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SHS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按常规进行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结果治疗两周后,两组Fugl-Merey(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SA)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表现更明显(P〈0.01)。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SHS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拟通窍利咽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纽,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窍利咽针刺法。以吞咽功能的变化为主要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脑卒中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3年8月间我院诊治的脑卒中后伴吞咽障碍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康复训练以及神经肌肉电刺激),均治疗1个月后,采用标准吞咽功能(SSA)评分对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比较,并对比2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的SSA评分分别为36.8±6.7分和33.4±6.2分,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85,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SSA评分分别为37.0±6.8分和23.7±5.5分,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013,P〈0.01);治疗前2组患者SS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吞咽功能的恢复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7.8511,P〈0.01)。对照组治愈8例,有效21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4.4%(29/45);观察组治愈17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9%(40/4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7.5155,P〈0.01)。结论:进行脑卒中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陈惠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4):112-1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合并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以及减少吞咽障碍所引起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实验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的基础上,给予不同的饮食指导和心理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实验组吸入性肺炎8例(13.3%),对照组吸人性肺炎17例(2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进行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和心理护理,不仅可减少吸人性肺炎的发生,而且可提高患者的日常能力和生活质量,对脑卒中患者的最终预后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及功能训练配合药物治疗在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重塑中的作用。方法对126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进行针刺、吞咽功能训练配合药物治疗,对治疗4周后的疗效作吞咽障碍的康复评定,并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在治疗后4周,综合治疗组有效率为86.1%,对照组有效率为42.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综合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以生物反馈配合门德尔松手法为主的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3例),对31例治疗组施以生物反馈配合门德尔松手法为主的综合康复疗法对吞咽障碍进行康复训练,并与33例对照组以生物反馈配合综合康复疗法对吞咽障碍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用洼田俊夫饮水试验评价吞咽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经秩和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以生物反馈配合门德尔松手法治疗为主的综合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仿生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引起的假性球麻痹症候群的疗效和对其作用机制的探讨。方法将2005年5月~2009年5月收治的150例脑卒中并发假性球麻痹症状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仿生电刺激治疗,经三个疗程的治疗后再次进行吞咽、构音障碍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吞咽功能、言语清晰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仿生电刺激治疗对改善假性球麻痹症候群有比较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陈琴  刘丽  林智  谢昀  王小月  张翅  刘磊 《中医学报》2016,(5):756-760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治疗。全部疗程结束后,通过吞咽功能评分,洼田饮水试验前后脉冲血氧饱和度下降值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测定值3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患者吞咽功能,误吸和营养不良改善状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对照组76.7%(P0.05);吞咽功能评分、洼田饮水试验前后脉冲血氧饱和度下降值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误吸和营养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冠脉搭桥患者的麻醉手术前附加单侧星状神经节阻滞,观察麻醉及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择在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手术患者24例,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组)与对照组(N组)。每组12例。S组在麻醉前行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两组在麻醉方法和手术过程相同。记录并分析麻醉及手术过程中MAP、HR、RPP变化。结果:SGB组在气管插管、劈胸骨时点MAP与RPP明显低于N组(P〈0.01),HR低于N组(P〈0.05),在转流过程中MAP低于N组(P〈0.05),在转流后RPP低于N组(P〈0.05)。结论:单侧星状神经节阻滞能够减轻冠脉搭桥患者围术期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会厌逐瘀汤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会厌逐瘀汤结合针刺及吞咽康复训练和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吞咽康复训练及西药治疗,连续治疗2疗程,观察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自身对照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显示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李本夫  张怀安  李召鹏 《吉林医学》2013,(31):6483-6485
目的:观察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增加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洼田饮水测试及滕岛一郎吞咽功能评分、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住院治疗15 d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评级及滕岛一郎吞咽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吞咽功能均提高,但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吞咽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早期功能锻炼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合伴吞咽障碍患者56例。观察组30例,给予早期功能锻炼;对照组26例,给予常规指导。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及吞咽功能评分比较。结果(1)治疗前两组吞咽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19〉0.05),治疗后两组吞咽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53.8%(14/26)、76.6%(23/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37,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行早期功能锻炼,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吞咽功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脑损伤后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患者治疗4周的临床疗效差异,并探索两类患者对康复治疗敏感性不同的原因。