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我院收治1例因锅炉爆炸,损伤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海绵窦,导致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TCCF),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由Bar-on在1835年首次报告,是指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本身或其在海绵窦段的分支破裂,造成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1]。大约80%由外伤所致,称为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TCCF),少部分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一、概述由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构成的海绵窦动静脉瘘发生率占整个颅内动静脉瘘的15.0%~40.0%。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 CCF)按病因可分为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SCCF)与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两大类;按X线解剖征象又可分为:①由颈内动脉的脑膜血管支形成的瘘;②由颈外动脉的血管支形成的瘘2③由颈内、外动脉血管支共同形成的瘘。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球囊闭塞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用于治疗手术困难夹闭的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和困难栓塞瘘口保持颈内动脉通畅的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e,TCCF)并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然而,对决定永久性闭塞颈内动脉前患者耐受试验仍有争议。目前尚无一种较好的耐受试验能精确预示永久性闭塞颈内动脉后发生迟发性脑缺血。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颈动脉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交通,引起眼静脉扩张、视力下降和脑缺血等症状,传统的方法是经动脉途径脱球囊栓塞瘘口,但瘘口较小时,球囊难以通过瘘口进入海绵窦导致只能闭塞颈内动脉才能治疗。2007-02以来,我们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分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TCCF)和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spontaneous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SCCF),因临床症状及体征复杂,极易误诊.我们收集近5年来我院收治的28例CCF,分别进行讨论,对我们以后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cavernous fistula,CCF)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周围静脉窦和静脉的病理改变,为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1990年4月-1999年4月共收治CCF患124例,28例施行眼上静脉(superior ophthalmic vein,SOV)海绵窦造影,其中A型17例,B型1例,D型10例。结果:海绵窦造影显示,海绵窦接近正常12例(42.86%),其中海绵窦3例,网状海绵窦9例。海绵窦扩大16例(57.14%),包括局限性扩张呈静脉湖状14例,其中海绵窦囊性占位5例,即囊中囊表现,提示存在外伤性动脉瘤;海绵窦分隔2例。辅助动脉造影检查发现,CCF合并同侧颈动脉闭塞2例,颈动脉例,合并外伤性动脉瘤5例,其中2例发生严重鼻出血。28例均经眼上静脉入路或眼上静脉 动脉入路闭塞CCF及假性动脉瘤,治疗效果良好。结论:眼上静脉-海绵窦造影与颈动脉造影结合,于动脉外闭塞CCF瘘口或闭塞海绵窦瘘,可提高CCF治疗的成功率并保持载瘘动脉的通畅率,有助于CCF合并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损伤及外伤性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水膨胀式微弹簧圈(HydroCoil)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初步体会,对HydroCoil治疗CCF的有效性作出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以来应用HydroCoil栓塞系统治疗14例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病人,男9例,女5例,平均26.5岁。脑血管造影显示6例瘘口位于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8例位于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结果14例病人CCF术后均不再显影,患侧颈内动脉通畅,所有病人术前的颅内杂音、突眼和球结膜充血等症状在1周内恢复正常,视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恢复。8例病人术后获得1—3个月脑血管造影随访,CCF均未见复发。没有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已经广泛应用于颈动脉海绵窦瘘,可脱球囊栓塞仍为首选方法。当病人不能耐受或不允许闭塞患侧颈内动脉时,可以选用HydroCoil。HydroCoil治疗CCF安全、有效、稳定,颈动脉保持通畅率高,长期临床效果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颈内动脉解剖的分布特点进行观察和测量分析,为海绵窦瘘显微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指导.方法 用12例福尔马林浸泡固定的尸头标本在显微镜下(共24侧)观察,红色乳胶灌注的双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尸头标本,对海绵窦段分支与及其相邻近组织结构进行解剖、观察及和测量.收集50例海绵窦瘘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并介入拴塞治疗.结果 海绵窦段在水平面上可观察到呈S形向前和向后形弯曲,脑膜垂体干、海绵窦下动脉及McConnell背囊动脉是海面窦段主要的3个分支.最常见的2个分支是脑膜垂体干和海绵窦下动脉.50例颈内海绵窦瘘患者均为外伤后,经介入栓塞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1年半未见复发.结论 颈内动脉解剖复杂,颈内海绵窦瘘多见于外伤.经颈内动脉入路治疗颅内动脉瘤及海绵窦瘘,是近年来一种比较热门,发展较快,疗效较好的显微尖端技术.它和常规手术相比明显优势在于手术创伤小,效果明显,疗效可靠,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应用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病变的价值.方法 采用覆膜支架治疗1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病变,其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5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6例,术后1年行全脑血管造影随访和临床随访.结果 11例患者中,成功应用覆膜支架治疗9例,成功置入覆膜支架的9例患者,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病变完全消失,临床症状逐渐好转,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1年行全脑血管造影复查8例,结果显示病变消失,责任动脉均保持通畅.