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为推进慢性病能力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网络问卷,调查全省地市级和县区级所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的资源、执行能力等情况。结果黑龙江省地市级和县区级疾控系统设有专职的慢性病科所或以慢性病为主的科所的比例分别为84.62%(11/13)和51.52%(68/132)。专职慢性病防控工作的在岗人员216人,占疾控系统在岗人数的3.38%(216/6 385)。医学类专业毕业比例83.54%(279/334),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49.40%(165/334);100%(13/13)的地市级、92.42%(122/132)县区级疾控系统派慢性病防控人员参加慢性病防控相关培训;92.31%(12/13)地市级、62.88%(83/132)县区级疾控系统开展了死因监测工作,92.31%(12/13)地市级、55.30%(73/132)县区级疾控系统开展了恶性肿瘤病例报告。结论黑龙江省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资源匮乏,经费和人员与疾病负担不相称,慢性病防控能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浙江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慢性病防制能力状况,为加强全省慢性病防制能力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2017年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系统网络问卷,收集浙江省各级疾控中心慢性病防制能力调查结果,描述性分析各项慢性病防制能力情况。结果 (1)政策能力:24.27%的单位所在地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有现行慢性病防控相关规划;(2)基础配置能力:各级疾控中心均设有承担慢性病防制工作的部门,慢性病防制工作人员占比在省市县三级分别为5.47%,5.47%和8.84%。慢性病防制工作经费占比在省市县三级分别为2.06%, 1.49%和4.86%。(3)培训与指导能力:省级、全部地市级及97.80%的县(市、区)级疾控中心举办了慢性病防制培训班。(4)合作与参与能力:各级疾控中心与媒体、教育部门及体育部门开展合作的比例较高,分别为89.32%,63.11%和53.40%。(5)监测能力:各级疾控中心均开展了死因监测、恶性肿瘤病例报告、脑卒中病例报告、心肌梗死病例报告等监测工作。危险因素方面,开展烟草使用监测的单位最多。(6)干预能力:各级疾控中心均开展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干预工作。危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性病防控能力开展评估分析,以了解该市慢性病防控能力基本情况及现有能力。方法 :通过"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疾控系统)"网络问卷,对2013年上海市疾控系统的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在机构配置情况方面,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区(县)级疾控中心均设立了专门的慢性病防控科所或以慢性病防控为主要职责的科所,2013年全市慢性病防控经费3 541万元,慢性病防控在岗工作人员有287人,占在岗总人数的8.4%。在政策制定能力方面,上海市及15个(88.2%)区(县)级政府制定了慢性病预防控制综合规划,12个(70.6%)区(县)有现行慢性病防控实施方案。合作参与能力:与媒体开展合作的比例较高,上海市疾控中心及部分区(县)级疾控中心参与过慢性病政策制定。教育培训指导能力:市级、14个(82.4%)区(县)级疾控中心均举办过慢性病防控培训班。在监测能力方面,上海市疾控系统开展了死因监测、慢性病危险因素相关监测及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在干预能力方面,市区两级疾控中心均开展了高血压、糖尿病干预,但开展危险因素干预的比例不高。在评估能力方面,上海市疾控中心及16个(94.1%)区(县)级疾控中心均对辖区内慢性病应对情况开展了定期评估。在科研能力方面,共主持慢性病研究领域的国内课题43项、国际课题1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慢性病相关论文116篇,但未获得慢性病领域科技进步奖。结论 :该市慢性病防控工作已取得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不足,面对日益增长的慢性病防控需求,需要从政府层面进一步加强经费保障与投入、人员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以及多部门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性病防控机构的基础配置现状及公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云南省各州(市)、县(市、区)疾控机构的机构设置、人员及经费配置情况,运用描述性统计、洛伦茨(Lorenz)曲线和基尼(Gini)系数法评价。[结果]43.75%的州(市)及32.03%的县(市、区)设置了专职的慢病防控科室。全省慢病防控人员中23.17%的人员具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其中州(市)级为44.45%,县(市、区)级为17.18%。37.5%的州(市)疾控中心有慢病防控业务经费,所有的县级疾控中心均无慢病防控经费。按人口配置,慢病防控科室、人员及经费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4793、0.6108、0.8578;按地理面积配置,慢病防控科室、人员及经费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5109、0.6132、0.9421。