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磁场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症状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收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9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XT-2000型骨质疏松脉冲电磁场治疗仪联合维生素D和钙剂口服,对照组单纯采用钙剂和维生素D口服,治疗60天。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VAS疼痛评分和骨密度。结果治疗后患者腰背痛明显缓解,治疗组VAS评分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骨密度结果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磁场能缓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症状,并提高患者骨密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原发性骨质疏松症3组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方案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3种治疗方案为维生素D+钙剂、雌激素、二膦酸盐,骨密度测量部位为腰椎L1-4、腰椎总骨密度L-total、股骨颈Neck和Words三角区,测量时间为基线一次、随访两次,随访间隔时间为半年.结果 组内比较结果显示,雌激素治疗组治疗前后骨密度的差异具显著性(P<0.05),治疗后低于治疗前;维生素D+钙剂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差异具显著性(P<0.05),治疗后低于治疗前;二膦酸盐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第2次随访时,骨密度改变百分率3组方案间的差异具显著性(P<0.05),二膦酸盐治疗组的提高率高于其他两种方案.结论 从骨密度角度判断,在3种治疗方案中,二膦酸盐治疗组相对最好,雌激素治疗组相对最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替勃龙与活性维生素D联合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将36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联合治疗组(53例),同时服替勃龙与活性维生素D;对照组(53例)单服活性维生素D;分别记录其疼痛症状改善情况,并分别测定其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腰椎骨密度.结果 治疗组治疗2周后骨痛症状即开始缓解,治疗12个月后骨痛症状缓解有效率为86.79%;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有效率为64.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联合应用替勃龙与活性维生素D可以提高治疗骨质疏松效果.  相似文献   

4.
姚杰  秦利  杨勇 《中外医疗》2014,33(2):128-128,130
目的探讨密固达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5月期间,该院诊治的66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平衡盐溶液、活性维生素D、钙剂)和观察组(密固达、活性维生素D、钙剂),每组各33例,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对两组骨密度、不良反应,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6个月观察组骨密度有所增加.但P〉O.05,但治疗12个月观察组骨密度明显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变化(P〉0.05),治疗期间,两组都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密固达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显著。明显增加骨密度.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运动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进行运动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内科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骨密度、疼痛及临床症状.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比较,骨密度值有所增加,疼痛及症状评分均有所降低(均P<0.05或P<0.01),且治疗后干预组改变效果均较对照组更明显(均P<0.05).结论 运动干预可明显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及其他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T2DM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补钙组、维生素D组和钙加D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降糖、调脂等治疗,其他三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钙剂、维生素D3、钙剂和维生素D3联合应用,1年后比较四组间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空腹C-肽(F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治疗1年后,与对照组相比,补钙组的FPG、2 hPG、FCP、HbA1c无明显变化(P>0.05);维生素D组的2hPG、HbA1c明显降低(P<0.05);钙加D组的FPG、2hPG、HbA1c明显降低(P<0.05).与补钙组相比,维生素D组的2hPG、HbA1c明显降低(P<0.05);钙加D组的FPG、2h PG、HbA1c明显降低(P<0.05).与维生素D组相比,钙加D组的FPG明显降低(P<0.05).结论 单独补充钙剂对于血糖控制意义不大,补充维生素D能够帮助T2DM患者降糖,联合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对血糖控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手段。方法将6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倍美力、安宫黄体酮和钙剂;干预组:采用以上治疗手段并增加物理疗法、营养疗法及运动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年后测量骨密度,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骨密度变化。结果干预组在治疗后骨矿含量均明显上升(P〈0.01),对照组骨密度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采用综合治疗,是治疗该病的良好办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药物组合方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D+钙剂,治疗组采用降钙素+维生素D+钙剂治疗,比较两种药物组合方案的疗效。结果:对照组在3周左右临床症状缓解;治疗组在1周左右症状缓解。治疗6个月后,临床症状改善显效或有效的患者中对照组24例(48.0%)、治疗组45例(90.0%),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6个月时腰椎骨密度(BMD)值无明显改变,而治疗组腰椎的BMD值较治疗前明显增加,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钙素+维生素D+钙剂组的疗效明显好于维生素D+钙剂组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云克联合钙剂、维生素D3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后疼痛的疗效及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选标准随机选取60例来自我院核医学科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男28例,女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接受云克联合钙剂、维生素D3治疗,而对照组只服用钙剂、维生素D3,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6、12个月检测L2~4及股骨颈骨密度值,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Keele疼痛程度评分。