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评价肌红蛋白(Mb)和肌钙蛋白I(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时段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性.方法 对急性胸痛疑为AMI的患者,用速率法测定其CK、CK-MB、AST、LDH、HBDH,用免疫金标法测定其Mb、cTnI.结果 发病后<5 h Mb灵敏度最高;病后5~10 h cTnI、CK、CK-MB、AST灵敏度均达到90%以上;发病后72 h CK、CK-MB、cTnI特异性为100%.结论 Mb、cTnI、心肌酶谱是诊断AMI的最好指标.根据发病时间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检测项目组合,不仅能早期诊断AMI,且可对发病不同时段进行全程观察,并能进一步了解是否有再发AMI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b)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和风险预测提供较为可靠的检测指标。方法:对8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在入院后24h内检测cTnI、CK—MB和Mb的质量水平,探讨它们对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入院后24h内cTnI、CK—MB和Mb对AMI的敏感性分别为93.3%,86.7%和78.3%,特异性分别为100%,100%和88.0%;同时检测cTnI和Mb时AMI的敏感性为96.7%,特异性为88.0%;同时检测cTnI、Mb和CK—MB时AMI的敏感性为98.3%,特异性为88.0%,阳性预期值为95.2%,阴性预期值为88.0%。结论:cTnI、CK—MB和Mb联合检测对诊断AMI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cTnI可作为评估发生因心血管死亡事件的独立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3.
刘琳 《中原医刊》2009,(16):94-94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Ⅰ(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在不同时间段检测139例急性胸痛患者(AMI患者108例,非AMI患者31例)hs—CRP、cTnI、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水平,统计分析其单独和联合检测对AMI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AMI发病6h内,仅hs—CRP和Mb升高,敏感度为92.9%、80.1%;发病24h内,cTnI敏感度96.0%,特异度98.8%,明显高于其他单项指标,发病第7日敏感度和特异度达69.1%和82.5%;hs—CRP和cTnI联合检测,特异度100%,综合敏感度90.2%,与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s—CRP与cTnI联合检测有更宽的诊断时间窗,既提高了灵敏度又增强了特异度,可作为AMI诊断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4.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单项及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分别采集107例患者发病后2,4、8h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在1h内定量测定cTnI、Myo、CK—MB;同时检测30例正常对照。结果在发病后2h,只有Myo的含量升高,敏感性达到47.06%,特异性58.33%;发病后4h,Myo、cTnI和CK—MB的敏感性分别为88.23%、45.10%和52.94%,特异性分别为71.11%、81.48%、82.61%;发病后8h,Myo、cTnI、CK—MB的敏感性均为100%,特异性分别为88.24%、96.08%、90.19%,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TnI、Myo、CK—MB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连续采血检测更能提高诊断率和病情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价值。方法: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4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进行cTnI、Mb和CK—MB定量检测。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cTnI、Mb和CK—M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TnI、Mb和CK—MB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病情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心肌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和风险评估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15例AMI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金标法检测cTnI和Mb,采用速率法分别检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它们对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AMI患者检测eTnI阳性结果109例,健康体检者无一例阳性,在入院后24h内,cTnI、CK—MB和Mb对AMI的敏感性分别为94.8%,85.4%和75.6%;AMI患者心肌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结果分别为,AST:(167.83±49.52)1U/L、CK:(1206.42±324.45)IU/L、CK—MB:(171.25±68.92)IU/L、LDH:(458.64±149.27)IU/L、α-HBDH:(538.74±214.18)IU/L;cTnI和Mb联合检测对AMI的敏感性为99.1%,特异性为87.3%,阳性预期值为94.5%,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cTnI检测对预测所有病例30d住院期间发生死亡的风险比率为3.08。结论:cTnT是反映心肌细胞损伤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生化指标。它有利于对AMI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及风险评估,以便于对AMI患者实施及时的救治措施,并有助于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82例AMI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cTnI、Mb、CK—MB水平,并动态分析其在AMI患者血清中的变化。结果AMI组cTnI、Mb、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TnI于AMI发病后0—2小时升高,24小时达到高峰,72小时仍维持较高水平,7天后达到基线水平;Mb于0—2小时水平明显升高,12小时到达高峰,24小时出现明显下降,48小时到达基线水平;CK—MB于0~2小时水平开始升高,24小时达到峰值,48小时水平明显下降,72小时达到基线水平。