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温阳补肾方含药血清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诱导破骨前体细胞系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分别用温阳补肾方低、中、高剂量组含药血清和0.9%氯化钠溶液血清干预,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酶动力法测定各组TRACP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温阳补肾方对破骨细胞组织蛋白酶K(Cts K)、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温阳补肾方含药血清可显著抑制破骨细胞TRACP活性(P<0.01),显著降低破骨细胞骨Cts K、MMP-9 mRNA的表达(P<0.01)。结论:温阳补肾方含药血清可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中剂量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葛根素在共育体系中对破骨细胞(OC)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日龄SD大鼠分离培养成骨细胞(OB),取5日龄SD大鼠分离培养破骨细胞,建立成骨-破骨细胞共育体系;在共育体系中,分别加入0.05ug/ml、0.5ug/ml、5ug/ml、50ug/ml的葛根素,与空白组对照;用重氮盐法检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和光镜观察骨吸收陷窝数。结果:0.5ug/ml~50ug/ml的葛根素组在48h、72h、96h对成骨-破骨细胞共育体系中OC分泌TRAP的活性均明显降低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在共育体系中能够抑制OC活性。  相似文献   

3.
张荣华  徐立群  傅淑平  杨丽 《中药材》2006,29(7):695-697
目的:观察益骨胶囊含药血清在成骨-破骨细胞共育体系中对SD大鼠成骨细胞(OB)增殖的量效关系。方法:(1)取1 d龄SD大鼠颅骨分离培养OB,取5 d龄SD大鼠四肢长骨分离培养破骨细胞(OC),建立上清相通但细胞间不相互混杂的平面式成骨-破骨细胞共育体系,经考马斯亮蓝法检测蛋白质弥散情况。(2)将40只10月龄SD雌性大鼠分为益骨胶囊灌胃组(高、中、低剂量)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制备含药血清和对照血清。(3)设置含药血清组和对照组,用MTT法检测各剂量组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在共育体系中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1)在8 h内,培养液中蛋白质可以从一侧培养室经过隔膜弥散到另一组培养室。(2)益骨胶囊含药血清高剂量组25%和30%浓度对共育体系中OB的增殖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与其他剂量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1)为成功建立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共育体系提供依据。(2)益骨胶囊含药血清能够剂量依赖性促进共育体系中成骨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对模拟失重共育骨细胞OPG和BMP-2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失重条件下骨丢失骨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建立成骨-破骨细胞共育体系,利用回转器建立骨细胞失重模型;共育骨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骨碎补总黄酮血清培养液,在模拟失重下,48 h后,检测ALP活性,用RT-PCR法检测OPG和BMP-2基因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失重模型组成骨细胞在回旋48 h后细胞培养液中的ALP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失重对照组比较,含药血清组ALP活性和OPG和BMP-2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利用共育骨细胞实验研究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相互作用及影响,中剂量骨碎补能有效提高失重下共育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与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风湿清(Fengshiqing,FSQ)含药血清对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及细胞分泌骨免疫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7(IL-17)的影响,初步探讨FSQ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RA)骨破坏的机制。方法:5%,10%,15%3个不同体积分数的FSQ含药血清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κBligand,RANKL)诱导的RAW264.7共孵育6 d,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TRAP阳性多核细胞的形成;FSQ含药血清(5%,10%,15%)与白介素-1β(IL-1β)诱导的RAW264.7细胞共孵育24 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ELISA方法检测TNF-α和IL-17的含量。结果:RANKL诱导RAW264.7细胞形成TRAP阳性多核细胞,IL-1β诱导TNF-α和IL-17在RAW264.7细胞中异常高表达,5%~15%FSQ含药血清能剂量依赖地降低TRAP阳性细胞数;10%和15%的FSQ含药血清能显著抑制TNF-α(P<0.05)以及IL-17(P<0.01)的表达量。结论:FSQ能抑制破骨前体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降低TNF-α和IL-17在RAW264.7细胞中的异常高表达,这可能是FSQ抑制骨破坏治疗RA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中药健骨颗粒对体外破骨细胞整合素(Itg)αV、β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破骨前体细胞系诱导培养法,通过M-CSF和RANKL诱导剂诱导RAW264.7细胞,分化为成熟破骨细胞。分别用健骨颗粒含药血清和生理盐水血清干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tgαV、β3mRNA表达,并取骨片行甲苯胺蓝染色,骨陷窝和骨吸收面积计算分析。结果:经M-CSF和RANKL诱导后,RAW264.7细胞的形态特征、TRAP染色均符合成熟破骨细胞特异性表现;含药血清组破骨细胞ItgαV、β3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生理盐水血清组(P<0.05),同时骨磨片的骨吸收陷窝数和面积亦呈同样变化趋势。结论:RAW264.7细胞经诱导分化后可以获取成熟破骨细胞;健骨颗粒能有效抑制破骨细胞Itgαv、β3 mRNA表达,影响破骨细胞功能活性。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241-1243
