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与罗格列酮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54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予以厄贝沙坦加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给予厄贝沙坦加罗格列酮治疗,共3个月。治疗前后观察:血压(SBP/DBP)、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2h餐后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罗格列酮在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阶段疗效肯定,两药联用在延缓DN进展方面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血压正常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其尿白蛋白排泄率(AER) 均在20~200μg/min,所有患者经控制饮食,口服降血糖药物和(或) 采用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空腹<7.01mmol/L,餐后2h血糖< 10mmol/L.随机分成2 组,A组为治疗组(30例),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10mg/d,B 组为对照组(30例),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加用安慰剂,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PG) 、餐后血糖( PBG) 、尿微量白蛋白(ALB) 、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 等.结论 依那普利能有效地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石雯之  李志成 《中国医药导刊》2013,(8):1401-1402,1404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的疗效。方法:将98例E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9)与观察组(n=49),对照组患者仅接受降血糖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降血糖治疗基础上再联合使用罗格列酮、卡托普利。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胱抑素C(Cys C)、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UAER、FPG、HbA1c、Cys C、DBP、S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经疗效评价,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Z=5.972,P<0.05)。③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罗格列酮联合卡托普利可显著改善EDN患者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70例早期DN随机分为治疗组(n=35)与对照组(n=35)。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依那普利10~20mg,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通心络胶囊3粒口服,每日3次。疗程均为14周。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微量白蛋白(ALB)、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血清钾(K+)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TC、TG及尿ALB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FBG、Cr、BUN均有所下降,血钾有所上升,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尿ALB明显下降(P<0.01),余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早期DN能显著降低TC、TG,明显减少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可有效控制和延缓早期DN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对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8名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照组38例,继续原降糖药治疗。疗程16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变化。结果两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下降。在降低血清胰岛素、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可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在原控制血糖方案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4mg/d,观察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BG)、早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C-反应蛋白(CRP)、C肽。结果患者FBG、2hPBG、HbA1C、SBP、DBP、TG、UAER、CRP、C肽下降及HDL—C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罗格列酮在降糖的同时亦可减少尿蛋白排泄,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UAlb)定量检测结果,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DM)组60例和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DN)组60例,观察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TG)等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DN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DN组患者的病程较DM组长(P< 0.01),年龄、SBP、DBP和FPG均高于DM组(P< 0.05~P<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SBP、DBP、HbA1c、TG和TC均为D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1).结论: 年龄、病程、高血糖、高血压及脂代谢紊乱是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罗格列酮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CRP、PAI-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虎子颖  赵建伟 《中原医刊》2007,34(20):27-28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 78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原有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方法 分至罗格列酮组及安慰剂组,进行6个月的临床观察,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胰岛素(FINS)、CRP、PAI-1、UAER,比较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罗格列酮治疗6个月患者FPG、HbA1 c、TG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下降,HDL-C则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RP、PAI-1、UAER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出现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罗格列酮治疗,不仅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还可降低患者体内部分炎症因子及微量白蛋白的水平,可能对延缓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有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罗格列酮4mg,Qd,共12wk。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监测空腹血糖(FBG)、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CRP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CRP和UAE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罗格列酮可明显降低早期DN患者的UAER和CRP水平,从而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讨论氯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治疗组 (DM组 )及氯沙坦治疗组 (DV组 ) ,检测各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脉压 (MAP)。结果 :①氯沙坦治疗 8周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比治疗前有显著减少 (P <0 .0 1) ;②DM组和DV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无显著变化 ;③氯沙坦治疗 8周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SBP、DBP、MAP均有显著下降 (P <0 .0 5 )。结论 :氯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肾病糖化血红蛋白等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延毅  肖柏春  龙红英 《西部医学》2007,19(6):1067-106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收缩压(SBP)之间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医生及早防治.方法 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和非糖尿病肾病组,测定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HbA1C总胆固醇(TC)、HbA1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BP.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FBG、LDL-C、TG、TC、SBP均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P<0.01).结论 早期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缩短病程,是防止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381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normal albuminuria,NA)组、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组、临床白蛋白尿(clinical proteinuria,CP)组。比较3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尿酸(uric acid,UA)以及空腹C肽(fasting blood C-peptide,C-P)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N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年龄、病程、WHR、SBP、DBP、LDL-C、TC、HbA1c、C肽、UA等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SBP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29、1.088,P值均小于0.05)。