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解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门脉系统循环情况及为临床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0例肝硬化病人及15例正常人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病人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的血管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均大于正常人(P<0005),而且发现门静脉血流量增加主要是脾静脉血流量增加所致.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存在门脉高动力循环状态,这对临床选择有效的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方法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多普勒超声评价丹参对肝硬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系统血流,评价丹参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影响,并探讨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肝硬化患者分为丹参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8~12周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及脾静脉的管径、最大流速及血流量,比较治疗前后血流参数的变化。结果 丹参治疗2周及8~12周后门静脉血流速度持续加快,门静脉管径、脾静脉管径及血流量持续下降,差异有显著性,而门静脉血流量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各项血流参数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丹参可降低门脉阻力,加快门静脉血流速度,同时降低脾静脉血流量,达到降低门脉压的效果。多普勒超声检测门脉系统血流有助于评价药物治疗门脉高压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系统血流,评价丹参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影响,并探讨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肝硬化患者分为丹参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8-12周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及脾静脉的管径、最大流速及血流量,比较治疗前后血流参数的变化。结果 丹参治疗2周及8-12周后门静脉血流速度持续加快,门静脉管径、脾静脉管径及血流量持续下,差异有显著性,而门静脉血流量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各项血流参数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丹参可降低门脉阻力,加快门静脉血流速度,同时降低脾静脉血流量,达到降低门脉压的效果。多普勒超声检测门脉系统血流有助于评价药物治疗门脉高压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在脾肺固定合并门奇断流术前后分别进行定量研究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术后门静脉及睥静脉的内径、平均流速和血流量比术前明显缩小和降低(P<0.001~0.05),门、睥静脉的血流量减少,两者呈正向相关关系(r=0.93,p<0.001)。结果认为该手术能使门静脉系统发生断流、分流和减流.使门静脉系统血流量减少,门脉高压及脾胃区高压缓解。双功能超声对门脉高压症手术方法的选择及效果的评价是一种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超声多普勒复合装置观察了门脉高压症病人门奇断流术前后的血液动力学。结果显示,门脉高压症病人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增多,脾循环处于高动力状态,对门脉高压形成有重要作用。门脉高压症病人脾、肠血流间存在能互相代偿的关系,脾、肠血流量之和大于门静脉血流量,说明门静脉有自发性分流存在。门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流量减少约25%,肠系膜上静脉流量增加约60%。断流术后门静脉压较术前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并分析其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利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了10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及24例正常人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并将10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硬化门脉高压门脉血流动力学检查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门脉高压组门静脉(PV)内径明显增宽、血流速明显减慢、血流量参数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脾静脉(SV)肠系膜上静脉(SMV)内径(D)、血流速度(V)、血流量参数(Q)也有类似改变。A、B、C三级肝硬化的PV内径,按A、B、C顺序显示门静脉宽度逐渐增宽,C级的Dpv较A、B级均有显著性增宽(P<0.05),A、B级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B级较A级也有增宽趋势,按A、B、C顺序显示 门静脉血流速度逐渐降低,且各级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B、C级的Qpv相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测门脉血流动力学有助于评价肝硬化患者的肝储备功能、门静脉高压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9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前后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型超声可以清晰显示支架回声,CDFI可以清楚显示支架内血流通畅情况,术后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显著增加,肝内门静脉分支血管速度显著减慢,血流量显著减少,门静脉左矢状支8/12(67%)例次,右前支7/12(54%)例次出现反应血流,我们认为CDFI对于估价TIPS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奥曲肽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加断流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患者28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静滴奥曲肽72h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门静脉及肝动脉内径、最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参数。结果术前与术后1周比较,门静脉流速、血流量参数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肝动脉流速及血流量增加(P〈0.01);静滴奥曲肽72h后与术后1周比较,门静脉最大流速、平均流速、血流量参数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奥曲肽可降低断流术后患者门静脉血流量参数及血流速度。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门静脉血液动力学指标可间接估测门脉压力,作为无创评价药物治疗门脉高压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9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前后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型超声可以清晰显示支架回声。CDFI可以清楚显示支架内血流通畅情况。术后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显著增加,肝内门静脉分支血流速度显著减慢,血流量显著减少。门静脉左矢状支8/12(67%)例次,右前支7/12(54%)例次出现反向血流。我们认为CDFI对于估价TIPSS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皮素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32例肝硬化患者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采用放免法对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浆内皮素含量进行检测,分析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内皮素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患者内皮素与门静脉脾静脉内径成正相关,与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血流速度不相关。【结论】内皮素在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疏肝化瘀颗粒治疗肝硬化病人对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用疏肝化瘀颗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68例,疗程为6个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病人治疗前、后肝脏门静脉(PV)、脾静脉(SV)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对照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①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病人门静脉的流速明显加快,其血流淤滞状况有所好转,血流量较治疗前下降(P〈0.01)。脾静脉的血流速度也有所加快(P〈0.05)。而对照组病人PV、SV的流速及血流量改善不明显。②疏肝化瘀颗粒改善Child A和Child B级病人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Child C级病人。结论 疏肝化瘀颗粒能够有效改善肝硬化的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状况,减轻门脉高压,改善肝细胞的营养供应,为受到损伤的肝细胞修复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SplenicEmbolization,PSE)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52例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PSE,用明胶海绵作栓塞剂。术前、术后彩色多普勒分别检测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脾脏长径、厚度;内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的变化。结果:栓塞面积〉60%,80%者42例,〉80%者10例。术后患者门静脉主于及脾静脉内径较术前减小(P〈0.01),血流速度和血流量较术前降低(P〈0.01);脾脏长径和厚度较术前缩小(P〈0.01);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较术前减轻(P〈0.01);肝、肾功能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52例患者均出现发热、腹痛,40例患者出现其它并发症。主要有胸水、腹水、顽固性呃逆、左下肺炎、脾脓肿,膈下脓肿,脾囊肿等。结论:通过PSE术,能有效降低门静脉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减轻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缓解肝硬化患者的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3.