目的:探索加味炎调方对脓毒症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调控作用,揭示加味炎调方的作用机理。方法:将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加味炎调方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2、24、36h处死动物,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TNF-α、IL-1β、IL-10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清TNF-α、IL-1β、IL-10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或P<0.01)。加味炎调方组与模型组相比,能降低血清TNF-α水平,特别在12h与36h(P<0.05);能降低血清IL-1β水平,特别在24h(P<0.05);能升高12、24、36h血清IL-10水平(P<0.05)。结论:加味炎调方能下调脓毒症大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上调IL-10水平,减少全身炎症反应和多脏器损害,从而对机体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黄芩汤不同时间点的含药血清对TNF-α诱导的Caco-2细胞炎症模型的影响。方法:参照《伤寒论》组方及课题组的前期研究,煎煮、过滤、浓缩制成黄芩汤提取物,按照20 g/kg的剂量一次性给予大鼠黄芩汤,分别于给药后0、0.5、1、2、3、4、6、8、10、12、24 h眼眶取血,分离血清,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黄芩汤含药血清对Caco-2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TNF-α诱导细胞炎症损伤模型,10%的含药血清给药18 h后,采用Griess法观察黄芩汤含药血清对其NO的影响,采用Elisa法测定IL-1β、PGE2和TNF-α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5%、10%、20%的黄芩汤含药血清作用Caco-2后,均有促进其增殖的作用,尤以10%黄芩汤含药血清的效果最佳;10 ng/mL的TNF-α致炎效果最佳;不同时间点的10%黄芩汤含药血清可降低炎症细胞内NO的含量,降低细胞内IL-1β、TNF-α和PGE2的浓度。结论:黄芩汤不同时间点的含药血清对TNF-α诱导的Caco-2细胞炎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O、IL-1β...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骨脂-淫羊藿药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型大鼠血清中IL-10、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补骨脂-淫羊藿药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3月龄SD雌性大鼠40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壮骨止痛胶囊组、阳性对照组、补骨脂-淫羊藿药对组,采用去卵巢3个月制备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连续灌胃13周后检测比较各组大鼠血清IL-10、TNF-α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骨脂-淫羊藿药对组能提高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血清IL-10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骨脂-淫羊藿药对组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骨脂-淫羊藿药对可以抑制骨吸收,调节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功能活动,使成骨细胞活动加剧,破骨细胞活动减弱,从而使骨吸收/骨形成代谢保持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
中药骨碎补对大鼠骨髓破骨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中药骨碎补对大鼠骨髓破骨细胞体外培养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长骨骨髓体外培养的方法,通过检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阳性细胞生成数,反映破骨细胞的生成情况.结果采用SPSS软件包分析.结果:20%骨碎补提取液组及固邦组TRACP阳性破骨细胞数的形成受到明显抑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10%骨碎补组TRACP阳性破骨细胞数的形成有抑制,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骨碎补可抑制骨髓体外培养中破骨样细胞的生长,主要抑制破骨母细胞向成熟破骨细胞转化,但与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7,(9):1982-1984
