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Ggs)是含唾液酸的一类膜糖脂的总称,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各类组织中广泛存在;在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含量丰富,以灰质浓度最高,主要为GM1、GD1a、GD1b、GT1b和GQ1b,其次是GM2和GD3;白质以GM1和GM4为主。Ggs在神经元胞体中含量略低于平均水平,突触小体中略高,GT1、  相似文献   

2.
周晓华  陈小伍 《广东医学》2012,33(3):425-427
PAKs(p-21活化激酶)是分子量21 kD,Rho家族的小GTP酶;在哺乳动物中PAK有6种,可分成第1组PAKs(PAK1~3)和第2组PAKs(PAK4~6)。PAK1(p-21活化激酶1)是第1个被鉴定并且研究最多的PAK家族成员,PAK1的效应蛋白为Rac和Cdc42,在细胞形成、运动、生存和增殖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PKA1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证实,PAK1与结直肠癌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1]。本文拟对PAK1在细胞运动、血管生理和血管再生期间信号传递、癌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在  相似文献   

3.
王其春  李国平 《医学综述》2002,8(11):646-64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最早是由Ferrara等于 1 989年在牛垂体星状细胞培养液中提纯的蛋白质。它是胚胎发生和创伤愈合过程中启动血管形成的一个高度特异的有丝分裂原 ,也是一种血管形成和血管通透性诱导因子 ,在血管发生和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综述VEGF在肝脏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1 VEGF的结构与功能VEGF是肝素结合型糖蛋白 ,是通过两对链间二硫键共价连接的二聚体 ,有 5种剪接变异体 ,分别包括 1 2 1、1 4 5、1 6 5、1…  相似文献   

