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在个人绩效管理中引入平衡记分卡的意义的基础上,分别从财务维度、客户维度、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中设计指标体系,以建立个人绩效管理平衡记分卡。最后对个人绩效管理的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运用平衡计分卡对医院经营管理的改革探索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1平衡记分卡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平衡记分卡作为一个“绩效管理的工具”最早由罗伯特·凯普兰和戴维·诺顿于1992年提出。它主张任何单一的绩效指标都难以反映组织的绩效全貌,必须用一套“平衡的”指标体系来要求组织才能使之健康地发展。平衡记分卡是用平衡观念来驱动组织绩效的量度,诉求的是企业内部绩效短期和长期目标之间的平衡、财务和非财务之间的平衡及外界和内部绩效的平衡等状态。后来在实践中扩展为一种战略管理工具,它为组织的战略管理活动,包括确立、实施和调整组织的经营战略创建了很好的基础框架[1-3]。目前,平衡记分卡是世界上…  相似文献   

3.
平衡记分卡是基于绩效管理的全新评价体系,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实用的绩效考核方法。本文对平衡记分卡在贵州非盈利性医院的应用进行探索,以设计出适合贵州非盈利性医院的平衡记分卡绩效评价指标、促贵州非盈利性医院的绩效提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农村居民大病保险的运行情况分析,发现大病保险不仅影响了新农合的保障水平,其实际保障作用也十分有限,农村大病患者的自付经济负担仍较重。因此,建议明确大病保险的性质定位,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筹资机制和管理体制。大病保险为补充保险,则应建立独立筹资机制;大病保险为基本医保,则应建立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的一体化管理体制。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整合过程中,可建立差异化的筹资机制,促进大病保险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5.
以公立医院公益性为导向,基于关键指标法(KPI)与平衡记分卡(BSC)相结合的方法,从医院运营、改善服务、综合管理、发展持续等4个维度建立关键绩效指标库,科学赋予各个维度在绩效分配中的权重。各科室在相关性分析后确定关键绩效指标并应用于绩效考评。医院绩效管理方案有助于处理坚持公益性和调动职工积极性之间的关系,使职工在分享医院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促进医院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平衡记分卡理论,分析了某院急诊科绩效管理现状,确定了急诊科的战略目标和科 室绩效目标,提出了改进措施,设计了绩效衡量指标,通过实施,取得了一定效果。建议科室绩效管 理应用平衡记分卡,应注重全员理念的转变,领导参与,有效沟通和管理团队的合作,同时强调配套 的薪酬分配措施和有效的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保证平衡记分卡应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大病保险的性质与定位,以及大病保险与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关系,提出大病保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平衡记分卡在医院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衡记分卡是目前全球公认的最先进、最具有影响力的管理工具之一。根据美国Garyner Group公司的调查,在《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前1000位公司中,有75%使用了平衡记分卡系统。平衡记分卡是一种战略性绩效管理思想和指导方法,具体来说就是以公司战略为导向,寻找能够驱动战略成功的关键成功因素(CSF),并建立与关键成功因素具有密切联系的关键绩效指标(KPI)体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某三甲医院实施平衡记分卡的行动研究,发现实施平衡记分卡可以帮助医院把战略转化为行动,帮助医院与科室搭建沟通平台艘医院、科室工作目标性导向增强,建立统一的绩效评估体系,促进合作、学习与成长问题的解决,促进医院发展战略目标与科室发展计划的统一性,改善医院绩效。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在河南省政府的指导下,焦作市对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重新命名,改为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定位是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之后,困难群众享受的第三层医疗保障。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是"普惠制",是针对包括困难群众在内的所有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大病补充保险是"特惠制",是针对困难群众建立的补充医疗保障。大病保险重点解决城乡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大病补充保险重点解决困难群众因贫看不起病、因病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我国新农合大病保障制度的发展过程,分析政策执行现状和运行效果,为完善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政策分析方法,分析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障政策的形成背景、执行与效果,其中定量资料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自2010年政策启动,新农合大病保障的病种及试点范围稳步扩大,2012年全国大病保障有99.6万名患者受益,受益率为12.45人次/10万参合人口,东部地区受益率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全国20种大病实际补偿比达65.39%,儿童两病等4类大病的实际补偿比超过70%,中部地区补偿水平略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结论: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政策推进良好,基本实现政策目标,但区域间保障待遇存在差异,保障受益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也面临挑战。建议:多种方式提高新农合大病保障水平,处理好新农合大病与一般疾病保障的关系,促进保障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政策实施的监督与评价。  相似文献   

