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探讨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状态及其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取样选取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160名,利用一般资料问卷,激惹、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IDA)、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调查其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情况。结果: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状态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焦虑、抑郁、外向型激怒和内向型激怒;应对方式中选择积极应对的面对、回避,消极应对的屈服,得分分别为(10.32±2.76)、(18.39±3.24)和(15.08± 2.96)分;社会支持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相关分析显示,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状态各维度得分与积极的应对方式即面对和回避得分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消极的应对方式屈服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状态各维度得分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结论: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较明显,消极的应对方式可能加重其心理问题,而积极的应对方式和更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改善不良心理状态,临床可以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背景 目前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患者心态对于疾病的发展至关重要,医学应对能很好地体现患者的心理状态,若熟知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并找出影响因素,则可有目的地针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以达到有效治疗目的。目的 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4月于锦州市、承德市各1所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22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中文版医学应对问卷(MCMQ)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评分分别为:面对维度(18.3±3.3)分,回避维度(14.3±4.0)分,屈服维度(11.8±3.4)分|应对方式各维度评分在不同文化程度、地域、居住方式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病程、医疗负担方式、性别、居住方式进入面对维度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P<0.05);文化程度、病程、地域、医疗负担方式进入回避维度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P<0.05);仅文化程度进入屈服维度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医学应对方式中面对维度、回避维度、屈服维度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应加强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对患者有区别地进行心理疏导,促进身心健康,提升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综合社会支持对提高乳腺癌化疗期患者应对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乳腺癌患者化疗期的应对能力和生命质量的效果。方法两组乳腺癌化疗期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综合社会支持组(干预组)在常规处理措施基础上,采用综合社会支持,评价两组患者入院后1 d和30 d的领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PSSS)、医学应对问卷(MCMQ)以及癌症康复评价简表(CARES-SF)评分。结果入院后30 d,两组患者家庭外支持评分明显高于入院后1 d(P〈0.05,P〈0.01),家庭内支持评分干预组明显高于入院后1 d(P〈0.05);两组患者MCMQ3个维度:面对、回避、屈服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0.01);干预组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和与医务人员关系维度评分明显下降(P〈0.01)。组间比较,入院后30 d,干预组患者家庭内支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家庭外支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以及与医务人员关系三个维度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综合社会支持能提高乳腺癌化疗期患者生命质量,增强患者的正性应对。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的进行测量,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对50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在“回避”和“屈服”应对方式的得分高于常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面对应对方式中,不同职业、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患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回避应对方式中,不同性别、职业、年龄患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 )。屈服应对方式中,不同职业、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患者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倾向采用“回避”和“屈服”的应对方式。年龄、性别、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情况均为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应对方式的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伤残接受度与应对方式及抑郁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2年6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残疾接受度量表(ADS-R)、医学应对量表(MCMQ)、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患者伤残接受度、应对方式、抑郁程度,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合并功能障碍器官个数、肢体麻木状况、年龄、职业不同的患者ADS-R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6例患者中,伤残接受度为低度的有29例,中度有52例,高度有15例。其中屈服应对、回避应对、SDS评分中,高度接受患者<中度接受患者<低度接受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对应对评分中,高度接受患者>中度接受患者>低度接受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DS-R评分与屈服应对评分、回避应对评分、SDS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面对应对评分呈正相关(P<0.05)。SDS评分与屈服应对评分、回避应对评分呈正相关(P&l...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FCR)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接受术后化疗的乳腺癌患者280例。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癌症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患者的FCR水平、焦虑抑郁程度、社会支持水平进行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280份,回收有效问卷270份,有效回收率为96.4%。乳腺癌患者FoP-Q-SF得分为(36.8±10.7)分,≥34分者171例(63.3%),生理健康维度得分为(19.3±5.5)分,社会家庭维度得分为(17.5±6.2)分。HADS得分为(16.6±7.4)分,焦虑分量表得分为(8.9±4.3)分,抑郁分量表得分为(7.8±3.9)分。PSSS得分为(59.9±13.9)分,家庭内支持维度得分为(21.7±5.1)分,家庭外支持维度得分为(38.2±9.8)分。不同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分期、疗效评价的乳腺癌患者FoP-Q-SF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HADS得分与FoP-Q-SF得分呈正相关(r=0.665,P<0.01);PSSS得分与FoP-Q-SF得分呈负相关(r=-0.464,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3.908)、婚姻状况(t=-3.218)、HADS得分(t=11.327)、PSSS得分(t=-4.672)是乳腺癌患者FoP-Q-SF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FCR检出率较高,年龄、婚姻状况、焦虑抑郁、社会支持是影响乳腺癌患者FCR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照顾者反应对浙江省温岭市某医院肝硬化患者疾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中文版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和中文版照顾者反应评估量表对326例肝硬化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探讨照顾者反应对肝硬化患者疾病应对方式的影响。