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某三级医院4年间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013-2016年4年间某院临床筛选出的51株MDRAB用PCR法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鉴定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 51株MDRAB 100%都携带blaOXA-51型碳青霉烯酶基因,94.12%携带bla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MLST分析发现有3种已报道的STs,依次为ST191(52.94%)、ST208(31.37%)和ST136(15.69%),它们都属于克隆复合体CC92。其中4年间ST208在医院内持续性的播散,ST191和ST136在不同时间段间断性的播散。结论 该院各时间段分离的MDRAB都发生过相同ST克隆株的暴发流行,警示医院应加强预防院内感染暴发。  相似文献   

2.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耐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同源性研究,结合病史资料综合分析其临床流行特点,为加强其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08年1月至12月临床分离到的31株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采用肠杆菌基因间保守重复序列(ERIC)-PCR方法对其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并对患者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31株鲍曼不动杆菌ERIC-PCR方法分为3个基因型:A型1株,B型29株,C型1株;其中B型主要集中分离自本院ICU病房(23株)及其相关科室。结论该院有耐流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同一克隆株的流行,以ICU最为严重,并有向外扩散的趋势。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杜绝其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钟敏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564-565
目的研究医院ICU病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交叉感染防控的有效方法。方法观察ICU病房的7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患者临床特征,实施相应防控措施。结果 ICU病房7例患者检测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交叉感染,采取相应措施防控后,无其他患者出现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结论对7例ICU病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进行有效防控,对控制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交叉感染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准确的基因分型方法,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分型。方法采用肠杆菌重复基因保守序列(enter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ERIC)PCR技术,对38株各个科室来源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研究,并比较抗生素耐药结果。结果 38株鲍曼不动杆菌表现为8种基因型13种耐药模式,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模式和基因型之间无明确相关性。结论 ERIC-PCR技术可用于鲍曼不动杆菌的基因分型,可用于追踪基因同源性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医院临床分离耐碳氢酶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菌株同源性及其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临床分离到的48株耐碳氢酶烯类鲍曼不动杆菌,采用 K -B 法进行药敏试验,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 -PCR)试验研究上述菌株的基因同源性和科室分布。结果48株耐碳氢酶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用 ERIC -PCR 方法可分为三个基因型,A 型2株,B 型43株,C 型3株,其中 B 型为主要的流行株,主要来自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科和神经外科。结论耐碳氢酶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性严重,该医院内存在耐碳氢酶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克隆流行,以 ICU 最为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延缓其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和耐药性的进一步增高。  相似文献   

6.
鲍曼不动杆菌烧伤分离株推定转座酶基因(tnpU)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烧伤分离株携带推定转座酶基因(tnpU)的情况.方法 用PCR方法对20株鲍曼不动杆菌烧伤患者分离株的tnpU进行检测,并对1株PCR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及BLASTn比对.结果 20株鲍曼不动杆菌烧伤患者分离株均检出tnpU基因,所测的1株tnpU序列与己在美国NCBI注册的6条tnpU序列相同.结论 本组烧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tnpU阳性率高达100%,tnpU对进一步研究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重症监护病房耐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之间的同源性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为制定预防和控制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重症监护病房2007年1月至12月分离到的21株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PHOENIX 100对其进行鉴定,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其耐药株的同源性,对碳青霉烯类基因OXA-23型、OXA-24型、IMP型、VIM型基因进行PCR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 14株鲍曼不动杆菌菌株为同一耐药克隆株,并检出OXA-23型碳青霉烯酶,21株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均未检出OXA-24、IMP、VIM基因型.结论 相同耐药克隆株在重症监护病房不同患者身上流行,可能与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氧气湿化瓶、护士手工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8.