结论cTnI、Mb、CK—MB心肌标志物在AMI检测中各具有其不同的临床价值,三种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于AMI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常见且严重危及生命的心脏疾病,在欧关一些国家一直是主要的死因之一。近年来在我国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本病抢救存活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时抢救。然而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各种不同的生化指标有着不同的应用范围,肌红蛋白(Mb)出现时间早,但窗口期短,CRP具有高灵敏度,但特异度差。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同工酶对AMI早期诊断较AST、LDH特异性高,但此酶出现迟且增高持续时间短,cTnT有更宽的时间窗,cTnI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出现迟。因此联合CK、CK—MB、Mb、CRP、cTnT、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实验室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
顾申红  林云  姚震  陈跃武 《中国热带医学》2007,7(4):549-549,639
目的探讨快速检测血浆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价值。方法比较H—FABP快速检测试剂条定性检测与cTnI、CK—MB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H—FABP诊断发病3h和6h内AMI的敏感性显著高于cTnI、CK—MB,特异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FABP诊断发病3h和6h内AMI的敏感性显著高于cTnI、CK—MB,特异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 酶同工酶MB(CK-MB)的检测对AMI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32例AMI和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cTnI、CK-MB指标进行了检测,两组间进行比较分析,对AMI不同时间段的cTnI、CK-MB进行检测和比较分析。结果:cTnI阳性率和灵敏度明显高于CK-MB,AMI组cTnI阳性率明显高于UA组。结论:cTnI对AMI的早期诊断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胡建华 《中原医刊》2011,(11):111-112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测定对旱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意义。方法对6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检测cTnI,并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加以比较。结果AMI后发病12h内cTnI诊断效率为90.00%,CK—MB(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TnI检测有利于AMI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联合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艳  胡晓明  邓成莲  贺红  马晋  刘成桂 《四川医学》2007,28(12):1406-1408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3种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 mass)]对病毒性心肌炎(VMC)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8例VMC和43例非病毒性心肌炎(NVMC)患儿及40例健康对照组,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cTnⅠ、Mb和CK—MB。cTnⅠ、Mb和CK—MB不同组合对VMC的诊断效率运用矩阵决策法。结果 VMC组cTnⅠ、Mb和CK—MB均明显比NVMC组和对照组高(P〈0.01)。Mb对VMC早期的灵敏度较高,但特异性欠佳;cTnⅠ与CK—MB对VMC诊断的特异性好,但初诊时的灵敏度却不够理想。VMC患者康复时以Mb恢复最快,CK—MB次之,cTnⅠ最长。cTnⅠ、Mb和CK—MB联合检测对VMC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报值、阴性预报值和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9.47%、86.05%、85.00%、90.24%和87.65%。结论 联合并动态检测cTnⅠ、Mb和CK-MB可提高对VMC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诊断、治疗和转归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hI),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价值。方法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4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进行cThI、Mb和CK-MB检测。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cTnI、Mb和CK-M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TnI Mb和CK—MB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病情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单项定量检测及联合检测进行比较,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更准确合理的检测指标。方法对239例临床征象高度可疑的AMI患者在入院后24h内检测cTnⅠ、Mb和CK—MB。比较它们对AM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进行组合。结果在入院后24h内cTnⅠ、Mb、CK—MB对AMI的敏感性分别为96.8%、100%和76.6%,特异性分别为100%、89.4%和97.6%。AMI患者死亡率随着cTnⅠ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增加。cTnⅠ、Mb、CK—MB联合检测,对AMI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8.2%,阳性预期值为100%,阴性预期值为84.2%。结论cTnⅠ、Mb和CK—MB联合检测,结果其敏感性提高到100%,阳性预期值迭100%,其综合特异性也可迭88.2%,同时对预后、再梗死发生及疗效有很好的观察效果。  相似文献   

15.