结论 覆膜支架在处理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或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方面,有治疗成功率高,疗效好,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颈动脉一海绵窦瘘(carotid-cavernous fistula,CCF)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周围静脉窦和静脉的病理改变,为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1990年4月~1999年4月共收治CCF患者124例,28例施行眼上静脉(superior ophthalmic vein,SOV)海绵窦造影,其中A型17例,B型1例,D型10例。结果 海绵窦造影显示,海绵窦接近正常者12例(42.86%),其中海绵窦狭窄3例,网状海绵窦9例。海绵窦扩大者16例(57.14%),包括局限性扩张呈静脉湖状14例,其中海绵窦囊性占位者5例,即囊中囊表现,提示存在外伤性动脉瘤;海绵窦分隔2例。辅助动脉造影检查发现,CCF合并同侧颈动脉闭塞者2例,颈动脉狭窄3例,合并外伤性动脉瘤5例,其中2例发生严重鼻出血。28例均经眼上静脉入路或眼上静脉+动脉入路闭塞CCF及假性动脉瘤,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眼上静脉-海绵窦造影与颈动脉造影结合,于动脉外闭塞CCF瘘口或闭塞海绵窦瘘,可提高CCF治疗的成功率并保持载瘘动脉的通畅率,有助于CCF合并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损伤及外伤性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使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与瘘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15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和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资料,均采用Willis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 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病变完全消失,载瘤动脉通畅。术后死亡2例;其余14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均恢复正常工作,DSA或CTA随访未见复发,但1例放疗病人出现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慢性闭塞。结论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与瘘成功率高,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3.
患者 男,35岁。入院前3个月于一次阵发性咳嗽时突然出现头痛,左耳剧烈搏动性耳鸣。1个月后逐渐出现右眼结合膜充血、水肿及眼球突出,视力进行性减退。入院后局麻下经右股动脉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右颈内动脉注射时见颈内动脉 C_5段有一瘘口,造影剂经此瘘口快速充盈同侧海绵窦,瘘口以上颈内动脉充盈缓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总结近几年血管内球囊桂塞治疗24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体会,其中21例外伤性颅底骨折,3例为火器伤引起。均采用经股动脉血管内球囊栓塞治疗.单纯瘘口闭塞14例,颈内动脉通畅率为58%,无1例永久性并发症。作认为栓塞时用等渗造影剂充盈球囊,力争用少数球囊单纯闭塞瘘口.如果颈内动脉侧支循环代偿好.也可直接使用两枚球囊闭塞颈内动脉治愈海绵窦瘘,同样可获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可脱球囊技术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s,TCCF)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TCCF病人的临床资料,应用双导管将2个可脱球囊同时放入瘘口,分别充盈球囊后闭塞瘘口,依次解脱球囊,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8例病人均成功闭塞瘘口,同时保持颈内动脉通畅,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2~18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双可脱球囊技术安全、可靠,对于仅用单球囊无法闭塞瘘口的TCCF,双可脱球囊技术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应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8例探讨尹卫,刘凤春,王长坤,索敬贤,黄正松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可能为致伤物直接穿破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段,或外伤致颅底骨折,引起颈动脉撕裂,亦可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分枝在外伤过程中断裂引起,常表现搏动性眼球突出...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诊治的整体策略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TCCF)是因外伤致颅底骨折,损伤了颈内动脉及其分支与海绵窦所造成的一种血管性病变。我院自1980年至2006年8月共收治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528例,经治疗取得十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TCCF528例,其中男316例,女112例;年龄3 ̄15岁30例,16 ̄59岁491例,60岁以上7例。1.2脑血管造影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511例,普通脑血管造影17例。病变在左侧255例、右侧272例、双侧1例;一侧瘘造影经海绵间窦使对侧海绵窦显影57例,左侧颈内动脉造影使右侧…  相似文献   

18.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和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为神经外科中较少见的疾病。现报告我院用铜丝血栓形成术治愈2例如下。 例1 女,41岁。1983年12月右额眶部外伤后,  相似文献   

19.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TCCF)是颅内常见的动静脉瘘,手术治疗难度很大.目前认为,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是TCCF治疗的首选方法.我院自1997年至今,采用血管内栓塞的方法治疗TCCF患者9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我们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治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颈动脉海绵窦瘘是指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动脉主干或其分支管壁的破裂,导致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本文总结我科从1982年~1998年收治的1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资料,对治疗方法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尤其后期开展了血管内治疗,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和结果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