[结论]云南省疾控系统专职慢病防控科室所占比例较低,慢病人员及业务经费不足,按人口或地理面积的慢病资源配置公平性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工作中开展多部门合作和社会参与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4年9月-2015年3月通过网络问卷收集全国省、地市和县(区)级3 395家疾控中心的数据,了解2013年慢性病防控多部门合作和社会参与情况。利用SAS 9.3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各级疾控中心与卫生系统内部机构在慢性病防控领域开展合作程度最高的是二级以上医院,参与合作的疾控中心所占比例为33.2%;合作程度最低的是专业防治机构,参与合作的疾控中心所占比例仅为6.5%。各级疾控中心与卫生系统外部机构在慢性病防控领域开展合作程度最高的是教育部门,参与合作的疾控中心所占比例为31.5%;合作程度最低的是农业部门,参与合作的疾控中心所占比例仅为5.2%。疾控中心与卫生系统内外各类机构合作的比例均呈现省级、地市级和县(区)级递减趋势。与媒体、非政府组织(NGO)等其他社会力量在慢性病防控领域开展合作的疾控中心所占比例分别为42.0%和7.1%。结论疾控系统是慢性病防控工作的主力军。我国慢性病防控领域开展多部门合作和社会参与的程度偏低,需要进一步建立长效的慢性病防控多部门合作机制,同时进一步发挥媒体等社会力量的作用,真正提高慢性病防控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红河州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能力和应对情况,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2年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表收集红河州疾控系统调查数据,用SPSS 16.0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调查应答率100%,在调查的14家疾控中心中,2011年有1家当地制定了规划,有2家本级政府财政预算中有慢性病防控专项经费,14家疾控中心均开展了培训指导工作,慢性病监测主要为死因监测,14家均未开展过机构合作、人群个体干预、科研工作。有3家疾控中心设有专门的科室,红河州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占疾控中心总的业务工作经费的1.79%,慢性病工作人员占疾控中心在岗人员的4.51%,平均每个疾控中心2.23人。[结论]红河州系统慢性病防控能力较弱,与国家相关工作规范的要求差距明显,亟待加强红河州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能力建设,发挥红河州各级疾控机构在慢性病防控工作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性病防控部门、人力、财力等基础配置资源的现状及其人口分布和地理分布的公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四川省市(州)和县(区)级所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慢性病防控的部门设置、人力资源和经费配置等信息。同时,收集各市(州)2009年人口数和地理面积,利用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测算公平性。结果部门设置:市(州)级和县(区)级CDC设有专门慢性病防控科所的比例分别为14.29%和1.65%,设置以慢性病防控为主要职责的科所比例分别为9.52%和4.40%。人力资源:全省慢性病防控人数、专职慢性病防控人数占CDC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3.88%和1.23%;33.9%的慢性病防控工作人员接受过本科及以上教育;94.2%的人员具有医学背景;9.7%的人员有高级职称;76.1%的人员从事慢性病防控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85.8%的慢性病防控工作人员所在部门不以承担慢病防控为主要职责,仅承担本单位慢病防控相关工作。经费配置:市(州)级和县(区)级CDC慢病防控经费占同级CDC总业务工作经费的比例分别为1.14%和0.91%。资源公平性:慢病防控科所、慢病防控人员、专职慢病防控人员和慢病防控经费按人口配置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646、0.287、0.355和0.421,按地理面积配置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902、0.551、0.733和0.761。结论四川省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专职部门所占比例较少,人员数量不多,经费投入不足,基础配置仅部分考虑到了人口公平性,地理面积配置方面存在严重不公平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目前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的卫生资源和慢性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方法]对济南市所辖的11个县(市、区)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领导或负责慢性病防治工作的科主任发放自制调查表,内容包括慢性病防治机构的组织领导与机构建设及办公仪器设备,慢性病防治专项经费,慢性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结果]11个县(市、区)都有1名副主任(副站长)分管慢性病防治工作;都无独立的慢性病防治科;慢性病防治工作人员共27人,均为兼职;所学专业为预防医学的15人,临床医学7人,卫生检验2人,护理专业1人,其他2人;全部配有微机、打印机,9个县(市、区)配有数码相机,2个单位配有摄象机;均无慢性病防治专项经费;10个县(市、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其中5个单位做了基线调查,并选择性的开展了部分干预工作.