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肝硬化患者面对、屈服、回顾评分与照顾者反应中的健康问题、时间安排受打扰、经济问题、家庭支持缺乏等均为显著负相关(P<0.05),与自尊显著正相关(P<0.05);屈服和回避评分与健康问题、时间安排受打扰、经济问题、家庭支持缺乏均显著正相关(P<0.05),与自尊显著负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收入、肝硬化病程、疾病分期和照顾者反应均是肝硬化患者疾病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结论:照顾者的支持对肝硬化患者选择积极的疾病应对方式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80例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国内常模相比较。结果 BPH患者的SF-36各维度评分明显低于中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与国内常模比较,BPH患者术前的回避和屈服等维度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面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PH患者的SF-36各维度评分与MCMQ面对维度评分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回避和屈服等维度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老年BPH患者的应对方式对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影响,护理人员应协助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促进其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75名颅脑损伤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颅脑损伤患者主要照顾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回避和屈服等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面对评分明显低于国内常模,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颅脑损伤患者主要照顾者的SAS和SDS评分与面对评分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回避和屈服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颅脑损伤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对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引导其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的整体护理联合积极心理学干预在癫痫患者PET-MRI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2年10月78例行PET-MRI检查的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多学科的整体护理联合积极心理学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 CM Q)评分,候诊时间和检查时间、图像合格率、检查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MCM Q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MCM Q中回避和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CM Q中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候诊时间、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检查依从度和图像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多学科的整体护理联合积极心理学干预缓解PET-MRI检查癫痫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建立积极应对方式,提高检查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入院时的医学应对方式以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学应对量表(MCMQ)测试126例冠心病入院时医学应对方式,内容包含有面对、回避、屈服3大类应对策略。结果126例冠心病患者入院时面对、回避应对方式得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屈服应对得分低于常模(P<0.05);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之间的3种应对方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60岁与<60岁者的回避应对得分、不同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患者的面对应对方式得分、既往治疗史不同患者的屈服应对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者选择直接面对的应对方式与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有关(β=0.297,P<0.01)。结论了解冠心病患者住院初期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医护人员实施针对性的心理行为干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余菊芬  魏欣  苏诚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9):1084-1089
背景 脑瘫、自闭症、智力障碍等特殊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需要持续的康复训练,而家庭在此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医学应对方式会影响孩子的康复过程和疗效。目的 调查了解特殊儿童家庭医学应对方式,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相关人员进行健康宣教和康复指导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6—8月,采用三阶段抽样法抽取调查对象,即第一阶段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抽取四川省8个市/州,第二阶段在抽取的8个市/州中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各抽取2家有脑瘫、自闭症和智力障碍等特殊儿童就读的学校和/或进行康复的机构,第三阶段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第二阶段抽取的学校或机构的特殊儿童的家长为调查对象。采用特殊儿童及其家庭基本情况问卷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292份,有效回收率为91.3%。将特殊儿童家庭医学应对方式得分与常模比较,分析特殊儿童家庭医学应对方式现状,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特殊儿童家庭医学应对方式倾向面对者142名(48.6%),回避者30名(10.3%),屈服者120名(41.1%)。特殊儿童家庭面对、回避维度得分低于常模,屈服维度得分高于常模(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疾病诊断、残疾等级、自理能力、康复救助情况、母亲文化程度和父母婚姻状况是面对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父亲文化程度和家庭年收入是回避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残疾等级、康复救助情况、父亲文化程度、父母婚姻状况和家庭年收入是屈服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特殊儿童家庭医学应对方式有待改善;疾病诊断、残疾等级、自理能力、康复救助情况、父/母亲文化程度、父母婚姻状况和家庭年收入为影响家庭应对方式的主要因素,应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对家长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改变家庭消极应对的现状,提高特殊儿童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脑卒中患者病耻感现状,探讨脑卒中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明确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定点连续取样法按纳排标准抽取324例住院脑卒中患者,应用脑卒中患者病耻感量表、健康认知评价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简化版、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脑卒中患者病耻感总分(45.36±11.76)分.脑卒中患者病耻感与负性认知评价、屈服应对方式、回避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5);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面对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5).