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6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囊虫病治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 30年来 ,囊虫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方面的研究发展较快。随着免疫诊断的开展和影像学在囊虫病诊断上的应用 ,提高了该病的诊断水平。特效抗囊药吡喹酮和阿苯达唑的应用 ,抗囊中药的筛选和研制 ,使药物灭囊有了更广泛的选择余地。外科及其他辅助治疗措施的应用 ,使囊虫病的治疗日臻完善。但在医疗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如正规抗囊治疗后癫痫发作未得到有效控制 ,重症高颅压型脑囊虫病的手术遗留问题还需要更深入地探讨研究等。现就囊虫病治疗研究作简要的回顾与展望。1 囊虫病的中药治疗在 80年代之前 ,国内应用中药治疗囊虫病的报道较多 …  相似文献   
2.
颅内转移瘤多见于中老年病人 ,一般发病较急 ,从出现症状到确诊平均 3~ 6个月。约有 30 %的病人未能找到原发病灶。这类病人的早期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征象很容易误诊为脑囊虫病 [1 ,2 ] 。现就几年来临床误诊病例小结如下。临床资料15例中男 10例 ,女 5例 ,年龄 36~ 6 8岁 ,其中 36~ 40岁 3例 ,41~ 5 0岁 4例 ,5 1~ 6 0岁 5例 ,6 1~ 6 8岁 3例。病程2 0 d~ 2年 ,其中 1月内者 5例 ,1~ 2个月 7例 ,4个月 1例 ,1年 1例 ,2年 1例。15例均无排绦虫节片史和皮下囊虫结节。临床表现 :头痛、头晕、呕吐进行性加重者 15例 ;伴有走路不稳、…  相似文献   
3.
全国第三届囊虫病学术研讨会于1990年11月1日至11月6日在无锡市召开。共收到学术论文131篇。与会代表104人,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包括39个医学院校以及省、市、自治区、地、县代表、解放军与厂矿医院及防疫和食品卫生监督部门的代表。其中有高级技术职称的42名。大会宣读82篇论文,经中国囊虫病学会学术委员会审定,决定出版“全国第三届囊虫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相似文献   
4.
全国第三届囊虫病学术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相似文献   
5.
1980年以来,我所先后收治长期误诊的4例黑热病,现报告如下。例1,男,34岁,山东平邑县人,农民,1980年8月8日入院。患者自4岁起经常发热,腹内有肿块,伴鼻衄、牙齦出血、发育迟缓,曾误诊为肝炎,6年前双上肢出现紫红色结节,1980年8月在X医院病理切片,查见大量利杜体,转来我所。体检:发育营差养,身高1.41m、体重38kg,前额、耳后、枕后及胸背部、臀部、四  相似文献   
6.
437例囊虫病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相似文献   
7.
阿苯达唑,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408例脑囊虫病患者脑CT检查、脑脊液中循环抗原和抗体(IHA)检测结果的比较.脑CT反映脑部有较多新鲜囊尾蚴或脑室系统有囊尾蚴寄生者.脑脊液中循环抗原阳性率达98.80%和96.67%,明显高于只有少量新鲜病灶(70.67%)、有多个陈旧病灶(75.56%)、CT未发现异常(57.58%)或少量新鲜、陈旧病灶混合的患者(69.49%).脑脊液中抗体阳性率以有较多陈旧病灶者最高,达91.11%,依次是有少量新鲜病灶(64.00%)、CT未发现异常(57.58%)或少量新鲜、陈旧病灶混合的患者(74.58%).  相似文献   
9.
自阿苯达唑、吡喹酮问世以来,对脑囊虫病的治疗多为单独用药。为了提高其近期治愈率,并减轻治疗中的副反应,我们对46例脑囊虫病人采用了先投阿苯达唑,后投吡喹酮的治疗方法,并于2疗程后半年以上进行复查。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46例中男34例、女12例;年龄8~56岁,平均34岁;病程10d~17年,平均2.5年。46例中有颞癫发作者35例(76.09%),其中大发作32例,小发作1例,局限性发作2例。间歇性发热3例(6.52%)。头痛、头晕37例(80.43%),恶心8例(17.39%),伴呕吐6例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对颅内压增高型脑囊虫病的治疗,一直采用静滴甘露醇内加地塞米松的方法,但该法能使病人产生类柯兴氏综合征的表现和其它副作用。为探索激素用量少、降颅压快的方法,自1991~1992年我们应用椎管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患者32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 1.地塞米松椎管内注射组(甲组)凡确诊为脑囊虫病,脑脊液压力在2.54kPa以上者给地塞米松椎管内注射。治疗32例,其中男26例,女6例;年龄10~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