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医学杂志》2022,(1):80-82
本文报道了1例拉布立海治疗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的病例。患者为30岁青年男性, 痛风病程12年, 痛风石病程6年, 既往不能耐受最大剂量的非布司他联合苯溴马隆, 入院后查体全身多发大痛风石, 血尿酸627 μmol/L, 双手、膝、足双能CT尿酸盐体积合计167.91 cm3, 在规律口服非布司他80 mg/d和苯溴马隆50 mg/d的基础上, 经患者知情同意使用拉布立海治疗, 治疗期间血尿酸最低降至186 μmol/L, 治疗3个月后痛风石体积缩小, 双能CT尿酸盐体积减少33.6%。拉布立海耐受性良好, 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因急性痛风发作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140例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关节超声特点, 年龄18~70岁。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两组:血尿酸正常组(sUA≤420 μmol/L)38例, 血尿酸升高组(sUA>420 μmol/L)102例。结果发现痛风患者均以下肢关节受累最多见, 即使血尿酸正常男性痛风患者亦可于超声下发现尿酸盐沉积, 同样需要规范降尿酸治疗。超声可作为血尿酸检测外痛风诊断重要补充方法;血尿酸升高组痛风患者可能病情更重。  相似文献   

3.
尿酸持续达标是难治性痛风治疗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难治性痛风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数年后,出现慢性多发性、破坏性关节炎伴痛风石形成和(或)尿酸性肾结石,常规量降尿酸药难以使血尿酸达标的痛风。临床上,难治性痛风患者越来越多见,临床医师易忽视尿酸"持续达标"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使用肌骨超声对降尿酸达标治疗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随访并观察肌骨超声影像学改变,探究降尿酸达标治疗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于2018年12月~2020年1月期间在风湿免疫科收治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80例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降尿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双膝关节、第一跖趾关节使用高频线阵探头(5~18 MHz)进行探查。结果:经3个月和6个月降尿酸治疗后,不同尿酸水平的三组患者的痛风石溶解值、痛风石溶解率及双轨征消失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300μmol/L组痛风石溶解值最大,痛风石溶解率最高,且双轨征的消失率也最高。经3个月和6个月降尿酸治疗后,尿酸水平与痛风石溶解值、痛风石溶解率、双轨征消失率呈负相关,关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BMI)、疾病病程、受累关节数、饮酒是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降尿酸治疗达标的危险因素,而每日饮水量是保护因素。结论:肌骨超声可作为痛风性关节患者降尿酸治疗效果的随访工具。降尿酸达标治疗3个月后超声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研究针对痛风伴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方法收集45例痛风伴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多种药物小剂量联合止痛并加用别嘌醇片降尿酸进行治疗,将治疗前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及肾功能改善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1周后95%患者关节红肿及疼痛已缓解;患者治疗2周后的C反应蛋白以及血沉相关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下降到正常范围。治疗年及1年时血清尿酸水平明显减低(P<0.05);血肌酐和血尿素氮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多种药物小剂量联合止痛并加用别嘌醇片降尿酸对痛风伴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并维持肾功能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两种外治法在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诊断、治疗的80例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痛风清洗剂外洗关节患处,试验组采用热痹散外敷关节患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85%(P0.05);试验组满意率95%,高于对照组的65%(P0.05);试验组治疗4周后复发率为2.5%,治疗12周后复发率为5%,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1、4、12周血尿酸水平分别为(409.34±56.01)μmol/L、(345.06±40.57)μmol/L、(310.84±44.75)μmol/L,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痛风性关节炎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热痹散外敷关节患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郑红梅 《大家健康》2015,(2):119-120