脑卒中患者病耻感影响因素中,负性认知评价总效应值0.023;心理弹性总效应值-0.601;社会支持总效应值-0.234;回避应对方式总效应值为0.110.结论 脑卒中患者的病耻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脑卒中患者病耻感水平不容乐观,应予以重视.脑卒中患者对卒中事件的负性认知评价通过回避应对方式间接正向影响病耻感;心理弹性既可直接负向影响病耻感,又可通过负性认知评价及回避应对方式间接负向影响病耻感,直接影响大于间接影响;社会支持既可直接负向影响病耻感,又可通过负性认知评价及回避应对方式间接负向影响病耻感,直接影响大于间接影响;回避应对方式对病耻感有直接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与人格类型、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使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 (EPQ-RSC)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769名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 与其他慢性病患者相比,支气管哮喘患者较多地采用屈服[(10.17±3.39)分,(8.81±3.17)分]( t =10.99,P <0.01)及回避[(15.04±2.98)分,(14.44±2.97)分]的应对策略( t =5.51,P <0.01).面对、屈服及回避的应对方式均与人格的不同维度及社会支持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相关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人格特征及社会支持能够显著地预测应对方式的变化.结论 人格类型和社会支持的水平是影响哮喘患者应对方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直肠癌造口患者压力应对与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92例直肠癌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干预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系统干预护理,分别于人院后和出院前调查两组患者结肠造口患者压力量表、压力应对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比较两组患者各量表评分情况。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组压力4个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P〈0.01),对照组自我改变和造口护理两个维度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干预组4个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情感指向和问题指向的应对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增加(P〈0.05),干预组情感指向和问题指向的应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社会支持总分、家庭支持、朋友支持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能使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出院后减少各种心理压力,增加应对技巧,使其以积极的心态回归社会和家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家庭参与式尊严疗法对晚期肺癌患者尊严、心理痛苦、领悟社会支持及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肺癌统一姑息治疗方案,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予以家庭参与式尊严疗法。两组分别使用患者尊严评估(PDI)量表、心理痛苦温度计(DT)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对干预前后及组间的尊严水平、心理痛苦程度、领悟社会支持程度和自我感受负担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前两组PDI量表评分、DT量表评分、PSSS评分和SPB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PDI量表评分和DT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SSS评分中朋友支持、家庭支持和其他支持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SPBS评分中各维度得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参与式尊严疗法可改善晚期肺癌患者尊严状况、心理状态、领悟社会支持程度和自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家庭赋权干预方案对肺癌放疗患者及家庭照顾者的影响。  方法  选取昆明市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放射治疗科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入院接受放疗的60名肺癌患者及家庭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抓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放射治疗科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家庭赋权干预+放射治疗科常规护理,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和心理韧性量表评价患者,照顾者准备度量表和癌症患者家属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家庭照顾。  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回避、面对、屈服评分,心理韧性总分及坚韧、乐观、自强各维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家庭照顾者照顾者准备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家庭赋权干预方案可改善肺癌放疗患者心理韧性水平,帮助患者建立更加积极的医学应对方式,也可显著提升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老年脑卒中病人应对方式与自我效能、健康行为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老年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发放一般资料调查表、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CMQ)、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和脑卒中健康行为量表(HBS-SP)完成问卷调查,收集问卷后对比与全国常模之间的得分差异;对老年脑卒中病人的应对方式、自我效能、健康行为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老年脑卒中病人应对方式总分为(41.49±4.73)分,其中面对维度评分均低于全国常模(P < 0.01),回避维度高于全国常模(P < 0.01)。老年脑卒中病人自我效能平均(25.93±3.35)分,近80%的病人自我效能处于中低等水平。老年脑卒中病人的面对维度与自我效能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 < 0.01),回避维度和屈服维度与自我效能之间呈负相关关系(P < 0.05和P < 0.01)。老年脑卒中病人自我效能与健康行为总分及各维度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 < 0.05~P < 0.01);老年脑卒中病人面对维度与健康行为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关系(P < 0.05~P < 0.01),回避与屈服与健康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关系(P < 0.05)。结论老年脑卒中病人的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健康行为之间存在明显关联,积极的应对方式、较高的自我效能是老年脑卒中病人健康行为的积极促进因素,自我效能较高者更倾向于采取面对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家庭支持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4-01间收治的7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观察组患者及相关家庭成员共同实施健康教育,以形成良好的家庭支持环境。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支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已损失的机体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对患者的康复十分有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495例肝硬化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资料、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和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的因素。结果肝硬化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水平偏低,性别、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家族史、合并症、睡眠、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肝功能Child-Push分级是影响其自我健康管理水平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针对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或可提高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