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配伍对葛根芩连汤中小檗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建立 HPL C法测定葛根芩连汤各配伍煎液中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研究配伍对小檗碱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 L8(2 7)正交设计及统计软件 SPSS10 .0统计方法 ,以 HPL C法测定小檗碱的含量。结果 葛根、黄芩、甘草对方中小檗碱含量的影响差异存在显著性 (P<0 .0 5 ) ,葛根与黄芩、黄芩与甘草、葛根与甘草对小檗碱的含量影响交互作用不显著。实验中观察到凡是黄连与葛根、黄芩、甘草的配伍组皆有沉淀产生 ,沉淀中含有一定量的小檗碱。结论 葛根、黄芩、甘草降低小檗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配伍对葛根芩连汤中甘草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戴开金  罗佳波  吴昭晖  谭晓梅  任建生 《中草药》2003,34(12):1084-1087
目的 研究配伍对葛根芩连汤中甘草酸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 L8( 2 7)正交设计及统计软件 SPSS 10 .0统计处理 ,以 HPL C法测定配伍中甘草酸含量。结果 黄连对甘草酸的含量影响差异具有显著性 ( P<0 .0 5 ) ,黄芩、葛根对甘草酸含量影响差异无显著性 ,三者两两交互作用不显著 ,黄连和甘草配伍煎液中产生沉淀 ,且其含有一定量的甘草酸。结论 黄连降低葛根芩连汤中甘草酸的含量 ,黄芩、葛根对其含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葛根芩连汤不同配伍对葛根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建立HPLC测定葛根芩连汤各配伍组合中葛根素含量的方法,研究配伍对葛根素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L8(2^7)正交设计及统计软件SPSS10.0统计分析,以HPLC测定葛根素的含量。结果 黄芩、黄连、甘草对方中葛根素含量的影响差异不存在显著性,两两交互作用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实验中观察到凡是黄连与葛根的配伍组合中皆有沉淀产生,并且发现沉淀中含有一定量的葛根素。结论 黄芩、黄连、甘草对葛根素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含黄连和葛根配伍煎液产生的沉淀中含葛根素可能与pH值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4.
葛根芩连汤配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葛根芩连汤不同配伍对主要化学成分、药理效应变化的影响,综合分析该方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各主要成分,考察HPCE指纹图谱的变化,药理指标采用体外抑菌、体内抑菌、解热试验、抗腹泻试验和病理损害模型。结果葛根和黄连降低黄芩苷的含量,黄连降低甘草酸的含量,葛根、黄芩、甘草使小檗碱的含量降低。配伍产生的沉淀,经分析含有黄芩苷、小檗碱、葛根素、甘草酸。各药配伍组合中,以黄连的体内外抑菌活性最强,不同的菌株强度有差异;解热试验中,最佳组合为葛根和黄芩;在抗腹泻试验中,最佳组合为黄连和炙甘草。结论从治疗“协热下利”证来说,全方4味药组合最佳。  相似文献   

5.