目的:对比观察补肾填精方左归丸与左归丸去补阳药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炎症因子和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探讨左归丸阳中求阴配伍的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32只,双侧卵巢摘除术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左归丸组、左归丸去补阳药组4组,每组8只。灌胃给药90 d,收集各组大鼠血清和股骨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股骨组织形态学,采用TRAP染色法检测股骨组织破骨细胞数,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17和RANKL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补肾填精方改善去卵巢大鼠股骨组织形态学,减少破骨细胞数量;显著降低去卵巢大鼠血清TNF-α、IL-17、RANKL水平(P0.05)。结论:补肾填精方能够抗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骨丢失,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通过提高雌激素水平以调节炎症因子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有关,全方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附子-白术药对抑制裸鼠乳腺癌骨转移骨损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左心室注射MDA-MB-231BO细胞法建立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分别采用生理盐水、附子-白术药对、唑来膦酸进行干预;观察裸鼠模型的骨转移组织病理变化,TRACP染色进行破骨细胞计数,ELISA法测定骨转移组织中细胞因子TNF-α、IL6、IL-8和IL-4含量,Western-blot检测骨转移组织中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附子-白术药对组、唑来膦酸组骨转移组织病理损伤较模型组减轻;与模型组比较,附子-白术药对组裸鼠骨转移灶中TRACP(+)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骨转移组织中TNF-α、IL6和IL-8均显著降低(P<0.05,P<0.01),IL-4含量显著升高(P<0.05),NF-κB p65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附子-白术药对抑制了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骨损伤,其机理可能与其抑制NF-κB通路活化,进而减少促炎因子TNF-α、IL6和IL-8等的分泌,并上调抑炎因子IL-4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TNF-α、IL-1β、IL-10内毒素(LPS)所致急性肺损伤(ALI)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加味桔梗汤治疗ALI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股静脉注射LPS(5mgkg)建立大鼠ALI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不同时相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10的含量,评价加味桔梗汤对其的影响。结果:LPS诱发ALI过程中,大鼠血清TNF-α、IL-1β及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以加味桔梗汤保护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及IL-10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且IL-10幅度最大。结论:TNF-α、IL-1β及IL-10在LPS诱导的ALI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ALI过程中,存在促炎抗炎反应失衡,抗炎反应亢进;加味桔梗汤可以抑制TNF-α、IL-1β及IL-10的释放,并抑制亢进的抗炎反应,对肺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黄牡丹汤临床治疗炎症性疾病的部分机制。方法常规制备大黄牡丹汤水煎剂,分大、中、小剂量灌胃干预小鼠并制备含药血清,在96孔板中将含药血清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共孵,收集培养上清,采用Griess比色法检测巨噬细胞NO分泌量、ELISA法检测巨噬细胞TNF-α、IL-1β、IL-6分泌量。结果与正常血清对照组比较,大黄牡丹汤含药血清能剂量依赖性地促进正常巨噬细胞分泌NO、TNF-α、IL-1β和IL-6(P0.01);能抑制LPS活化的巨噬细胞分泌NO、TNF-α和IL-1β(P0.05或P0.01),但对LPS活化的巨噬细胞分泌IL-6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大黄牡丹汤对活化前后的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干预作用,可能是该方调控炎症反应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周定华  周正球  吴炅  金艳  黄佳珉  王晓东 《中医杂志》2012,53(13):1140-1141
目的 观察骨增合剂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疗效及其对OA患者血清及关节滑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骨增合剂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和关节滑液TNF-α和IL-1β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及关节滑液TNF-α、IL-1β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对照组患者除血清TNF-α外,其余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及关节滑液TNF-α、IL-1β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骨增合剂对膝关节OA有较好疗效,降低血清及关节滑液TNF-α和IL-1β可能是其治疗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白术附子汤抑制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骨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 建立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用白术附子汤组、附子-白术药对进行干预,观察裸鼠模型的生存时间,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染色进行破骨细胞计数,RT-PCR法检测乳腺癌骨转移组织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PTHrP)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骨转移组织中M-CSF、PTHrP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附子-白术药对组、白术附子汤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P < 0.01);附子-白术药对组、白术附子汤组裸鼠骨转移灶中TRACP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 < 0.01);附子-白术药对组、白术附子汤组M-CSF mRNA、PTHrP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 < 0.01);附子-白术药对组、白术附子汤组M-CSF、PTHrP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 < 0.01);白术附子汤组M-CSF、PTHrP蛋白相对表达量有低于附子-白术药对组的趋势。