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实施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陆军第七十一集团军医院治疗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使用HBO治疗分为HBO组(HBO治疗+常规药物治疗,n=159)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n=314),比较两组患者治疗90d的良好功能预后率和90d病死率。结果 HBO组患者90d良好功能预后率高于对照组[50.9%(81/159)vs.40.4%(127/314),χ2=4.721,P=0.030];HBO组90d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6/159)vs. 3.5%(11/314),χ2=0.022,P=0.881]。结论 早期使用HBO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能显著改善其预后且不增加患者病死率,证明HBO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2.
张剑  陈煜  丁美  段钟平 《北京医学》2021,43(11):1090-1093
目的 探讨血皮质醇(cortisol,COR)水平对肝衰竭患者诊断90 d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肝衰竭患者211例,根据患者诊断90 d是否存活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患者影响预后的因素,血COR对患者诊断90 d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肝衰竭患者211例,其中相对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relative adrenal insufficiency,RAI)89例(42.2%).诊断90 d时,生存组143例,死亡组68例.死亡组患者年龄[(48.86±8.60)岁比(41.10±13.36)岁]、男性占比(88.2%比82.5%)、T-BIL[(511.32±151.98) μmol/L比(278.48±148.13) μmol/L]、INR[(4.51±1.62)比(2.34±0.70)]、SCr[(135.64±42.53) μmol/L比(66.61±22.56) μmol/L]、MELD评分[(35.76±4.05)分比(26.99±4.53)分]、RAI比例(80.9%比23.8%)显著高于生存组,而血COR[(192.71±67.23) nmol/L比(339.26±121.19) nmol/L]显著低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OR(95%CI):1.142(1.065 ~ 1.225),P<0.001]、MELD评分[OR(95%CI):1.384(1.012~1.895),P=0.032]、T-BIL [OR(95%CI):1.005(1.001~ 1.010),P=0.005]是影响患者诊断9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血COR [OR(95%CI):0.977(0.967~ 0.988),P<0.001]是独立保护因素.血COR预测90 d生存的ROC曲线的AUC为0.868(95%CI:0.814~ 0.910,P< 0.001),最佳临界值为252.1 nmol/L,敏感性为82.4%,特异性为80.2%,阳性预测值为78.5%,阴性预测值为90.1%.结论 血COR对评估肝衰竭患者诊断90 d预后具有一定价值,血COR< 252.1 nmol/L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与手术切除(SR)治疗早期肝细胞性肝癌(HCC)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至2016年3月TACE联合RFA(TACE-RFA组)与SR(SR组)治疗早期HCC的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结果 纳入4个随机或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共697例患者,TACE-RFA组患者的1、3年总体生存率(OS)为94.40% (337/357)、59.94%(214/357),SR组为92.35% (314/340)、68.24% (232/3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3,95%CI:0.79~2.60,P=0.24,I2=0%;OR=0.77,95%CI:0.56~1.07,P=0.12,I2=45%).TACE-RFA组患者与SR组的1年无复发生存率(R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51% vs.80.29%,OR=1.07,95%CI:0.73~1.57,P=0.74,I2=0%);但TACE-RFA组患者的3年RFS明显低于SR组(29.97% vs.44.41%,OR=0.56,95 %CI:0.40~0.77,P=0.000 5,I2=0%).TACE-RFA组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SR组(1.43% vs.5.07%,OR=0.23,95 %CI:0.10~0.54,P=0.000 7,I2=10%).结论 外科手术较TACE-RFA能明显降低早期HCC的远期复发率,且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手术科手术低.  相似文献   

4.
