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1篇
肿瘤学   8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Tet调控下体外抗生素诱导基因治疗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可行性。方法构建人乳腺癌BALB/C裸鼠移植瘤模型,制备有感染活性的重组逆转录病毒RevTRE/HSVtk与RevTet-On。观察体外强力霉素(Dox)诱导,丙氧鸟苷(GCV)和逆转录病毒作用后移植瘤生长的变化及组织病理改变,分析其对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调控性治疗作用。结果乳腺癌裸鼠治疗后,肿瘤体积明显减小,生长受抑,生存周期延长,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瘤体HE染色显示治疗组肿瘤局部有炎性细胞浸润和强嗜酸性细胞。RT-PCR结果显示Dox诱导后瘤体组织HSVtk表达较明显。结论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Tet调控,可以在体外抗生素Dox诱导下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进行基因治疗,杀伤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2.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损伤的修复与再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神经损伤是人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神经损伤修复的显微外科手术已达到相当精确的程度,但术后功能恢复并不十分理想.本文从分子水平探讨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在胚胎发育、神经损伤与修复中的作用、机理及其临床应用前景,为临床神经修复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并对治疗后一天、一周及三周的疗效作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MESSS)评分,与对照组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治疗后24小时溶栓治疗组有26.3%达到治愈标准,对照组仅5%;在治疗后一周,溶栓组有57.9%的病例达到治愈标准,对照组中只有1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效果差异显著;在病程第三周,溶栓组治愈率达68.4%,对照组为45%,无明显差异。结论 研究表明溶栓治疗对于改善急性期神经功能损害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CT引导脑内注射入类酪氨酸羟化酶基因腺相关病毒载体(AAV—hTH)对神经细胞的转染能力,以及对帕金森病(PD)猴的治疗效应。方法 经右侧颈内动脉注射1-甲基4-苯基-1,2,3,6一四氢吡啶(MPTP)制作6只偏侧帕金森病恒河猴模型,经CT引导将AAV—hTH注入5只帕金森病猴右侧尾状核内,观测猴模型的行为学改变6个月以上,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LPC)测定转染后尾状核内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并以免疫组化检测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CT引导定位穿刺有实时操作、定位精确、微创的优点。所有注射AAV—hTH的偏侧PD猴模型术后2周即有帕金森病症状改善,持续6个月以上,其中1只动物阿朴吗啡旋转实验示完全停止了帕金森病旋转现象,其余动物旋转次数较术前减少约42%~70%。实验侧与健侧尾状核区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比值较未治疗模型增高。免疫组化染色见穿刺针道部位有大量TH阳性细胞;RT—PCR检测到实验侧尾状核区有TH-mRNA存在;而对照侧尾状核区、其他部位脑组织与心、肝、肾组织及未注射模型实验侧尾状核区均未见阳性发现。结论 CT引导立体定向穿刺PD猴尾状核注入AAV—hTH能使TH基因精确地在特定部位有效表达,提高尾状核区DA含量,改善模型猴症状,研究结果提示这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PD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模型的方法。为临床基因治疗PD的研究提供了实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前研究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再生的作用是神经科学的热点之一。本文就神经信息网络和调控因子BDNF的关系对神经再生的机制、意义及研究进展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侧脑室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侧脑室穿刺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侧脑室穿刺引流及生理盐水冲洗、尿激酶脑室内注射的方法对 4 6例脑室出血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 18例 ,显著进步 5例 ,进步 9例 ,无变化 5例 ,恶化 9例。结论 :侧脑室引流是一种治疗脑室出血的安全简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生后颅腔内容物增多,引起颅内高压,脑组织移位形成脑疝,对脑干产生继发性损伤;也可引起广泛脑血管痉挛(CVS),造成脑缺血、缺氧,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障碍甚至衰竭,这些都是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最大限度地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减少CVS的发生,减轻脑水肿,缓解颅内高压是治疗的关键。但在我国目前医疗状况下,  相似文献   
8.
简易雪旺氏细胞培养方法及用于凋亡实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一种快速简便的雪旺氏细胞培养方法以期获得研究神经再生的细胞材料并用于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方法:采用两次差速贴壁结合Ara-c法获得雪旺氏细胞,加入过氧化氢并经1%的碘化吡啶(PI)染色观察雪旺氏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采用该法能获得较纯的雪旺氏细胞,加入过氧化氢后经1%的碘化(PI)杂色雪旺氏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凋亡。结论:过氧化氮产生的氧自由基能诱导细胞的凋亡,提示在神经组织的创伤过程中神经胶质细胞的凋亡可能与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作用即生物体内多个基因共突变时,会造成无法被机体本身调控机制修复的DNA损伤,引发细胞凋亡。以DNA损伤反应与修复网络为背景,通过细胞信号通路中关键位点基因的共突变,来解决肿瘤细胞治疗过程中的凋亡逃避,为特定基因遗传背景的肿瘤治疗提供了特异性、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通常伴有brca基因缺陷,对其合成致死作用的发现和深入研究也为恶性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针对目前研究较为透彻的合成致死基因位点的作用原理及意义进行概述,包括brca、p53、atm/atr等。同时讨论了合成致死作用在自杀基因系统和药物化疗两种恶性肿瘤治疗方案中可能存在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杀基因疗法是肿瘤治疗的方法之一。腺相关病毒(AAV)载体介导的自杀基因疗法尤其备受关注。通过对AAV载体的选择改建,调控外源基因的有效表达,提高基因转染的效率,充分发挥自杀基因的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本文就AAV载体及其介导的自杀基因疗法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