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牟方红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3):351-354,357
目的:探索不同潮气量的机械通气对老年肺癌病人手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肺癌手术病人100例,根据病人采用机械通气潮气量的不同分为6 mL/kg组(A组)、8 mL/kg组(B组)和10 mL/kg(C组),分析比较3组病人术后血气分析指标、相关炎症因子及呼吸指标的变化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T1、T2、T3时间点,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指标B组和C组均低于A组(P<0.05),C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1);气道峰压指标C组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1)。A组和B组病人在T1、T2、T3时间点的PETCO2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病人在T1、T2、T3时间点的PETC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2、T3时间点均显著低于T1时间点(P<0.01);3组病人在T1、T2、T3时间点的气道峰压指标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B 组T3时间点均高于T1、T2时间点(P<0.01),C组T2、T3时间点均显著高于T1时间点(P<0.01)。白细胞介素-1β在T2时间点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和C组均低于A组(P<0.05);白细胞介素-6在T2、T3时间点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2、T3时间点B组低于A组(P<0.05),T3时间点C组高于A组(P<0.05);肺顺应性指标在T1、T2、T3时间点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和C组均显著低于A组(P<0.01),在T2、T3时间点C组均显著高于B组(P<0.01)。3组总体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术中选择8 mL/kg潮气量机械通气对老年肺癌病人术后血气指标、炎症因子影响小,不影响病人肺换气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是较为合理的机械通气潮气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老年病人凝血功能和全身炎性反应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操作的老年病人15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稀释程度不同分为红细胞比容30%组(A组)和红细胞比容25%组(B组),比较术前(T0)、血液稀释后(T1)和手术结束时(T2)2组病人的凝血功能和全身炎性反应情况。结果:2组病人T2时的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均较T0明显降低(P<0.01),T1时凝血酶原时间均高于T0和T2(P<0.05~P<0.01)。B组T2时血红蛋白明显低于A组(P<0.01),T1和T2时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低于A组(P<0.01);2组各时点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T1和T2时的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心房利钠多肽水平均高于T0(P<0.05~P<0.01),而肺顺应性均低于T0(P<0.05~P<0.01)。B组T1和T2时IL-1β和肺顺应性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P<0.01),T2时心房利钠多肽水平高于A组(P<0.05)。结论:不同程度的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老年病人的凝血功能和全身炎性反应影响不同,较低程度的稀释可能会对病人内脏氧合造成影响,降低凝血功能,使全身炎性反应加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七氟烷后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后处理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6例。S组采用主动脉开放时经体外循环机空氧混合器给予2.0%七氟烷,持续15min,C组无以上处理,全凭静脉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主动脉开放后30min(T1)、3 h(T2)、24 h(T3)采集颈内静脉血,离心10min,上清液置于EP管于-20℃保存。检测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并对术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T1、T2和T3时间点血清cTnI、CK、CK-MB和LDH水平均较T0明显升高(P<0.01)。S组患者cTnI水平在T3时间点明显低于C组(P<0.01),CK在T2和T3时间点均低于C组(P<0.01和P<0.05),CK-MB在T1时间点显著低于C组(P<0.01),LDH在T1、T2和T3时间均明显低于C组(P<0.01);2组患者手术中的一般情况及术后使用多巴胺的总量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后处理可以降低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的释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渗液(HS)对缺氧/复氧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阐明高渗液治疗休克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的HUVECs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荧光探针技术,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内[Ca2+]i的变化,两组细胞先置于缺氧(95%氮气,5%CO2)环境中8 h,然后将实验组细胞置于配制好的HS中15 min,再在常氧状态下(95%空气,5%CO2)培养16 h。对照组细胞加对照液(M199培养液)15 min后同实验组。两组细胞分别于缺氧前(T0)、缺氧后(T1)、处理后(T2)、复氧后1/2、2、8、16 h(T3~6)测定细胞内Fluo-3荧光强度。结果:两组细胞荧光强度T1与T0比较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细胞荧光强度T2低于实验组T1及对照组T2(P<0.05),但仍高于T0(P<0.05),且复氧过程中逐渐降低,至T5恢复到T0水平;两组细胞T3时点荧光强度均高于各T2时点(P<0.05);实验组复氧过程中不同时点(T3~6)荧光强度低于各自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结论:缺氧/复氧可以引发HUVECs内[Ca2+]i升高,而HS能减轻HUVECs内的钙超载,保护缺氧/复氧损伤的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佐辛对胃癌手术全麻患者气管拔管反应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80例ASAⅠ~Ⅱ级择期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20例。分别于手术结束前20 min缓慢静脉注射地佐辛0.05 mg/kg(D1组)、0.1 mg/kg(D2组)、0.2 mg/kg(D3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2 ml(N组)。观察并记录诱导前(T0)、拔除气管导管前吸痰时(T1)、拔除气管导管时(T2)、拔出气管导管后5 min(T3)、拔出气管导管后10 min(T4)的平均血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拔管质量评分和术后躁动评分,采用语言描述评分法(VRS)评估拔管后5 min时的疼痛程度。