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误诊脑血管意外的原因.方法:对8例误诊脑血管意外的老年辅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经及时诊断、治疗后好转.结论: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易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应提高认识、及早诊断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廖浩峰 《华夏医学》2002,15(4):496-497
低血糖昏迷是较常见的内科急症 ,由于低血糖昏迷的病因较多 ,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 ,容易误诊。我科 1 999~ 2 0 0 1年收治 35例 ,其中 1 2例在外院或本院门诊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减少误诊 ,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1 2例误诊患者经血糖检查及对症治疗确诊为低血糖昏迷 ,其中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1 6~ 78岁 ,误诊为脑血管意外 7例 ,肝性脑病 4例 ,急性酒精中毒 1例1.2 误诊原因分析1 .2 .1 误诊为脑血管意外 例 1 ,女 ,78岁 ,因被发现不省人事 3h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及脑梗死病史 ,本次起病后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病因,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行快速血糖检查后紧急处理,另外21例仅给予一般急救措施。结果行快速血糖检查的46例患者均在15 min内苏醒并逐渐好转,其中29例住院继续治疗;另外21例患者在25 min内苏醒,其中19例住院继续治疗。两组患者住院人数经比较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低血糖昏迷的病因较多,但临床表现基本相同。结论急诊科遇到表现为低血糖症状的患者,无论是否具有糖尿病史或脑血管病史,均应立即行快速血糖检查,以区别脑血管意外,做出及时正确的处置。低血糖昏迷的疾控工作应以预防为主,从而降低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经常把低血糖昏迷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疾病而延误治疗,为了避免误诊误治所带来的不良后果,现将我们逢1995年1月至1998年6月所收治的20例貌似急性脑血管病的低血糖昏迷患者报告如下,以便借鉴。1临床资料1.1临床表现20例患者中,男8例,女12例,年龄52~73岁,平均60.1岁。其中10例有糖尿病史,4例有高血压病史,五例有原发性癫病史,3例有脑血栓病史。16例患者发病前口服降糖药,4例未进食。20例全部出现昏迷,抽搐2例,均有偏瘫,其中左侧偏瘫12例,右侧偏瘫8例,巴彬斯基1侧阳性问例,双侧阳性3例。12辅助检查入院后急检血糖,其范…  相似文献   

5.
低血糖昏迷在基层临床工作中并不罕见,具备典型临床表现的病例诊断亦不困难。但是,由于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加之病史提供不详,医务人员缺乏足够的警惕性,致使该病极易误诊。作者报道的15例患者,均为近年来本院收治的低血糖昏迷患者中的误诊患者。其中误诊为脑血管意外8例,误诊为安眠药中毒2例,误诊为急性酒精中毒5例,由于及时纠正诊断和治疗,均痊愈出院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11例,女4例,年龄28~72岁,平均496岁。12 临床表现 15例患者均为急性起病,浅昏迷9例,深昏迷6例,发热5例,出现精神症状1例,主要表现为谵语、幻听、幻…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昏迷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等进行探讨。以提高对急性昏迷患者综合分析能力,避免误诊漏诊,改善预后。方法:本文收集了43例老年昏迷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起病情况、临床表现、治疗措施、病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昏迷的病因中以脑血管意外、低血糖昏迷为主,其次安定中毒也不少见。有1例重症哮喘误诊为脑出血,1例重症肺炎误诊为急性脑炎,1例高渗性非酮症昏迷误诊为脑血管意外,1例病毒性脑炎误诊为安眠药中毒。结论:通过本组病例,笔者发现全身性疾病和颅内外疾病均可能引起昏迷,而起病症状和体征有助于病因发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确诊的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特征、诱发因素和误诊原因.结果 9例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昏迷入院前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入院后快速测血糖1.3~2.7 mmol/L,立即静注50%葡萄糖注射液40~60 ml,症状改善.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低血糖昏迷,临床表现往往与急性脑血管病症状相似,误诊考虑与对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昏迷认识不足、病史询问不详,对拟诊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未常规开展快速测血糖检测有关.应重视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临床特点,及时作快速血糖检测,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8.