目的:探讨临床对难治性痛风患者应用非诺贝特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诊的难治性痛风患者共31例,在饮食指导、降尿酸及清除肾结石等常规治疗的条件下,给予非诺贝特胶囊服用,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UA、TG、TC和SCR等指标水平进行估测。结果:31例患者治疗后,有27例达到理想水平(UA≤360umol/L),治愈率是87.1%。治疗后,除SCR指标外,其UA、TG与TC水平均要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31例患者治疗期间均无痛风性关节炎发作,且B超复查提示无肾结石产生。结论:为难治性痛风患者应用非诺贝特治疗有理想的近期疗效,且安全性可靠,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袁艳平 《医学综述》2014,20(21):3902-3905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周围引起的炎性反应。目前秋水仙碱是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的有效药物,但传统的治疗方案临床不良反应较重。从痛风性关节炎的致病原因、发病环节着手,遵循国内外治疗指南及个体化原则,提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综合治疗理论,即痛风急性发作时合理应用小剂量秋水仙碱、选择性环加氧酶2抑制剂、糖皮质激素,辅以中医中药,关节镜的局部治疗,合理饮食,正确选择其合并症药物以及缓解期的降尿酸等综合治疗,能减少痛风的复发率、致残率及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痛风汤消炎镇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37℃时,血清尿酸的饱合浓度为420μmmol/L,高于此值即为高尿酸血症.在理论上尿酸可以析出结晶,并可以在组织内沉积,造成痛风的组织学改变,引起痛风性关节炎.本实验即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而设,认为湿毒内伏血分为其病机关键.通过对急性痛风病机的分析,以利湿解毒为法,自拟痛风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研究其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沉积所造成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和嘌呤代谢紊乱与(或)尿酸排泄减少导致的高尿酸血症有密切的联系,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与慢性痛风石疾病,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等等。痛风性关节炎给病人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严重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对此病的治疗非常关键。本文对李晓艳治疗反复发作之痛风性关节炎的经验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痛风舒浸膏粉对尿酸所致大鼠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双氯芬酸组、痛风舒浸膏粉组,10只/组。采用尿酸钠溶液注入大鼠右侧踝关节腔造成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正常组用生理盐水代替尿酸钠。观察各组大鼠用药前后受试关节周径的变化、治疗后关节滑液内白细胞的数量以及关节周围软组织中K^+、DA、5-HT的含量。结果:痛风舒浸膏粉和双氯芬酸可显著缩小受试关节周径、减少关节滑液中自细胞数量及关节周围软组织中p、DA、5-HT的含量。结论:痛风舒浸膏粉对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有抑制关节肿胀和抗炎、镇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尿酸痛风患者给予非布司他辅助治疗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2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80例高尿酸痛风患者随机分为非布司他组(非布司他治疗,40例)和别嘌呤组(别嘌呤醇片治疗,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尿酸水平、 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1.2±132.5)μmol/L vs(816.9±164.0)μmol/L,P>0.05];治疗1、2、3个月非布司他组患者尿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别嘌呤组[(543.1±53.1)μmol/L vs(653.7±49.8)μmol/L,(351.3±36.8)μmol/L vs(511.2±49.8)μmol/L,(311.6±40.7)μmol/L vs(423.7±38.2)μmol/L,P<0.05].非布司他组患者疗效显著于别嘌呤组[95.00%vs.75.00%,P<0.05].非布司他组患者关节疼痛、肾功异常发生率低于别嘌呤组[2.50%vs 17.50%,0.00%vs 15.00%,P<0.05].结论 高尿酸痛风患者给予非布司他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尿酸水平,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和较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药用炭片联合维生素C对未经治疗的慢性晚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降尿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晚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9例,按简单化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3例。A组仅予以非布司他降尿酸治疗,B组予以非布司他及药用炭片降尿酸治疗,C组予以非布司他、药用炭片联合维生素C降尿酸治疗,非布司他每组每日的起始剂量为20mg后加量至40mg,1次/d,药用炭为3片、3次/d,维生素C2片、3次/d。观察3组患者降尿酸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均能降低晚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尿酸水平,但C组降尿酸治疗达标率明显高于A组,B组居中,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C组患者痛风再次发作的次数也均低于A组、B组,且3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晚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给予非布司他、药用炭联合维生素C降尿酸治疗效果好,提高了达标率,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值得在临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对难治性痛风患者的血尿酸、血脂及肌酐等指标的影响。