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最佳模式。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同种异体肝移植手术4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两组,治疗剂量、血流量、抗凝方法相同。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对肌酐、尿素氮、磷的清除率和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蛋白的变化;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体温、呼吸、血压、心率情况。结果:CVVH和CVVHDF治疗后都能很好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改善炎症反应,血白蛋白水平相当;与CVVH相比,CVVHDF对尿素氮及肌酐清除效果更好,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中分子溶质磷的清除率略低。结论:CVVHDF清除小分子效果佳,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改善患者肾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是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模式中的一种。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多伴有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脑水肿、高分解代谢和容量负荷过重。在救治重症ARF患者时,与传统间歇性血液透析相比,CVVHDF在维护心血管的稳定性,控制高分解代谢,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我院于2001年5月开展CRRT技术以来,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我科采用CVVHDF治疗20例重症ARF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氨、尿素氮、肌酐及尿酸指标变化,分析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结果:46例患者经72 h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后,血氨、尿素氮、肌酐及尿酸指标均平稳下降,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指标,使患者尽快脱离危险状态,为后续治疗提供稳定的基础,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在单泵驱动下床旁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 (CVVH)结合静静脉血液滤过透析 (CVVHDF)治疗重症创伤病人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 ]在采取其它综合措施同时 ,经颈内静脉或股静脉途径行床边 CVVH结合 CVVHDF治疗 10小时 ,其中 CVVHDF3小时。 [结果 ]CVVH结合 CVVHDF治疗前后对比 :心率减慢 ,尿素氮、肌酐下降 ,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上升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CVVH结合 CVVHDF是治疗创伤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 ,并能控制机体液体平衡 ,有利于药物和静脉营养物质进入 ,清除炎症介质  相似文献   

5.
床边血液透析滤过是指连续静脉 -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 ,它是连续动静脉血液滤过 (CAVH)在临床上的改良应用 ,也是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CRRT)中的一种。 2 0 0 0年 10月~ 2 0 0 1年 11月 ,我们应用此项技术抢救多脏器衰竭(MOF)患者 2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病例简介  例 1:患者 ,男 ,5 1岁 ,该患者直接从急诊科收入 CCU,患者原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 -尿毒症 ,在外院作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 (IHD)已有 5年 ,本次拟作 CVVHDF治疗时 ,患者病情已十分危重 ,心电监测示室性心律失常 (多次发生室速、室扑、室颤及室性逸搏 ) ,…  相似文献   

6.
焦青莲 《广西医学》2004,26(2):265-266
1977年,Kramer首先将连续性动脉-静脉血液滤过用于急性重症肾功能衰竭(SABF)的治疗^[1],以后衍生出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CVH)、连续性动脉(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等技术,目前通称为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我科2001年底开展CVVH治疗SARF至今已15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波 《辽宁医学杂志》2007,21(5):332-332
为探讨通过增加透析剂量是否能改善重症监护室(ICU)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预后,研究者比较了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和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危重病患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预后的影响,结果刊登在3月的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Nephrology上.  相似文献   