低血糖昏迷伴偏瘫是一种暂时性偏瘫 ,常伴有意识不清 ,与脑血管意外相似 ,两者往往混淆 ,容易误诊。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过 2例 ,均初诊为脑血管意外收入病房。1 病例介绍患者 1 ,男 ,58岁。因意识障碍 1小时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 ,服用优降糖 ,未监测血糖、尿糖。查体 :血压  相似文献   

9.
老年低血糖昏迷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旨在减少老年低血糖昏迷的误诊。方法: 收集老年低血糖昏迷16例临床资料,分析其原因、临床表现,及时确诊、漏诊情况及预后。结果: 及时确诊者8例,误诊为脑血管意外8例,1例因延误诊断时间过长并发心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老年低血糖昏迷临床并不多见,当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时,易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  相似文献   

10.
老年低血糖昏迷是常见病.临床表现酷似脑血管意外.特别是脑溢血。若不能及时诊断或处理不当,可商生命危险或遗留不同程度的腩损害。现对我院2000年4月~2005年4月误诊为脑血管意外(脑溢血)的低血糖昏迷患者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陈坚 《中国病案》2013,(12):49-52
目的了解本院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并发症及合并症情况,为本地区糖尿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2012年出院病案首页诊断按ICD-10的分类原则,进行检索、统计、汇总。结果3年来共有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693例,男性291例,女性402例,住院患者逐年增加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住院年龄高峰组为70岁-79岁,50岁~79岁住院患者占74,17%;急性并发症132例,常见的为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及低血糖昏迷;慢性并发症249例,常见的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症中最常见的为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变、肾病,约占糖尿病住院患者的77,63%。结论糖尿病住院患者逐年增多,常因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及合并症入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快速血糖测定在低血糖昏迷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科抢救的86例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院前经快速血糖测定明确诊断的42例为院前急救组,自行送来我院急诊经血生化检查明确诊断的44例为对照组。两组明确诊断后均予应用50%葡萄糖(50%GS)40~60ml静推,继以10%葡萄糖(10%GS)500ml静滴。结果:院前急救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从低血糖昏迷发病至入急诊室时间、接诊至明确诊断时间、昏迷至应用50%GS时间、应用50%GS至清醒时间明显均较短,不良预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院前急救快速血糖测定能及时明确低血糖昏迷的诊断,为抢救患者赢得了时间,对院前急救起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开展门诊护理干预措施对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方法以2008年1月~2010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1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方法相同,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不给予护理干预措施,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差别。结果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有下降,而观察组下降更多,均在正常水平内(P〈0.05)。结论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门诊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措施,可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和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AS)的临床特点,结合文献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案室计算机检索2007年1月—2017年5月内分泌与代谢病科确诊为IAS的患者共10例,回顾性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一般资料、临床症状、既往史、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 10例IAS患者中男、女各5例;年龄21~74岁,60岁及以上6例;低血糖发作时间多在夜间及凌晨;5例有含巯基药物服用史,3例有胰岛素应用史,2例无明显诱因;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提示糖尿病4例,糖耐量受损3例,糖耐量正常1例;10例患者血清胰岛细胞抗体(ICA)及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均阴性,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均阳性。所有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并与C肽水平升高不匹配。10例患者均予少食多餐、高纤维素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其中3例患者加用阿卡波糖,6例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5例有含巯基药物服用史患者,均停用相应药物,均未再发作低血糖。完成随访9例,失访1例,随访时间为1~12个月,其中8例患者未再出现低血糖症状。结论 IAS为少见的内分泌疾病,尤其在老年人中高发,临床上对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症患者,应常规检测IAA,以避免漏诊、误诊及不必要的手术。  相似文献   