方法26例处卜稳定期的难治性痛风患者,加用非诺贝特胶囊200mgqd,分别在基线、治疗后6周、12周,监测血尿酸(uA)、甘油_三酯(TG)、总胆固醇(TC)、肌酐(SCR)及肝功能等指标。结果非诺贝特治疗6周后患者UA下降约17%,57.7%患昔达到理想水、F(〈360mmol/L);12周后uA下降约26.1%,92.3%患者达到理想UA水平。UA、TG、TC及碱性磷酸酶,在应用非诺贝特治疗6周、12周后均有下降,3个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CR在非诺贝特治疗后略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诺贝特治疗期间没有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12心后复合肾脏B超未见新发肾结石。结论非诺贝特可帮助难治性痛风患者降低UA水平,达到理想水平,促进球酸结晶的溶解,降低血脂,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足踝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住院痛风患者及门诊痛风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就诊的骨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高频超声表现。结果:病变关节的超声表现:关节积液79个(79/96,82.2%),双轮廓征61个(61/96,63.5%),滑膜增厚及血流83个(83/96,86.4%),尿酸盐结晶沉积67个(67/96,69.7%),骨侵蚀22个(22/96,22.9%),肌腱炎、腱鞘炎18个(18/96,18.7%),痛风石形成25个(25/96,26%)。两组患者关节腔积液、滑膜增厚、肌腱炎和骨侵蚀等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双轮廓征、尿酸盐沉积、痛风石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酸盐沉积、双轮廓征、痛风石为痛风性关节炎特征性表现,足踝肌骨检查对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痛风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分组对照方法治疗.治疗组38例以痛风汤和芬必得治疗,对照组以芬必得和痛风利仙治疗.结果:2组患者关节症状积分值均比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关节红肿两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μmol/L)测定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尤其在对不能耐受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张恩红  崔璨 《中外医疗》2016,(26):115-117
目的:探讨丙磺舒联合别嘌呤醇在痛风间歇期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整群选取大庆市第五医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81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均处于痛风间歇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观察组的41例患者单独采用别嘌呤醇进行治疗,治疗组的40例患者应用丙磺舒联合别嘌呤醇进行治疗,并比较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和血尿酸值。结果经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78.04%,治疗组总有效率9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尿酸水平由(680.24±78.53)μmol/L下降到(380.43±52.14)μmol/L,治疗组血尿酸水平由(684.37±75.42)μmol/L下降到(313.49±45.75)μmol/L,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均有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血尿酸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丙磺舒联合别嘌呤醇进行治疗,疗效明显,充分降低了血尿酸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痛风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嘌呤代谢障碍性疾病,因尿酸生成过多和(或)尿酸排泄障碍致尿酸沉积于关节。当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表现为病变部位疼痛剧烈,夜间尤甚,可伴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痛风性关节炎可归属中医"痛风"的范畴。中医在治疗痛风方面效果显著,现笔者就跟师学习的一则医案进行整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痛风克颗粒剂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痛风克颗粒剂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痛风克组)和对照组(秋水仙碱组)。连续1周后观察各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和血尿酸情况。结果:痛风克组与秋水仙碱组均可明显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和血尿酸值(P<0.05),两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痛风克颗粒剂组的不良反应出现明显比秋水仙碱组。结论:痛风克颗粒剂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常可累及肾脏,发生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畸形、肾功能不全[1]。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最常见的类型,秋水仙碱等药物虽对其症状的控制效果显著但副作用也相对突出,尤其是消化系统反应较为明显,且用药后容易复发,而中医药对本病的防治具有较为独特的优势。杨卫彬教授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20余年,他采取中医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较为满意,现将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