张也  孙晓祝  于淼  赵云丽  于治国 《中草药》2021,52(16):4852-4859
目的研究葛根芩连汤不同组方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差异,揭示其药效物质的变化规律,进而从化学层面探究葛根芩连汤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芩连汤不同组方配伍中13种有效成分(葛根素、大豆苷元、黄芩苷、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黄连碱、甘草素、异甘草苷、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的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 C_(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3.5 mmol/L庚烷磺酸钠溶液(含体积分数0.1%甲酸)-乙腈(含体积分数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35℃;进样量为20 μL。结果葛根芩连汤中13种有效成分均基线分离、峰形对称,经方法学验证各项效能指标均符合定量分析要求。不同组方配伍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规律:葛根与黄芩、黄连配伍时,葛根中的葛根素与大豆苷元以及黄芩中的黄芩苷含量均显著增加;黄芩、黄连与炙甘草配伍时,其中的黄芩苷、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和小檗碱等有效成分均有增加,同时甘草中的甘草酸亦有显著增加;全方配伍时各有效成分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葛根芩连汤及其组方的配伍规律研究。葛根芩连汤全方配伍对葛根与黄芩、黄连及炙甘草中有效成分的溶出均起到促进作用。其中,臣药黄芩、黄连能显著促进君药葛根中有效成分的溶出,起到辅佐君药的作用;而佐使药炙甘草不仅可促进臣药中有效成分的溶出,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臣药对君药的辅佐作用,起到协调全方、增效减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伯莎  安叡  张艺竹  蔡巧玲  王跃  王新宏 《中草药》2012,43(11):2227-2231,2237
目的 研究葛根芩连汤中葛根和甘草对黄芩有效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在大鼠肝微粒体代谢的影响,探讨该复方配伍机制.方法 采用在体诱导-体外肝微粒体温孵方法,分别考察葛根芩连汤中葛根、甘草对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的影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大鼠肝微粒体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量.结果 温孵时间黄芩苷在0~90 min,汉黄芩苷在0~60 min,黄芩素在0~10 min,汉黄芩素在0~40 min呈线性消除.对照组各成分代谢速率大小顺序为: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苷.与对照组相比,葛根对汉黄芩苷、黄芩素的代谢具有抑制作用,对黄芩苷及汉黄芩素的代谢具有诱导作用;甘草对汉黄芩素的代谢具抑制作用,对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的代谢则呈现诱导作用.结论 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可以被大鼠肝微粒体代谢,葛根芩连汤中葛根、甘草对黄芩有效成分的代谢过程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药对黄连-黄芩在泻心汤和葛根芩连汤组方不同配伍情况下其中所含小檗碱、巴马汀、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HPLC以乙腈-10 mmol·mL-1甲酸铵溶液(内含0.2%三乙胺,用甲酸调pH到4.00)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结果:组方中黄芩、大黄、甘草使黄连中小檗碱、巴马汀含量降低,葛根使小檗碱、巴马汀含量增加。组方配伍中黄连使黄芩中黄酮类成分含量降低,大黄和甘草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但使黄芩素、汉黄芩素含量降低;葛根使黄芩苷含量降低,但使黄芩素、汉黄芩素含量增加。结论:该方法可以有效鉴定泻心汤和葛根汤中5种成分,不同配伍对5种有效成分含量有影响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葛根芩连汤两两配伍对总多糖含量的影响,为临床利用葛根芩连汤多糖活性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苯酚-浓硫酸法和红外分析法,研究多糖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葛根与黄芩配伍时多糖含量为1.46%,与甘草配伍多糖含量为1.48%,与黄连配伍多糖含量为0.99%。红外研究表明,两味中药配伍时有多糖特征峰存在。结论:临床使用时,可增加黄芩、甘草的用量以利用葛根芩连汤多糖活性发挥药效。  相似文献   

9.