血清肌蛋白酶(Mb)和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被认为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fion,AMI)的重要指标。但众所周知,Mb和CK—MB并非心肌细胞的特有。近年来,一种新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在AMI的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超过了CK—MB,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血清标志物临床应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汉文  李栋  李艳 《四川医学》2006,27(11):1125-1127
目的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血清生化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定量检测CK-MBⅡ、MYO、cTnI的含量.酶法测定AST、LDH、CK的活性。比较55例AMI、50例不稳定心绞痛(UA)、28例稳定心绞痛和3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以上项目动态变化并分析其特点及在AMI中的诊断意义。结果 传统的心肌酶AST、CK、LDH在AMI早期(胸痛发生〈6h)诊断敏感性明显低于MYO(P〈0.01),所以AMI的早期诊断指标推荐MYO;胸痛发生6~12h,cTnI、CK-MB、MYO的敏感性均高于AST、CK、LDH(P〈0.01);12~24h,cTnI、CK-MB则显示出诊断上的优势;48h至7d则cTnI诊断敏感性强于其他各项(P〈0.01)。在AMI诊断特异性上,cTnI与CK-MBⅡ相当,优于MYO、CK、AST、LDH(P〈0.05)。在介入治疗中,CK-MBⅡ、MYO、cTnI均可反映心肌的损伤,其中以cTnI反映最敏感。结论 对AMI的诊断,cTnI、CK-MBⅡ、MYO优于AST、LDH、CK,MYO不升高可排除早期AMI,cTnI能反映心肌的微小损伤,CK—MBⅡ、MYO、cTnI3项指标相互补充对诊断AMI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肌钙蛋白I和CK_MB定量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妍 《当代医学》2009,15(9):71-72
目的评估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AMJ)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本院近年收治的AMI病人100例(男72例,女28例),平均年龄58±3岁,有较明确的发病时间;正常健康人(排除心脏疾病患者)100例,(男76例,女24例),平均55±2岁;检测心肌酶学、1cTnI,对上述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00例AMI患者发病后4~6小时,cTnI明显高于0.16ug/L,16~24小时达到峰值,可持续7~10天。患者发病后6~84,时检测CK_MB开始升高,16~24小时达到峰值,48小时后开始下降并逐渐恢复正常。AMI组cTnI均大于正常值,对照组5例大干正常值,cTnI对AMI诊断的敏感性为100.0%(100/100),特异性为97.0%(97/100);AMI组CK_MB均为大于正常值,对照组20例大于正常值,CK_MB对AMJ诊断的敏感性为100.0%(100/100),特异性为80.0%(80/100)。两者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cTnI是诊断AMI最好的方法,CK—MB、cTnI在AMI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二者结合可提高AMI的诊断率,为梗死时间提供必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血清CRP、PA、CK-MB、cTnI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大迁  马涛  李智芳 《重庆医学》2003,32(3):347-348
目的:为探讨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RP、PA及CK-MB、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40例,分别观察血清CRP、PA及CK-MB、cTnI在AMI疾病中的变化。结果:AMI胸痛发生后4h,CRP的敏感性最高,CK-MB次之,但均明显高于cTnI和PA。发病12h后,CRP、PA、CK-MB均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cTnI阳性出现早且持续时间较长,其敏感度及特异性成于CK-MB。而CRP在AMI时可出现较高的阳性率且持续时间长,但特异性较差。血清PA则阳性率较低,诊断意义较小。结论:cTnI对于AMI最具诊断价值。cTnI与CRP、CK-MB一起相互补充,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的生化标记物对急性心肌梗多E(AMI)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动态监测198例AMI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T(cTnI、cTnT)及肌酸磷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的变化,对比分析它们对AMI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AMI起病6小时之内,以cTnI诊断敏感性最高(90.20%),CK—MB次之(52.94%).CK最低(27.45%);cTnI和cTnT升高程度及持续时间与预后呈正相关。结论:早期确诊或排除AMI以cTnI和CK-MB组合更为可取;判断溶栓是否再通,cTnI和CK—MB更为准确可靠;这些心肌损伤标记物升高显著并呈持续升高者,则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心肌梗死(AMI)时血清肌钙蛋白T(cTn—T)、肌钙蛋白I(cTn—I)与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三项指标的灵敏度与特异性。方法:我们采用固相层析免疫法对40例AMI患者进行cTn—T、cTn—I、CK—MB动态检测。结果:发病4小时,cTn—T和cTn—I的阳性率分别为82.5%和87.5%,CK—MB为85%。胸痛发生后12小时血清CK—MB阳性率最高,但72小时基本恢复正常,发病第6天,eTn—T和cTn—I阳性率分别为70%和75%。结论:cTn—I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Tn—T和CK—MB。在AMI时,cTn—I升高时间和高峰时间与CK—MB相当,但持续时间明显延长,是适用于AMI的早期和晚期诊断的重要标记物,与CK—MB联合检测提高AMI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