[结论]济南市各县(市、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卫生资源匮乏,初步开展了慢性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山东省疾控系统慢性病科室及人员设置情况,加强山东省慢性病防控能力建设,为制定慢性病防控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我们于2010年开展了山东省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能力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山东省辖区所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者卫生防疫站(以下简称疾控中心),包括省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和县(市、区)疾控中心. 1.2方法采用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表"进行调查,此表内容包括机构基本情况、承担慢性病的科室、慢性病防控人员的数量、慢性病防控经费等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市、县两级疾控中心地方病科室设置及从事地方病专业人员状况,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制定统一调查表格,通过函调方式收集、汇总、分析相关资料。结果72.2%省辖市疾控中心设立有独立的地方病科室,64%的县、区疾控中心没有设置独立的地方病科。河南省疾控中心地方病防治所的专业技术人员硕士学历占15%,本科学历占60%。其中正高占10%,副高占25%。省辖市地方病的专业技术人员本科学历占37.8%。其中正高占3.1%,副高占19.3%。县(市、区)级地方病的专业技术人员本科学历占9.8%。其中正高占0.2%。结论加大地方病防治经费投入,建立健全基层地方病专业科室设置,开展对基层地方病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是今后地方病控制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了解掌握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防控能力现状。方法 问卷调查三江源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10-2012年间布病防控的资源、执行能力及核心职责履行情况。结果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CDC)系统:(1)资源:保护区范围内共有17个县(市)级CDC,专业人员总数257人,兼职布病防控的地方病科人员43人,检验人员27人。有17.7%的县为《布鲁氏菌病防治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县,有专项经费支持。(2)执行能力:各CDC均设有负责布病防控工作的地方病科和检验科,有41%实验室具备布病血清学检测能力。布病防控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20.0%,高级职称占12.9%。(3)核心职能的履行:2010-2012年间仅有17.7%的县级CDC开展布病监测或干预项目。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系统:均未设置布病防控专职或兼职人员,检验科均未开展布病实验室检测项目。结论 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布病防控资源匮乏,人员经费与防控任务严重失衡,布病防控能力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深圳市疾控系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力资源配置现状。方法 收集深圳市、区2级疾控中心的人员信息,对应急防控相关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现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 深圳市、区2级疾控中心在编人员共855名,实际在岗人数共1 408名,共计937(占66.5%)人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疫情发生后,应急防控相关人员中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占比大幅提高(从40.9%提高至48.8%);市、区对比发现,市疾控中心的人员编制比例、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员素质构成高于区级疾控中心。结论 深圳市疾控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力投入占比不低于66.5%,市、区2级疫情应急防控人员构成存在一定差异。建议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充实专业技术人员,最终形成长效发展的疾控机构人力资源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预防控制政策能力,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方法 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全国省、地(市)和县(区)级3 352 家CDC及1 200 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果 (1)政策能力:省、地(市)和县(区)级政府配置慢性病预防控制专项经费的比例为75.0%、19.7%和11.3%。(2)基础配置能力:7.1%的县(区)级CDC设有慢性病预防控制科(所)。2009 年各级CDC有8 263 人从事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占CDC总在岗人员的4.2%。全国CDC有40.2%配置了慢性病预防控制专项经费。(3)培训指导能力:省级CDC举办慢性病预防控制培训班的比例(96.9%)高于地(市)(50.3%)和县(区)级(42.1%)。48.3%县(区)级CDC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过指导。(4)合作与参与能力:CDC与媒体开展合作的比例较高,为20.2%。