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并尼莫地平静脉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降低再出血及病死率。方法:将SAH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脑脊液置换组(60例)和常规治疗组(60例),常规组予脱水、止血及尼莫地平口服等常规治疗,脑脊液置换组在脱水、止血基础上行脑脊液置换并尼莫地平静脉滴注。结果:两组患者在缓解剧烈头痛、缩短患者头痛及颈项强直持续时间,降低CVS发生率、再出血率及病死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脑脊液置换组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脑脊液置换并尼莫地平静脉滴注治疗SAH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小剂量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剂量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脑血管痉挛 (CVS)的疗效。方法 :尼莫地平组 39例 ,对照组 2 1例。尼莫地平组静脉用尼莫地平 4~ 10 mg/ d,2~ 3周后口服尼莫地平2 0~ 4 0 mg3;1d共 4周。对照组用一般的常规治疗法治疗 4周。结果 :尼莫地平组病死率为 7.7% ,症状性 CVS发生率为 0 % ,分别低于对照组 2 8.6 %和 6 1.9% (P<0 .0 5与 P<0 .0 0 1)。结论 :小剂量尼莫地平防治 SAH的 CVS有效  相似文献   

3.
车浩 《基层医学论坛》2014,(17):2218-2219
目的:探讨早期预防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临床92例自发性SAH患者分别采用西比灵、尼莫地平、腰穿缓慢放血性脑脊液、基础治疗(观察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两种方法治疗,观察CVS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CVS发生率6.5%,总有效率93.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6.1%,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比灵口服、腰穿缓慢放血性脑脊液、尼莫地平鞘内注射方法是预防和治疗SAH后CVS的理想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CSF)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32例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20-40mg,每4~6小时1次口服,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观察脑积水、脑血管痉挛(CVS)、再出血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32例患者,26例第一疗程CSF置换2—5次后CSF基本变为淡黄色或清色,其中27倒治疗2~4周痊愈出院,4例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1例住院第15d后再出血并脑疝形成死亡。结论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SAH,近期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静滴尼莫地平并行脑脊液置换术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及缓解头痛的疗效。方法 将30例SAH作为治疗组,选择同期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滴尼莫地平并腰穿脑脊液置换术。结果 治疗组头痛持续的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静滴尼莫地平针并行脑脊液置换术优于常规内科治疗,可有效缓解SAH后头痛,且防治CV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于预防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将本组36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7例入院后静滴6-氨基乙酸等抗纤溶药物止血,镇静脱水降颅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1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20mg+NS500ml缓慢维持静滴,1次/日,共用两周。结果2周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尼莫地平对于解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对于预防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 将本组36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7例入院后静滴6-氨基乙酸等抗纤溶药物止血,镇静脱水降颅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1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20mg+NS500ml缓慢维持静滴,1次/日,共用两周.结果 2周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尼莫地平对于解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吴善阅 《吉林医学》2014,(12):2574-2574
目的:对尼莫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择SAH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研究组应用尼莫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病发率为14.28%;对照组病发率为45.71%。研究组CV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CV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预防患者SAH CVS有显著疗效,应多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28例SAH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尼莫地平治疗组,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性治疗和对症治疗。尼莫地平组应用尼莫地平4mg加入5%GS500ml静滴;常规治疗组并发CVS后再加用尼莫地平治疗。结果:尼莫地平组CVS的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同时出现意识障碍及偏瘫者预后不良。结论:SAH后早期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对预防CVS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联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继发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SA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脑脊液置换联用尼莫地平。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头痛缓解时间明显缩短(P〈0.05);脑血管痉挛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可缓解头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1例SAH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脑脊液置换加鞘内注射,对比分析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血管痉挛(CVS)、再出血、脑积水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脑脊液置换加鞘内注射治疗SAH,安全有效,并能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张俊  吴天云  刘辉 《中原医刊》2003,30(8):44-44
目的 :探讨静脉滴注刺五加并腰穿脑脊液置换术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后脑血管痉挛 (CVS)及缓解SAH后头疼的疗效。方法 :将 42例SAH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 2 2例 ) ,治疗组 ( 2 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静脉滴注刺五加并行腰穿脑脊液置换术。结果 :治疗组头痛持续的时间较对照组缩短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治疗组、对照组CVS的发生率分别为 15 %、3 7 5 %。死亡率分别为 10 %、3 6 5 %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静脉滴注刺五加并行腰穿脑脊液置换术优于常规内科治疗 ,可有效的缓解SAH后头痛 ,减轻症状。且防治SAH后CVS安全有效 ,能促进神经功能的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泵注尼莫地平用于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临床效果.方法:将54例SA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综合疗法加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28例采用常规综合疗法加静脉泵入尼莫地平治疗.结果:观察组CVS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及脑膜刺激征等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泵注尼莫地平用于防治SAH后CVS取得积极效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240例SA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治疗组采用尼莫地平持续泵入加口服药物治疗,并与对照组常规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两组治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出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莫地平明显降低SAH后CVS发生率,提高CVS治愈率且无增加再出血的风险,但不能降低SAH后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黄日材 《右江医学》2006,34(3):246-247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方法的疗效。方法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进行腰穿放脑脊液合用尼莫地平治疗,并与常规疗法作对照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为69.5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SAH的主要临床症状,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治疗组也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以尼莫地平并脑脊液置换可提高对SAH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龙军  陈永红  李明 《河北医学》2013,(11):1710-1712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SAH并发CVS忐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进行腰椎穿刺进行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卉疗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腰椎穿刺置换脑脊液疗法治疗SAH并发CVS,疗效确切,能明显缩短疗程,降低致残率,是治疗SAH并发CVS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1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20例SA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尼莫地平持续泵入加口服药物治疗,并与对照组常规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治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出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明显降低SAH后CVS发生率,提高CVS治愈率且无增加再出血的风险,但不能降低SAH后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脑血管痉挛 (CVS) ,降低再出血率及病死率。方法 将SAH患者 6 2例随机分为脑脊液置换组 (3 0例 )和常规组 (3 2例 ) ,常规组予脱水、止血及口服尼莫地平等常规药物治疗 ,脑脊液置换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行脑脊液置换。结果 两组患者在缓解剧烈头痛 ,缩短患者头痛及颈项强直持续时间 ,降低CVS发生率、再出血率及病死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5 ) ,脑脊液置换组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脑脊液置换治疗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治疗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AH)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76例SAH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8),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和死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c=6.567,t=9.686~19.713,χ2=3.952~6.725,P<0.05);再出血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15,P>0.05).结论 脑脊液置换治疗老年人SAH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尼奠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1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20例SA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尼莫地平持续泵入加口服药物治疗,并与对照组常规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治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出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明显降低SAH后CVS发生率,提高CVS治愈率且无增加再出血的风险,但不能降低SAH后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