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组织中p16的表达及表达缺失的原因。方法 :取尸体解剖正常垂体标本 6例 ,临床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标本 40例 ,采用蛋白杂交技术检测P16蛋白的表达 ;核酸杂交分析p16基因的纯和性缺失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筛选p16基因突变 ;甲基化分析检测无纯和性缺失和突变的 30例肿瘤组织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40例垂体腺瘤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缺失。核酸杂交 40例标本 10例出现p16基因的纯和性缺失 ,该 10例MRI表现为侵袭性垂体腺瘤。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 ,30例无p16纯合性缺失标本血与肿瘤DNA配对扩增电泳筛选p16第一和第二外显子碱基突变 ,未发现p16的主要编码区第一、第二外显子存在突变。对无p16纯合性缺失和突变的 30例进行甲基化分析发现p16基因启动子存在甲基化。结论 :垂体腺瘤的发生与p16的表达缺失有关 ,其缺失的原因包括p16基因的纯和性缺失和启动子的甲基化 ,p16基因的纯和性缺失是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分子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组织中p16的表达及表达缺失的原因。方法:取尸体解剖正常垂体标本6例,临床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标本40例,采用蛋白杂交技术检测P16蛋白的表达;核酸杂交分析p16基因的纯和性缺失;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筛选p16基因突变;甲基化分析检测无纯和性缺失和突变的30例肿瘤组织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结果:40例垂体腺瘤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缺失。核酸杂交40例标本10例出现p16基因的纯和性缺失,该10例MRI表现为侵袭性垂体腺瘤。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30例无p16纯合性缺失标本血与肿瘤DNA配对扩增电泳筛选p16第一和第二外显子碱基突变,未发现p16的主要编码区第一、第二外显子存在突变。对无p16纯合性缺失和突变的30例进行甲基化分析发现p16基因启动子存在甲基化。结论:垂体腺瘤的发生与p16的表达缺失有关,其缺失的原因包括p16基因的纯和性缺失的启动子的甲基化,p16基因的纯和性缺失是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分子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散发性乳腺癌中p16基因异常甲基化状况及其与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而研究散发性乳腺癌中p16基因异常的表遗传学作用。方法:用甲基化特异PCR(MSP)和SP法研究68例乳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16基因在68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为29%,且其甲基化与肿瘤组织分型、患者居住地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肿瘤患者绝经与否及组织分级无关(P>0.05);P16蛋白在所有肿瘤标本中的表达下降率为51%,在相应癌旁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P16蛋白表达下降与肿瘤患者淋巴结转移及患者居住地明显相关(P<0.05),与患者绝经、组织分级和分型无关(P>0.05);在20例p16甲基化的癌组织标本中,P16蛋白表达下降率(95%),显著高于48例未发生甲基化的乳腺癌标本下降率(3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组织p16基因甲基化检出率与P16蛋白表达下降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506),而p16未发生甲基化的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其蛋白均呈阳性表达。结论:在散发性乳腺癌中p16启动子甲基化改变会明显降低P16蛋白表达,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其蛋白表达下降的重要原因,这种机制更倾向于农村乳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16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情况,并分析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和甲基化PCR(MSP)方法检测47例乳腺癌和20例乳腺增生组织p16蛋白表达及其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乳腺增生组织(48.9%vs.70.0%),启动子甲基化率高于乳腺增生组织(38.3%vs.20.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基因表达下降与其高甲基化呈负相关(r=-0.33,P=0.02);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年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雌激素受体(ER)以及孕激素受体(PR)无关(P>0.05),而与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诱导p16蛋白低表达在乳腺癌早期发生过程中作用有限,但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16基因异常甲基化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胃腺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并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重度异型增生及胃腺癌组织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11.1%、40%和43.3%.胃腺癌组与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及轻-中度异型增生组间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与重度异型增生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p16蛋白阳性率在胃腺癌组、重度异型增生、轻-中度异型增生、萎缩性胃炎组和浅表性胃炎组分别为36.7%、40%、85.7%、83.3%和100%;在19例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病例中,18例p16蛋白缺失.结论 p16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可能是其在胃癌蛋白表达缺失的主要原因.p16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在胃癌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肺癌病人痰细胞中p16基因高甲基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肺癌病人痰标本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域异常高甲基化的改变情况 ,评价该指标作为肺癌辅助诊断分子标记物的价值。方法 运用半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 ,检测 94例原发性肺癌病人痰标本和部分对应肿瘤组织 ,以及 10例慢性炎病例痰标本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改变。结果  74%的肺癌病人痰标本中检测到了p16基因异常高甲基化 ,与传统细胞学相比 ( 4 6.8%) ,痰标本中p16基因异常高甲基化对肿瘤的检出率灵敏度更高 (P <0 .0 1) ;痰细胞中p16甲基化检测和细胞学相结合 ,对肿瘤的检出率可达 86.17%( 81 94)。如果痰标本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域发生高甲基化 ,其对应的肿瘤组织中p16基因亦为高甲基化。 10例慢性炎病人痰标本中仅 3例检测出p16基因甲基化。