(5)监测能力:县(区)级CDC开展死因监测的比例为64.6%;开展各类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的比例均不到3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新发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报告的比例分别为18.6%和3.0%。(6)干预与管理能力:CDC开展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个体化干预的比例分别为36.1%和32.2%,开展其他各类慢性病及危险因素干预的比例均不到20%。超过5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工作,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分别仅为12.0%和7.9%,规范管理率分别为73.8%和80.1%,控制率分别为48.7%和50.0%。(7)评估能力:13.3%的CDC或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辖区慢性病应对情况开展定期评估。(8)科研能力:省级CDC科研能力明显高于地(市)和县(区)级。结论 各地慢性病预防控制政策能力偏低;县(区)级CDC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与省和地(市)级有较大差距,亟待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慢性病预防控制相关工作的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四川省各级疾控中心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四川省疾控体系能力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9—11月,对四川省省、市、县三级,209个疾控中心检验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实验室标准化建设能力和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等开展问卷调查。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或Fisher检验,检验水准α=0.05;若多组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继续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不同组间率的两两比较。结果 省、市(州)、区(县)疾控中心实验室检验专业技术人员约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分别为25.23%、25.74%和18.90%;省疾控中心、2个市(州)疾控中心、46个区(县)疾控中心实验室面积占比低于国家标准;有54个区(县)级疾控中心未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市(州)疾控中心实验室可开展传染病防控相关实验室检测项目中位数为44项,区(县)疾控中心中位数为15项;省疾控中心能完全完成应急相关实验室检测,市(州)疾控中心能基本完成常见病原体现场快速检测、常见病原体分离鉴定及常见农药和毒物检测分别占60%以上、90%以上及65%以上,区(县)级疾...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平凉市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为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CDC)《2012年疾控机构慢性病能力调查问卷》和《2012年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能力调查问卷》入户访谈,以纸质填写和网络填报开展调查,统计分析慢性病预防控制现状。结果共收回疾控和基层医疗机构有效纸质和网络填报调查问卷各8份和110份,回收率均为100%。疾控机构用于慢性病防控经费占总业务经费的5.5%,现行防控规范由政府印发占25%,独立慢病科(所)设有2个,慢性病防控人员13人,占各级疾控在编人员的3.7%;慢性病主要监测和危险因素干预指标开展的非常有限,对基层督导和多部门合作开展工作频次低;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共计315人,占在编人数的8.0%(2.9人/乡),体检仪器基本齐全占60.9%,重点慢性病建档管理和高危人群早发现工作覆盖率未达90%。结论平凉市目前以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群众参与的慢性病防控工作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各级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匮乏,防控能力薄弱。需加强慢性病防控体系建设,提高各级慢性病防控技能,适应新形势下慢性病防控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黄冈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黄冈市12家CDC和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系统在线录入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机构基础配置能力、机构参与能力、机构教育培训与指导能力、监测能力、干预能力等。结果 政策能力:2017年市级CDC有现行的慢性病防控实施方案,仅部分县(市、区)级制定有慢性病预防控制综合规划和慢性病防控实施方案。全市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约占疾控总业务工作经费的4.9%。基础配置能力:疾控系统仅有25%的CDC设有专门的慢性病防控科所,慢性病防控在岗工作人员占在岗总人数的4.13%。被调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在岗慢性病管理工作人员占在岗总人数的6.59%。合作与参与能力:在慢性病预防控制领域,有7个县(市、区)与媒体开展过合作。