8.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是在间歇性透析(IHD)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其显示出比IHD明显的优越性,而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其并发症的危重患者.所谓CRRT是指所有缓慢、连续清除水和溶质的治疗方式.过去的十多年中,透析技术不断发展,相继出现了包括动静脉缓慢连续超滤(AVSCUF)、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CAVH)、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CAVHDF)、连续性动静脉血液透析(AVHD)等技术.随着中心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应用的普及,又衍生出静-静脉血液滤过(VVH)、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静-静脉缓慢连续超滤(VVSCUF)、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CVVHD)等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技术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诊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技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B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Boston心力衰竭评分、血气分析(pH、HCO_3~-、PaO_2、SaO_2)、肾功能(SCr、UBN)以及心功能指标(SV、CO、LVEF)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x~2=12.31,P<0.05);2组患者治疗前BR、HR、MAP、APACHEⅡ评分、Boston心力衰竭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BR、HR、MAP、APACHEⅡ评分、Boston心力衰竭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以及肾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SV、CO、LVEF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技术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衰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血液净化技术联合应用抢救急性肾衰竭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净化(BP)技术在抢救重症急性肾衰竭(ARF)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1999年7月~2002年9月用间歇性血液透析(IHD)、连续性静-静脉透析滤过(CVVHDF)、血浆置换(PE)联合应用抢救ARF25例,其中多器官功能衰竭11例。比较了3种方法对肌酐、尿素氮、胆红素清除、纠正电解质酸碱液体平衡的不同点。结果: 25例ARF病死6例,总病死率24.0%。对肌酐、尿素氮的清除IHD效果最好,CVVHDF次之,PE效果最差。而对胆红素的清除相反,PE效果最佳,CVVHDF和IHD较差。结论: IHD、CVVHDF、PE对肌酐、尿素氮、胆红素清除效果各有不同,重症ARF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有效的血液净化方法,并联合应用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在重型颅脑外伤合并患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应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的治疗方法的效果和有待解决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41例,按照治疗过程中是否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划分为A组(急性肾衰组)23例,B组(对照组)18例,二组患者在性剐、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出现肾衰后停用甘露醇,进行奎天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浇过,B组常规治疗。记录二组患者屈内压、肝肾功、电解质酸碱度变化,1周后APACHEⅢ评分和2周内死亡例数和A组患者肾裹出现时间,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逮过患者滤器使用时间、治疗时间、治疗前后凝血时间改变等数值。结果A组出现肾衰时间为入院后(2.8±1.2)d,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逢过时间(68±17)h,每个滤器使用时同(23±11)h,患者治疗前后体内凝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擎意义。二组患者的肝功能、酸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衰组肾功能指标明显高于B组(P〈0.01),血钾、血钠平均值有明显差异.A组反而曼接近正常范围。A组患者颅内压平均值明显比B组高,颅内压波动范围却比B组小(P〈0.05),A组患者1周后APACHEⅢ评分和2周内死亡例数明显大于B组(P〈0.01)。结论在重型颅脑外伤合并患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应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的治疗方法有明显的稳定电解质等内环境指标的作用,但是这些患者颅内压数值和病死率仍然明显增高,治疗中仍然存在很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瑜琳  孙斌 《河北医学》2014,(9):1496-1499
目的:探讨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中连续性静脉血液净化与间歇性血液透析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肾衰患者95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血液透析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气血指数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健康状况、生活质量、营养状况、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CO2、PO2、酸碱度等气血指标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静脉血液净化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法均能够有效改善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与生活质量,而连续性静脉血液净化具有更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产科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作用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产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6例次CRRT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尿酸、电解质和血气的变化及血压、心率的改变。结果:治愈13例,死亡3例。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能有效纠正产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液体平衡、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治疗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适用于产科急性肾衰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14.
大器官移植术中和术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肝脏移植、心脏移植、肾脏移植、心肾联合移植、肝肾联合移植、胰肾联合移植等大器官移植及联合器官移植术中术后出现肾功能损害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时,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方法和对人/移植物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应用PRISMA(Hospal)机器或AK-10(Gambro)单泵机与3台Baxter 6201型流量泵并用,行SCUF、CVVH、CVVHD、CVVH-DF,治疗大器官移植术中术后出现肾功能损害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共51例次。结果 全部病例CRRT治疗期间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稳定。治疗6h后电解质及血气明显改善。治疗48h,各脏器功能稳定,大部分移植物功能逐渐恢复。结论 CRRT救治大器官移植术中术后出现肾功能损害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可明显提高人/移植物存活率,是大器官移植术中及术后良好的肾脏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5.
简易床旁血液净化技术在重危疾病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简易床旁血液净化技术在重危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应用简易床旁血液净化技术抢救的急重症患者37人,其中重症急性肾功衰竭(ARF)19例,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或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透析治疗,7例顽固性心衰,应用缓慢连续性超滤,11例顽固性腹水采用腹腔-腹腔腹水浓缩回输.结果重症ARF存活9例,其中4例转为维持性透析,余重症ARF在急性期内死亡,死亡率52.6%.顽固性心衰,顽固性腹水经治疗均明显好转,药物维持而出院.结论简易床旁血液净化技术是抢救重症ARF的有效手段,在某些非肾脏病治疗上亦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后进行机械辅助循环的患者发生急性肾衰竭(ARF)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心脏外科监护病房(ICU)收治的246例心脏手术后进行机械辅助循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发生ARF,其中27例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BP),CBP模式为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56例ARF患者中死亡23例,其中27例进行CBP治疗的患者死亡15例(55.6%).主要相关并发症有出血、感染、血小板减少、低血压等.结论 辅助循环患者发生ARF与低血压、血容量不足以及大剂量缩血管药物的应用等因素有关.CBP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循环状况,但预后有赖于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连续性血液净化(CBP)与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治疗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疗效、预后及并发症.方法:29例老年ARF患者[其中伴多脏器功能衰竭(MOF)15例],12例应用IHD治疗,17例应用CBP治疗(CVVH10例,CVVHDF7例),置换液前稀释15例,后稀释2例.结果:经CBP及IHD治疗后血肌酐及尿素氮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CVVHDF和IHD对溶质的清除优于CVVH组.CBP组无1例发生治疗低血压,而IHD组4例发生透析低血压.预后与血液净化方式、脏器衰竭数目、原发病和血液净化方式有关.结论:CBP在救治老年ARF,尤其是伴有MOF时,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液体平衡及血液动力学稳定方面效果优于IHD,可明显降低老年ARF透析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滤过(HDF)和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45例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HDF组)23例,对照组(IHD组)22例,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观察皮脂肌肉消耗情况及胸腹水发生率;计算尿素氮清除率(kt/V);并对比两组病人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病人kt/V>1.2,对照组病人kt/V<1.2,两组透析充分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人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人;治疗组病人皮脂肌肉消耗不明显;治疗组胸腹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提供了一个更安全、更高效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9.
唐舸 《华夏医学》2000,13(1):25-26
目的: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4例患者分成药物治疗组和血液透析组;药物治疗组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综合治疗方法;血液透析治疗组则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液透析治疗。结果:药物治疗组38例中治愈24例,死亡14例,治愈率63.16%;血液透析治疗组16例中治愈13例,死亡3例,治愈率为81.25%;两组治愈率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