4.
李健球  ;熊旭明 《医学综述》2014,(16):2895-2898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是近年来发现在炎性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膜受体,选择性地表达在中性粒细胞、成熟单核细胞和巨噬等细胞的表面,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是TREM-1剪切变异体,在炎性反应中TREM-1与sTREM-1的配体结合,阻断TREM-1介导的信息传导路径,下调炎性反应,是机体自我调节保护机制。研究发现,sTREM-1与脓毒症和肺部感染等疾病关系密切,在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sTREM-1水平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受体底物-1/-2与胰岛素信号转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舒适  宋菊敏 《医学综述》2008,14(5):723-725
胰岛素受体底物(IRS)是胰岛素信号传递的重要介质,其中IRS-1和IRS-2在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尤为重要。IRS-1和IRS-2在体内多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胰岛β细胞、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中表达最为丰富。近年来国内外在对IRS-1和IRS-2的研究中发现,无论是糖尿病患者或是模型,其胰岛β细胞、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中IRS-1和IRS-2的表达均有改变,且变化程度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6.
胰岛β细胞转录因子FoxO1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舒静 《医学综述》2011,17(1):47-49
转录因子FoxO1是叉头家族O的亚族成员之一,是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分子。FoxO1蛋白主要有磷酸化、乙酰化和泛素化3种不同形式的共价修饰,这3种修饰方式在调节FoxO1蛋白分子转录活性和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FoxO1在胰岛β细胞中表达丰富,与其生长增殖、凋亡、分化、应对氧化应激等密切相关。FoxO1作为胰岛β细胞中特异的转录因子,研究其在β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将为糖尿病的预防和诊治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7.
赵旦  王坚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10):1094-1097,1103
1A型糖尿病(T1ADM)最重要的易感基因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尤其是HLAⅡ类基因DQ/DR。在亚洲和欧美人群中,HLA DQ/DR易感基因的特征为:亚洲人群中DQβ链上第57位的天冬氨酸对T1ADM保护效应不明显。欧美人群中DQ2和DQ8易感性最强,亚洲人群中DQ4和DQ9易感性最强,而两种人群中DRB1*0301和DRB1*0401均常分别与DQ2和DQ8连锁在一起构成易感性最强的单倍型。DQB1*0302、DQA1*0501、DRB1*0401,*0402,*0407均为欧美T1ADM人群的易感基因,但在亚洲T1ADM中并未发现明显的易感性;相反,DQB1*0401在欧美高加索人种中作为保护基因,但在亚洲人群中表现为易感基因,且DRB1*09亦可能与亚洲人群T1ADM相关,但其独立性尚存争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原发癌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乙醛脱氢酶1(ALDH1A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探讨ALDH1A1与TGF-β1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197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LDH1A1和TGF-β1在原发癌及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对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LDH1A1和TGF-β1在乳腺原发癌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表达的一致率分别为87.82%和86.80%,两者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合Log-rank检验显示,在原发癌和淋巴结转移癌中,ALDH1A1和TGF-β1均为不良预后因素(P<0.05);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肿块大小、阳性淋巴结个数、原发癌和转移癌中ALDH1A1和TGF-β1均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癌ALDH1A1、转移癌TGF-β1及阳性淋巴结个数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乳腺原发癌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ALDH1A1和TGF-β1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ALDH1A1和TGF-β1的表达在原发癌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呈正相关,且均与预后相关。ALDH1A1和TGF-β1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原发癌ALDH1A1和转移癌TGF-β1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也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最常见原因,其发病机制是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氧化应激、炎症和纤维化是DKD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而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调节氧化应激、抗炎、抗纤维化中至关重要,且在DKD患者和动物模型中发挥了肾脏保护作用。在DKD治疗靶点的探索中,大多数研究均集中在改善代谢产物水平异常方面,很少有关于HO-1作为内源性肾保护因素的报道。因此,HO-1为了解DKD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同时也可能成为未来DKD治疗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10.
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1,ABCA1)是一种以ATP为能源进行物质转运的膜蛋白,其主要转运底物是胆固醇、磷脂等脂类物质。ABCA1在胆固醇逆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transport,RCT)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生成起始步骤中起重要作用。此外,ABCA1还具有参与调节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等功能。ABCA1的表达受到多种物质高度调控,其中LXR/RXR、PPAR等信号在调节ABCA1表达中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近几年来有关ABCA1的结构、分布、表达调控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作一综述,探索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常见模式中的阳性表达,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234份血清标本的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及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同时用PCR荧光技术定量检测其HBV-DNA,做对比分析。结果:在HBV-M阳性模式中,前S1抗原和HBV-DNA的阳性率分别是67.1%和68.3%,其中在HBeAg阳性模式中前S1抗原和HBV-DNA的阳性率分别是94.4%和95.5%,而在HBeAg阴性模式中前S1抗原和HBV-DNA的阳性率分别是50.0%和51.3%。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可反映病毒感染与复制,是乙型肝炎诊断、疗效评估的可靠指标,可补充和完善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检测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彭金昀  甘润良 《医学综述》2008,14(9):1293-1294
B细胞特异的莫洛尼白血病毒插入位点1基因(Bmi-1)是属于转录抑制因子多疏基基因家族中的成员之一,Bmi-1在调节干细胞自我更新、细胞增殖和衰老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Bmi-1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异常,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体外实验证明,干扰Bmi-1表达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3.
李旭  刘连新 《医学综述》2014,(13):2369-2371
恶性肿瘤中DNA高甲基化已经被广泛地研究,肿瘤高甲基化基因1(HIC1)是目前研究较多的特异性转录抑制因子,它广泛存在于正常组织中,而在肿瘤组织中HIC1靶基因与细胞增殖、肿瘤生长、血管发生和侵袭等有关。在恶性肿瘤中,HIC1启动子高甲基化,而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通过HIC1的高甲基化使其表达抑制,从而使肿瘤细胞能够持续生长。近年来,人们通过研究对HIC1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和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白雪梅  许春雁 《新疆医学》2013,43(1):121-123
1行政沟通的含义和类型 1.1沟通一词,在汉语中最早见于《左传》,原意是指开沟而使两水相通,后来泛指彼此相通。沟通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群中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目的是激励或影响人的行为。行政沟通是指在行政体系中各种意见、情况、政策、指令等的上传下达及行政组织和成员相互间的合作、协调和反馈等的一种行政活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翼状胬肉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比较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组织中MMP-1、MMP-9、TGF-β1的表达差异。结果:MMP-1、MMP-9、TGF-β1在翼状胬肉组织中各层中均有表达,在上皮层和血管内皮层强阳性表达。在正常结膜组织中,上皮细胞层表达较弱,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有弱阳性表达,细胞外基质中为阴性表达。翼状胬肉组织MMP-1、MMP-9、TGF-β1的表达强于正常结膜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水平的MMP、TGF-β1是翼状胬肉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臂丛神经损伤是周围神经损伤中最严重的损伤之一 ,造成病人上肢严重的病废。由于臂丛神经损伤平面较高。神经再生速度较慢 ,部分神经终生变性 ,治疗效果不满意。从基础和临床继续研究臂丛神经损伤是必要的。1 功能解剖1 1 臂丛的组成〔1〕臂丛是由C5、6、7、8和T1神经根前支组成 ;C5通常接受部分C4的纤维 ;T1通常接受部分T2 的纤维。在前斜角肌外缘 ,C5、6合成上干 ,C7形成中干 ,C8T1合成下干。 3条神经干行向锁骨后下方 ,每条干形成前后股。在腋动脉周围上、中、下 3干的后股合成后束 ,上干和中干的前股合成外侧束 ,下干前股独…  相似文献   