结果:D1组T1~T3、D2组T1 和T2、 D3组T1及N组T1 ~T4时患者的MAP均较T0升高(P<0.05~P< 0.01),D1组和N组T1 ~T4、 D2 组和 D3组T1 ~T3时患者的HR均较T0明显加快(P<0.01)。D2组T1 和T2、D3组T1 ~T4时患者的MAP均低于N组(P<0.05~P<0.01),D2组T1 和T3、D3组T1 ~T4时患者的HR均低于N组(P<0.05~P<0.01)。D3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明显延长(P<0.01),D1组、 D2组和N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1组、D2组、D3组拔管质量评分均优于N组(P<0.01),且D2组优于D1组(P<0.01);D2组躁动评分优于N组和D1组(P<0.01);拔管后5min时的VRS评分:D1组、 D2组、D3组均优于N组(P<0.05~P<0.01),且D2组、D3组均优于D1组(P<0.05)。结论:不同剂量地佐辛可减轻全麻患者气管拔管反应,且0.1 mg/kg地佐辛能有效抑制苏醒期躁动,对呼吸及苏醒时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艾司洛尔对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和拔管的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择期手术的61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常规麻醉前后缓慢注射艾司洛尔1 mg/kg。分析2组病人麻醉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3 min(T3)、拔管前(T4)、拔管后即刻(T5)、拔管后3 min(T6)7个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的变化,T0、T3、T6时血浆肾上腺素(Ad)和去甲肾上腺素(NA)水平变化,以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SBP、DBP、HR时间因素及时间因素和分组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事后多重比较显示,2组病人T1时SBP、DBP、HR水平低于T0时(P < 0.05),T2、T3时SBP、DBP、HR水平高于T1时(P < 0.05),对照组T5、T6时SBP、DBP、HR水平高于T4时(P < 0.05),观察组仅T5时HR水平高于T4时(P < 0.05)。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T2、T3时SBP、DBP、HR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T4时HR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T5、T6时DBP、HR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Ad、NA时间因素及时间因素和分组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事后多重比较显示,观察组病人T3、T6时血浆Ad、N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5);对照组病人T3、T6时刻血浆Ad、NA水平明显高于T0时(P < 0.05),观察组T0、T3、T6时血浆Ad、N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拔管期呛咳的发生率为77.42%,明显高于观察组的43.33%(P < 0.01)。结论艾司洛尔可有效减轻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和拔管的心血管反应,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纯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胆囊切除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复合全麻组(GE组,n=20)及单纯全麻组(G组,n=20),分别于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T1 )、手术探查时(T2)、术毕气管拔管后(T3)静脉采血,测定去 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S)并记录同一时间点血压(BP)、心率(HR)。结果:两组T0时SBP、DBP、HR、NE、COS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T1时NE值GA组低于G组(P<0.05);T2时GE组SBP、DBP、NE和COS值低于G组(P<0.05或P<0.01);T3时DBP、SBP、NE和COS GE组低于G组(P<0.05或P<0.01)。G E组T1、T2、T3时BP、NE、COS值较T0时明显降低(P<0.05或P<0.01),T3时GE组、G组各观察值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抑制胆囊切除术应激反应效果优于单纯全麻,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是胆囊切除术适宜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的双相血流动力学变化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全麻老年患者5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组(C组),每组25例。D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 μg/kg稀释至20 mL泵注,10 min输注完毕,再以0.3 μg·kg-1·h-1泵注至插管后5 min;C组静脉泵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记录入室后(T0),右美托咪定负荷量结束后(T1),气管插管前(T2)及插管后1 min(T3)、3 min(T4)、5 min(T5)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2组患者MAP在T2~T5时点均较T0下降(P < 0.05~P < 0.01);D组MAP在T1、T2、T4、T5时点与T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T1和T2时点MAP与T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T2时点MAP高于C组(P<0.05)。D组患者HR在T1、T2、T4和T5时点明显低于T0(P<0.01);T2、T4和T5的HR均显著低于T3(P<0.01);C组患者T4和T5时点HR均低于T0(P<0.05);D组T1、T2和T5的HR均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全麻诱导过程中给予右美托咪定可以升高动脉血压,一定程度地抑制了全麻药物引起的血压下降,同时降低HR,减弱气管插管反应,稳定心血管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在高血压老年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进行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100例老年高血压病人,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病人仅采取全身麻醉的方法,观察组病人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方法,对2组病人麻醉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在实施麻醉前(T1)、麻醉诱导后1 min(T2)、气管插管时(T3)、气腹时(T4)及拔管时(T5)各时间点,观察组病人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T2时间点相比,对照组的心率在T3和T4两个时间点上升(P < 0.01),在T5时间点恢复到T1、T2水平(P>0.05);与T1、T2时间点相比,对照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在在T3和T4两个时间点下降(P < 0.01),在T5时间点恢复到T1、T2水平(P>0.05)。观察组病人手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1),麻醉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 < 0.05)。