丹参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参丹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肝硬化门脉静高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3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3个月后测定门静脉主干(PV)、脾静脉(SV)、肠系膜上静脉(SMV)的血管内径(D)、平均血流速度(V)、血流量(Q),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丹参治疗组门静脉主干、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血管内径缩小、平均血流速度增大、血流量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丹参具有较好地改善门静脉高压作用,机制可能与肝脏微循环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4.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门脉高压侧支循环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两维-CDFI检查7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发现门脉侧支循环34例。包括脐静脉重新开放、肝内局灶性静脉扩张、门脉内离肝血流、腹壁、脾门周围静脉曲张等。彩超显示扩张的血管呈红或蓝色血流,伴低速度频谱,可粗估血流量,判断门体分流术后恢复情况,对诊断门脉高压的程度疗效观察均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彩超对肝硬化门脉高压侧支循环的检测价值。方法 运用经体表与胃充盈法彩超检测一系列门脉侧支循环血管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430例临床确诊的肝硬化患接受彩超检查,检出门脉侧支循环95例共11种.包括门脉内离肝血流、门静脉血流搏动化、脐旁静脉重新开放、胃底贲门区静脉曲张和胃左静脉扩张等。彩超显示扩张血管呈红或蓝色血流伴低速静脉流速曲线。结论 彩超能无创性检测门脉侧支循环血流方向、速度和性质,对肝硬化和门脉高压的诊断及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动脉栓塞前后脾脏及脾静脉血流这变化。方法:栓塞 后对12例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观察。结果:脾动脉栓塞后脾静脉、门静脉管径缩小。脾静脉、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血流量明显减少,栓塞前后脾静流速与门静脉主干流速比值及脾静脉与门静脉主干流量幽会比较无明显差异。从而证实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形成后,脾静脉血汉量增加是门静脉高压时门静脉血流量增加的重要因素。结论: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血流动力学改变与食道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44例肝硬化患者进行门脉系统管腔内经及血流动力学检测,并将一般肝硬化患者与合并食道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者比较,同时与30例健康者作比较。结果:与健康者比较: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明显增宽,门静脉流速(Vpv)减慢,脾静脉流量(Qsv)增多,伴食道静脉曲张及其破裂出血者与一般肝硬化比较,门静脉流速更低,脾静脉流量大于门静脉流量(Qsv〉Qpv)高发(75%)。结论:门静脉流速明显减低,脾静脉血流量超过门静脉血流量,这一血流动力学改变与食道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检查40例正常人及50例门脉高压症患者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其中29例患者术中测自由门脉压,发现:门脉高压症门脉系统处于高阻力、高动力的血流淤滞状态;Child-PughB级患者的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多项指标既大于A级又大于C级,可能与门体侧支循环的建立有关;门脉系统的高动力循环主要来自于脾静脉,门脉主干的血流量只是正常人的1.2倍,说明该症存在大量的门脉血肝前分流。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应用双功能超声诊断“CaroliS病”门脉周围纤维化型”6例,经PTC手术和术中胆道造影及病理证实,男性多见。声像图:除肝内胆管囊状扩张,伴先天性肝纤维化、肝硬化及门脉高压,曾分患者肾小管扩张或呈海绵肾,肝外胆管1/3轻度扩张。脉冲多普勒超声观测脾切除加断流术后,脾血流阻断,门脉血流量相应减少,管径缩小,说明脾静脉与门静脉血流量呈正相关性,二者共同反映门脉系统的血液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压力与腹腔血管有关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于手术前对41例肝功能Child A+B级门脉高压患者的门静脉(PV)、脾静脉(SV)、肠系膜上静脉(SMV)和脾动脉(SA)血流动力学的有关指标进行测量;于手术时直接测量门静脉压力(Ppv).利用统计学直线回归和相关分析对门静脉压力与有关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肝功能Child A+B级门脉高压患者的门静脉压力与门静脉宽度(Dpv)、门静脉血流量(Qpv)和脾静脉血流量(Qsv)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其中与Qpv的相关性最高(P<0.0001),回归直线方程为Ppv=1.18148+0.0012Qpv.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肝功能Child A+B级门脉高压患者的Dpv和Qsv可间接反映Ppv;而利用Qpv可直接计算Ppv,其方程式为Ppv=1.8148+0.0012Qp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