结论 DN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与糖尿病病程及SBP独立相关,重视对DN相关因素的监测与评价有助于DN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139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代谢异常与肾损害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脂代谢异常与肾损害的相关关系.方法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量将139例2型糖尿病肾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24 h尿白蛋白<30mg)、微量白蛋白尿组(30mg≤24 h尿白蛋白<300mg)和临床白蛋白尿组(24h尿白蛋白≥300mg);并设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测定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1)4组间年龄、体重指数(BMI)差异均无显著意义(F=1.42,P>0.05);DN组间病程、FBG和HbA1c的差异无显著意义(F=3.13,P>0.05).(2)3个DN组间,TG和LDL-C均显著升高(F为4.71和5.11,P<0.05),而HDL-C明显降低(F为4.37,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尿白蛋白排泄量与FBG和TG水平成正相关(R2=0.182).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代谢的异常以TG升高为主,随病程进展伴LDL-C增高及HDL-C减低.血糖和TG是尿白蛋白排泄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与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吴刚  范小云  李襄君 《四川医学》2010,31(5):629-630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用对2型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1月~2009年9月本院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96例,采用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进行为期12周的用药观察。结果治疗12周后,96例糖尿病患者FPG、2h PG及HbA1c均明显下降(P〈0.01),FINS及IR也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TC、TG、SBP、DBP均明显下降(P〈0.01),HDL-C较治疗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DL-C、BMI、WC均较治疗前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UAER和24 h尿白蛋白明显降低(P〈0.01),Cr、BUN较治疗前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应用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周方敏  来芳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436-2438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前列地尔组(60例)和丹参注射液+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饮食、降糖、控制血压及调脂治疗;前列地尔组另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20μg,1次/d);联合治疗组另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20μg,1次/d)及丹参注射液(20 ml,1次/d),总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素氮(BUN)、肌酐(Cr)、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TC、TG、LDL-C)、Cr、BUN、UAER、β2-MG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HDL-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前列地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能够有效治疗早期DN。  相似文献   

16.
观察非诺贝特联合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血压、血脂、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55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用调脂饮食联合非诺贝特(200mg.次-1口服,1次.d-1)、缬沙坦(80mg.次-1口服,1次.d-1)治疗,对照组采用调脂饮食联合缬沙坦(80mg.次-1口服,1次.d-1)、安慰剂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2组患者血压(SBP、DBP)、血脂(TG、TC、HDL-C、LDL-C)及FPG、FINS、ISI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8周后血清TC、TG、LDL-C、FPG、FINS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而血清HDL-C、ISI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对照组治疗8周后血清TC、TG、LDL-C、FPG、FINS水平均较治疗前也略有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血清HDL-C、ISI水平均较治疗前略有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非诺贝特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可改善脂质谱及胰岛素抵抗,能较好地控制血压,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氯沙坦和卡托普利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59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和卡托普利联合治疗组(n=29)及卡托普利组(n=30),疗程均为1年。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h尿蛋白、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钾(K+)、总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和卡托普利组均有明显降压、减少尿蛋白、降血尿素氮、血肌酐的作用,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联合治疗组尿蛋白降低程度与卡托普利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治疗组SBP、DBP、BUN、Cr降低幅度较卡托普利组更为明显;两组FBS、Hbalc、K+、CH、TG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更有效、更合理,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83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3个治疗组,即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750mg/d)、联合治疗组(二甲双胍750mg/d+罗格列酮4mg/d)和罗格列酮组(罗格列酮4mg/d),连续治疗12周;另选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25例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检测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血糖(FPG)、血浆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同时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mass index,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t index,HOMA-IR),并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flow-medimed dilatation,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endothelium independent dilatation,EID)。结果:治疗前糖尿病各组BMI,TG,TC,LDL-C,FPG,HbAlC,HOMA-IR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HDL-C,NO,FMD和EID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1)。治疗后糖尿病各组TG,FPG,HbAlC,HOMA-I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和罗格列酮组FINS较治疗前下降(P〈0.05);HDL,NO,FMD和EI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但二甲双胍组HDL,FINS,NO和FMD较治疗前无变化。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用罗格列酮治疗可显著升高血NO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而二甲双胍对上述指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66例代谢紊乱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对比观察肥胖和非肥胖2型糖尿病(DM)的代谢状态,探讨2型DM肥胖患者代谢紊乱的特点。方法128例2型DM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和非肥胖2组,肥胖组66例,非肥胖组62例。检测两组血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BUA)、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并进行比较。结果2型DM肥胖组收缩压(SBP)、BUA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5);HDLC肥胖组患者明显低于非肥胖组(P<0.05);2型DM肥胖组Fins、TG、LDLC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1);肥胖组舒张压(DBP)、TC、FPG、HbA1c较非肥胖组略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的2型DM患者有着严重的代谢紊乱,对肥胖的2型DM患者应进行综合治疗,改善其代谢紊乱,控制和减慢血管并发症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方法:62例住院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和降血压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rate,UAER)、血肌酐(Sc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UAER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UAER、Scr、LDL-C、TC、TG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UAER、Scr、LDL-C、TC、T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安全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