17.
唾液酸黏附素(Siglec-1或CD169)是表达于组织的巨噬细胞上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类黏附分子。在炎症反应中,Siglec-1可调节MIP-1α/β、MCP-1、MIP-2等细胞因子的分泌,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在病毒感染过程中,Siglec-1可通过介导病原体与巨噬细胞的的结合,促进病毒感染和吞噬;在对免疫的调节过程中,Siglec-1既可也以抑制IFN-α的过量表达,抑制固有免疫,也可抑制DC细胞活性,降低适应性免疫。本文主要阐述了Siglec-1在病原体感染、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中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王冰  钟雪云 《广东医学》2003,24(4):437-439
甲状腺转录因子 -1 (thyroidtranscriptionfactor 1 ,TTF-1 ) ,是在胚胎期和发育成熟的甲状腺、肺上皮细胞中表达的一种 3 8kd的转录因子。TTF -1在细胞中具有DNA结合和转录活化功能 ,其在胚胎发育和甲状腺、肺及脑等的分化及组织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TTF -1在肺肿瘤中表达的研究 ,目前国内还鲜有报道。本文就TTF-1的生物学特征及在肺肿瘤表达中的应用作一综述。1 TTF -1的结构与生物学特性TTF -1基因位于人染色体 1 4q1 3 ,含有 3个外显子及1个内含子。TTF -1是Drosoph…  相似文献   

19.
哺乳动物Tolloid样1(mTLL-1)属于金属肽链内切酶中虾红素家族的成员,由tll1基因编码。由于其与骨形态发生蛋白1(BMP-1)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因而也属于BMP-1类分子。mTLL-1在心脏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mTLL-1功能缺陷可能是导致心房间隔缺损的重要因素之一,近期研究发现心房间隔缺损的患者中存在mTLL-1基因突变。在此综述了mTLL-1在心脏中的表达、mTLL-1与心脏和主动脉形成及定位缺陷、mTLL-1与心脏分隔、mTLL-1基因突变与房间隔缺损以及mTLL-1与其他心脏畸形。  相似文献   

20.
王晓红 《医学综述》2014,20(18):3311-3314
恶性肿瘤是现今世界最常见、最棘手的疾患之一,肿瘤的发生是多因素的,包含许多不同的机制。细胞色素P4501B1(CYP1B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过量表达,尤其是在性激素依赖性肿瘤中表达水平更高。随着研究的深入,对CYP1B1的基因结构和基因多态性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也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该文对CYP1B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变间的关系及CYP1B1可能的致癌机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