12.
重大疾病卫生支出是造成人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之一。2012年8月24日,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本研究在介绍国内外大病保障制度建立和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目前大病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建立大病保障制度的经济、政策可行性等内容进行分析,提出推进大病保障制度建设工作的相关建议:在现有基本医保制度的基础上,推进大病保障制度建设;探索多种形式互补的大病保障工作模式;结合基本医保基金承载能力建立大病保障基金;以大病保障制度建立为契机,稳步推进我国医疗保障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3.
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下的大病保险有效监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病保险是我国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尝试。在政府购买服务的发展模式下,有效监管是保障和提升大病保险制度效果的关键环节。文章首先剖析了大病保险"服务外包"的运行机制及其特征,随后从理论上探讨了大病保险的法律属性和监管责任。在此基础上,文章从监管责任、监管主体、监管内容、监管方式和手段等方面对目前大病保险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要重新明晰政府的责任边界、建立多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尽快制订省级统一的招标规范、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机制、大力推行信息共享和数字化监管手段,以实现大病保险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14.
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在分担医疗费用风险、减轻患者医疗负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的大病医疗保险制度主要由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障、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以及商业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组成。本文梳理了不同类型大病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本质属性、实施策略以及经办机构类型,并探讨了我国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未来发展,建议从完善制度本身、提升管理能力和改善政策环境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算分析北京市新农合大病保险对患者疾病经济负担的减轻作用,对制度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大病保险承办方式选取北京市三个区县,再从中选择大病患者较多的2~3个乡镇。通过与大病保险管理者进行访谈,了解其运行现状;对样本乡镇全部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主观感受,收到有效问卷497份。利用新农合管理中心信息平台测算患者疾病经济负担。对定量和定性资料分别采用统计分析与主题框架法进行分析。结果:经大病保险报销,三个区县大病患者平均自付费用明显减轻,实际补偿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灾难性卫生支出情况无显著改善。结论:应通过提高大病保险起付线与报销比例,拓宽报销目录等举措提高其补偿水平,重点缓解极重患者疾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借鉴日本的经验,结合我国重大疾病保障制度实施现状,为我国重大疾病保障的改革与完善提供建议。从政策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及政策特点等方面对日本高额疗养费制度和特定疾患财政补贴两种政策进行解读和评价。可通过按收入水平设置不同起付线、制定一系列减负措施、对特定疾病实施按病种补偿方式等来提升重大疾病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A、B两地大病医疗救助情况,为提高大病医疗救助水平和保障效果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选取湖北省A地和贵州省B地,2013年通过现场调查获取问卷872份,分析大病医疗救助受益患者的概况,计算救助前后年度自付费用以及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相对差距。结果:大病医疗救助对患者经济负担缓解作用有限;目前大病医疗救助政策救助比偏低,救助范围较窄,非五保、低保大病患者救助起付线高且年救助封顶线低,导致实际救助比远低于政策救助比。结论:逐步拓宽大病患者合规费用救助范围并提高救助比;做好大病医疗救助与大病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有效衔接;将大病门诊自付费用纳入大病医疗救助范围。  相似文献   

18.
大病医疗保险补偿模式及补偿效果分析——以L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西部L市农村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补偿模式及补偿效果,为完善和推广科学的大病医疗保险补偿模式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对补偿模式进行政策分析,运用受益率、患者自付费用、实际补偿比等指标分析大病医疗保险实施效果。结果:2013年L市大病医疗保险受益率为3.2%,基金使用率为92%,不同区县基金使用率差异较大。实行大病保险后患者自付费用下降明显,该市大病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累计实际补偿比达到84.8%,其中新农合实际补偿比已达68.9%,但同时新农合基金出现赤字。结论与建议:科学设置起付线、补偿比例、补偿范围,取消封顶线,完善大病医疗保险补偿方案;采取措施减少大病医疗保险地市统筹带来的各区县之间的不公平;实现大病医疗保险补偿模式和新农合补偿模式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大病保险对我国中老年人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影响,为完善我国大病保险制度提供建议。方法:以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2011年与2015年)中45岁及以上的城乡中老年人家庭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描述性统计法和两部模型法分析大病保险对我国中老年人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影响。结果:目前的大病保险政策从总体上降低了中老年人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率,但没有显著降低其发生强度。结论:目前的大病保险并未达到其预期的效果,只是解决了"面"的问题,从总体上降低了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的可能性,但并没有解决"点"的问题,没有有效降低其大额的医疗卫生支出进而减少其医疗经济负担。建议各地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大病保险制度,从而真正有效减轻居民重大疾病医疗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0.
补偿患者高值药品费用是大病医疗保障的重要途径。我国香港地区建立了药物安全网,在提高高值药品可及性、减轻患者疾病负担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系统梳理了香港地区药物安全网的历史沿革、药品纳入流程、药品及患者申请条件、发展现状以及特点。指出我国内地虽已逐步通过药品谈判建立保障大病的高值药品目录,但机制尚不成熟。应借鉴香港地区药物安全网,建立高值药品目录的准入与退出机制,实现高值药品目录与基本医疗保险目录、新农合基本用药目录的衔接。同时建立多渠道、社会化的筹资机制,扩大高值药品保障范围。最后坚持买赠结合的谈判原则,改革单一的定比例补偿方式,以进一步加强大病医疗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