15.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阶段监护与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急诊室抢救阶段实施监护与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12月我院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4例,急诊室抢救阶段均按快捷护理路径进行抢救,施行急救阶段的监护,作为监护组。选取本院未开展急救阶段的监护的2006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远期生活质量评估判断抢救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转入临床途径1周后GCS均较入院时有明显改善,其中,监护组好转率为97.06%,对照组好转率为56.67%,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情况:监护组恢复良好为47.06%,轻度残疾为41.14%,近期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1年发现,监护组远期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急救阶段实施监护与干预可以缩短门诊抢救时间、住院时间,降低门诊抢救费用。结论:急救阶段实施监护与干预可以明显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抢救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周燕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4):111-113
目的:探索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对患者健康知识的影响。方法:选择79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对出院前后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知晓率、药品知晓率和预防知晓率均较入院时有所提高,且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极大提高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并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津力达颗粒联合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A治疗组(46例)、B对照组(42例)。A组在使用降糖药的基础上口服津力达颗粒,B对照组单纯使用降糖药,治疗一月后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A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A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降糖药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较B组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A在改善脂代谢方面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临床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乏力、便秘)改善亦较对照组B明显(P〈0.05)。结论津力达颗粒联合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效控制血糖,同时还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郝丽  邹和苓 《实用全科医学》2011,9(4):566-566,583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症状及误诊情况。方法回顾分析误诊的30例SAH病例的临床临床表现、误诊情况及转归。结果本组30例中,昏迷5例(16.7%),头剧痛8例(27.0%),隐痛4例(13.3%),恶心呕吐11例(37.0%),眩晕5例(16.7%),精神障碍3例(10.0%),发作性抽搐2例(6.7%),嗜睡1例(3.3%),以头痛、恶心呕吐多见;30例患者误诊为急性胃肠炎3例(10.0%),梅尼埃病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例(16.7%),颈椎病4例(13.3%),晕厥3例(10.0%),高血压脑病4例(13.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2例(6.7%),癫痫发作2例(6.7%),脑炎1例(3.3%),老年精神病2例(6.7%)。延误诊断1d者16例(53.3%),2d者9例(30.O%),3d者4例(13.3%),其中1例(3.3%)误诊时间长达19d。30例患者经头颅CT或腰穿检查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老年人SAH临床表现不典型,复杂多样,易导致误诊。对于高度怀疑而且头颅CT检查阴性的患者,根据情况行腰穿脑脊液检查,必要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初次使用胰岛素治疗后发生低血糖反应的高危因素,并针对性提出护理措施意见建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6月浙江医院收治的90例初次使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出院后1年随访期内低血糖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2组。收集2组基础资料、状态-特质焦虑及胰岛素治疗知识问卷评分、生化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高危因素,并给予护理干预,再观察干预后低血糖发生情况及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 2组患者体质量指数、S-AI、T-AI、胰岛素治疗知识评分、白蛋白、血肌酐、甘油三酯、空腹C肽、尿蛋白定量、糖化血红蛋白及8-羧基脱氧鸟苷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治疗知识评估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是预防低血糖反应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而血肌酐水平、尿蛋白定量及S-AI、T-AI是低血糖反应的高危因素(均P<0.05);经针对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1年内低血糖发生情况从39例减少至10例(χ2=46.163,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STAI较干预前降低,而胰岛素治疗知识问卷评分较干预前升高(均P<0.05)。 结论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在首次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对于初次使用胰岛素治疗的体质量过低且糖化血红蛋白含量过低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要重视胰岛素使用相关知识的讲解、试教以及胰岛素治疗后低血糖反应发生的情况,以便获得更好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0.
张宗伟  钟文渊 《西部医学》2013,25(7):994-996
目的探讨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hyperosmolar nonketotic diabetic coma,HNDC)的误诊原因及防治对策,以减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被误诊的28例HND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误诊情况,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28例HNDC患者中被误诊为脑梗塞14例,肺炎5例,癫痫持续状态3例,休克2例,重症胰腺炎2例,病毒性脑炎1例,不明原因的中毒1例。结论 HNDC患者临床表现复杂,易与呼吸、消化、心血管、神经等多个系统的疾病混淆,临床医生应加强对HNDC的认识,及早行血糖、血尿酮体、电解质等检测,以降低误诊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