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本文应用酶联免疫测定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发性肝癌高发的扶绥县和低发的阳朔县,进行了黄曲霉毒素B_1及代谢物黄曲霉毒素M_1和原发性肝癌关系的流行病调查。结果发现,原发性肝癌的死亡率与黄曲霉毒素B_1摄入量,晨尿黄曲霉毒素M_1排出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展尿黄曲霉毒素M_1排出量可作为人群接触黄曲霉毒素B_1水平的指标。原发性肝癌死亡率与玉米、花生和花生油的摄入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过去在肝癌发病水平不同地区多次的对比调查,均说明肝癌高发与主粮的玉米比重、黄曲霉毒素污染、饮用圹水等因素有关,而自然人群中HBsAg阳性率与肝癌的关系,则有时呈平行关系,有时又不平行。考虑到HBsAg检查方法灵敏性的影响。这次改用较灵敏的反向间接血凝法及对流免疫电泳法同时检测HBsAg,并调查平均黄曲霉毒素摄入量。在扶绥县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合扶绥等地10多年来进行乙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癌关系的系列流行病学研究结果:(1)肝癌高低发区HBsAg对比调查,凡采用灵敏性较差的检测方法,往往有不平行关系;若采用灵敏性高的RIA法,无论成人或儿童都表现出明显的平行关系.(2)反复、多次肝癌户与非肝癌户家庭成员的HBsAg检测及病例(对照)研究、前瞻性研究都一致证明乙型肝炎与肝癌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病例对照研究最高的OR值达21倍,前瞻性研究最高的RR为44.03倍.(3)两次前瞻性研究结合HBV感染,黄曲霉毒素的调查分析;认为扶绥县肝癌高发,HBV感染是一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明显的表示与黄曲霉毒素摄入有相互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在老百姓中要是谁说患了肝癌,那就认为离死神不远了,这就是所谓的"谈癌色变",可见其恶性程度之大,死亡率之高。那么肝癌究竟与哪些因素相关呢?根据肝癌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毒素、长期饮酒、藻类毒素污染的水源、遗传因素和一些化学致癌物质等和肝癌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我国,黄曲霉毒素与慢性病毒性肝炎都是导致我国肝癌发病的主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真菌和毒素与我区肝癌的关系,作者对我区肝癌高发区扶绥县的主粮,进一步检测除黄曲霉以外的各种污染菌对人体细胞的损伤性,作者把分离的污染真菌在大米-玉米培养基上培养,其培养物的提取液用SCE实验来检测.结果:(1)丝裂霉素能大量诱发人的淋巴细胞的SCE,本次实验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近20年来黄曲霉毒素B_1(AFB_1)与扶绥肝癌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1)扶绥县的气候特点适宜黄曲霉菌的生长和产毒,(2)8697份粮油食品的检测结果表明,该地区是AFB_1的重污染区;(3)AFB_1的污染水平及居民的AFB_1摄入量与肝癌死亡率有高度相关;(4)AFB_1摄入量与肝癌死亡率有剂量—反应关系;(5)10年前瞻性研究结果,高摄毒组居民患肝癌的危险性是低摄毒组居民的4.3倍。作者认为,AFB_1是扶绥肝癌高发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采取措施减少和消除这一因素的影响,对控制和降低当地居民肝癌的发病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1988年我们在肝癌高发区扶绥县采集193份花生油样品,其中高发区95份,相对低发区98份,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油中黄曲霉毒素B_1的含量;结果:肝癌高发区与相对低发区有非常明显的差别(P<0.01)。  相似文献   

8.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毒性代谢产物,可使人畜发生急性中毒和诱发肝癌。扶绥县是肝癌高发区,1976~1978年曾对扶绥粮油污染AFT进行本底调查,发现玉米污染AFT严重,污染程度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有关。为了摸清农业体制改变后玉米污染AFT情况,对1983~1985年的春玉米污染AFT情况进行对比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调查方法:选择玉米产区的公社或乡粮所和农户为调查对象,按统一方法采样,每份样量0.25~0.5kg,样品装入塑料袋内密封,并填写采样单,送化验室测定AFT。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食品卫生检  相似文献   

9.
肝癌高发地区人群黄曲霉毒素暴露水平的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我国原发性肝癌高发区居民进行较为全面的黄曲霉毒素(AFT)暴露水平的评估,为进一步研究AFT与肝癌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甲地(广西扶绥县竹琴村)、乙地(江苏启东通兴乡)丙地(启东天汾镇)作为调查地区,应用AFT生物标记物的检测,对人群AFT暴露水平进行评估。结果:食物结构调查表明,甲地居民以玉米为主食,乙地和丙地居民则以大米为主食,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污染水平以甲地最为严重,居民膳食中AFB1的摄取量即AFT外暴露水平,血清中AFB1-白蛋白(AFB1-ALB)加合物水平,肝癌发病率均以甲地最高,丙地最低,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FT外接触水平高的居民,AFB1-ALB加合物水平,尿中AFM1水平亦高,说明两者是反映AFB1外接触剂量的良好指标,在现有膳食结构条件下,AFT暴露仍是肝癌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黄曲霉毒素与肝细胞癌变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与肝细胞癌变机理研究进展第二临床学院陶小红综还沈鼎明审校中图分类号R730.231.3自1960年由于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发生英国约10万只火鸡幼维死亡和美国鳟鱼死亡事件以来,黄曲霉毒素与肝癌的关系开始受到重视。大量流行病学资料均显示黄...  相似文献   