葛根芩连汤配伍抗腹泻药效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葛根芩连汤各配伍与抗腹泻药效之间关系来探讨其配伍规律.方法:运用正交设计方法,用墨汁为显色剂,小鼠小肠推进率为指标;用番泻叶造成小鼠腹泻模型,以腹泻次数为指标,观察葛根芩连汤各配伍与药效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葛根芩连汤配伍降低小肠推进率的影响中,以黄连与炙甘草作用为主,葛根与黄芩能拮抗黄连的作用,炙甘草则增强黄连的作用.减少腹泻小鼠DI,主要作用药物为黄连,黄芩拮抗黄连,葛根能增加黄芩的作用,而炙甘草与黄芩黄连配伍后能增强黄连的作用.结论:在葛根芩连汤的抗腹泻药效中,其最佳组合为黄连炙甘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不同配伍对其主要化学成分甘草酸含量的变化的影响差异。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葛根芩连汤不同配伍前后其主要有效成分甘草酸含量进行测定,测定波长为250nm,色谱柱为Zorbax SB-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醋酸铵:冰醋酸(67:33:1),柱温20℃,流速为0.7ml/min,进样量为10μl。结果:对照品溶液测定过程中,在RP-HPLC条件下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试验、稳定性试验、重现性试验、回收试验均显示良好的情况下对不同配伍的样品溶液中甘草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甘草酸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为:甘草(0.89)甘草、黄芩和葛根(0.59)甘草和黄芩(0.48)甘草、葛根和黄连(0.25)甘草、黄芩、黄连和葛根(0.25)。结论:单味甘草所含甘草酸含量最高,与其他药味配伍可显著降低甘草酸含量,其中方剂配伍中无黄连配伍对甘草酸含量影响较小,临床中有必要全面科学掌握中药方剂的配伍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葛根芩连配方颗粒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研究葛根芩连配方颗粒提取的优化工艺。方法:分别以葛根、黄芩及黄连的有效成分葛根素、黄芩苷及盐酸小檗碱为指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葛根芩连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葛根芩连配方颗粒的最佳工艺为:葛根、黄芩和甘草3药合煎,黄连单煎;葛根、黄芩和甘草3药合煎的提取工艺为加水量第1煎10倍,第2煎8倍;提取1.5 h;提取2次。黄连单煎的提取工艺为加水量第1煎12倍,第2煎10倍;提取1.5 h;提取2次。结论:葛根、黄芩和甘草3药合煎,黄连单煎后各成分的提取率较高,保证了葛根芩连配方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考察白芷有效组分香豆素和挥发油分别对配伍"对药"葛根中葛根素、黄芩中黄芩苷、川芎中阿魏酸及甘草中甘草酸、甘草苷肠吸收的影响,探讨白芷对配伍"对药"有效成分肠吸收的影响规律。方法: 采用大鼠外翻肠囊吸收模型,分别考察白芷有效组分配伍各对药(葛根、黄芩、川芎、甘草)前后,葛根中葛根素、黄芩中黄芩苷、川芎中阿魏酸及甘草中甘草酸、甘草苷在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结果: 白芷有效组分能显著促进葛根中葛根素(提高1.70倍)、黄芩中黄芩苷(提高4.74倍)的肠吸收作用;白芷有效组分对川芎中阿魏酸肠吸收无显著影响;白芷有效组分对甘草中甘草苷、甘草酸具有显著的肠吸收抑制作用。结论: 白芷-葛根,白芷-黄芩药对配伍应用产生协同治疗作用,不仅表现为不同活性成分作用于机体的不同靶点,还表现为白芷活性成分促进其配伍"对药"活性成分肠道转运。白芷-川芎、白芷-甘草配伍机制可能与白芷对甘草中活性成分肠吸收的影响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控制金花消痤胶囊的质量 ,建立金银花、黄芩、大黄、黄连、黄柏、甘草的薄层鉴别和栀子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样品中金银花、黄芩、大黄、黄连、黄柏和甘草进行定性鉴别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栀子苷含量。结果 鉴别方法专属性强 ,定量方法简便、可靠 ,平均回收率λ=95 .88% ,RSD=1.15 ,n=5。结论 此标准可有效地控制本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葛根芩连配方颗粒(简称葛根芩连颗粒)在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尿液中的代谢产物.方法 采用综合因素(高糖和高脂饮食十高温和高湿环境+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致病因子)制备大肠湿热证大鼠模型;利用HPLC-DAD-MS技术对大鼠ig葛根芩连颗粒后尿液中代谢产物进行分析,检测波长272 nm;流动相A为0.1%甲酸水溶液,流动相B为乙腈-甲醇(6∶4),梯度洗脱.结果 从给予葛根芩连颗粒的大鼠尿液中发现并鉴定了5种主要代谢产物,分别为葛根素、异甘草素、甘草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其中葛根素来自葛根,汉黄芩素与千层纸素A来自黄芩,异甘草素与甘草素来自甘草.结论 在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尿液中,葛根芩连颗粒中黄芩与甘草的代谢产物主要以苷元为主,葛根中的葛根素主要以原形排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