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囊虫病患者尿液中循环抗体与循环抗原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检测尿液中囊虫循环抗原和抗体对囊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囊虫病患尿液和血清中循环抗原。间接ELISA法检测尿液和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结果40例囊虫病患尿液中循环抗原阳性率为42.5%,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为47.5%,30例健康对照均为阴性。结论检测尿液中囊虫病循环抗原和特异性抗体方法简便,为一种非损伤性的囊虫病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分析、纯化囊液抗原,筛选高免疫反应性和高特异性抗原组分,用于囊虫病免疫诊断。方法 用分辨率极高的双向电泳法对囊液抗原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免疫印记,用囊虫病人血清、包虫病人血清和其它异源血清筛选特异性抗原组分,为建立新一代免疫学诊断方法奠定基础。结果 得到了等电点为9.4,分子量为14KD和16.6KD两组抗原组分,特异性达100%,并且仅被急性感染的囊虫病人血清识别,而不被囊虫完全钙化病人血清识别。结论 得到了高免疫反应性和高特异性的蛋白纯品,为囊虫病的免疫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ELISA法检测囊虫抗体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用于诊断囊虫病的最好方法之一.囊虫抗体IgG胶体金标诊断试剂盒是以纯化的囊虫抗原固定于纤维膜表面,使用时加入待测血清,如样品中含有抗囊虫特异性抗体,则可与膜表面的相应抗原结合,形成紫红色复合物,颜色的深浅与样品中存在的抗囊虫特异性抗体lgG的量成正比.我们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300例门诊有疑似囊虫病的人进行对照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酶联接的免疫吸附试验(enzym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简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血清学诊断中,引起人们的重视。本试验不但敏感性和特异性高,而且操作简便,重复性好。临床实践迫切需要用特异而敏感的血清学方法来检测脑囊虫病人的抗猪囊虫囊液抗原的抗体(简称囊虫抗体)。本文用ELISA和间接血凝试验(简称PHA)检查囊虫抗体,检测了50例脑囊虫病人血清囊虫抗体,同时以50例非囊虫病人血清作为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119例囊虫病患者中,以青壮年最多见,农民占首位.从本文资料看,近年来囊虫病发病有增长趋势.囊虫依次好发于人的脑、皮下肌肉及眼.目前囊虫病的误诊率仍较高,免疫诊断、脑CT和MRI的应用提高了脑囊虫病的诊断率,血清ELISA有其特异性,对诊断本病有较高的价值.治疗前应常规检查大便虫卵,如有可能应对其家属进行检查,并给予相应驱虫治疗,以减少个人自体感染与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6.
配合各对照组,应用金葡萄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脑囊虫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抗囊虫抗体,结果表明血清抗体敏感性100.0%,特异性95.73%;脑脊液敏感性为78.57%,特异性100.00%,血清阳性率明显高于脑脊液(P<0.01);二者同时检测之阳性符合率为78.57%。血清和脑脊液抗体平均几何滴度分别为1:1110.90和1:21.30,二者的滴度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相似文献   