结论 痰标本中p16基因甲基化是临床肺癌辅助诊断的有效分子生物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肝细胞性肝癌(HCC)病人癌组织及血浆中多肿瘤抑制因子p16和结肠腺瘤样息肉基因(APC)的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状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86例HCC病人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血浆标本中p16、APC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状态,以24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24例正常肝组织未检出p16和APC基因的异常甲基化。癌组织p16基因甲基化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和对应的血浆标本(χ2=67.48、6.72,P<0.05)。癌组织中APC基因甲基化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和对应的血浆标本(χ2=18.03、29.16,P<0.05)。肝癌组织及对应血浆标本p16、APC基因甲基化的一致率分别为65.4%、43.3%。HBsAg阳性组肝癌组织及其对应血浆标本p16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HBsAg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5.67,P<0.05)。结论 p16、APC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导致的基因沉默可能与HCC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3例舌癌、20例舌良性疾病标本、14例正常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16蛋白在舌癌组织中的阳性率(23.3%)显著低于舌良性疾病和癌前病变标本及正常舌组织的阳性率(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26例患者中,p16蛋白阳性率(7.7%)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17例患者中p16蛋白阳性率(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分化舌癌p16蛋白阳性率(0)低于高/中分化舌癌(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6蛋白在舌癌的癌变及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可望为舌癌临床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的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食管鳞癌组织中p16基因缺失及甲基化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p16基因表达缺失的机制.方法:采用PCR、DHPLC、MSP及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5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相应的间变组织和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p16基因的缺失、突变、甲基化状态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p16蛋白均为正常表达(45/45,100%),间变和癌组织中异常表达率分别为84.4%(38/45)和91.1%(41/45),3者间异常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03,P<0.001).p16蛋白表达异常的41例癌组织中,纯合型甲基化发生率为80.48%(33/41),杂合缺失发生率58.53%(24/41),不缺失发生率41.46%(17/41),均高于p16蛋白表达正常的癌组织.结论:该地区食管癌组织中p16基因主要通过纯合型甲基化失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p7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对转录表达影响。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和半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20例正常鼻咽上皮组织、54例鼻咽癌组织中p7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转录表达水平,分析鼻咽癌组织中p73基因甲基化与临床资料的关系以及p73基因甲基化对转录表达的影响。结果 54例鼻咽癌组织中p7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为38.89%(21/54),而正常鼻咽上皮组织中未检测到p7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两组间p7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咽癌组织中p7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临床资料无关。21例甲基化鼻咽癌组织p73基因相对转录表达水平为1.04±0.64,33例非甲基化鼻咽癌组织p73基因相对转录表达水平为1.51±0.75,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20例正常鼻咽上皮组织p73基因相对转录表达水平为1.12±0.31。结论鼻咽癌组织中p73基因甲基化与转录表达相关,是基因表达调节的一种重要方式,p73基因甲基化具有肿瘤特异性,p73基因甲基化与鼻咽癌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郑传铭  葛明华  凌志强  谭卓  徐家杰  陈超 《浙江医学》2010,32(12):1763-1766
目的 探讨RUNX3基因的异常表达与人涎腺腺样囊性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以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qM-SP)法检测41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及其相应的正常涎腺组织中RUNX3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并比较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同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其中19例腺样囊性癌及其匹配的正常涎腺组织中RUNX3蛋白的表达,以分析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实时定量qMSP结果显示腺样囊性癌及其相应正常涎腺组织中其RUNX3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48.81±5.81)%和(27.98±3.84)%,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腺样囊性癌中RUNX3蛋白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匹配的正常涎腺组织中的表达(P<0.001),提示RUNX3基因甲基化是引起RUNX3蛋白表达下调的原因之一,也与肿瘤的发生相关.结论 RUNX3基因启动子5'-CpG岛高甲基化在人涎腺腺样囊性癌中是一高频分子事件,与该基因的表达缺失显著相关,是RUNX3基因表达缺失的主要机制之一.RUNX3基因甲基化与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喉鳞状细胞癌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及蛋白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喉癌的关系。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RASSF1A基因在48例喉癌组织、相对应癌旁组织及48例正常人外周血中的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喉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人外周血中RASSF1A表达情况。