监测能力:全市开展死因监测覆盖率为100.0%;CDC开展恶性肿瘤病例报告、脑卒中病例报告、心肌梗死病例报告、慢性阻塞性肺病监测的比例分别为50.0%、50.0%、50.0%、16.7%,开展各类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的比例均不到5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恶性肿瘤、新发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报告的比例分别为37.5%、50.0%、50.0%。干预与管理能力:CDC开展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个体化干预的比例为58.3%,开展其他各类慢性病及危险因素干预的比例均不到30%。被调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开展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工作。结论 黄冈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仍处于薄弱阶段,亟待提高,建议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制定慢性病相关规划,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慢性病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各级机构慢性病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疆喀什地区和所辖县市两级疾病预防控制(简称“疾控”)中心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为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2年2月喀什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对喀什地区和所辖12个县市疾控中心开展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分为机构问卷和个人问卷。结果喀什地区两级疾控中心目前核定编制604个,核定编制达标率76.17%;其中有5个县核定编制达标率<60%,现有在编人员524人,空编率为13.25%。地区级疾控中心实际在岗人数85人,县市疾控中心在岗人数中位数为34人。地区级疾控中心人员队伍老龄化严重,45岁以上占67.06%;县市疾控中心则总体呈现年轻化特征,35岁以下年龄组占54.22%。地区及县市疾控中心本科及以上人员分别占31.76%和24.95%,无职称人员分别占32.94%和48.03%,中、高级职称人员分别占57.89%和22.02%。近3年全地区流失人员24人,均为专业技术人员。结论喀什地区疾控机构人员编制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流失现象严重,尤其是地区级疾控中心亟待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北京市朝阳区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以及工作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和需求情况,为更好地开展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朝阳区2012年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表的相关数据作统计分析。结果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事慢性病防控人员15人,占总人数的6.5%;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共60万,占单位总业务经费3.5%;专业以预防医学或公共卫生为主,占86.7%;工作年限5年以内占33.3%,平均工作年限9年。区疾控中心参与出台政府相关慢病政策的制定,开展死因监测、恶性肿瘤病例报告与慢性病危险因素相关监测,已建立了高血压随访干预、糖尿病随访干预、35岁首诊测血压、肿瘤随访等慢病防治干预模式。结论朝阳区慢病机构设置比较健全,慢病监测网络日益完善。但慢病防控资源不足,经费缺乏、人员进修培训仍需加强,慢病干预管理执行力度还需加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全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性病预防控制(防控)能力.方法 问卷调查全国省、地(市)和县(区)级所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防控的资源、能力及开展的项目. 结果(1)资源:全国有7483人从事慢病防控,占CDC总人数的4.0%;有23.6%的人在2008年投入慢病防控不足6个月.省、地和县级防控经费占同级CDC总经费的比例依次为2.29%、1.70%和2.69%.(2)能力:省、地和县级CDC慢病科所设置比例依次为100.0%、62.8%和43.7%;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34.7%、高级职称占12.1%,其中61.7%从事慢病防控工作不足5年;平均继续教育人次数省级为21.90,地级为4.60,县级为1.68;有8.7%的CDC派人外出进修.省级CDC均开展了慢病监测,仅4.2%的CDC出版过慢病报告;在慢病防控工作中,主要与卫生部门内部机构合作.(3)开展的项目:分别有43.5%和30.8%的县级CDC开展过监测和干预项目. 结论中国疾控系统慢病防控资源匮乏,经费和人员与慢病疾病负担不相称;慢病防控能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三明市机构设置和人员结构,为健全慢性病防控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调查全市疾控机构慢性病的科室设置,分析人员配置现况.结果 全市13个市县区CDC仅有1个县设有慢性病防治科,其余的均将慢性病工作合并在其他科室;全市共有22人承担慢性病防治工作,均为兼职,人员数约占疾控总人员的8.2%,其中公卫专业13人(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