朱彦  李健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2):1674-1675
目的 探讨ICU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易感因素、感染类型、感染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ICU98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开展目标性监测,重点了解多重耐药菌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情况.结果 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高达40.5%,其中下呼吸道感染达84.7%,下呼吸道合并神经系统感染病死率100.0%.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已成ICU病房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应加强监测,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提高ICU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朱彦  李健 《中国基层医药》2010,18(21):1674-1675
目的 探讨ICU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易感因素、感染类型、感染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ICU98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开展目标性监测,重点了解多重耐药菌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情况.结果 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高达40.5%,其中下呼吸道感染达84.7%,下呼吸道合并神经系统感染病死率100.0%.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已成ICU病房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应加强监测,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提高ICU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孙静娜  刘青松  武艳  王国欣  刘泽世  张征 《天津医药》2014,42(11):1103-1105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并检测其外排泵基因型。方法统计9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用Kirby-Bauer法检测9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并用PCR扩增进行外排泵基因的检测。结果 9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54.2%)和呼吸内科(18.8%);对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70%以上;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的52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检测到ade B、ade R、ade S、ade J、ade E、abe M基因分别有18株(34.62%)、16株(30.77%)、18株(34.62%)、18株(34.62%)、0株、18株(34.62%);分布在呼吸内科的18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检测到ade B、ade R、ade S、ade J、ade E、abe M基因分别有9株、8株、8株、8株、0株、8株。结论外排泵基因是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和呼吸内科的鲍曼不动杆菌发生多重耐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子宫中隔切除术后预防粘连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宫腔镜术后不同处理方法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 55例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行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TCRS),术后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术后处理措施,包括宫腔放置与不放IUD,是否进行人工周期治疗,部分患者术后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第1、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宫内放置IUD的患者;于术后第3个月取环.结果 54例患者术后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其中40例分别于术后第1、3个月完成了术后2次宫腔镜检查,另14例只完成一次检查.宫腔术后放环与否对术后宫腔形态影响无差异(P>0.05),术后使用人工周期治疗患者较未使用者子宫内膜厚,此两者术后第3个月宫腔镜检查发现宫底创面均已有内膜覆盖.使用GnRH-a类药物患者术后官腔形态满意.结论 TCRS术后宫腔放置IUD无助于预防术后粘连的发生;术后人工周期治疗应更个体化并有针对性的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及时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可防止术后宫底新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许明哲  杨昭鹏  李波 《中国药事》2011,25(12):1243-1246
目的介绍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为国内药品监管机构和原料药生产企业提供信息,促进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国际化。方法通过查阅调研欧盟相关药品法规和与EDQM同行面对面的交流,详细了解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的组织机构和具体程序。结果与结论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在对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有重要作用,加强了药典的监管力度,进一步保证了原料药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狂犬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近十二年来,我们共遇见狂大病23例,其中10例被误诊为其它疾病,现就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8例,女2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岁。发病季节为3月~11月。首诊科室,儿科3例、内科3例、转院3例、急诊科1例。1.2 临床表现:发热7例,恐风5例,恐水6例,怕光3例,流涎10例,胸闷、气促、呼吸困难4例,烦躁不安10例,多汗7例,恐惧6例,肢体麻木4例,抽搐4例,恶心、呕吐2例,昏厥1例。所有病例发病至死亡时间为2天~6天,死亡原因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个县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县乡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提高医疗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9-2010年1504例县乡级医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按性别、年龄、院别、付费方式、疾病分类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秩和检验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间及院别间平均住院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平均住院日为10.39 d,女性为8.69d,乡级医院为9.27d,县级医院为9.50 d.不同年龄间平均住院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15岁组、15 ~24岁组、25~44岁组、45 ~65岁组、大干65岁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8.10 d、7.66d、8.83 d、10.26 d和11.33 d.自费患者平均住院日为8.39 d,新农合组为9.10 d,商业保险组10.17 d,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患者则为11.08 d.不同疾病分类间平均住院日差异明显,妊娠类平均住院日最短,为6.73 d,而肿瘤患者则为14.26 d.结论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分类及不同付费方式间平均住院日存在差异,县级医疗机构和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16.
住院患者精神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目前住院精神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调查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403例住院精神患者诊断和治疗情况,并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04年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①传统精神药物使用显著减少,新型精神药物使用占据首位;②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趋向小剂量化;③本组联用丙戊酸盐类药物显著增多;④我院精神药物使用情况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近年来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新型精神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