童婷婷  姜政  刘畅  曹国栋  胡丹 《重庆医学》2016,(15):2095-2099
目的 对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7、10、14 d疗效进行Meta分析,以客观评价其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PubMed数据库,查找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不同疗程三联疗法治疗H.pylori感染的相关文献,运用Review Manager5.2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在H.pylori根除率方面,10 d和14 d疗程效果优于7d疗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 d vs.10 d OR=0.72,95%CI:0.53~0.96,P=0.030;7 d vs.14 d OR=0.49,95%CI:0.31~0.79,P=0.003),但10 d和14 d疗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9,95%CI:0.47~1.34,P=0.390);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7、10、14d3个疗程分别两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dvs.10 d OR=1.05,95%CI:0.75~1.47,P=0.780;7 d vs.14 d OR=0.80,95%CI:0.32~2.00,P=0.630;10 dvs.14 d OR=0.82,95%CI:0.45~1.50,P=0.530);在临床症状缓解率方面,上述各组间对比亦无统计学证据支持何种疗程更加有效(7 d vs.10 d;OR=0.79,95%CI:0.31~2.04,P=0.630;7 d vs.14 d:OR=0.72,95%CI:0.26~2.00,P=0.530;10 d vs.14 d:OR=0.92,95%CI:0.32~2.63,P=0.870).结论 在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治疗H.pylori感染时,结合患者经济负担及依从性考虑,建议用药10 d则可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 deterioration,END)与预后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神经内科收治的8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照其END发生情况分为END阳性组(16例)与END阴性组(6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90 d功能预后情况,并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END与不良功能预后发生的独立危险关系.结果 END阳性组的不良远期预后发生率为87.5%,较阴性组(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ND发生(OR =25.57,95% CI:1.53~427.39,P=0.024)及入院随机血糖(OR=2.11,95% CI:1.13~3.91,P=0.018)是不良功能预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脑出血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会导致不良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急性脑桥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分析2016年5月—2018年4月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85例急性脑桥梗死患者既往糖尿病史、入院后空腹血糖、HbA1c等因素与患者90 d随访时的改良Rankin评分(mR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的关系。  结果  HbA1c与脑桥梗死患者90 d预后良好(mRS<3分)相关(OR=0.234,95% CI:0.073~0.784,P=0.014);HbA1c≥6.1%(OR=0.404,95% CI:0.138~1.188,P=0.100)、糖尿病史(OR=0.556,95% CI:0.197~1.565,P=0.266)、空腹血糖≥7.0 mmol/L(OR=0.516,95% CI:0.179~1.488,P=0.221)与患者90 d随访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60分)不相关。HbA1c相比较糖尿病史及空腹血糖具有更高的AUC值(mRS<3分,AUC=0.725,95% CI:0.615~0.835,P=0.001;ADL>60分,AUC=0.682,95% CI:0.556~0.808,P=0.016)。  结论  相比于糖尿病史及空腹血糖等因素,HbA1c在评价急性脑桥梗死患者预后方面可能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和评价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P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2014年于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PS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丁苯酞组和对照组各70例。研究过程中失访6例,其中丁苯酞组2例,对照组4例,将其删除。丁苯酞组给予基础治疗+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首诊时、进展后、治疗后14 d和治疗后90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NIHSS评分进展幅度评估神经功能障碍程度;治疗后14 d和治疗后90 d采用NIHSS评分演变情况评估神经功能转归情况;治疗后14 d和治疗后90 d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后90 d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障碍康复程度,将mRS评分≤2.0分定义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0分定义为预后不良事件。对两组脑梗死病灶同侧颈内动脉系统的狭窄闭塞性病变患者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mR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观察有无皮疹等过敏反应及其他不良事件。结果 两组治疗后14 d、治疗后90 d NIHSS评分均低于进展后,治疗后90 d 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后14 d(P<0.05)。