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成人破骨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建立成人破骨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观察成骨细胞对破骨细胞分化、增殖和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补肾中药防治骨溶解和骨质疏松症提供基础。材料和方法 从成人骨髓中提取单核细胞,以1,25—(OH)2D3作为刺激因子,分3组培养:单核细胞与成骨细胞共同培养,单核细胞单独培养,单核细胞与成骨细胞条件培养液培养。生物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分化过程,HE染色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方法作组织化学观察,扫描电镜(SEM)观察骨吸收功能。结果 在单核细胞与成骨细胞共同培养组,可见单核细胞逐步融合成多核细胞;HE染色和Trap染色可见阳性多核细胞;扫描电镜观察可见骨片上有骨吸收陷窝形成。其他两组则未得到上述结果。结论 成人骨髓单核细胞在一定培养条件下能分化成熟为具有典型的破骨细胞表型的多核细胞:Trap染色阳性,具有骨吸收功能。与成骨细胞的直接接触是破骨细胞分化、增殖和发挥功能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获得大量高质量小鼠破骨细胞,为体外研究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提供丰富的细胞来源.方法 采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e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和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factor-κB ligand,RANKL)诱导小鼠骨髓单核细胞分化为破骨细胞,并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和骨吸收实验来鉴定破骨细胞及其噬骨能力.结果 诱导3 d后可见TRAP( )多核细胞出现,诱导5 d后骨片上可见蓝紫色的吸收陷窝.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TRAP( )多核细胞数目和吸收陷窝呈现时间依赖性增长趋势(P<0.05).结论 M-CSF和RANKL诱导小鼠骨髓单核细胞可产生大量的具有活跃噬骨能力的破骨细胞.  相似文献   

3.
张忠民  陈建庭  吴彬  鲁道海  金大地 《广东医学》2003,24(12):1299-1301
目的 获得大量和高纯度破骨细胞样细胞。方法 从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5a亚型)患者骨髓中分离前体单核细胞,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共同培养,获得多核细胞;利用免疫电镜、免疫荧光、扫描电镜等技术鉴定多核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 多核细胞表达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细胞膜具有Vitronectin受体,能够形成骨吸收陷窝。结论 所获得的多核细胞是破骨细胞样细胞,PDGF-BB能够促进前体破骨细胞向破骨细胞转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与人成骨细胞共培养体系,为人破骨细胞体外培养提供更完善的方法。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流产胎儿头盖骨,获取人成骨细胞,对在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ALP染色);利用Percoll 梯度分离法和贴壁筛选法培养hMSCs,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MSCs 免疫学表型,对其进行鉴定;将获得的成骨细胞和hMSCs在体外共培养作为实验组,单独培养的成骨细胞作为对照组;对诱导后的细胞应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进行鉴定。结果:体外分离、培养的hMSCs具有独特的细胞免疫学表型, 即CD73和CD105阳性, CD34和CD45 阴性。hMSCs与成骨细胞共同培养5 d后,即可见单个核细胞融合成多核细胞,TRAP 染色可见多数细胞胞浆呈酒红色,为诱导成功的破骨细胞。结论:hMSCs与人成骨细胞共同培养能诱导为具有典型的破骨细胞表型的多核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钛合金颗粒存在下小鼠巨噬细胞体外诱导培养为成熟破骨细胞的方法.方法 获取小鼠骨髓巨噬细胞,采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依赖性前体细胞诱导法,于钛合金Ti-6Al-4V颗粒存在条件下进行诱导培养,培养后细胞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RT-PCR法检测破骨细胞特异性TRAP、CK、CR mRNA表达;采用相同方法于骨片上诱导培养细胞并观察骨吸收陷窝.结果 Ti-6Al-4V颗粒存在下培养第6天细胞开始出现融合,第9天出现多核巨细胞,TRAP染色阳性,细胞内有破骨细胞特异性TRAP、CK、CR mRNA表达;于骨片上诱导培养的细胞可形成骨吸收陷窝.结论 钛合金颗粒存在下,成功将小鼠骨髓巨噬细胞体外诱导培养为成熟破骨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钛合金颗粒存在下小鼠巨噬细胞体外诱导培养为成熟破骨细胞的方法。