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60篇
  免费   465篇
  国内免费   264篇
耳鼻咽喉   51篇
儿科学   57篇
妇产科学   73篇
基础医学   390篇
口腔科学   68篇
临床医学   1508篇
内科学   762篇
皮肤病学   132篇
神经病学   189篇
特种医学   3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67篇
外科学   611篇
综合类   3223篇
预防医学   1962篇
眼科学   89篇
药学   1139篇
  8篇
中国医学   1308篇
肿瘤学   231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230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225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597篇
  2013年   492篇
  2012年   539篇
  2011年   574篇
  2010年   654篇
  2009年   563篇
  2008年   569篇
  2007年   640篇
  2006年   670篇
  2005年   590篇
  2004年   469篇
  2003年   404篇
  2002年   319篇
  2001年   381篇
  2000年   385篇
  1999年   327篇
  1998年   277篇
  1997年   286篇
  1996年   247篇
  1995年   219篇
  1994年   252篇
  1993年   199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111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22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11篇
  1957年   8篇
  195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并分析氯吡格雷治疗对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01—2019-06期间收治的214例行PCI术的急性心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PCI术后均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采用PCR测定患者全血CYP2C19基因分布,比较患者CYP2C19基因型特征,分析其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再狭窄的关系。结果:214例患者CYP2C19*1、*2、*3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66.36%、29.21%及4.43%;快代谢型的频率为44.86%,中代谢型的频率为42.99%,慢代谢型的频率为12.15%。其中,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组患者快代谢基因型出现的频率为9.76%,中代谢型基因出现的频率为53.65%,慢代谢基因型出现频率为36.59%(P0.05);且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1等位基因出现频率为36.59%,显著低于未发生组(P0.05),而*2等位基因及*3等位基因出现频率分别为51.22%及12.19%,均显著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再狭窄与氯吡格雷抵抗有关(P0.05)。结论: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CYP2C19基因突变率较高,主要以中代谢及慢代谢基因型为主,且患者CYP2C19*2和CYP2C19*3基因突变是导致预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再狭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老年抑郁症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为尿路感染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2月宁波市康宁医院21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住院临床资料,对发生尿路感染患者危险因素病及原菌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1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中有41例发生尿路感染,感染率为19.52%,分别取清洁中段尿培养后分离出52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9.23%;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性别、每日饮水量<2000ml、每日户外活动<1h、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留置导尿管、长期卧床、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抑郁症状控制差是导致老年抑郁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每日饮水量<2000ml、抑郁症状控制差、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留置导尿管、长期卧床、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是导致老年抑郁症患者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革兰阴性菌是老年抑郁症患者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与患者生活习惯、长期卧床、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抑郁症状控制差、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上应针对老年抑郁症尿路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做好相关防治工作,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张亚平  冯茜  干洪洲 《世界中医药》2020,15(8):1175-1178
目的:探讨养阴利咽饮与玉液散吹喉对阴虚肺燥型慢性咽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山东省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咽炎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用养阴利咽饮与玉液散吹喉治疗,均连续治疗30 d。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唾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生命质量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3%,高于对照组的76.27%(P<0.05)。治疗后2组咽痛、干咳、咽黏膜充血水肿临床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唾液中SIgA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2组患者SF-36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养阴利咽饮与玉液散吹喉联用可降低阴虚肺燥型慢性咽炎患者血清TNF-α、CRP水平,升高唾液中SIgA含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评价血液净化治疗脓毒性休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安全性。方法:将粤北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62例脓毒性休克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对两组患者实施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患者的超滤率设置为30 mL·kg^-1·h^-1,观察组患者的超滤率设置为45 mL·kg^-1·h^-1,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 h的生命体征及部分生化指标,统计两组的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血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 h的上述指标检测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22.6%、16.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净化治疗脓毒性休克合并肾功能不全能够获得良好疗效,超滤率设置为45 mL·kg^-1·h^-1时的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定不同来源的4种大宗常用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AFB1、AFB2、AFG1和AFG2)的含量,比较不同基质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的分布状况。方法 基于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荧光检测器(IAC-HPLC-FLD)方法,分析不同产地共75批中药样品。结果 柏子仁、薏苡仁、决明子及党参共计75批中药饮片中,阳性检出:26批柏子仁(AFs 1.22-46.67 μg·kg-1,AFB1 1.22-31.40 μg·kg-1)、4批薏苡仁(AFs 1.97-41.13 μg·kg-1,AFB1 1.97-36.40 μg·kg-1)、1批决明子(AFs 13.65 μg·kg-1,AFB1 12.60 μg·kg-1),阳性率41%,超标率15%。阳性样品经 LC-MS/MS确证,排除假阳性。4种大宗常用中药饮片柏子仁、薏苡仁、决明子、党参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水平依次降低,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7%、29%、7%、0%,表明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状况与药材基质密切相关。结论 针对易污染AFs的中药品种,需进一步加强其污染状况的全面检测分析,为黄曲霉毒素的有效防控以及完善中药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保障中药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针刺不同穴位组方,观察对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血压及血清活性因子的影响,以期找到最佳的腧穴配伍组方。方法将72只9周龄雄性SHR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8只,即模型组、人迎组、曲池组、足三里组、曲池+足三里组、人迎+足三里组、人迎+曲池组以及三穴配伍组。另设8只Wistar-Kyoto (WKY)大鼠为空白对照组,不予针刺干预。每7天测定1次血压值,比较各组的血压变化水平,14周龄后检测大鼠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针刺1周后,人迎组、人迎+曲池组、人迎+足三里组和三穴配伍组血压较针刺前下降(P0.05),较模型组下降(P0.05);针刺4周后各针刺组血压较模型组下降(P0.05,P0.01),与三穴配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针刺后,各针刺组大鼠血清中的CGRP、ET-1和AngⅡ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除人迎+曲池组和人迎+足三里组的CGRP外,各针刺组的CGRP、ET-1和AngⅡ含量与三穴配伍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不同腧穴组方可以降低SHR大鼠血压水平,其中人迎、曲池、足三里的三穴配伍组较其他腧穴组的降压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血清中的CGRP、ET-1和AngⅡ含量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HBV、HCV感染常可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癌等终末期肝病,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慢性病毒性肝病关系密切。本文就肠道菌群与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及其相关肝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靶向肠道菌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其相关肝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及其相关肝病提供更多思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分离培养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复方扶芳藤合剂大鼠含药血清对大鼠BMSCs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BMSCs,对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将BMSCs进行成骨、成脂定向诱导分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物,分析其细胞周期,进行BMSCs鉴定;采用不同浓度(20%、10%和5%)的复方扶芳藤合剂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连续7 d对大鼠BM SCs进行干预,以CCK-8法检测其吸光度值,对比各组细胞生长情况。结果:BMSCs具有典型的成纤维样细胞形态,集落生长呈漩涡状。BMSCs成脂、成骨诱导后,油红O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第3代BMSCs表型CD29、CD44、CD34、CD44表达分别为99.645%、99.677%、0.016%、0.133%;不同浓度的复方扶芳藤合剂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连续干预7 d后,CCK-8法检测显示:20%浓度的复方扶芳藤合剂含药血清组,其1~7 d的吸光度均值均高于20%浓度的空白血清组(P<0.05);10%的含药血清组的吸光度均值在3~7 d,高于10%的空白血清组(P<0.05);5%的含药血清组与5%的空白血清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 SCs,操作简单,方法稳定,可大量扩增BMSCs。扩增后的BMSCs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复方扶芳藤合剂含药血清干预后的BMSCs增殖能力增强,其中20%浓度的复方扶芳藤合剂含药血清在本实验中为最佳干预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