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Pilon骨折手术治疗的方式、时机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2003年10月~2006年8月收治的45例Pilon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患者平均年龄39.5岁(17~62岁),其中Ⅰ型骨折3例,Ⅱ型28例,Ⅲ型14例;开放性骨折12例,闭合性骨折33例。本组患者中,21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12例行有限切开固定并辅以石膏托外固定,12例行急诊手术复位三叶草钢板内固定。结果按Mazur标准,优17例,良19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为80.00%。结论影响Pilon骨折预后的因素较多,针对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时机、提高胫骨关节面的复位质量和防治并发症,是Pilon骨折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磁场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症状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收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9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XT-2000型骨质疏松脉冲电磁场治疗仪联合维生素D和钙剂口服,对照组单纯采用钙剂和维生素D口服,治疗60天。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VAS疼痛评分和骨密度。结果治疗后患者腰背痛明显缓解,治疗组VAS评分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骨密度结果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磁场能缓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症状,并提高患者骨密度。  相似文献   
3.
肱骨外髁的空间有限元计算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肱骨外髁在不同体位时的实际受力状况,探讨肱骨外髁翻转骨折的发生机制。方法:利用儿童尸体肱骨作为样本建立肱骨中下部三维空间模型,测算肽关节伸直和屈曲位时旋前、中立、旋后等六种位体状态下,肱骨远段各点的应力值。结果:无论何种体位下加载,肱骨外髁区的平均等效应力值最大,滑车桡侧区次之,滑车尺侧区最小;且屈曲位时各区应力均大于伸直位。屈曲位后区应力显著大于前区。而伸直位时伸肌腱作用点的有效应力值均较屈曲位大,且大了35%-77%。结论:肽关节屈曲位跌倒时暴力沿前臂通过桡骨小头,向上传导撞击肱骨小头最易引起肱骨外髁骨折,并可延及滑车桡侧区,而滑车尺侧区较少发生破坏;伸直位时则因前臂伸肌群强烈收缩而拉脱外髁致骨折。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生物力学角度研究肱骨外侧髁在不同体位加载下的应力分布规律,探讨其骨折发生机制。方法 分别制造儿童肱骨外侧髁三维有限元及光学弹性模型,模拟伸屈肘及前臂旋前、中立、旋后和内外翻等多种体位加载,计算分析和观察相应部位的应力分布状况。结果 半屈肘位时肱骨外侧髁区平均应力值最大,而伸肘时的伸肌腱作用节点应力值大于外侧髁区。内翻位伸肌腱作用下,肱骨外侧髁上部为拉应力条纹,内侧髁上部为压应力条纹。结论 半屈肘位时易发生以尺桡骨撞击力与重力的上下剪切作用为主的肱骨外侧髁骨折;伸肘内翻位时,以伸肌腱牵拉为主的弯力偶矩可拉脱外侧髁形成骨折。肱骨外侧髁骨折的复位可利用伸肌腱的牵拉作用,而固定则尽量避免伸肌腱的牵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克隆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BMP2)成熟肽的最精简的基因序列并原核表达方法。方法剔除所有信号肽和中间前肽的非必需基因序列,以RT-PCR方法克隆扩增出hBMP2的342 bp的成熟肽基因片段,将其与原核表达载体PBV220酶切后相连接并测序,构建PBV220-hBMP2的真核基因原核表达系统,在DH5α大肠杆菌下扩增并温度诱导表达hBMP2蛋白质,SDS-PAGE检测表达蛋白。结果RT-PCR扩增出hBMP2的成熟肽基因342 bp片段与Genbank公布的序列完全一致,且经DNA电泳和蛋白电泳鉴定,构建PBV220-hBMP2原核表达系统可导入DH5α大肠杆菌,并在温度诱导下表达出约16 kD的蛋白条带,诱导培养4 h后的蛋白表达量达到最高峰。结论成功扩增342 bp的成熟肽hBMP2基因片段能在原核大肠杆菌上有效表达生产hBMP2蛋白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骨折后路钉棒固定单纯撑开和不撑开经椎弓椎体复位的疗效。方法选取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138例,数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对照组给予后路钉棒固定不撑开经椎弓椎体复位治疗,观察组给予后路钉棒固定单纯撑开经椎弓椎体复位治疗。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以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疗效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钉棒固定单纯撑开经椎弓椎体复位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操作简单,出血量少,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7.