结论对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高血压老年病人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方法,对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麻醉效果良好,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是值得推广的一种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三剂法不同用药时机对胆囊结石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152例胆囊结石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6例。2组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术后对照组采用帕瑞昔布经验给药(术后常规给药1次40 mg,病人诉切口疼痛再给药1次,1 d总药量不超过80 mg),观察组采用帕瑞昔布三剂法(术后即刻、术后8 h、术后16 h分别给药1次,每次20 mg)进行术后镇痛。对比2组术前(T0)、术后3 h(T1)、术后9 h(T2)、术后18 h(T3)血清应激相关因子去甲肾上腺素(NE)、血糖(Glu)、皮质醇(Cor)水平,疼痛程度(VAS评分),镇静情况(Ramsay镇静评分),躁动情况(Riker-SAS躁动评分),认知功能(MMSE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恶心、皮肤瘙痒、呕吐、胃肠胀气、注射部位水肿),术后无痛下床时间、吗啡用量、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总费用和病人满意度。结果T1、T2、T3时,2组血清NE、Glu、Cor水平均较T0时升高(P < 0.05),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 0.01)。T1、T2、T3时,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1);T1、T2时,观察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T3时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T1、T2时,观察组Riker-SAS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T3时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术后无痛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吗啡用量、住院总费用均较对照组少(P < 0.01);观察组术后镇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帕瑞昔布三剂法能显著降低胆囊结石术后病人血清应激相关因子水平,改善镇痛镇静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病人术后恢复,且能减少吗啡用量及住院总费用,病人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扶正补土”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3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扶正补土”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四肢简化评分量表(Fugl-Meyer)]评分、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上、下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35/37),高于对照组的75.00%(2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补土”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可提高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平衡能力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其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络扶正汤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络扶正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以及生命质量[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FMA、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扶正汤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FMA评分和生命质量评分,降低mRS评分,优于单纯针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沙鹏  韩琦  王云甫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7):1098-1100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联合他汀类药物用于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连续选择2013年2月—2014年5月来医院确诊的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患者共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他汀类药物应用,对比2组患者的肌力Lennon评分、临床症状的综合功能进步评分包括进步程度、认识功能、运动功能、自理动作以及社会适应指标,及CD4+T淋巴细胞表面CD28的表达和IL-4水平的差异性。 结果 随访约3个月后,2组患者的Lennon评分均降低,综合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2组患者的综合功能评分,观察组患者的进步程度、认识功能、运动功能、自理动作以及社会适应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CD28分子和IL-4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改善MG患者肌无力的临床效果,可能跟CD4+T淋巴细胞表面CD28的表达和IL-4水平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肌电触发生物反馈治疗对脑梗死早期偏瘫患者肢体康复的影响,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653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n=257)和治疗组(n=396)。2组患者均同时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其中治疗组又分为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n=275)及肌电触发电刺激反馈(MTB)治疗(n=121)2个亚组,于病情稳定48 h后进行瘫痪肢体生物反馈治疗。所有病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d及治疗结束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和简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患肢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治疗前NIHSS、FMA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中2亚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与NMES组比较,MTB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有提高(P<0.05)。结论: 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瘫痪肢体进行早期生物反馈训练康复治疗能促进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其中MTB疗法疗效优于NMES疗法。  相似文献   

15.