结论 白术附子汤抑制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骨损伤的作用与其下调乳腺癌骨转移组织中骨破坏因子M-CSF、PTHr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有关;附子-白术药对与白术附子汤功效相近,可能是白术附子汤的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补肾方药对去卵巢骨质疏松雌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70只雌性SD大鼠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雌激素组、补肾方药组。手术12周后开始给药,连续给药12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雌二醇(E2)、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肾方药组血清E2显著升高(P0.01),IL-1、TNF-α均显著减少(P0.05,P0.01),血清TGF-β1显著增加(P0.01)。结论:补肾方药抗去卵巢雌鼠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补肾方药可升高雌激素,下调IL-1和TNF-α表达,抑制骨吸收;同时上调TGF-β1表达,促进骨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桑黄胞外多糖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桑黄胞外多糖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30天。采用组织容积法测定关节肿胀程度,关节病理切片观察关节组织病理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能抑制非致炎足足趾肿胀(P0.05),改善关节组织病理情况,显著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IL-17的表达(P0.05)。与阳性药对照比较,桑黄胞外多糖高、中剂量组TNF-α、IL-1β、IL-17的表达及桑黄胞外多糖低剂量组TNF-α、IL-1β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桑黄胞外多糖高剂量组血清中TNF-α、IL-1β的表达与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桑黄胞外多糖对CIA大鼠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和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味羌活汤内服和离子导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风寒湿痹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4例CSR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7例。对照组使用根痛平颗粒口服,8 g/1次,2次/d,同时进行颈椎按摩手法放松、牵引,20 min/次,1次/d;治疗组采用加味羌活汤,1剂/d,水煎煮,分早晚分2次内服,同时将另1剂加味羌活汤研成粗粉,用75%乙醇浸泡1个月,用时取汁液加热10 min,用离子导入治疗,25 min/次,1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价两组患者主观症状、适应能力和临床体征,疼痛分级指数(PRI)评价两组患者疼痛,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β和TNF-α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04%,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77.61%(P0.05);治疗组治疗后CASCS各项评分和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和PRI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1β,TNF-α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羌活汤内服和离子导入治疗CSR风寒湿痹证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和适应能力,减轻疼痛,降低血清IL-1β和TNF-α含量,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加味宣痹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的效果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尿酸血症(HUA)联合AGA的造模方法,以加味宣痹汤对照秋水仙碱作为干预手段。评测干预后各组大鼠左踝关节炎症指数、足肿胀情况;并在取材后,观察大鼠左踝关节滑膜组织形态学炎性病理情况,检测血清中尿酸(SUA)、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以及左踝关节液中TLR4、MyD88、IRAK4 mRNA表达水平。结果:治疗4次后,加味宣痹汤各剂量组大鼠炎症指数、足肿胀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宣痹汤各剂量组大鼠血清SUA、CRP、IL-1β、TNF-α水平和关节液TLR4、MyD88、IRAK4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加味宣痹汤中、高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均低于秋水仙碱组(P<0.05)。HE染色病理切片显示,秋水仙碱组和加味宣痹汤各剂量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中炎性细胞数量和血管充血现象明显较少,其中高剂量组与正常组最接近。结论:加味宣痹汤对HUA合并AGA大鼠具有一定的抗炎、消肿、降尿酸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抑制TLR4、MyD88、IRAK4的活化,使TNF-α、IL-1β等炎症因子减少释放,从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