 对就医时间、就医地点、医生活跃度、医生职称、医生年龄、医生性别、就诊疾病类型等指标进行χ2检验和无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 明确不同指标对在线就医从意愿到行为的影响。结果 66 270人次有在线就医意愿者, 实现在线诊疗39 996人次, 占60.35%。互联网医疗能够有限度突破时空限制, 促进在线就医从意愿转向行为;医生职称对患者在线就医从意愿转向行为具有非线性影响;医生活跃度会显著促进在线就医从意愿转向行为;女医生、中青年医生促进了在线就医从意愿转向行为。不同类型疾病对在线就医从意愿转向行为具有不同影响力。结论对于患者在线就医从意愿转向行为, 患者的使能资源具有促进性影响, 需要因素具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自我保健》2011,(3):8-9
首先,戒烟门诊是针对特定人群开设的专项医疗服务.方便患者集中就医,患者到医院也容易辨认,因此提倡医院应有戒烟门诊专科。对尼古丁依赖较重的人,光靠强忍.通常不超过7天就会复吸。而在医生帮助下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半年内的成功率可以提高很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复兴医院与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以及就诊患者对双向转诊的认知度,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为我国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医生75名,月坛地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44名,医院患者166名,社区患者103名,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结果 (1)住院患者中71.69%表示出院后出现不适时首选到大型医院就诊,社区患者在出现不适时73.79%首选到社区中心就诊;(2)社区医生上转病人的比例高于住院医生下转病人,社区医生对转诊流程的知晓程度高于医院医生,有显著性差异(P<0.01);(3)患者中知道医院与社区开展双向转诊工作者占44.24%,13.75%了解具体流程.对双向转诊的接受程度,社区患者与住院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目前双向转诊的工作仍存在困难与不足,医院医生及患者对现行双向转诊的认知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在病人调查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各级医疗机构病人就诊时间、反应性、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病人的病情较轻,路途和候诊时间较短,看病时间较长,病人的时间满意度较高;而医院的情况则相反。各指标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提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得到了病人的一致认可,医院尚需在政策、内部管理和规范医生行为方面努力,以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医改后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医改对病人求医意向的影响,医改是否会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并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调查了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附属第一医院的门诊病人203名,结果表明,医改后病人选择医院看病的意向发生了变化,医改前,无论是看大病,小病,患者主要选择定点医院看病,医改后对小病主要选择不看病,自己买药,自我医疗或到大医院看病药店取药(61%);其次为在单位的职工医院看病(17%),看大病主要选择省级医院就医,表明医改后病人并未因费用负担形式的变化主动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调查显示,社区卫生服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病人对其不了解,认为其技术水平低,不信任及费用问题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医改给社区卫生服务带来的机遇及挑战,并提出应该采取措施,抓抓住机遇,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我国政府通过引导病人就诊流向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可能性。方法对上海市某区的1所二级甲等中心医院和其周围的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其所在街道的病人和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社区居民和医院病人的就诊行为和流向。结果经常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就诊的居民分别占43.19%、36.86%和17.47%,门诊诊疗费对社区居民门诊流向有较大影响。结论门诊病人的流向具有可引导性。政府应采取措施引导病人的就诊流向,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社区居民择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深圳市社区居民择医意愿、就诊流向,探讨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价值和可及性。方法在深圳市随机抽取26个社区,968户居民,入户进行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用EPIDATA2·1建立数据库,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居民自感病轻时就医方式依次是自我医疗(31·0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70%)、市级医院(16·73%);(2)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原因依次是方便快捷(79·56%)、服务态度好(36·76%)、价格适宜(18·38%)、能提供健康咨询服务(16·44%)等;(3)社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依次是健康指导、疾病预防、定期体检、24h应诊等服务。结论社区卫生应以需求为导向开展服务,提高方便程度和可及性,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得到社区居民认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简短戒烟干预技术在北京市各级综合医院门诊应用的效果。方法方便抽取北京市一级、二级、三级综合医院各1家,在一级医院全科及中医科门诊、二级和三级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开展为期4周的研究,期间所有门诊患者为调查对象。在门诊后1周内,对现在吸烟患者采用电话调查形式进行随访,了解简短戒烟干预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共调查门诊患者2460人,其中278人现在吸烟,占11.3%。门诊后1周内成功随访了122名现在吸烟患者,成功随访率43.9%。成功随访者中14.8%的现在吸烟患者因1次简短戒烟干预发生戒烟意愿的正向改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z=3.551,P〈0.01)。其中,三级医院的此种改变有统计学意义(Z=3.035,P〈0.01)。有戒烟服务需求的门诊患者简短戒烟干预前后戒烟意愿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Z=3.420,P〈0.01)。结论综合医院门诊应用简短戒烟干预技术有效果,三级医院干预效果更好。对有戒烟服务需求的门诊患者实施简短戒烟干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当前广州市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旨在为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在广州市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和天河区随机抽取12家社区,以Anderson医疗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为理论框架设计问卷,在每家社区选取前来寻求服务的60-70名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21. 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1. 39%的患者曾接受社区医院的常见病/慢性病诊疗服务,且38. 45%的患者在近3个月内到社区就诊4次及以上,79. 63%的患者会定期在社区医院治疗慢性病;接受健康教育程度、患常见病时是否愿意去社区就诊、是否签约家庭医生和是否在社区确诊慢性病对慢性病患者是否定期在社区治疗慢性病有影响。[结论]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较高,社区卫生服务对其慢性病防控有一定作用,加强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推进社区慢性病筛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利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三种模式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生对双向转诊的认知情况,为制定科学的双向转诊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典型性抽样方法,对5所城市医院、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进行调查。结果院办院管模式下医生对双向转诊认知情况最好,协议合作模式次之,再次是托管模式。三种模式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院办院管模式在开展双向转诊中有优势;可通过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水平、加强宣传等促进双向转诊。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病人反应性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通过对上海市三级综合医院、三级专科医院、二级区(县)中心医院、街道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典型调查,考察了门诊和住院病人对卫生系统反应性的认识,大部分病人反映可得到及时的关注,能方便地从社区或新闻媒体获得就医信息。超过半数的门诊和众议院病人认为有治疗自主权,选择医生或护士的比例也在增加。多数病人会把个人稳私无保留的向医生陈述,并能得到医务人员对病情的合理解释。说明上海市卫生系统改革注重病人的反应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深圳市西乡街道社康中心门诊患者满意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旨在调查深圳市西乡街道社康中心门诊患者满意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加快社康中心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抽取深圳市西乡街道10家社康中心,采用统一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社康中心门诊患者满意度较低,就诊人群对服务和沟通最不满意,参加劳务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就诊患者对就诊的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满意度低于参加其他医疗保险制度的就诊人群。结论医疗机构应提高医患沟通和组织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全科医学学科.培养更多合格的全科医生以适应社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