结果:在48例喉癌组织、相对应的癌旁组织和48份正常人外周血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分别有34例(70.83%)、11例(22.92%)和6例(12.50%)发生了甲基化, 喉癌组织甲基化程度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人外周血(P<0.05)。在48例喉癌组织中27例(56.25%)不能正常表达RASSF1A蛋白,而相对应癌旁组织中仅有8例(16.67%),喉癌组织中RASSF1A蛋白的表达程度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启动子区发生甲基化的34例喉癌组织中共有25例(73.53%)呈弱阳性,而7例未发生甲基化的喉癌组织中为1例(14.29%),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喉癌的发生有关,有望成为喉癌诊断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中p16、p1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特异性甲基化PCR(MSP)法检测3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肿瘤组织和5例正常肝脏组织中p16、p1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肿瘤组织中p16和p15基因启动子区分别有53.3%(16/30,P〈0.05)和46.7%(14/30,P〉0.05)甲基化,5例正常组织中未发现甲基化。两基因甲基化与原发性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及HBsAg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两者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中有协同性(相关性和一致性)。结论p16、p15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发生频率很高,可能对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16基因甲基化及蛋白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CR)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 21例肺良性疾病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肺良性疾病中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低于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01),p16基因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明显的相关性(P<0. 05);肺良性疾病中p16蛋白阳性率高于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07); p16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明显的相关性(P<0. 05)。p16甲基化和p16蛋白表达缺失存在相关性(P=0.004)。结论 p16基因甲基化及蛋白的表达情况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p16基因甲基化及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16基因甲基化及蛋白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CR)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21例肺良性疾病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肺良性疾病中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低于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01),p16基因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肺良性疾病中p16蛋白阳性率高于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07);p16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p16甲基化和p16蛋白表达缺失存在相关性(P=0.004).结论 p16基因甲基化及蛋白的表达情况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检测82例乳腺癌组织及30例乳腺良性病变的甲基化状态。结果:乳腺癌组织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为30.5%。乳腺癌患者癌组织p16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与肿瘤分期、肿块的大小、病理类型、月经状况、淋巴结转移、激素受体和家族史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p16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是一个早期事件,有可能作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筛查的一个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对Kiss-1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性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26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Kiss-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Kiss-1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83.33%)高于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30.16%)(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组Kiss-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阴性组(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T3+T4组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高于T1+T2组(P<0.05),但Kiss-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低于T1+T2组(P<0.05);
中和低分化组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高于高分化组(P<0.05),Kiss-1基因mRNA表达水平低于高分化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甲基化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但Kiss-1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远处转移组Kiss-1基因启
动子甲基化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组(P<0.05),但Kiss-1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无转移组(P<0.05)。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大小无明显关联(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Kiss-1基因表达
水平及结直肠癌的恶性转化特性(特别是转移)有关联,Kiss-1基因甲基化状态有望成为评估结直肠癌转移风险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p16在食管癌变过程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16基因在食管癌变过程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16基因在17例癌变组和40例非癌变组中的表达。结果 p16在癌变组中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 p16基因的表达和食管癌的发生有关,p16基因表达的变化可能是食管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