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目的:探讨固本通络电针法联合八脉交会穴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SOD、MDA和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八脉交会穴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固本通络电针法治疗,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V...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通络川乌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方法将1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符合气虚(阳虚)血瘀证的患者划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8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之前与治疗3周后患者症状改变疗效及血清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结果:通络川乌方组和α-硫辛酸组对患者的疼痛、发麻、针刺感、无力等症状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的改善(P0.01),通络川乌方组的临床症状改变优于α-硫辛酸组(P0.05);两组治疗后GSH、SOD、MDA较治疗前明显改变,提高GSH、SOD,降低MDA(P0.01)。两组间GSH、SOD、MDA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络川乌方可明显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减轻机体过氧化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3.
王秋侠  李盼 《四川中医》2022,(4):108-111
目的:探讨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行通络消痹汤足浴和穴位贴敷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2月~2021年6月住院部收治的108例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54例对照组:予常规控制血糖、甲钴胺片治疗;54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络消痹汤足浴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系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神经传导速度。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19%,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52%(P<0.05);(2)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TCSS评分均较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TC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4)两组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均明显加快(P<0.05),且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更加显著(P<0.05)。结论:通络消痹汤足浴和穴位贴敷联合治疗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能够有效改善其周围神经病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9月收治的84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八脉交会穴针刺治疗,进一步行血糖检查以及肌电图检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指标测评上,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调理脾胃针法联合电针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神经传导功能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脾肾阳虚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95例。对照组给予电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调理脾胃针法,对比治疗后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TCSS评分和MDNS评分、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清NO和ET-1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TCSS评分和MDNS评分明显降低(P <0.05);且治疗组降低较明显(P <0.05);两组治疗后血清ET-1水平显著降低,血清NO水平显著升高(P <0.05);且治疗组改善较明显(P <0.05);两组治疗前腓总神经的SNCV和MNCV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腓总神经的SNCV和MNCV显著升高(P <0.05);且治疗组升高较明显(P <0.05)。结论:采用调理脾胃针法联合电针治疗气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就诊于新余银河医院的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2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依帕司他,研究组联合补阳还五汤及针刺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餐后2 h血糖变化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以及神经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SCV)和运动传导速度(MCV)]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餐后2 h血糖,有效改善患者炎性指标,明显提高患者的SCV和MCV,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高磊  张宪忠  焦静  刘相静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6):883-884,890
目的 观察四虫通络胶囊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及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 将322例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四虫通络胶囊口服,疗程为28 d,治疗前及治疗后7、28 d观察神经功能(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及血Hey 、hs-CRP、SOD、MDA值等.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7、28d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血Hcy、hs-CRP、SOD、MDA改善程度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四虫通络胶囊能有效改善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的神经功能,并对血Hcy、hs-CRP、SOD、MDA产生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聂兆伟 《光明中医》2023,(6):1116-1119
目的 探讨督灸纠正血瘀体质偏颇及延缓衰老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血瘀质受试者随机分为督灸组、针刺组。督灸组每10 d督灸1次,共治疗6次。针刺组取穴血海、三阴交、太冲等,每日针刺1次,每次30 min,治疗5 d休息2 d,治疗60 d。比较受试者体质转化分、血清SOD、MDA变化情况。结果 督灸组血瘀体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督灸组血清SOD水平较干预前显著升高,MDA水平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均P<0.05);且督灸组改善SOD、MDA程度较针刺组更显著(P<0.05)。结论 督灸可改善血瘀体质偏颇,通过调整SOD、MDA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葛根芩连汤联合依帕司他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北京航天总医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16例,采用分层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依帕司他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葛根芩连汤联合依帕司他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神经病变自觉症状量表(TSS)评分、神经传导速度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OD水平均明显升高,MDA、CRP、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SS评分、T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下降趋势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SNCV升高趋势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90例气虚血瘀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中医通络活血方的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56%,此外,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TCSS评分等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优于单独西医治疗,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我院经验方扶阳通络汤对阳虚血瘀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清NF-κB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扶阳通络汤治疗DPN 40例,同时与甲钴胺治疗DPN 40例作对照,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TCSS评分及RT-PCR技术检测血清NF-κB mRNA的表达的变化。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5.0%(P0.05)。治疗8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TCSS评分及血清NF-κB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优于甲钴胺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DPN患者TCSS评分与血清NF-κB 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945,P0.01)。结论扶阳通络汤治疗阳虚血瘀证DPN安全有效,其相关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NF-κB mRNA的表达有关,其相关作用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糖化血红蛋白(HbAlC)、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ey)、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与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气虚血瘀型DPN患者50例。