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损伤球麻痹患者70例,其中假性47例,真性23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给予综合性的吞咽康复治疗4周,所有患者治疗方式和时间相同,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以及吞咽X线荧光透视(video 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评定治疗前后的吞咽障碍程度,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ANOVA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评估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治疗的疗效差异。结果  康复治疗4周后,洼田饮水试验、SSA及VFSS的评估结果均证明,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障碍改善程度优于真性球麻痹患者。结论  假性球麻痹对吞咽康复治疗敏感性高,康复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骆莉  王淑秀 《现代医学》2014,(8):895-898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联合酸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运动训练及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治疗,实验组采用综合康复训练联合酸刺激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时吞咽功能、营养状况。结果:治疗4周时,实验组患者Burk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VF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ALB、TG、TC、BMI、TSF与组内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升高(均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血ALB、TG、TC、BMI、TS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联合酸刺激能更有效地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增加营养摄入,从而促进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许金波  韩辉  童光磊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2):2119-2122
  目的  观察在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吞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头针治疗脑性瘫痪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就诊的脑性瘫痪吞咽障碍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头针组与康复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康复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吞咽康复训练,头针组在康复组基础上加用头针治疗,头针穴取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下2/5,2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 d,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吞咽障碍造影评分量表(VDS)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级、进食能力分级系统(EDACS)评级、吞咽障碍调查表(DDS)评分。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VDS评分、DD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洼田饮水试验评级、EDACS评级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头针组VDS评分[(29.20±1.99)分]、DDS评分[(10.55±1.63)分]低于康复组[(31.30±3.92)分、(11.80±1.58)分,均P<0.05]。头针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EDACS评级改善程度优于康复组(均P<0.05)。  结论  在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吞咽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头针能提高脑性瘫痪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分析康复治疗应用于脑卒中急性期吞咽困难的治疗效果.方法 资料选自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在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诊治为脑卒中急性期吞咽困难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2组,每组47例,对照组行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行综合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恢复情况.结果 经3周治疗后,2组患者吞咽障碍程度评分与吞咽功能评级均有提升,但观察组咽障碍程度评分与吞咽功能评级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急性吞咽困难患者有显著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治呛四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观察组应用针刺治呛四穴配合吞咽训练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吞咽训练。2组均治疗4周后以洼田饮水试验结果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6.67%,2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呛四穴配合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基础训练、吞咽功能训练及相关心理护理,治疗组患者同时配合穴位按摩。两组的治疗周期均为28 d。采用洼田咽水试验及《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量表》评价患者的吞咽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洼田咽水试验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量表》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配合吞咽训练能够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中风后吞咽障碍康复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作用。方法将128例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治疗组(9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技术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康复技术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吞咽障碍等级与评分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8%,治疗组为94.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吞咽障碍评分与等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现代康复技术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达到改善吞咽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口腔康复法联合雪克运动对脑梗死引起吞咽障碍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者分成4组,即常规治疗组、口腔康复组、雪克运动组、联合治疗组.实验前4组患者进行吞咽障碍分级评价(VFSS)和生活质量评价(SWAL-QOL)后,对于4组患者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其中口腔康复组辅以口腔康复法,雪克运动组给予雪克运动指导,联合治疗组给予口腔康复法联合雪克运动.经过为期4周的治疗和康复后再次评价上述两项.结果 治疗前4组患者VFSS得分和SWAL-QOL得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发现4组患者吞咽障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VFSS得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38),其他三组治疗前后VFSS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4组患者VFSS得分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且联合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其他组,其总有效率为96.67%,而常规治疗组、口腔康复组、雪克运动组分别为26.67%,66.67%,70.00%.同时,治疗后联合治疗组SWAL-QOL得分明显高于其他组,其SWAL-QOL得分为(187.30±10.68)分,而常规治疗组、口腔康复组、雪克运动组分别为(140.10±16.62)分,(161.47±24.53)分,(163.97±23.91)分.结论 对于脑梗死引起吞咽功能障碍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口腔康复法联合雪克运动,可以有效改善其吞咽障碍的程度,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