11.
花生、玉米和豆类等食物上会生长一种叫黄曲霉的霉菌,它会分泌出AFB_1毒素。现已查明此毒素是诱发肝癌的祸根。 美国的医学科研人员对肝癌组织进行的研究表明,肝癌患者中有50%以上的肿瘤抑制基因P_(53)有  相似文献   

12.
单剂量黄曲霉毒素B_1致大鼠肝癌作用的短期实验模型段小娴,覃柳亮,覃国忠,等广西肿瘤防治研究所病理研究室南宁530021癌症1996,15(1):21报告单剂量黄曲霉毒素B1(AFP1)致大鼠肝癌作用短期实验模型的研究。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推测受污染的花生与肝癌有关。但不了解其原因,最近一个瑞士科学家小组发现了其中的奥秘,为肝癌的预防提供了新方法。一种生长在花生上的真菌能产生黄曲霉毒素B1,这种真菌常见于非洲和亚洲地区。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此种毒素对肝癌起一定的作用。2年前美国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地区大约一半肝癌的肿瘤抑制基因P53发生特有的突变,现在瑞士实验癌研究所的Peter Cerutti及其同事证实了上述结果。当他们在人肝细胞培养基中加入黄曲霉毒素B1时发现P53基因有完全相同的突变。  相似文献   

14.
黄曲霉毒素B1污染是我国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检测黄曲霉毒素B1暴露的生物标志物来研究黄曲霉毒素B1和肝癌之间的关系已成为趋势。随着多学科的交叉发展,现在已经具备多种试验方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生物标志物,其中的一些检测方法具有高敏感度和精确度,对研究黄曲霉毒素B1早期低暴露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食品卫生     
陈春明 《中华医学杂志》1994,74(12):755-756
在食品污染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方面,广西对肝癌高发区与低发区617人次儿童进行了黄曲霉毒素B_1(AFB_1)与尿中排出黄曲霉毒素M_1(AFM_1)的关系研究.从粮油食品中摄入的AFB_1与排出的AFM_1的比较说明高发区儿童摄入AFB_1大大高于低发区儿童,  相似文献   

16.
以往的流行病学病因学的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B_1、乙型肝炎和饮水污染是扶绥县肝癌高发的三大危险因素。同时发现该地区肝癌的流行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肝癌病例不呈Poisson分布而有高度的地区聚集性。这一现象提示,微量元素与之可能有关。本文从食物链的角度,测定和分析了肝癌高、低发区的饮用水、耕作层土壤、粮食以及男性健康居民的全血、头发中Cu(铜)、Zn(锌)、Fe(铁)、Cr(铬)、Mn(锰)、Ni(镍)、Mo(钼)、Se(硒)等八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异和变化规律,观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黄曲霉毒素长期以来被怀疑是人肝癌的致癌物,但是在有效地测定个体接触黄曲霉毒素量以前,还没有可行的直接研究。对中国上海18 244名中年男性正在进行的前瞻性研究的一部分是,研究者们测定了尿中黄曲霉毒素B_1及其代谢产物AFP_1、AFM_1和DNA加合物(AFB_1-N~7-鸟嘌呤),以评价接触黄曲霉毒素与肝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对黄曲霉毒索的研究,近十多年来已有不少报导,大量的调查材料和动物实验证明,黄曲霉毒素B_1(下称AFTB_1),与肝癌病因有密切的关系。但一些调查资料表明,在同一生产队其主粮基本相同,而肝癌往往有家族聚集现象。这种现象是否与肝癌高发家庭贮存粮食不好,粮食被AFTB_1污染较严重,因而摄入AFTB_1量较大致使肝癌高发?为此我们在肝癌高发区——扶绥县,按肝癌发病水平不同社队,在同一生产队选择肝癌户与非肝癌户的成员作为调查对象。采集他们的主粮样品进行AFTB_1测定。同时随访登记各户成员食用主粮的多少,从而推算各个成员对AFTB_1的摄入量。现将调查情况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癌与膳食     
叶翔  蔡斌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2):131-132,F003
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 ,膳食因素既有重要的病因性作用 ,也有重要的保护性作用 ,有资料表明在所有的人类癌瘤中 1/ 3以上与膳食有关 [1 ] 。那么这些膳食因素怎样启动、促进或者抑制癌瘤发生发展的 ?笔者结合几年的工作体会及参阅相关资料作一综述。1 膳食中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 B1 是一种被比较肯定地认为是引起人类癌症的一种膳食致癌物。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接触黄曲霉毒素同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是引发肝癌的危险因素。此外 ,还发现血清中与白蛋白结合的黄曲霉毒素水平及尿中黄曲霉毒素 -DNA结合物的排出量与患肝癌的危险程度呈正相关 [2…  相似文献   

20.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代谢产物.动物实验证明黄曲霉毒素,能引起肝细胞肝癌。人类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黄曲霉毒素与人类肝癌发病率有相关关系,且存在着剂量反应关系。VanRansbany等人于1985年就莫桑比克和南非特兰西斯克地区人群中,黄曲霉毒素摄入量与肝癌发病率的剂量——反应关系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