丁苯酞组治疗后14 d、治疗后90 d NIHSS评分降低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丁苯酞组治疗后14 d、治疗后90 d Barthel指数、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90 d 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共发现61例(45.5%)脑梗死病灶同侧颈内动脉系统的狭窄闭塞性病变,其中丁苯酞组29例(42.6%),对照组32例(48.5%)。丁苯酞组脑梗死病灶同侧颈内动脉系统的狭窄闭塞性病变患者治疗后14 d、治疗后90 d NIHSS评分低于进展后,治疗后90 d NIHSS评分低于治疗后14 d(P<0.05)。丁苯酞组脑梗死病灶同侧颈内动脉系统的狭窄闭塞性病变患者治疗后14 d Barthel指数、治疗后90 d Barthel指数、预后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能够促进PS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改善,提高生活能力,是一种有效并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CDKAL1基因rs7756992位点A>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通过检索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及EMBASE、PubMed、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收集有关CDKAL1基因rs7756992位点A>G多态性与T2DM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以病例组与对照组CDKAL1基因rs7756992位点各种基因模型的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为效应指标进行meta分析,并根据研究人群种族不同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5篇文献,T2DM组和对照组病例数分别为24 315例和35 132例.Meta分析显示,CDKAL1基因rs7756992位点A>G多态性与T2DM易感性有关联[等位基因模式(G vs A):OR=1.171,95%CI 1.122~1.223,P<0.001;共显性模式(GG vs AA):OR=1.380,95%CI1.258~1.515,P<0.001;共显性模式(AG vs AA):OR=1.131,95%CI 1.089~1.176,P<0.001;显性模式(AG+GGvs AA):OR=1.168,95%CI 1.101~1.240,P<0.001;隐性模式(CG vs AA+AG):OR=1.343,95%CI 1.282~1.405,P<0.001].亚组分析显示,亚洲人群和白种人群中携带CDKAL1基因rs7756992位点G等位基因的人群发生T2DM的风险增加(P<0.05);而非洲人群中携带CDKAL1基因rs7756992位点G等位基因与A等位基因的人群发生T2DM风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亚洲人群及白种人群中CDKAL1基因rs7756992位点A>G等位基因的突变可能是T2DM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LINC00460在人ccRC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下载611例人 ccRCC的转录组数据以及相应的患者的临床信息,然后提取LINC00460在人ccRCC中的表达谱数据。分析 LINC00460在人ccRCC以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ccRCC组织中LINC00460表达水平均较癌旁组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合患 者临床病理学相关参数分析显示,LINC00460高表达与更高的病理学分期(I/II期vs.III/IV期, OR =2.82, 95% CI =1.96~4.07, P <0.001)、T分期(T1/2vs.T3/4, OR =2.65,95% CI =1.84~3.84, P <0.001)、N分期 (N0vs.N1, OR =7.80,95% CI =2.12~50.40, P =0.007)、M分期(M0vs.M1, OR =3.22,95% CI =1.91~5.61,P <0.001)和组织学分级(G1/2vs.G3/4, OR =2.08,95% CI =1.46~2.95, P <0.001)相关。Cox回归分析 显示,LINC00460是影响患者总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 HR =1.05,95% CI =1.01~1.10, P =0.010)。结论:人 ccRCC组织中LINC00460的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明显升高,其高表达与患者的总生存预后更差相关,因此, LINC00460可能是预测肾癌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静脉注射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9月—2021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并行血管内治疗患者152例。根据血管内治疗后是否使用替罗非班静脉滴注将其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采用1∶ 1比例的倾向评分匹配分析平衡2组的基线资料。观察主要终点包括安全性和有效性。安全性为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任何出血、90 d内复发和病死率;有效性为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90 d预后良好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  结果  最终共纳入患者145例,其中替罗非班组70例,对照组75例,替罗非班组出院时NIHSS评分[4(2, 13) vs. 11(3, 16),P=0.002]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sICH发生率[7(10.0%) vs. 12(16.0%), P=0.284]、90 d预后良好率、任何出血、复发和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倾向性评分成功匹配47对,2组安全性及有效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急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静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是安全的。匹配前替罗非班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患者的出院时NIHSS评分,但在90 d预后良好率上并无获益;匹配后,替罗非班组患者在出院时及90 d的预后良好率均无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