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及疼痛评分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时疼痛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克联合钙剂和维生素D3可有效缓解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的疼痛及提高骨密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仙灵骨葆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碳酸钙维生素D片(钙尔奇D)600 mg·d^-1,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仙灵骨葆每日3次,一次2粒.记录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积分和骨密度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症状缓解较对照组明显(P<0.05).实验组腰椎、股骨颈骨密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 仙灵骨葆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和改善其临床症状,能有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补充维生素D钙对运动训练青少年骨组织生长发育的影响,阐明对运动训练青少年补充营养素的必要性。方法:选取年龄为13~15岁的从事运动训练的小学生188人,将所有试验对象分两组,干预组102人,对照组86人,其中男94人,女94人;干预组每天补充维生素D钙制剂(按说明书剂量要求服用);对照组保持日常饮食,不补维生素D钙制剂。干预期1年。干预结束后观察两组研究对象钙代谢指标、骨密度指标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钙代谢指标、骨密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男生和女生的25-(OH)D水平、骨钙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充维生素D钙可促进运动训练青少年骨组织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社区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方法筛选我院门诊老年骨质疏松患者120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成干预1组、干预2组和对照组。观察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情况;监测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腰椎第1~4节(L1~4)及左股骨骨密度(BMD)变化。结果干预1组和干预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症状改善率分别为85%(34/40)和92%(37/40)。两干预组治疗后L1~4BMD值分别为(0.93±0.17)g/cm2和(0.94±0.12)g/cm2,股骨BMD值分别为(0.91±0.08)g/cm2和(0.93±0.11)g/cm2,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组与干预1组相比,BMD值增高(P<0.05)。结论健康教育指导和口服钙剂、骨化三醇能够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疼痛症状、增加骨密度;加用维生素D,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低剂量雌激素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雌激素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90例绝经〈4年的妇女被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倍美力0.3mg+钙尔奇D片1g/d;B组给予倍关力0.625mg+钙尔奇D片1g/d;C组给予安慰剂+钙尔奇D片1g,/d;连续用药1年。在用药前、用药后1年分别用超声骨密度仪追踪检测骨密度、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B超监测子宫内膜增厚及乳房情况。结果:三组对象用药后骨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A组和B组用药后1年超声骨质测量中超声振幅衰减平均值和超声传播速度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C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A、B组尿钙/肌酐、尿羟脯氨匣龟/肌酐比值的改变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组对象治疗过程中其他观察指标如:乳腺B超、子宫内膜B超、阴道脱落细胞找癌细胞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中,低剂量雌激素能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开颅手术后早期的应用效果。方法82例接受开颅手术的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2例患者在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匀浆膳食;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营养学指标、免疫学指标及治疗期间的感染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手术前营养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各项营养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各项营养学指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观察组患者营养学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叭或P〈0.05)。2组患者手术前免疫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各项免疫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CD8+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4d,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和血清c一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感染率分别为9.52%和27.50%,观察组患者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开颅手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以维持患者营养状况,增强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张红  陈海丽 《湖南医学》2014,(10):1996-1998