化学法制备猕猴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支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化学萃取法制备的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存小动物及低等哺乳类动物实验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在萃取猕猴粗大、长段周围神经方面尚末形成标准化程序.目的:研究猕猴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制备方法,以期获得低免疫反应的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实验,于2003 01/09在中山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取2.5岁,3.5 kg左右,雄性健康猕猴2只,由广州九佛动物研究中心提供.方法:取4段长5 cm,直径3.5~4.0 mm的坐骨神经,以4%triton-100和4%脱氧胆酸钠溶液按一定浓度和程序进行萃取,萃取神经及未萃取神经于中段取材,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纤维素染色,砂罗铬花青染色,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下舰察超微结构.主要观察指标:神经的组织学及形态学观察.结果:萃取2次后的去细胞神经具有良好的黏性和弹性,细胞和髓鞘被彻底清除,神经纤维支架被保留,成为一种没有细胞髓鞘及其碎片的空的基底膜管架结构.而萃取1次不能完全去除抗原成分,萃取3次则破坏神经纤维支架.结论:应用4%triton-100及4%脱氧胆酸钠萃取2次,可去除猕猴长段、粗人周围神经中的细胞和髓鞘而保留神经的基底膜管和纤维支架结构.  相似文献   
8.
背景:肱骨外侧髁骨折是最易发生的肘部损伤之一,属关节内骨骺骨折,临床上对其骨折发生和其治疗的力学机制并不完善。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研究肱骨外侧髁在不同体位加载下的应力分布规律,探讨其骨折发生治疗机制。 设计:计算机模拟应力研究。 单位:福州大学实验力学教研室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 材料:实验于2000-01/2002-12在福州大学福建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完成,选择6岁儿童尸体肱骨标本(福建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使用仪器包括计算机,SUPER-SAP93软件,材料切割机,骨角度测量仪等。 方法:模拟伸屈肘及前臂旋前、中立、旋后等多种体位加载在三维有限元模型上,计算分析相应部位的应力分布状况。 主要观察指标:肱骨外髁和肱骨滑车部位的平均Mises应力值。 结果:半屈肘位时肱骨外侧髁区平均应力值最大,而伸肘时的伸肌腱作用节点应力值大于外侧髁区。 结论:半屈肘位时肱骨外侧髁骨折的发生以尺桡骨撞击力与重力的上下剪切作用为主;伸肘位时以伸肌腱牵拉为主的弯力偶矩可拉脱外侧髁形成骨折。肱骨外侧髁骨折的复位可利用伸肌腱的牵拉作用,而固定则尽量避免伸肌腱的牵拉。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光学弹性实验及三维有限元计算分析法,研究伸肌腱在不同体位加载下对肱骨外侧髁的应力作用规律,探讨肱骨外侧踝骨折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案。方法 分别制造儿童肱骨三维光学弹性及有限元模型,模拟伸屈肘及前臂旋前、中立、旋后和内外翻等多种体位加载,观察和计算分析相应部位的应力分布状况。结果 各种体位肱骨外侧髁区平均应力值均最大;半屈肘时应力值远大于相应伸肘时,而伸肘时的伸肌腱作用节点应力值却大于外侧髁区;伸肘内翻位有伸肌腱作用力的加载下,肱骨外髁上部为拉应力条纹,内髁上部为压应力条纹。结论 儿童半屈肘位时易发生肱骨外侧髁骨折,而在伸肘内翻位时,以伸肌腱牵拉为主的弯力偶矩可拉脱外侧髁形成骨折;肱骨外侧髁骨折的复位可利用伸肌腱的牵拉作用,而固定则尽量避免伸肌腱的牵拉。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利多卡因、维生素B骶椎管注射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中药独活寄生汤并加用中药热敷治疗。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4%,治疗组为9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