7.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脑囊虫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脑囊虫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脑囊虫病患脑脊液(CSF)及血清中的循环抗原(CA),并与ELISA比较。结果 检测脑囊虫病人CSF和血清各48份,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1.25%和70.83%。检测健康人CSF和血清各26份,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2.31%和90.00%。检测23份非囊虫病(脑肿瘤、脑脓肿、脑结核、脑外伤)患CSF和血清的交叉率分别为8.70%和11.32%。检测包虫病患、血吸虫病患和华支睾吸虫患的血清各10份,交叉率分别为20.00%、10.00%和0。敏感性和特异性与ELISA相近。结论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用于脑囊虫病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操作简便、快速,无需特殊仪器设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gG及其介导的超敏反应是否参与人体囊虫病的发病机理。方法:以ELISA间接法、单向免疫扩散法和PEG沉淀法分别检测了35例囊虫病患者和35名献血员血清中总IgG、特异性IgG、C和CIC。结果:囊虫病患者血清中的总IgG(18.23±6.45g/L)和CIC(0.16±0.060D)的水平及特异性IgG的阳性率(91.43%)均明显高于献血员的相应指标(P<0.01),C3含量(134.50±467.g0mg/L)明显低于献血员血清中的C3水平(P<0.01)。结论:在人体囊虫病的发病过程中有发生IgG介导的超敏反应的基础,免疫复合物可能在囊虫寄生的局部引发超敏反应,从而造成囊虫寄生部位周围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金标渗滤法测定囊虫特异性抗体试剂盒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制简易、快速、准确的囊虫病诊断试剂盒,并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考核评价。方法 以猪囊尾蚴的囊液粗提液为检测用抗原,以胶体金标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SPA)为探针,采用自行设计的渗滤装置制备金标渗滤法(DIGFA)检测试剂盒。检测不同病人血清中囊虫特异性IgG抗体,并以囊虫IgG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考核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用金标试剂盒检测58人份囊虫病患者血清和100人份健康者血清,其敏感性为98.3%(57/58);特异性为100%(100/100)。用该试剂盒检测25人份包虫病患者血清,6份呈弱阳性,交叉反应率为24%;检测30人份血吸虫病人血清,10人份肺吸虫病人血清,10人份肠道线虫病人血清,均无交叉反应。与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比较,符合率为98.7%,无显著性差异(χ^2=0.0545,P〉0.05)。结论 金标渗滤法快速检测囊虫特异性抗体试剂盒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与ELISA法相媲美,且操作更为简便、快速,结果判读容易,特别适合临床检测和现场查病。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中用新鲜猪囊尾蚴虫体分离制备的头节囊壁抗原(SWA)、囊液抗原(CFA)和皮内试验抗原(IDA),对78例已确诊的囊虫病人28份血清和55人同时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皮内试验(ID),检测其体内相应抗体的存在,并对两种抗原及两种诊断方法用于囊虫病免疫诊断研究的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证明,CFA用于囊虫病的诊断呈现出较高的阳性率,其浓度为2.5μg/mL时,阳性符合率为100%,而且特异性较强,与正常人、血吸虫病人、裂头蚴病人和蛔虫病人血清反应均为阴性。ID试验阳性率为83.6%。  相似文献   

11.
本文收集了198例皮肌型及脑型囊虫病,分别经活检、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为囊虫病,并具有相应临床症状。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本组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皮肌型66.67%(54/81),脑型82.05%(96/117)。对脑型中20例患者的脑脊液和血清抗体进行检测对比,阳性率分别为55%和85%。实验表明,IFAT对于脑型囊虫病的抗体检出率高于皮肌型,在检测抗体诊断脑囊虫病时应首选血清标本。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脑囊虫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脑囊虫病的诊断方法及其临床治疗。方法 通过对2840例接受检查发现的病例资料分析,总结临床各项检查方法的诊断效率及脑囊虫病的治疗效果。结果 1、典型脑囊虫病的脑CT扫描检查确诊率为85.83%(1502/1750),ELISA和IHA检测血清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1.31%(1598/1750)和92.17%(1613/1750),特异IgG4抗体检出率为88.95%(765/860),血清囊虫CAg检出率为69.94%(1224/1750)。2、亚临床型脑囊虫病的确诊率较低,上述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6.18%(68/422)、13.98%(59/442)、18.01%(76/422)、10.12%(17/168)和8.77%(37/422)。3、脑囊虫病的临床治疗有效药物为吡喹酮,总有效率为100%,3个疗程的治愈率为87.60%(657/760);对于亚临床型脑囊虫病人采用诊断性治疗。结论 脑CT及血清免疫学检查是脑囊虫病临床诊断的主要手段,临床治疗有效药物为吡喹酮,亚临床型脑囊虫病的诊断较困难,临床上用诊断性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用猪带绦虫卵诊断囊虫病,了解虫卵的抗原性和临床应用价值。以环卵沉淀试验方法共检查囊虫病人113例,阳性率7176%(81/113),其他病人41例,假阳性率73%(3/41),正常人30例,假阳性率为333%(1/30)。证明本试验方法比较敏感特异,试验条件简单,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囊尾蚴囊液抗原做圆斑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几组血清进行检测,54例囊虫病患者中50例呈阳性反应,阳性率92.59%(阳性终点滴度1∶50~1∶6400),45例健康人中1例呈假阳性反应,假阳性率为2.22%(终点滴度1∶50~1∶100)。在血清1∶200稀释时阳性率为83.33%,无假阳性反应。除包虫病患者血清与囊液抗原有较高交叉反应外(12/20),其它疾病与囊液抗原均无交叉反应。应用薄层扫描技术,以峰面积比值(P/N值)为指标,对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并取得良好结果,解决了该方法不能定量分析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琼脂凝胶双扩散试验检测旋毛虫实验感染的家兔及大白鼠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8/8)和84.62%(11/13),检测旋毛虫病人血清45份,抗体阳性率为91.11%(41/45),且与丝虫、肝吸虫、囊虫及正常人血清均无交叉反应.只有1例肺吸虫病人呈现假阳性反应。此外,旋毛虫病人经丙硫咪唑治疗后可提高旋毛虫抗体的检出率。该试验诊断旋毛虫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简便,可在基层单位应用。  相似文献   