【目的】观察雌激素他莫昔芬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女性患者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本院50例MHD女性患者按有/无骨质疏松分为A组(n=26)与B组(n=24),再将A组随机分为A1组(n=13,服用他莫昔芬、骨化三醇和碳酸钙)与A2组(n=13,不服用他莫昔芬,余同A1);观察治疗后(12个月)患者的疗效、副作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雌二醇(E2)、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等指标的变化;并以E2、BMP‐2水平对入组患者骨质疏松的诊断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治疗后A1组疗效显著优于A2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副作用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A组E2、BMP‐2水平显著低于B组,治疗后A1组E2、BMP‐2水平显著高于A2组(P<0.05),治疗前后各组iPTH、钙离子(Ca2+)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提示治疗前A组及治疗后A2组iPTH与骨密度(BMD)值呈负相关(P<0.05),E2、BMP‐2、Ca2+与BMD值呈正相关,且E2、BMP‐2对BMD值影响最大。B组及治疗后A1组各指标与BMD值无线性回归关系。ROC曲线提示E2、BMP‐2与入组患者BMD值关系密切。【结论】他莫昔芬可能是通过提高MHD女性患者体内E2、BMP‐2水平从而安全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且E2、BMP‐2是影响MHD女性患者骨质疏松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3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磷及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于晋城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透析液钙离子浓度1.5 mmol/L的基础上,血磷值大于1.78 mmol/L、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值大于300 pg/ml,随机分为3组:血液透析组(HD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HD+HP组)、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组(HD+HDF组),每组20例,均治疗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血钙、血磷、血i PTH水平的变化。结果:1 3组患者治疗后血磷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HD+HDF组与HD+HP组对血磷的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两组的清除率与H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HD组治疗前后血i PTH水平无显著下降(P>0.05),HD+HP组与HD+HDF组治疗后血i PTH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HD+HP组清除率与HD+HD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3组患者治疗后血钙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均可有效清除血磷,且HD+HDF及HD+HP清除血磷的效果明显优于HD;HD不能清除血PTH,HD+HDF及HD+HP均能有效清除血PTH,尤以HP+HD清除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福美加(阿仑膦酸钠维生素D3)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血脂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18只7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福美加组。治疗8周后,收集左侧股骨和血清分别行骨矿含量(bonemineralcontent,BMC)、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和血脂代谢指标检测。结果模型组的骨矿含量和骨密度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福美加组之间均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cholesterol,CH)高于对照组和福美加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低于对照组和福美加组(P〈0.05),对照组与福美加组之间均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去势大鼠存在血脂代谢异常,福美加可改善血脂代谢异常状态,提高骨矿含量和骨密度。  相似文献   

18.
孔雷  孔荣 《安徽医学》2014,35(1):47-49
目的 探讨抗骨质疏松治疗对骨质疏松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行髋关节置换术伴有骨质疏松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8O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O例,治疗组从术后第3天起用鲑鱼降钙素肌肉注射联合维D钙咀嚼片口服;对照组未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术后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术后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骨质疏松治疗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疼痛的治疗效果满意,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且能减少骨质疏松引起的假体松动等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海洋胶原肽对维持性透析患者营养、肝肾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50例维持性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口服海洋胶原肽20g/d,对照组口服乳清蛋白20g/d。两组干预时间均为15d,并于干预前后分别检测人体测量、血生物化学及免疫学指标。结果最终完成实验的患者38例,其中,实验组21例,对照组17例。实验组干预后人体测量、白蛋白、血脂、血红蛋白等指标上升,球蛋白下降,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蛋白、尿素、肌酐等指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值较干预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各指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间比较,实验组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免疫球蛋白指标均上升,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间比较,实验组Ig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和IgA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洋胶原肽对维持性透析患者的肝肾功能、免疫功能等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作用优于乳清蛋白。  相似文献   

20.
张曦丹 《安徽医学》2013,34(11):1670-1672
目的研究钙剂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84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每天口服维D钙咀嚼片1次,每次2片。治疗组除服维D钙咀嚼片外,加服阿法骨化醇,每次0.5μg,每日1次,服用6个月。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腰椎L2-L4侧位以及左股骨颈骨密度测量。结果两组患者患者L2~L4椎骨及股骨颈的骨密度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且研究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法骨化醇联合钙剂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是有效、安全的,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