方法 获取小鼠骨髓巨噬细胞,采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依赖性前体细胞诱导法,于钛合金Ti-6Al-4V颗粒存在条件下进行诱导培养,培养后细胞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RT-PCR法检测破骨细胞特异性TRAP、CK、CR mRNA表达;采用相同方法于骨片上诱导培养细胞并观察骨吸收陷窝。结果 Ti-6Al-4V颗粒存在下培养第6天细胞开始出现融合,第9天出现多核巨细胞,TRAP染色阳性,细胞内有破骨细胞特异性TRAP、CK、CR mRNA表达;于骨片上诱导培养的细胞可形成骨吸收陷窝。结论 钛合金颗粒存在下,成功将小鼠骨髓巨噬细胞体外诱导培养为成熟破骨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老鹳草素(geraniin,Ge)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OC)的形成及其骨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 由1日龄SD大鼠四肢长骨分离OC,和象牙骨片共同培养,或直接接种于培养板中,分别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和甲苯胺蓝染色技术观察不同浓度的Ge对体外培养OC形成及OC性骨吸收功能的影响.结果 Ge呈浓度依赖性减少体外培养的TRAP染色阳性多核细胞即成熟破骨细胞(mature osteoclast,mOC)数目;与空白对照组比较,Ge各浓度组均使OC性骨吸收陷窝个数和面积减少、灰度变浅.结论 Ge减少体外培养OC的形成并抑制体外培养OC的骨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IL-4对诱导骨髓干细胞分化形成破骨细胞的作用.方法:用终浓度为10-8 mol.L-1的1,25(OH)2D3诱导成年小鼠骨髓干细胞分化形成破骨细胞,在此过程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梯度的 IL-4(0、0.1、1、10 μg.L-1) 以及用IL-4的抗体中和IL-4.取IL-4(1 μg.L-1)处理过的第6天的培养上清液,先用抗IL-4抗体中和残余IL-4,再以体积分数1%,10%,20%,0加入另一新培养4 d含有骨片的骨髓细胞培养体系中,计数骨片上骨吸收陷窝数及面积,玻片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P)阳性多核细胞和单核细胞数.结果:随IL-4(质量)浓度的增加,骨片上形成的骨吸收陷窝及面积数,玻片上的TRAP阳性细胞数呈量的依赖性的减少,加抗体组抵消了IL-4的抑制作用,加条件培养液组和未加组上述参数没有显著差别.结论:IL-4具有抑制骨髓干细胞分化形成破骨细胞的作用,这种作用不是通过使其它细胞形成可溶性因子,可能是直接作用于靶细胞(能分化为破骨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前体细胞),使定向分化为TRAP阳性单核细胞的前体细胞转向分化为巨噬细胞, 破骨细胞数目减少,从而抑制了骨吸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破骨细胞分化及骨吸收功能的影响,探讨小檗碱抑制骨吸收的细胞学基础。 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和骨髓单核细胞联合培养的方法,在1,25-(OH)2维生素D3和地塞米松作用下,使骨髓单核细胞分化形成破骨细胞。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和观察骨片上骨吸收陷窝的形成鉴定破骨细胞。磷酸苯二钠法测定破骨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活性,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骨片上破骨性骨吸收陷窝的面积。 结果:小檗碱在0.1~10μmol/L范围内,浓度依赖性地抑制TRAP阳性多核破骨细胞的形成和TRAP活性,减少破骨性骨吸收陷窝的面积;在10μmol/L浓度下,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对TRAP阳性多核破骨细胞的形成和TRAP活性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60.45%和42.12%,骨吸收陷窝面积减少72.69%。 结论:小檗碱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分化和骨吸收功能减少骨质的丢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破骨细胞特异性Trio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探究Trio在骨改建过程中对破骨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cre?loxp系统培育破骨细胞特异性Trio基因敲除小鼠,Micro?CT扫描小鼠股骨,股骨组织切片采用HE染色、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数量。使用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及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分化为破骨细胞,观测Trio对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结果:Trio基因敲除小鼠的体型小,Micro?CT显示骨密度及相关参数升高。组织学染色表明基因敲除小鼠股骨的骨量增加,破骨细胞变少。体外实验中,Trio基因敲除小鼠骨髓细胞诱导分化的破骨细胞数量减少。结论:成功构建破骨细胞特异性Trio基因敲除小鼠模型,Trio敲除后,小鼠骨量增加,破骨细胞的分化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1.