16.
脑囊虫病ELISA试验、CT及MRI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ELISA囊虫试验、脑CT及MRI对脑囊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主要对比分析临床确诊的42例脑囊虫病患者的血清及脑脊液ELISA囊虫试验、脑CT及MRI结果。结果:ELISA脑囊虫试验血清抗原、抗体检测阳性率均为54%,脑脊液抗原阳性率为60%,抗体阳性率为15%,抗体假阴性率为85%;血清及脑脊液囊虫抗原阳性一致者46%,抗体阳性一致者35%。42例脑CT/MR检查中,40%患者病灶呈局灶性分布,60%患者病灶呈弥漫性分布;大部分(93%)患者脑CT/MR显示活的囊尾蚴病灶与死的囊尾蚴病灶并存。脑CT及MR两者均进行扫描的患者11例,其中2例CT表现为弥漫性脑水肿,其余病例CT及MR病灶部位基本一致,但MR显示的病灶数目明显多于CT。结论:目前对脑囊虫病的诊断必须依赖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用猪带绦虫可溶性虫卵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法诊断囊虫病。检查囊虫病人120例,正常人36例及其他病人67例。囊虫病人阳性率为90.83%正常人及其他病人假阳性率分别为2.61%及4.56%,结果证明本法敏感特异。  相似文献   

18.
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华支睾吸虫病人的循环抗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敏君  张龙 《北京医学》1994,16(1):11-13
本文应用抗华支睾吸虫成虫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建立了Dot-ELISA,以检测华支睾吸虫病人血清中的循环抗原。被检的61例中51例(83%)呈阳性反应,而肺吸虫、血吸虫、旋毛虫、猪囊虫病人以及健康人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导用冻干致敏羊红细胞进行囊虫病间接血凝平板微量试验检查囊虫病113例及其他疾病和健康对照共196例的结果,同时与一般间接血凝和补体结合试验进行了平行对比观察,发现本法具有下述主要优点;(1)灵敏度高,检出率高达95.6%。在100例囊虫病的三种方法平行对比观察中,两种间接血凝法检出率为98%,超过补体结合试验(91%),而冻干间接血凝效价高于一般间接血凝试验。(2)特异性较强,肝吸虫病25例,棘球蚴病1例,脑瘤19例,胸膜结核1例,健康人150例均未出现阳性反应。(3)血清用量少,每次试验只需样品25微升(可用耳血或指血)。(4)操作简单,反应快速,一小时内即可报告结果。(5)保存时间长,抗原致敏的羊红细胞冻干后保存,一年后效价仍稳定不减。鉴于以上优点,我们建议由生物制品部门批量生产供应基层医疗防治单位应用。  相似文献   

20.
应用抗猪囊虫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反向间接血凝试验(IHAT),对临床确诊的囊虫病患者进行了血清循环抗原(CAg)的检测,阳性率为51.14%(67/131)。对19例脑型囊虫病患者同时测定了血清和脑脊液中的CAg,阳性率分别为47.36%和78.94%,总阳性率为84.21%。对治疗0.53后的19例患者检测时,血清和脑脊液中CAg均呈阴性反应,而检测抗体仍呈阳性反应。50例正常人、49例其它寄生虫病及5例其它脑部疾病患者脑脊液的CAg均呈阴性反应。结果提示:测定CAg对囊虫病活动性感染的诊断及疗效判定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