徐磊  华启海  阎兴洲  江勇  王敏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0):1745-1747
目的 观察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偏瘫患者康复的疗效,为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方法 选取中风偏瘫患者53例,所有病例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神经内科、急诊内科的住院患者。患者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8例。其中治疗组采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治疗,2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计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治疗后采用运动功能(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简称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选择统计软件SPSS 19.0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与处理。 结果 治疗4个疗程后,治疗组的FMA评分和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FMA评分和ADL评分在组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灸、康复训练均对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而针灸结合康复训练较单纯的康复训练更有效,能更好地帮助患者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任务导向性双侧上肢训练对脑瘫痉挛型偏瘫型患儿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27例36岁的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 (n=13) 和治疗组 (n=14) 进行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作业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任务导向性双侧上肢训练.治疗持续10周.治疗前后均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 (PDMS-2) 及Upper Limb Physician’s Rating Scale, ULPRS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2组患儿经过治疗后,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中的抓握功能和视觉-运动整合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 (P<0.05) , 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 评分增加程度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患儿治疗后ULPRS评分均有提高 (P<0.05) , 治疗组较对照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评分增加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任务导向性双侧上肢训练能够促进偏瘫型脑瘫患儿偏瘫侧上肢及手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改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有效方法。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2月—2020年3月收治的首发脑卒中患者在安吉县人民医院神经科治疗后转至康复科的71例恢复期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年份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2018—2019年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措施的患者纳入常规组(36例), 之后接受综合康复治疗的患者纳入综合组(35例)。综合组采取物理疗法、作业治疗辅以心理康复、认知训练,治疗过程中强化运动和平衡功能训练, 并开展引导式教育。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均分别使用Fugl-Meyer脑卒中偏瘫运动功能积分法(FMA)和Barthel指数(BI)量表评价。  结果  治疗后常规组FMA和BI评分分别为(44.51±6.60)分和(49.24±13.11)分,综合组分别为(50.28±7.20)分和(59.36±8.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7、3.837, 均P < 0.001)。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而综合组改善更显著(均P < 0.05)。  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可更有效地改善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ADL, 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扶正消癥汤对肝癌介入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的影响。方法 107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患者肿瘤动脉灌注化疗药物+碘油栓塞+口服扶正消癥汤,扶正消癥汤在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前连续服用20 d;对照组患者除不口服扶正消癥汤外,其他治疗同治疗组,2组均给予TACE治疗4次。在TACE治疗前和治疗后3、10、25 d,分别测定2组患者血清PA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在进行TACE治疗后第3、10天血清PA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扶正消癥汤能有效地提高TACE术后血清PA的水平,促进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基于经筋理论的康复护理对急性中风病偏瘫后遗症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康复疗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基于经筋理论的康复和护理,2组均7 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运动功能(FMA)、神经功能评分(GCS)情况和四肢肌力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后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改善,2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2组治疗后上下肢肌力变化,患者上肢肌力恢复状态明显,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经筋理论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对急性中风病偏瘫后遗症的预后作用优异。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stage-oriented comprehensive acupuncture treatment plu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or the recovery of apoplectic hemiplegia.Methods:The 60 cases of acute apoplectic hemiplegia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he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with 30 in each.Based on the routine medication,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odern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s was applied for the treatment group,while only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for the control group.Before and three months after treatment,the evaluation was done on the motor function and daily life ability for both groups respectively with simplified Fugl-Meyer Evaluation and modified Barthel index.Results: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s:Based on Brunnstrom's theory of six-stage in the recovery of hemiplegia,the effect of stage-oriented comprehensive acupuncture therapy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s very good,helpful in raising the daily life ability of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