每年美国有28万成年人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对国民保险数据(医疗保险)的一项统计研究表明,与1991年的相比,老龄化在加剧,同时肥胖、糖尿病、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发生率在增加。然而,这些人的死亡率仍在下降,特别是初次手术后。到2008年,外科手术后1个月死亡风险仅为0.4%(而1991年这一数据为0.7%,P〈0.0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髁冠状面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髁冠状面骨折5例,均为内髁,所有病例均系车祸受伤.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股骨髁冠状面骨折采用切开复位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其中1例股骨干骨折术后X线复查才发现股骨髁冠状面骨折,行再次手术.结果 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X线片显示骨折解剖复位,5例病例均获得了6~12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10~14周,根据膝关节功能评估标准:优3例,良2例.结论 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髁冠状面骨折系高能量损伤,主要累及内髁,此种合并伤少见,易漏诊,需常规显示股骨髁侧位像.手术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目前国内外主要的解剖学专著、骨科学专著以及相关的教科书中,关于股骨头颈部血供分布的描述,或为示意图,或为二维图,均没有提供有关股骨头颈部骨内和骨外血供分布的三维全景图像.这一方面不利于初学者对该部位血供的学习理解,另一方面也影响临床医师对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血供受损情况的判断及其治疗方法的选择.应用当今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可建立精准的股骨头颈部骨内和骨外血供分布的三维全景图像.有利于探讨不同股骨颈骨折对股骨头血供可能造成的影响,设计对不同类型股骨颈骨折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建立股骨头颈部血供的三维全景图,以利于临床医师直观理解股骨头颈部的血供特点,为相关临床诊疗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对6个新鲜髋部标本,28个福尔马林固定髋部标本进行解剖学观察,然后在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等方法获取医学图像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软件完成股骨头颈部血供的三维全景图像的制作。结果解剖学观察显示股骨头颈部的血供和相关文献研究类似。圆韧带动脉的供血范围变异较大,极少数可通过骨内血管吻合供给整个股骨头;个别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也可供应整个股骨头;旋股内、外侧动脉分出的上、下和前支持带动脉是股骨头颈部最重要的动脉,尤其以上支持带动脉最重要。所制作的股骨头颈部血供的三维全景图可精准显示股骨头颈部骨内外血供的每一处细节,可从任意角度观察股骨头颈部的血供来源和分布。结论 股骨头颈部血供的三维全景图像能准确再现股骨头颈部旋股内、外侧动脉-基底动脉环-支持带动脉三级血供系统的分布、走形、解剖学特点,有利于临床医师对股骨头血供的理解和临床诊疗决策。  相似文献   

19.
交锁髓内钉在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适应证、动力型和静力型固定的原则 ,以及常见并发症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8年到 2 0 0 3年间带锁髓内钉治疗的 2 1例股骨干骨折。其中稳定型 7例 ,不稳定型 14例 ,开放性骨折 5例 ,闭合性骨折 16例。结果 发生断钉 2例 ,远端锁钉安置失败 1例 ,余皆恢复良好。结论 带锁髓内钉扩展了髓内钉在股骨干骨折治疗中的适用范围。术后患者可早期功能锻炼 ,最大限度地恢复和保护膝关节的功能 ,但也需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老年股骨骨折功能恢复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老年股骨骨折功能锻炼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2例60岁以上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经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后进行不同阶段的不同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功能锻炼指导。结果:全部病例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32.3d。经1-3年随访,骨折治愈,康复良好。结论:有计划、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有助于老年股骨骨折的功能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