采集血清测定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通过肌电图(EMG)采集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通过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得出TCSS评分。以TCSS评分为因变量的相关性分析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以神经传导速度为因变量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同型半胱氨酸与TCSS评分呈正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表明糖化血红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与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呈负相关(均P<0.05),两因素间无共线性,且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大于前者。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与DP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为临床对DPN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温针灸联合益气滋阴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为DPN患者的诊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60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降糖基础上给予依帕司他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和益气滋阴方治疗.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通瘀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确诊为气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益气通瘀汤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心绞痛改善情况及血清内皮素-1(ET-1)、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ET-1、Hcy、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ET-1、Hcy、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结论:益气通瘀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较单用西药治疗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降低患者血清ET-1、Hcy、hs-CRP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临床应用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不同针刺方法对肾虚型不稳定膀胱排尿状况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不同针刺方法治疗肾虚型不稳定膀胱患者膀胱容量及排尿状况,将161例不稳定膀胱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加手法针刺组(观察组)、手法针刺组(对照组)。治疗10次后,观察2组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I PSS主要症状积分等。结果:2组治疗后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I PSS主要症状积分等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膀胱容量增量、I PSS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显著(P<0.05),而最大尿流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加手法针刺和手法针刺均可改善肾虚型不稳定膀胱状况,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自拟参芪通络汤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保护机制.方法 将236例气虚血瘀兼水湿停滞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6例、对照组117例).对照组予临床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参芪通络汤口服,总疗程为14 d,检查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TRAI)、骨保护素(OPG)、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治疗前及治疗后2d、7d、14d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等,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sTRAI、OPG、hs-CRP、SOD、MDA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d、7d、14 d血MMP-9改善程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自拟芪参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能够多途径、多靶点的进行脑保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冠心病中医各证型Hcy水平与血浆vWF、Ps、hs-CRP、TXB2、6-keto-PGF1α水平相关性的临床研究,为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指导冠心病Hcy的辨证论治。方法:将冠心病患者152例中医辨证分为心血瘀阻、痰阻心脉、阴寒凝滞、心肾阴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6组,测定血清Hcy、血浆vWF、Ps、hs-CRP、TXB2、6-keto-PGF1α。结果:血清Hcy及血浆vWF、Ps、6-keto-PGF1α、TXB2水平心血瘀阻、痰阻心脉两型均高于心肾阴虚、气阴两虚两型(P<0.05)。冠心病各证型组间血浆hs-CRP水平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血瘀阻、痰阻心脉两型血清Hcy水平与血浆vWF、Ps、TXB2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心肾阴虚、气阴两虚两型血清Hcy水平与血浆6-keto-PGF1α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冠心病各证型组血清Hcy水平与血浆hs-CRP水平均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本研究提示,血清Hcy水平可作为冠心病的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之一。心肾阴虚、气阴两虚两型Hcy主要是通过损伤内皮细胞的功能,治宜补虚;而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则是在损伤内皮细胞基础上,降低内皮细胞抗血栓能力,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治宜祛邪。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从脾论治气虚血瘀证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历史性对照研究,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住入院的经冠脉造影确诊的气虚血瘀证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例120例,所有病例冠状动脉狭窄50%~70%,未行介入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四君子汤合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只给予西药常规治疗,疗程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气虚血瘀证候评分、心电图、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比较2组4周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2组基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在总有效率(84.21%vs73.33%)及心电图改善(77.19%vs 66.67%)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患者气虚血瘀证候评分、hs-CRP、HCY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气虚血瘀证候评分、hs-CRP、HCY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脾论治气虚血瘀证UA有效且安全,可提高患者的心绞痛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抑制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潘力弢  郑运英  高林林 《中医杂志》2012,53(19):1658-1660
目的 探讨宣痹通络汤对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抗自由基损伤、保护缺血心肌的作用.方法 将12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消心痛组41例,宣痹通络汤组40例,宣痹通络汤联合消心痛治疗组(联合用药组)43例.观察3组患者的心绞痛疗效,检测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并与健康者35人(健康人组)比较. 结果 宣痹通络汤组总有效率85.00%,消心痛组为73.17%,联合用药组为88.37%,宣痹通络汤组和联合用药组心绞痛疗效与消心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宣痹通络汤组和联合用药组心绞痛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各组患者SOD活性明显低于健康人组,而MD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组(P<0.05).治疗后宣痹通络汤组和联合用药组患者SOD活性明显升高、MDA水平明显下降(P<0.05),并且优于消心痛组(P<0.05).消心痛组患者治疗后SOD活性、MD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宣痹通络汤可有效改善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其机制可能与保护SOD活性、抑制MDA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氧化应激影响.方法:将4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1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硫辛酸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补肾通络方治疗,疗程90 d.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神经传导速度、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83.3%,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HbA1c,TG,CHOL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TG,CHOL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P<0.05);治疗组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MDA较治疗前明显下降,SOD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01,P<0.05);治疗组MDA下降、SOD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补肾通络方治疗DPN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脂代谢,降低氧化应激反应,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